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朵奇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后宮,風花雪月,紈绔浪蕩,幾乎沒干過什么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后,他除了寫寫詞,什么都不能干,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后的杰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于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他是一位失敗的皇帝,但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清代學者趙翼說:“國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句話,正是對李煜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詞作句句都是經(jīng)典,尤其是國破被俘之后的作品,更是意境開闊,情真意切。比如這首《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公元976年,39歲的李煜被宋太祖扒下皇袍套上囚衣后,他像所有身陷囚籠的人一樣,全世界只剩下了一個孤獨的自己。曾經(jīng)的南朝天子,如今成為北地之囚,他心中的愁苦,悔恨,悲傷,凄涼等復雜的情感可想而知。絕望中,真正屬于他的老朋友悄悄回來了,那就是過去被他輕薄對待的“詞”。正是她,此刻像個愛人一樣,悄悄地給他送來了溫暖,使他擺脫了身份的困境。公元978年七夕之夜,銀河生輝,牛郎織女在天堂相會。但42歲的南唐前皇帝李煜,卻在大宋首都開封的一間地獄里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滿地打滾。這天剛好是他的生日,為了給自己慶生,李煜和身邊的傭人,在遠離皇宮的梧桐深院里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晚會。喝了幾盞淡酒后,他趁興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寫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想到,他身邊的密探迅速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皇上,惹怒了宋太宗的龍顏。這首詞其實是在自言自語,是一個極度孤獨的人在和自己說話。但宋太宗聽到后勃然大怒,認為李煜賊心不死,還想著復辟。便決定除掉李煜,連夜派人賞賜給他一杯御酒,但事先在酒里摻了致命的牽機藥?!队菝廊恕分螅贌o李煜。這個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的傳奇人物,就這樣像一只煮熟的大蝦般結束了他那大起大落的一生,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但,海上總有波瀾,人生總有遺憾。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瑕的,總有一些遺憾,那就隨它去吧。別再想昨天對不起誰,只去想今天能否對得起自己。把握生活的點滴,過好每一天的幸福,活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一生,就已經(jīng)足夠精彩。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
李煜繼位之時,正是國家危難之際。公元961年,南唐主李璟駕崩,李煜接手江山,此時北宋大肆崛起,在北方鐵騎的壓力之下,為保全國家安危,李煜便去掉國號唐,稱北宋為正統(tǒng)。然而,即使自降身份也難以抵擋北宋的野心。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兩次派人昭李煜前往開封府面議,但李煜唯恐被扣押,以?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廟,想不到竟會這樣,事既至此,唯死而已?而拒絕。
開寶八年(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鉉前往開封向宋朝求和,但趙匡胤不予理會,便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于是派遣曹彬率軍進攻南唐。同年12月,南唐都城淪陷,李煜被擄到開封。趙匡胤也是個仁慈的君主,在位期間,南征北伐俘虜不少君主,但都尚未處死,對李煜同樣如此。李煜投降后,便封他為上將軍,違命侯。異國他鄉(xiāng)的李煜此時的詞更多的表達的是對國家的滅亡的悼念之情。
然而,好景不長,在被俘虜?shù)牡诙辏w匡胤去世,其帝趙光義繼位。趙光義與長兄不同,是個心狠手辣之人。別說是外人,就是對自己人手段也是極其毒辣的。連自己的親侄子、親兒子都不放過,更何況是作為一國階下囚的李煜。
李煜本就因為自己的處境極其哀痛,于是更是將自己的滿腔愁苦盡數(shù)注于詞中,在一日悲痛之余便寫下一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但自己身為囚徒,此時更是觸景傷情。以前那般笙歌燕舞的時光與此時階下囚的生活做對比,愁悶更是溢上心頭,往事不堪回首。小樓中刮來了一陣陣的春風,本該愜意之時,當想到國家不復,對家鄉(xiāng)的回憶在滿園的皓月中更顯凄涼。通詩只是身困囚籠的李煜抒發(fā)自己滿腔的思國情懷,但最后是說者無意,聞者有心。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來抒發(fā)自己亡國之痛。
李煜在《虞美人》中抒發(fā)的亡國之痛,便被趙光義懷疑其抱有復國之意。生性敏感的趙光義那能容許南唐后主尚存復國之心,于是便派人將其毒死。一代君王李煜就這樣因為一首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實屬遺憾。從李煜短短的一生看來,的確是凄慘哀轉,本無心在政治,醉心填詞作詞,并無多少雄心壯志的他,最后將自己的國家葬送,自己也淪為階下囚,受盡恥辱。
唐圭璋在《李后主評傳》中說過:?他身為國主,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jīng)亡國,繁華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是由于經(jīng)歷富貴,才在淪為俘虜以后,將自己的哀愁發(fā)揮到極致。而他的詩作也正是因為摻雜了家國天下而被人欣賞。
作為一代君主,李煜可以說談不上有建樹,但從文學層面來講,他的貢獻是可圈可點的。也只有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喚醒內(nèi)心更深沉的覺悟。直到今天,世人對李煜的評價也是復雜的,他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帝,在位時歌舞升平,作詞賞樂。被俘虜后,日日愁悶,借詞寄托內(nèi)心的憂愁。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蘊含著怎樣的感情?
1.“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詩。這首寫于李煜囚禁汴京期間的詩,表達了他從皇帝降為大臣后無法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深懷念。詞的整體語言清朗自然,清澈真摯,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亡國之痛,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2.李煜,一個失敗的皇帝,卻有著非凡的藝術才華。書法、繪畫、音律、詩詞、散文都有很高的造詣,尤其是詞,在詞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甚至說到詞,也無人提及李煜的詞。于是有人說他政治無能,在國破家亡之后才真正在字圈里當了皇帝。后人對他的評價基本是:“成為才子真的是絕世無雙,但你別無選擇,只能生在帝王之家”。
3.這首詩第一段寫作者在春寒料峭的雨夜里,做著美夢,暫時忘記了亡國之痛,得到了短暫的歡愉。前兩句是“簾外雨聲潺潺,春光朦朧?!憋L景:“汩汩”形容下雨的聲音,“腐朽”就是腐朽的意思。作者首先描寫了環(huán)境,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八ノ⒌拇禾臁辈粌H預示著寒冷在深夜襲人,更重要的是暗示著美好的事物即將衰落。和“羅路甚至不能忍受寒冷。”表現(xiàn)了自然環(huán)境的寒意,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悲涼之情。
4.下一部《莫獨倚欄》第一句中的“莫”字,有入聲和走音(黃昏)兩種讀音。作為“莫平蘭”,平蘭看到故國的山川,會引起無限的傷感。作為《暮光之城·平瀾》,感覺“其他時候容易看到,其他時候很難看到”。不管怎樣。
5.《流水春去葉》,與之前的電影《春光暗淡》相呼應,也暗示著來日不多?!疤斓亍边@句話比較混亂,眾說紛紜。事實上,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寫道:“我們的靈魂屬于一起,”她說,“就像這金子和這貝殼”,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在地球上或在天堂,我們肯定會在一起?!薄疤焐先碎g”,本是一個專屬名詞,并非天上與人間并列。李煜用在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歸宿。
? ? ?
了解李煜,就不得不感受那些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的血淚之詞。李煜,仿佛已不在是帝王的身份,而是一位歷盡紅塵、終得解脫的圣徒。他不是佛圣徒,而是一顆真正偉大心靈的天使。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言
? ? ? ? ? ? ? ? ? ? ? ? ? ? ?一
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由臺灣歌手蕭麗珠演唱的那首《山河淚》吧!這首經(jīng)典老歌之所以被稱為經(jīng)典,一方面是因為它的詞是由南唐后主李煜所作,另一面則是它那充滿豪情和悲壯,沉郁與頓挫的凄麗之音。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破陣子》
這首詞作于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這個時候,家亡國破,親離妾散,他也開始走上了孟昶的道路。
而李后主寫這闕詞詩,距離他祖父建立南唐已過去三十八年,故一開口就說:“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此處四十是為概數(shù),但并不影響,而且更加押韻。上片將那昔日故國的繁華景象描寫的一覽無余。四十年的家國,縱然是幅員遼闊,沃野千里。既有著那連接著霄漢的鳳閣龍樓,又有著如煙蘿一般籠罩的玉樹瓊枝。煙蘿,其實可以理解為樹木上纏繞的藤蔓,因為它們多而且繁茂,所以遠遠看去,就如同煙霧一般。這是富麗堂皇的縮寫。宋祁不是寫過“綠楊煙外曉寒輕”嗎。
所以,居住在這么美好的環(huán)境中,那真的是今日不知明日事,終朝只唱“后庭花”了。
那么有著這三千里土地和滿樹瓊枝房屋的李煜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其實,他除了貪戀美色,寫著“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边@樣的淫詞艷句,每日笙歌燕舞之外,基本上毫無作為。他既不關心朝政,也根本無瑕關心政事。所以,正如他在詞中所寫的那樣:“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李煜的大哥叫李弘冀,他不像李煜那般每天只知道沉溺書畫文字。相反,他熱愛權力,并且渴望打仗。但是因為他急功近利,毒害了自己的皇叔,結果終日惴惴不安,暴死于無名之癥。所以李煜這個從來不關心朝廷大事的文人,就被迫地成為了皇位繼承人。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
那么當了皇帝后的李煜是怎么樣的呢?他照樣沉溺于詩詞歌賦,而且親于女色。娶了一個周娥皇之后還不滿,還要和她的妹妹談情說愛。最終氣死姐姐,封了妹妹。這樣的李煜他是糊涂的,他既不像他大哥那樣懂得打仗,也不像他那樣熱愛權力,同時他還佞佛,企圖通過佛來阻止戰(zhàn)爭。所以他最終是嘗得了惡果!
那么再看下半闕!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這里選用了兩個典故,沈指沈約,也是如李賀那樣的孱弱公子。他曾說道:“革帶常應移孔……以此推算,豈能支久?!笨梢姡蚣s的身體一直很不好,真的是“人比黃花瘦”??!而潘鬢呢?指的是潘岳的鬢。大家都讀過元稹的三首遣懷詩,第三首中就寫道:“潘岳悼亡猶費詞?!边@潘岳年紀輕輕就白了頭發(fā),焉知不是思念他妻子太過的緣故。
而此時的李煜,因為被俘之后,心中愁苦,終日飲酒作文,衣服不換,頭發(fā)不洗。他也預感自己可能很快就會像沈約、潘岳那樣,痛苦而惆悵地老去了。
隨后他又寫道:“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他說:“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便是那日倉促之間辭別祖廟的時候了。我想要說等一下,可是看守我的士兵們不允許……我只能匆匆作別。之后……那昔日布滿玉樹瓊蘿的教坊,便唱起了別離歌。那些歌曲多是我作的詞曲,曾經(jīng)的宴樂,成了此刻的離歌。我知道此去生死難料,眾人再無相見之日,便燒了平生著作,和那些宮女們一一告別……”這些話,從李煜口里說出,該是充滿了多少的痛苦和無奈???!
下半闕的“一旦”二字承接上片的“幾曾”而來。雖有轉折之意,但卻不留痕跡,這正是后主風采!筆下千鈞,悔恨之意早已經(jīng)溢于言表。然而又能如何呢?終究是去國懷鄉(xiāng),人老蒼桑;教坊曲斷,別淚宮娥!
再從整體上來看李煜的這闕詞,詞句簡單,只稍稍用了兩個人物典故,便將這“一江的春水”完全呈現(xiàn)出來了。故而一代大師王國維先生也稱李煜的詞為“神秀”。王氏對詞的評論是從境界上出發(fā)的,而李煜的詞能得到他的青睞,也是因為它真情流露,渾然一體!故而要讀懂李煜的詞,就必須跳入到他的詞境中,體會人與天、與地、與萬物的感情。
? ? ? ? ? ? ? ? ? ? ? ? ? ? ? ? ? 二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琴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一開篇,便以寫景鋪襯。窗簾之外,不是細雨蒙蒙,而是比較大的中雨。水流成股,潺潺流動。若是再小一點,李煜恐怕就只能聽見風聲和雷聲了。正是在這春日將盡之時,下起了小雨。而這雨,既讓他瘦弱的身體無法抵擋寒氣,又讓他獲得暫時的歡愉。
羅琴不耐五更。我個人的理解是這里應該讀“geng”。因為“geng”指代時間,而打更的“更”呢,其實應該讀作“jing”。它不僅代表打更的動作,還指他手里提著的銅鑼和由此而傳出的那悠遠的聲音。那么,說完了上半闕,我們再來看下半闕。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詞人說,不要獨自登臺懷遠,因為這樣一來,便會思念起自己那已經(jīng)滅亡的國家。而那昔日的國家,當初別時容易,如今見時卻難??梢?,李煜對自己當初的無能也是充滿了自責。是啊,若非他冤殺林仁肇,逼死潘佑等人,佞佛遠賢,沉溺女色,國家如何能速亡?所以,別時容易見時難,既是心中的希望,也是自我的懺悔。而他那懺悔,又挾裹著無盡的憂愁。這愁有多深呢?沒說“一江春水向東流”。而是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末句照應首句,一種說法是:悠悠的過往真如春水落花去也,一去不復返;而我人生也如春前春后一般,分割成了天上與人間。此種說法意思雖在,但未能將后主的愁徹底表現(xiàn)出來。據(jù)《西清詩話》記載,此詞寫于李煜去世前不久。此時他飽受宋太祖霸占小周后的重重打擊,心態(tài)會是如此嗎?他還會和以前一樣,只是隨意地哀嘆一下國家的滅亡嗎?恐怕不僅于此。故而應該這樣理解:落花流水,春天就要過去。而我的仇恨縱然是“升天入地求之遍”,那也依然無法擺脫,無可減免。
所以,不僅僅是亡國之痛,就算是李璟在位時,眼看著大宋一天天崛起和趙匡胤的狼子野心。他也預感到國家終有一日會走向滅亡,何況是無戀權力的李煜呢?所以,李煜的愁才是真愁,他不同與其父,馮延巳,溫庭筠等人,他用一顆飽受磨滅而不變的初心,創(chuàng)作出了這千古第一的亡國之音!
? ? ? ? ? ? ? ? ? ? ? ? ? ?三
若問南唐后主李煜一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一下就會想起他的那首《虞美人》。不錯,這闕詞亦是他的絕命詞。據(jù)說是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也就是公元978年,正當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這天,李煜因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友,而寫下了這闕《虞美人》,遂命歌伎彈唱。琴音凄厲悠揚,歌曲嗚咽如泣。一時傳出墻外,被巡邏的士兵聽到了。很快,就有人報告給了趙光義。太宗聽聞大怒,加上他素來對李煜的怨恨,便命人賜以“牽機藥”鴆殺。
李煜雖死,但他那千古不朽的詞卻因此成為了經(jīng)典,而他也被冠以“千古第一詞帝”的稱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
春花秋月什么時候能了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去秋又來,花謝花又開。那么李煜又為何要這么問呢?因為啊,當一個人的愁緒堆積到一定程度,那美好的春花秋月于他都沒有傾戀了。哀莫大于心死??蓪τ谑篱g最至情至性的人來說,卻偏偏做不到心死。而既然他做不到心如死灰,那么就只能和黛玉一樣灑淚成詩了。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又吹起了東風。東風一來,萬物娉婷,百草豐茂。而李煜的心又被故國牽縈住了。他在想什么呢?或許是“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抑或者是“還記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可是,不管是那種情景,在此刻,都被天上那輪寒冷的明月代替了。
他不忍去看月亮,仿佛從月中看見了江南的景象,看見了自己的故國。月色最能傷人,就連豪放不羈的李白也“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而在他之后,又有那豁達超然的東坡居士,對月寫下“明月幾時有”,不禁聲淚俱下,感慨人生離合。所以,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不思而思,是一種多大的悲痛?!然而,既然已經(jīng)不由自主地想起,又怎能罷休。他對月思國,不由感慨: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他說,曾經(jīng)的那一切或許都還是老樣子,只是朱顏華發(fā)已經(jīng)變?yōu)榘装l(fā)蒼蒼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這里的“朱顏”承上句而來。一是指往日宮中的那些紅粉佳人,二則指詞人自己。他整日飲酒沉醉,郁郁寡歡,焉會不老?既思及此,下面兩句便是如此地自然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煜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多么地深情,多么地生動。讓我們不禁想起李義山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還有“相恨不知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雖然都是描寫相思,但李煜的思念較前人更甚。他并非單純的“花間詞派”,而是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一種兼帶白描色彩的自白詩。他繼承了韋莊等人的傳統(tǒng),又受到了其父李璟同馮延巳等人的影響,因此才創(chuàng)作出了這種以境界為主題的亡國詞。而王國維的評詞之論,也是和李煜的作詞之法同出一脈,都是從境界上出發(fā)的。
所以,“問君能有幾多愁”問的到底是什么?我以為應是對生命的叩問,對人的靈魂與自然萬物聯(lián)系的探求。他在探求靈魂最深處的哀愁,又為這哀愁撒下了一層血色的花瓣!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經(jīng)過朝代的不斷更迭,現(xiàn)在的新中國已經(jīng)繁榮昌盛,自強不息。
其實,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也出現(xiàn)過許多繁榮的朝代,流傳下來了燦爛的瑰寶,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寶藏與傳承。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都讓人贊不絕口,尤其是古詩詞,更是中國獨特的魅力所在。
我國歷史上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詩人,為我國文學發(fā)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在眾多詩人當中,有平民百姓,也有世家顯貴,還有文武百官,讓古詩詞變得琳瑯滿目。
但是這其中最特別的一位詩人,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
一、李煜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任君主,他從小就才華橫溢,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讓許多人都贊嘆不已。
尤其是李煜的詞作,堪稱一絕,也被稱之為千古詞帝。
李煜作為一國之君,雖然他并不能夠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但是在藝術領域上,他絕對能夠稱之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他的詞,更是哀婉凄絕,對后世婉約派詞風影響巨大。
李煜的許多詞作,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每一首讀起來都讓人痛心疾首,寸斷肝腸。
他的很多詞作中,都讓人感到非常的憂傷,讓人讀起來潸然淚下。
李煜作為亡國之君,在自己的國家滅亡之后,他的詞作大多數(shù)都描寫了自己悲壯憂愁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這一首《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更是開篇就讓人心碎。
二、《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這首詩的意思是,外面?zhèn)鱽碛曷曚瑵庥舻拇阂庥忠驓垺?br>雖然身上披蓋著被子也抵擋不住寒冷,只有在夢中才能夠感受到片刻的快樂。
昔日的江山已經(jīng)物是人非,離開故土再見就難了過去就像流失的江水一樣不復還。
這首詩同樣是李煜亡國之后用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詩詞,對于李煜來說,亡國之恨,一直是內(nèi)心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但是當時的他已經(jīng)成為了階下囚,只能夠通過詩詞來寄托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
詞的上片,他以雨來著手,簾外下起了雨,而且那雨下得很大,由于雨的到來,那春意也快要消逝了。
盡管是羅織的棉被,那也受不住五更天的寒氣。
如果想要忘記自身的麻煩,只能是在夢中,因為做了夢之后,一切也都忘記了,才能夠有片刻歡愉。
一開篇就讓人感受到了無比的哀怨和落寞,李煜描寫的非常細膩,他用雨水和殘春,勾勒出一個充滿孤寂寒冷的處境,也暗指出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讓這首詞更加的憂傷。
下篇的意思是,我時常會在太陽落山的時候站在高樓望向遠方。
想起依然的往事,內(nèi)心感慨萬千。
離別看似容易,但是想要再見到還是非常的困難,失去的東西,就像是凋謝的花朵和流逝的水一樣,隨著春天消失了。
李煜的這首詞,寫的非常的落寞悲傷,讓人讀起來潸然淚下,非常的唯美。
也正是因為李煜表達出來的這種意境,讓整首詞的格調都上升了,讓人仿佛能夠身歷其境,感受到作為亡國之君,內(nèi)心的壓抑和痛苦。
這艘此,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的表現(xiàn)出了李煜作為亡國之君,現(xiàn)在轉眼成為了階下囚的悲痛,生動的刻畫出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也表達了李煜對故國和家園的無限追思,讓人沉淪。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尤其是宋詞,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的,那深遠的意境,總是能夠讓我們與詞人感同身受。
如果你也喜歡宋詞的話,推薦可以看一看這套詞傳。
這套詞傳總共有六本,能夠惟妙惟肖的帶我們更好的了解詞人在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走進他們的世界。
不僅如此,讓我們在品味中華的國學經(jīng)典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到宋朝的文化歷史。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也成就了許多讓人贊嘆不已的詩人。
李煜雖然不是一個稱職的帝王,但是作為一個詞人,他的詞作還是非常值得稱贊的。
這套詞傳中的每一位詩人,都是宋朝時期以及整個古代文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讀了這套詞傳,我們不僅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夠陶冶情操,增加我們的歷史見聞。
原價238元的一套圖書,現(xiàn)在活動特惠僅僅需要99元就可以買到了。
僅僅99元就可以盡覽宋詞的精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21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境界越高,人越簡單!(精辟)
下一篇: 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