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是為了親人、有的是為了名利、有的是為了享樂。
這一切的“為了什么”,其實就是“價值觀”———為什么而出發(fā)。
即使我們并沒有考慮太多,但在內心深處潛意識里是清楚的。
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大腦不清晰,但是心里懂。
為什么“心里懂”呢 因為內心深處藏著我們的“生活中心”。
根據數(shù)據統(tǒng)計,“生活中心”大約分為十種:
1、以配偶為中心。
2、以家庭為中心。
3、以金錢為中心。
4、以工作為中心。
5、以功名為中心。
6、以享樂為中心。
7、以敵人為中心。
8、以朋友為中心。
9、以宗教為中心。
10、以自我為中心。
以配偶為中心的人,多數(shù)喜歡依賴配偶,他會一天二十四小時圍著配偶轉。配偶難過了,他(她)會跟著難過;配偶高興了,他(她)也會跟著高興。這種人在做事情或者定目標之前,也會首先考慮到配偶的喜好。
以家庭為中心的人,多數(shù)喜歡依賴父母祖輩,他(她)很少去相信外人,所做的一切皆是家人觀念下的產物,人生目標也是為了家庭而奮斗。
以金錢為中心的人,信奉“金錢至上”、“人為財死”,他(她)的所作所為皆為掙錢。
以工作為中心的人,是工作狂人,他(她)的時間大多數(shù)用在了工作之上,一天不工作就感覺特別不自在。
以功名為中心的人,最向往高職位,對他(她)來說,功名大于一切,升遷的越高才代表越成功。
以享樂為中心的人,信奉“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又如何”。這種人表面上灑脫,實際上空虛。在他(她)享樂的背后往往住著懶惰和逃避。
以敵人為中心的人,會時刻關注著對手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她)的心中擁有最多的是仇恨,只為報復而活。
以朋友為中心的人,信奉“多個朋友多條路”,喜歡社交,“義”字當先,對于他(她)來說,什么事都不如朋友的事重要。
以宗教為中心的人,信仰第一,他(她)認為世上只有兩種人,“信徒”和“非信徒”,不信之人都很愚昧。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自私”是他(她)的代名詞,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他(她)都會先考慮“我”的利益。
這十種“生活中心”有以下兩個特性:
1、多少不定:大多數(shù)人只有一種,有的人擁有多種。
2、變化無常:
根據時間而變化——青年階段可能會“以朋友為中心”,中年階段可能會以“家庭為中心”,老年階段可能會“以宗教為中心”。
根據環(huán)境而變化————這個環(huán)境下可能會“以朋友為中心”,那個環(huán)境下可能會“以配偶為中心”。
這兩個特征正是十大“生活中心”的缺陷————搖擺不定。
當一個人的中心思想搖擺不定時,情緒上就難免會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fā),一會兒頹唐沮喪;一會兒斗志昂揚,一會兒又落魄消沉。
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種缺陷之后,就會去尋找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方向來彌補它。
究竟什么才是十大中心的“定海神針”呢
兩個字:原則。
什么意思
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例子中得知:
現(xiàn)在假定你已經買好票,準備晚上與配偶一起去聽音樂會,對方興奮不已、滿懷期待,可是下午四點鐘,老板突然來電話要你晚上加班,理由是第二天上午九點鐘有一個重要會議,這個時候:
以家庭或配偶為中心的人,當然是優(yōu)先考慮配偶的感受,為了不讓他(她)失望,你很可能會委婉地拒絕老板。這樣做就會讓老板很不滿意;
以金錢為中心的人,則看重加班費或加班對于老板調薪決定的影響,于是理直氣壯地告訴配偶自己要加班,并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應該諒解,畢竟經濟利益高于一切。這樣就會讓配偶很不滿意;
以工作為中心的人,會覺得正中下懷,因為加班既可以讓自己增加經驗,又是一個很好的表現(xiàn)機會,所以不論是否需要,都會自動延長加班時間,并想當然地以為配偶會以此為榮,不會為爽約一事小題大做,其實在無形之中已經傷了配偶的心;
以功名為中心的人,會考慮一下加班對個人形象有何助益,而忽略掉配偶的感受;
以享樂為中心的人,即使配偶并不介意,他還是會撇下工作赴約,因為他覺得實在需要犒勞自己一下,這樣做自然老板就不舒服了;
以朋友為中心的人,會根據是否有朋友同行,或其他工作伙伴是否也加班來做決定,從而同時忽略掉配偶和老板;
以敵人為中心的人,會樂于加班,因為這可能是一個打擊對手的良機——在對手悠哉游哉的時候拼命工作,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最后讓配偶很不開心;
以宗教為中心的人,則會考慮辦公室是否有其他教友或者為宗教能做什么貢獻,而忘記了配偶和老板的欺待;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只關心哪一樣對個人的好處更大,他(她)根本無法判斷也不愿意去判斷配偶或者老板此時的想法;
而以原則為中心的人,則會保持冷靜和客觀,不受情緒或其他因素的干擾,縱觀全局——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他相關因素以及不同決定的可能后果,在深思熟慮后才做出正確的選擇。
擁有其他生活中心的人可能和以原則為中心的人做出的選擇一樣,都是赴約或者都是加班,但是后者的選擇會有以下五項特征:
1、擁有原則的選擇是主動的選擇,沒有受到環(huán)境或他人的影響,是通盤考慮后選擇的最佳方案,是有意識的明智選擇。
2、它是最有效的選擇,因為它基于原則,其長期后果可以預料。
3、它是根據原則所做出的選擇,能提高自身的價值。比如為了報復他人而決定加班創(chuàng)造的價值,肯定比不上為了公司利益而加班創(chuàng)造的價值。
4、若平時就習慣以原則為中心做事,那么在配偶和老板心中,他(她)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當遇到選擇的時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不去了”。
5、對自己的選擇胸有成竹,無論結果怎樣,都能專注于此,并且心安理得,內心沒有羈絆,這樣選擇了玩也會玩的更舒服,選擇了去加班,也會工作的很順利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輕松地理解“原則”之重要性。
沒有原則的人,無論中心價值傾向于哪一方,最后都難以善終。
所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都要習慣把“原則”放在首位,才能不偏激、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本文的價值,就是希望讀者朋友能夠先根據文章內容,找到現(xiàn)階段自己的“生活中心”,問一問自己是否已經偏向于某一“中心”很多。
如果偏的太多,不妨找出原因糾正一下,以免造成性格偏執(zhí)。
之后,再把“原則”二字時時記于心中,做任何事情之前好好權衡一下利弊,再做決定。
只有養(yǎng)成“以原則為中心”的習慣,才能順水順風,立于不敗之地。
.END.
六弦散人,一個喜歡吉他和書的閑散之人。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快樂、提升認知。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六弦散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34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樹的差距
下一篇: 天慧禪師與兩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