“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最開始讀到蘇軾這首詞的時候,只能感到悲涼,卻無法理解,亦無法體會他當時的心境,也不能夠明白,為什么會“縱使相逢應不識”
后來看到一篇文章時,方才恍然大悟。
逝去的人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他離開人世的那一剎那,而活著的人仍要經歷的歲月,是他沒能看到的,若干年后,待活著的人要歸塵土之時早已與當初不同,那么想要去見故人,故人又是否能夠記得他,還是只能記得他當初的模樣
“塵滿面,鬢如霜?!?/p>
“縱使相逢應不識?!?/p>
曾經有一個女孩兒寫了一首很美的詩,而她逝世的那一年僅有十九歲……
那美好就在那一刻定格了,后人再懷念的也只有惋惜、遺憾,可是人生幾十年,如果活得足夠長久,又怎么可能毫無錯處、與人詬病 因而這樣的逝去,何嘗不是一種成全
“人生若只如初見?!?/p>
即便不是生死相隔,經年未見,再相見時,恐怕也是“縱使相逢應不識”,時間會改變的東西太多,太多……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p>
也許只有夢中的故人才是自己心中記憶的模樣,可夢,終究只是夢。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p>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fā)【精品散文詩】(ID:goldlws666),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
圖片來源:摘自網絡,侵刪。
夢話凄涼——蘇軾《江城子》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
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乙卯即熙寧八年.題為記夢,實
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詩人十九歲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
(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zhèn)鄉(xiāng).這首詞即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
這是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很悲涼的情調,對初戀情人思念,對命運的哀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0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下一篇: 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