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吾生也有涯
莊子》精選30句
——《莊子 內篇 養(yǎng)生主》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
,而知識卻是無限的。02
安時而處順
——《莊子 內篇 養(yǎng)生主》
安于天時而順從變化
03
蕩乎名,知出乎爭
——《莊子 內篇 人間世》
道德的毀敗在于追求名聲
04
無遷令
,無勸成,過度益也。——《莊子 內篇 人間世》
不要隨意改變已經下達的命令
,不要勉強他人去做力不從心的事,說話過頭一定是多余的。05
來世不可待
,往世不可追也。——《莊子 內篇 人間世》
未來的世界不可期待,過去的時日無法追回
。06
自其異者視之
,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
,萬物皆一也。——《莊子 內篇 德充符》
從事物千差萬別的一面去看,鄰近的肝膽雖同處于一體之中
07
知天之所為
——《莊子 內篇 大宗師》
知道上天的作為
08
常然者
——《莊子 外篇 駢拇》
所謂常態(tài)
09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莊子 外篇 駢拇》
小的迷惑會改變方向
10
喪己于物
——《莊子 外篇 繕性》
由于外物而喪失自身
11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
——《莊子 外篇 秋水》
井里的青蛙
12
自細視大者不盡
——《莊子 外篇 秋水》
從細小的角度看龐大的東西不可能全面,從巨大的角度看細小的東西不可能明確
13
無以人滅天
——《莊子 外篇 秋水》
不要用人為的意志去毀滅天然
14
達生之情者
達命之情者
——《莊子 外篇 達生》
通曉生命實情的人,不會去努力追求對于生命沒有什么好處的東西
15
行賢而去自賢之行
——《莊子 外篇 山木》
品行賢良卻不自以為賢良的人,去到哪里不會受到敬重和愛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16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
——《莊子 外篇 知北游》
人生于天地之間,就像駿馬穿過一個狹窄的通道
17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無物不然
——《莊子 雜篇 寓言》
萬物原本就有它正確的方面
18
以不平平
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
——《莊子 雜篇 列御寇》
用偏見去追求公平
19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莊子 雜篇 盜跖》
喜歡當面夸獎別人的人
20
去小知而大知明
——《莊子 雜篇 外物》
摒棄小聰明方才顯示大智慧,除去矯飾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21
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淡以親
——《莊子 外篇 山木》
君子之間的交情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之間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
;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利斷義絕。22
鑒明則塵垢不止
,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也
。——《莊子 內篇 德充符》
老鏡子明亮
、光滑的話,塵埃和污垢就不會停留在上面,反過來,鏡子蒙上塵垢,就不會明亮。常和品德高尚具有才學的人在一起,就會少有過錯。23
真者
,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
,不能動人。——《莊子 雜篇 漁父》
本真乃是精誠的極致
。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這句話勸告人們,要以真誠待人24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
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
——《莊子 雜篇 讓王》
知足的人,不為利祿而去奔波勞累
25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
。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
,則沒世不行尋常。
——《莊子 外篇 天運》
水上行走
,沒有比船更便利的;陸上行走,沒有比車更方便的。船可行于水,但若想它在陸地上行駛,那終生也行不了幾尺。這幾句常用來說明辦事必須符合客觀規(guī)律,否則就會導致失敗;也可借以說明用人必須揚長避短,不能強人所難。26
大知閑閑
,小知間間。大言炎炎
,小言詹詹。——《莊子 內篇 齊物論》
最有智慧的人
,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tài);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27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莊子 雜篇 則陽》
平安與危難互相轉化,
,災禍與幸福互為因果28
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莊子 內篇 人間世》
彼此喜歡的人
,肯定會互相說出過分贊美的話;而互相對立的人,必然也會說出過分的話來相互詆毀。29
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
。——《莊子 內篇 齊物論》
道路是人走出來的
,事物的名稱是人們叫出來的。30
播糠瞇目
,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莊子 外篇 天運》
在篩糠時如果瞇了眼睛,就分不出東西南北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逍遙游》是《莊子》的第一篇
,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游”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逍遙”
,在莊子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體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后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于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
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結尾
莊子逍遙游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有所待”達到“無所待”的精神境界
。《逍遙游》中莊子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述逍遙游的內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現。首先,莊子指出,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鵬只有“培風”才能翱翔,因此他們都是“有所待者”再如
在《逍遙游》中,莊子用與惠子關于如何看待“大瓠”與“大樹”之用的兩段對話闡述了關于“無用”和“大用”的觀點
莊子回以故事作為啟發(fā):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由此可見,莊子很注重事物的內在使用價值
擴展資料:
《逍遙游》在構思上采用了文學上的形象思維的寫作手法
對統(tǒng)治者以功爵籠絡賢能的偽善給予深刻的揭露
全文構思精巧,善于使想象與現實結合
在設喻中,以鵬與鷃都無知借風力飛翔這一事實
,各自顯示傲慢得意的形態(tài)參考資料:(:逍遙游)
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21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人到中年,心自清歡
!" onerror="nofind(this)" >
,上巳節(jié),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png" alt="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