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風君
(ID:rufengdajia)
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p>
我們都無法預測自己的未來,卻能借鑒古人的智慧。
常看《易經》的人,都知道這5大人生定律。
沒有人能躲得過,一定要牢記!
1
節(jié)制定律
莊子有言:“天機淺者,嗜欲深?!?/p>
一個人如果貪得無厭,就會被欲望所吞噬。
俗話說:“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p>
《易經》講:“不節(jié)若,則嗟若?!?/p>
膨脹的欲望,讓人永不滿足,這就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頭。
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招來的災禍就會像洪水泛濫,止都止不住。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人生本該如此,境界越高的人,越懂得節(jié)制。
唯有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欲望越少,生活越簡單,內心越安寧。
2
善良定律
《易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
心存善念,積累的不只是你一個人的福報,而是整個家族的根基。
雖然善良的人,做事總是不求回報。
但上天,從來不會落下一個好人。
自佑之人,天必佑之;自助之人,天必助之。
存善心、行善事、做善人,上天也一定會善待你。
命由我造,那是你自己修來的福報。
3
變通定律
《易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p>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之中。
沒有什么是不變的,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事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陷入瓶頸。
只有打破現(xiàn)狀,才能獲得長足的發(fā)展。
成大事者要有遠見,可以看重結果,不必拘泥于過程。
此路不通,那就另尋他路;他路不通,不妨再拐個彎。
世上沒有走不出的死胡同,只有不會拐彎的死腦筋。
遇事不鉆牛角尖,只要懂得變通,事情也許沒你想象的那么糟。
4
合作定律
《易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p>
如果兩個人合得來,這種團結的力量可以割斷金屬;
如果兩個人談得來,那么說出的話就像蘭花一樣芬芳。
常聽人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p>
人生在世,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總要找對同伴,相互扶持,路才能好走。
只要團結協(xié)作,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5
等待定律
《易經》有言:“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像龍這樣的生物,寒冬時尚且懂得蟄伏。
為了今后的發(fā)展,默默等待機會,不斷積蓄力量。
等待,往往是一個漫長而又焦灼的過程。
期間隱藏著兇險,必須不露鋒芒、謹慎行事。
在事態(tài)沒有明朗之前,不能輕易采取行動。
俗話說“密云在天,待時而雨”,又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p>
人亦如此,時機不成熟時,我們必須學會等待。
放平心態(tài),順其自然,寵辱不驚度一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困難了。
我們都是紅塵庸人,凡夫俗子。
誰能面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滾滾洪流做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誰又能在命運的漩渦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一、克己自律,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易經》
大人物給了你機會,接納你,也在觀察你,所以你白天黑夜都要做到自律、克己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分寸,尤其是絕對不能犯錯誤,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正確的立場,不犯糊涂,否則必然出局,前功盡棄。
二、把所有的苦,當成磨礪自己的利器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越是安逸,越是難以進步,越是難以激發(fā)潛能。
只有在困境,會逼著我們挖掘著我們的潛能。
當度過了困境,你再回頭看,你會驚訝,原來你竟然這么的厲害。
如此的困難,竟然也能夠闖過來。
熬過所有的苦,你會變得更加的強大。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當我們把所有的苦,變成了磨礪自身的利器,你會發(fā)現(xiàn),苦難會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東西。
很多的成功企業(yè)家,都會在成功后感謝曾經的苦難。
并不是說虛話,而是真的是深有感觸。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
三、進可攻,努力打拼
《易經》的乾卦,是積極進取的卦象,如龍馬精神,生龍活虎。
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人們做事,在應該前進時,要有信心和底氣,勇往直前,自強不息。
當你有強烈的意愿,想站起來奔跑時,外力輕輕助推一把,你都能如虎添翼。
當你對自己沒信心,無論別人怎么給你打氣,給你提供幫助,你都覺得自己不行,自我懷疑和否定,不敢去行動,那么你什么事都做不成。
所以,成也是你,不成也是你。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生什么結果。
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
旅游參觀時想起《頤》卦,你就能理解頤和園的含義和陰陽圖結構;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
在與人交往中,《周易》以贊美為主,啟示你高情商的言說藝術。
這能教我們,如何按規(guī)律辦事,做出正確的選擇,怎樣使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這一包羅萬象的特點使它成為古今中外無數偉大人物的枕前書,而在當代,我們又必須從《易經》中尋找財富的奧秘。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里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由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八卦四大學說,到易經中的象、數、理,每一種學說都是能讓你在工作場所、事業(yè)上、生活中實際運用的。
這本書才99元,現(xiàn)在99還能干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要購買,請點擊以下商品卡片,即可直接購買。
1.因果定律——厚道,才有厚報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fā)生的,每一件事的發(fā)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么“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佛家有句話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果必然從因來,想要或不想要怎樣的果,必須從因上著手,或積或斷。智者懂得修善因,而不求果,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積德的真諦不過就是積善因。凡夫不修善因卻求善果,注定是虛妄一場、徒勞無功,任你求神拜佛、一擲千金,不可能達到的。能看清這點,靠的是智慧,怎樣去做,也是區(qū)分智者和愚人的分界點。
2.吸引定律——你相信什么,就會發(fā)生什么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xiàn)實相互吸引。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xiàn)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xiàn)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
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xiàn)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xiàn)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周易》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比说男哪钆c環(huán)境、遭遇的相互吸引,不僅有著心理學上的原因,更有著物理學上的原因——萬事萬物從根本上都是一個個場,而先天存在著相互感應、物以類聚的趨向。所以你想擁有怎樣的生存環(huán)境和人生際遇?先要從成為這樣的人開始。這絕不是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
3.放松定律——越是求,越得不到
人只有在心態(tài)放松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tài)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么心態(tài)是最佳心態(tài)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系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后放松心態(tài)、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么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
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道家言“求而不得,不求而得”,老子又言“無為而無不為”,道理也在這里。出世與入世的圓融,這就是核心的樞紐。唯無欲無求者,方可謀天下,他順應的只是天道、承接的只是天命。
4.當下定律——心境變,處境即變
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xiàn)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fā)生的情況吸引進現(xiàn)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tài)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于調整好做好目下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fā)展。改造命運,需要從改造自己的心開始。心為根本,不從此處下手,一切的努力必然仍是造作,沒有抽身的一天。佛家言“境隨心變”,這并不只是因為你的心怎樣,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還因為你的心怎樣,是能夠實實在在帶動現(xiàn)實的改變的。
5.80/20定律——心能篤定,成功便是一定
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于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獲,只要不放棄,最后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么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所以要擺脫80/20定律的魔咒,正是要從深信自己所做、堅定自己的信念開始,在心無旁騖地做好每個當下中完成。這樣才能不動搖、不懷疑,于是不放棄。而不是要靠壓抑和強制自己,況且這也做不到,一切不是心甘情愿的事情,都注定不能持久。
6.應得定律——你自己值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應得定律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值得定律”。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值多少,才能得到多少,趙樸初“人得到所應得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就是這個意思。為什么?想想吸引定律吧,人的自身價值和所獲得的外在價值,一定是存在著感應關系的,沒有這種感應,或者感應比較弱,就貼不上去或者無法維持。
如今有些人老想著結交人脈,掐人尖,攀高枝,妄想一步登天,不僅荒謬,而且就算運氣好一時得到了,也注定是不能持久的,弄不好還會搞得身敗名裂、不得善終。人與人核心的關系是交換,無論利益還是情感,沒有這種交換就無法建立關系,則是其中最樸實的道理所在。所以想成為人生贏家,就必須從提升自我價值開始。只要自身價值足夠大,按照吸引定律,人脈、圈子等其它因素就都是不費力的,不必刻意經營也能聚集身邊。
7.間接定律——不懂給予,不成大事
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xiàn)。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xiàn)。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fā)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老子言:“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庇终f:“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闭嬲母呷?,一定是通過給予來得到的。因為他掌握了一門最高明的智慧。這種智慧就是:只想去得到,所得到的頂多只是想得到的東西;而給予,得到的是人心,得到人心則什么都能得到,因為可以把人聚集起來,需要的時候再組織起來,去共同完成一些事情,需要眾人完成的則必定是大事,最大的獲利者則一定是作為組織者的自己。
8.寬恕定律人——最該寬恕的,是自己
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么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人有無數的欲念,最大和最深的欲念則是“自我”,它是所有欲念的總司令。一切因得失而生的痛苦,都源于自我受到了傷害——覺得是自己無能、卑微、怯懦、幼稚……所以不能接受。而一旦接受了那些不能接受的事,心便能立刻歸于安寧。想要出離痛苦、超脫執(zhí)念,這就是那個最徹底、最妙的法門。當你寬恕了自己,也便寬恕了全世界。
接受不是放縱,放縱和寬恕的差別正在懺悔。沒有懺悔的接受是放縱,有懺悔的接受才是寬恕。寬恕的實質,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但是放下,以全新的姿態(tài),去追尋更好的自己。否則,便是違背當下定律的。萬法陰陽,沒有失就沒有得,沒有錯就沒有對,這是天道本來、萬物常態(tài),沒什么不能放下,也沒什么不能寬恕。
9.負責定律——你只需對自己負責,天自對你負責
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采取負責任的態(tài)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后看,盯著過去發(fā)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吁短嘆。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趙樸初的九大宇宙定律,歸結到最后就是以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人、行善事、走正道,自己的命運,只能是自己把握。從修造自己這顆心開始,就是最本質的修造命運之途。佛不渡人,唯人自度。
首先我要來介紹《周易》這本書,要介紹《周易》這本書我們就必須要回過去來講中國傳統(tǒng)的一些經典問題。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當中,其實每個悠久的民族文化里面都有自己的經典性的著作,在中國的文化當中同樣有著經典性的著作。就中國文化來說,中國的文化有三教形成了它的基本思想構成,儒家、道教、佛教。其中儒家文化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主流,漫長歷史時期當中的主流,在儒家文化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經典,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所謂的四書五經。四書是在宋代以后確立起來的經典,是在五經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在宋代學者看來,四書可以用來人們理解五經思想的一個臺階,因為五經離我們太遠,不是說離我們,離宋代人就已經比較遠了,所以說宋代人離五經就感到比較累,所以宋代人就編了一個四書,把四書上升為經典,通過四書來理解五經,五經中間有一本經就叫做《易經》。其實《易經》本身無所謂是經,它本來就是《易》或者是《周易》,之所以成為經是因為在漢代,隨著儒家成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正統(tǒng),所以儒家傳統(tǒng)的這幾本書就上升到經典的地位,所以才被稱之為易經,它本來的名稱應當叫做周易。在傳統(tǒng)儒家的著作當中,本來有六本書,《詩》、《書》、《禮》、《樂》、《易》、《春秋》,后來《樂》遺失了,只剩下五本,《周易》這部經典在這五本經書里頭有它獨特的地位和它的意義。差不多是什么樣呢,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的話,其他的幾本經實際上涉及到的是我們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體層面,可是《周易》這部書提供的是所有這些公共和個人生活知識的基本層面的一個背后的總的知識的支撐。大家有沒有聽懂我的意思?就好比說在經典物理學時代,雖然有很多的技術、很多的工程、很多的知識,構成所有這些應用性知識背后的知識是牛頓的經典物理學。今天我們有新的很多的知識,然而在這些知識背后的那個支撐,我們可能把它理解為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它是構成了一個時代知識最基礎的東西。《周易》這部書其實就有一點這樣的性質,它對于中國其他的經書當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知識系統(tǒng),這本書就構成了它的一個支撐的支撐。正因為如此,所以《周易》這本書又可以被成為眾經之經?!吨芤住愤@本書由于這樣的性質,所以它影響中國人就非常的深遠,以至于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經說過,陰陽五行,五行是另外一個系統(tǒng),指陰陽而言的,它是《周易》這本書里面的基本思想方法。陰陽五行構成了我們中國人一切行為的定律,是不變的定律。盡管到今天我們大家并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很多行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但其實我們不自覺的依然會有一些表現(xiàn)。比如說我隨便舉個例子,這位女同學把你的左手伸出來,舉高一點,大家可以看到她的左手上戴了一個玉環(huán),你為什么沒有把它戴在右手呢?她可能是無意識的表現(xiàn),也有人把它戴在右手,但是一般來講應該戴在左手,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里面左代表著陽,右代表著陰,所以民間看相會有所謂男左女右。其實左代表的陽是代表著它的珍貴一面,所以說你既然戴佛珠等等的就表示禮佛,所以戴在左手上就表示一個意思。比如說你跟人家敬酒,應該站在人家的下位,而不能夠站在人家的上位,下位在哪里?右邊。所以說這樣一些生活的細微末節(jié)的表現(xiàn),其實都是跟《周易》的思想依然是延續(xù)著它的思維慣性的。待會兒講了以后大家可能會看到更多的一些問題。我們講《周易》這本書雖然在兩千多年以前,三千年甚至更久,但是它的基本思想方式和它形成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慣性,直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至于它還有很多其他層面的問題,當然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更為普遍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這本書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因此我們常常會對這本書有很多的地方充滿著它的神秘性,以至于不知道怎么樣面對它。假如說各位有興趣到坊間買一本《周易》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拿來翻起來讀不下去,因為《周易》這本書可能讓大家覺得不知道從何理解。其實可以理解,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時也沒有幾個人能聽懂是一樣的。我不是要拿《周易》跟相對論作比較,我想說的是,它作為一個民族所有知識背后的那個基礎性的東西,它肯定是有一些超乎于我們經驗層面以上的東西,所以說我們對它的理解可能就有一些困難。我希望今天在我的演講過程當中能夠幫助大家消除這樣一種神秘性,可以為你們以后自己有機會去讀《周易》有一個基本的入門,這是我今天希望達到的目的。先簡單介紹一下《周易》本身,作一個概述。關于《周易》的解釋其實是一個比較多樣性的,在座的同學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借來《管錐篇》,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這本書,如果知道這本書的話打開《管錐篇》的第一頁,他寫的第一個札記就是易有三名。就是《周易》這個書名本來就有好幾個含義,周就有好幾個意思,有人說這個周代表的是周朝、周代,第二代表著普遍,第三個代表著這個周是圓的,也就是說是循環(huán)的。易也有好幾個意思,第一個是變化,第二個是簡單,它也有不同的意思。其實就是說《周易》這個書現(xiàn)在一般我們都認為它是在周代所形成的,既然它是一個那時候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其實在周以前有商朝,商以前有夏朝,據文獻記載,夏、商、周三朝都有自己的類似于《周易》這樣的著作。在夏朝這部著作叫做《連山》,表明里面所提供的思想和知識就像山一樣綿綿不絕、連續(xù)的。而商朝叫做《歸藏》,就是所有的知識是深藏在那本書里面?!吨芤住肪褪恰吨芤住?。后來我們說夏、商、周三部這樣的書流傳后世只剩下了《周易》,而《連山》和《歸藏》在后世的文獻里面只留下了一些殘篇,很少。也就是說《周易》這部書作為人們認識自然和人生知識的一個基礎,這個書其實并不是說它是憑空來的,是在我們祖先認識過程當中有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只不過這個推進的過程當中,周所提供的《周易》要比前兩者更為人們所接受,用《論語》當中所講的,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也就是周的知識和他們的認識,是在接受和吸收了夏、商的文明之后才產生的,所以它當然就可能勝出一籌。相傳,《周易》的創(chuàng)作完成經過了三個偉大的人物,所以在易學史上有所謂的易經三圣這樣的說法。這三個偉大的人是誰呢?第一個是伏羲。伏羲畫卦,伏羲的工作是畫了卦。卦是什么呢?卦就是八卦。我這里有兩張圖,我們只看卦,卦有乾、坤、坎、離、震、艮、兌、巽,至于他們后面那兩句話,比如乾三連、坤六斷,這是一個口訣,便于人們記憶,這一符號里面的天地,乾卦代表著天,坤卦代表著地,也就是說在《周易》的作者看來,八卦分別代表著世界當中八種最重要的東西,而由于這八種最重要的東西,又構成了整個世界的萬世萬物。當然在這個八卦當中又有更重要的卦,那就是更為重要的四卦,乾、坤、坎、離,也就是天地水火,韓國的國旗四卦其實就是乾、坤、坎、離,在《周易》里面兩個最重要的卦稱之為天地卦。這是伏羲的工作,創(chuàng)造了這八個卦。大家可以看這八個卦只是用兩種符號來構成的,一個是兩根短線,一個是一根長線,所以這種一根線一根線就稱之為爻。在八卦當中可以看到是由陰陽二爻演化出來的。伏羲畫的八卦在我們今天看來好像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一個符號。如果假設一下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從樹上下來的猴,這些猴不可能像我們今天這樣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都是一樣的光著屁股,現(xiàn)在我們要把這一群猴進行識別,給每個猴取一個名字,那也不容易,因為沒有文字,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某種方式給大家區(qū)別開來。大家可以設想一下我們現(xiàn)在是古人,我們面對的世界是渾然一體萬物的世界,我們現(xiàn)在要對萬物進行明確的指稱,很不容易。就好像我今天看到在座各位,我跟大家不認識,當然大家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因為剛才有人介紹了,可是我并不知道你們叫什么名字,我現(xiàn)在要指認你們,就不太那么容易。所以古時候實際上是創(chuàng)設的一種符號體系,用這樣一個符號體系能夠來指認世界萬物??墒谴蠹铱梢钥吹绞澜缛f物很多,怎么可能用一個符號非常簡單的把它指認出來?這就很難。大家都知道計算機能夠在短期內大量的迅速計算,是因為它采用的不是十進位制,而是二進位制,周易恰恰就是二進位制。雖然在易學的研究當中,有學者認為周易對現(xiàn)在的二進位制數學有它的貢獻,但是這只是一種說法,當然也有一些蛛絲馬跡是可以證明這一點的,因為二進位的創(chuàng)造者萊布尼茲取得很大的貢獻,而萊布尼茲早年是通過傳教士接觸到了周易,這在萊布尼茲大量的書信里面已經反映出來了。所以問周易對二進位制是不是有影響,可能也是有影響的。我在這里不講這個問題,我想來說明伏羲畫卦是如何通過這樣陰陽二爻就能夠把它區(qū)分出來的。一根陽爻,一根陰爻,那就好比是現(xiàn)在我們是從樹上下來由猴子變來的人,大家把屁股露出來以后會發(fā)現(xiàn),其他都一樣,只有一個不一樣,有雄性的,有雌性的,多一個把或者少一個把。就好像醫(yī)院護士接生的時候就告訴那個母親,或者是守在產房外面的父親說,你生了個兒子,你生了個女兒,其實都一樣,就是一個肉團,可是他告訴你這是一個兒子,因為他多了一個把。所以陰陽里面首先因為一個把來表明這是一個陽性,那是一個陰性,所以首先把兩類人區(qū)分開來。區(qū)分開來以后,可是還有那么多人,怎么辦?在雄性里面,都是陽爻里面,又看到那一群都是有把的猴子里面,有一批猴特別的剛猛有力,那就給他加一個把,而那個雄性里面不是那么孔武有力的,比較溫順的那批,就在陽爻上面加兩個短線,表現(xiàn)他有點陰性。本來是一個混沌的,本來天地萬物是一個圓,是萬物混在一起的,首先分出一二,然后在一里面又分出一二。陰性的猴里面也可以分出,有些同樣是雌性動物,有的雌性動物脾氣比較像雄性,有些比較女性,所以它也可以再分。大家可以看到,又分出陽陰陽陰,每一個上面都可以分。所以有這樣一個陰陽就可以衍生出一層層的上去,而這個衍生規(guī)律正是二進位制。2的N次方,當N=0的時候,就是沒有關系,是1,是混沌不分的狀態(tài)。當N=1的時候,就是2;當N=2的時候是4;當N=3的時候就是8。八卦就是這樣出來的。所以不管世界有多么龐大,都可以用陰陽來簡單的分出去,而且永遠不會重復。所以說畫卦非常重要,這是符號的創(chuàng)作,有了這個符號使得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符號來對這個世界進行表述和指認。比如說我們今天這么多人,我本來說外面的同學站起來,誰知道是哪個同學?好像老師在指你,其實我不一定在指你。可是如果我們有符號就可以很明確說,某某,當然也可能這個某某跟那個某某是重復的,沒問題,我們再區(qū)分一下,如果他叫張三他也叫張三,沒問題,我就說那個高個子的張三。這就使得我們可以通過語言把事物區(qū)分出來。周易畫卦的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一個符號系統(tǒng)加以描述。經過很多年以后,到了周文王的時候,相傳他的貢獻就是把六十四卦一一對應,變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用它來解釋人是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所以就變成了演易,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周易》,一共有六十四個卦,八八重疊就是六十四卦。所以所謂文王演易,就是由八卦上升為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其實就構成了整個的知識系統(tǒng),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遇到了問題,就會用六十四卦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什么意思?比如說今天我們每個人在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里有一瓶礦泉水,以我的經驗我來這里講課,主辦方會給我提供一杯水,不管是瓶裝的水還是一杯茶,我想這是干凈的,假如是茶,里面倒了水,我覺得也是沒問題。然后我再打開,它確實還是密封的,所以我就打開了,我就可以喝了。為什么?因為我的知識、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杯水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假如說現(xiàn)在我拿了這杯水,我想應該是給我喝的,結果看到這個水為什么比正常的水少了,然后我再一擰,怎么這個口也已經打開了,好像是有人喝過了,那我就不應該再喝了。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嗎?就是以我的經驗和知識來判定這件事情是不宜做的,當我愿意去做表明這件事情對我是有利的,當我不愿意做就是這個事情對我是沒有利的,因此在判定上我們就說,有利的事情就是吉,不利的事情就是兇,吉兇的判定就是很清楚的。雖然我們以為是清楚的,但是有時候可能是被人騙了,即使是被騙了也是有一種知識在支撐著你。比如說女同志一天到晚把臉上抹,她總認為把臉往上抹可以保護皮膚,其實這是一種錯誤,因為皮膚老是抹要老化了??墒撬械膹V告、所有的宣傳、所有的知識告訴你,沒有問題,這是好的,所以你就相信了,繼續(xù)抹。這還是一種知識的支撐,總之是一種知識,我們所有行為的背后都來源于我們的知識。包括我們開汽車,我以60碼的速度往前開,你怎么就放心的開呢?你就不怕你的車萬一剎車有問題呢?萬一剎車有問題不是就要撞死人嗎?就像我們開著我們的汽車要過錢塘江,你怎么敢過呢?你怎么就不擔心萬一從這個橋上掉下去怎么辦?所以以你的經驗是沒有問題的,或者以你的經驗覺得有問題你就不做了。但是恰恰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這樣的問題,有一些事情你是必須要做的,可是以你的知識和經驗就是沒法判斷,比如說所有的知識來幫你判斷的時候,都是只有50%,好像這件事情可以做也是50%,不可以做也是50%,所以你就拿不定。拿不定我們怎么辦呢?通常是用丟硬幣的方法,但是現(xiàn)代人常常認為自己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不愿意丟硬幣,你真的愿意丟硬幣嗎?假如你丟了一個硬幣的時候,本來你想花朝上是吉,花朝下是兇,可是你啪啦一丟,結果花朝上是吉的,可是你又想是不是再丟一次吧,再丟一次花又朝下了,一正一反,然后你就不放心,那我們三局二勝,再來一次,三句二勝之后還會來五次,有這樣的經驗嗎?其實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更多的是來自于什么呢?假如我不確定的時候我會去咨詢別人,我去找我的朋友,告訴他這個事情,問他應該怎么做,我擺不定,你幫我分析一下。然后我這個朋友跟我說應該做這個事,他雖然講得頭頭是道,可是我聽下去覺得好像是有道理,但是我還是不敢。我再去問問另外一個,我的老師見多識廣,他給我分析來分析去,結果說還是不應該做。其實我可以告訴大家,在這樣不斷咨詢的過程當中,你的朋友、你的老師并沒有幫你做任何的決定,只不過是你在不斷咨詢的過程當中,把你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在這樣的傾訴過程當中消解掉了,最后還是你自己拿定主意,但是你通過這樣的傾訴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講,如果沒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問神,沒有神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一個工具,那就是周易。周易就是一個知識系統(tǒng),我們通過一套儀式來幫我們判定,做這個事情的決定是吉的還是兇的。這就是我們講的周易的作用。同學們可能會問我,老師你說,這樣一套周易的占卜,如果是吉,如果是兇,準不準?我告訴大家,準。這個準不準也是個概率,什么叫準?100%那是準,連孔夫子也說沒有100%,有75%可能就不錯了。比如說我們不知道明天股票是漲還是跌,你每次就按照算卦來定,有75%那也不錯了,你肯定這輩子還是賺多賠少,還是賺了??墒羌热蝗绱?,我告訴大家,你不用周易來算也可以,所以周易就會衍生出簡易卦。大家在寺院里看到過用三個銅錢卜卦嗎?那個就是簡單的三個銅板就可以。甚至還有更簡單的梅花易,拼就行了。還有剛才這位老兄講了,你就拿個硬幣投。但是你要記住,我們說統(tǒng)計你的75%的勝算是你的一生嗎?從今天開始凡是遇到疑難問題你就投硬幣,凡是花朝上的就是吉的,花朝下就是兇的,你不要老反悔,因為投硬幣很簡單,投一次就是投一次,如果是花朝上就是吉,如果是花朝上就是兇。從現(xiàn)在開始一直到老,你把每次結果計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75%的勝算。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催€要用投硬幣呢?我們?yōu)槭裁催€要演卦呢?投硬幣很簡單,正是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不相信它,我們有沒有這個經歷?你花了很多錢買的東西就以為是好東西,其實花很多錢買來的和花很少錢買來的東西是一樣的東西,就是因為你花了很多錢你就當它是個東西,就是這樣。所以演卦的時候要卜一個卦要費很多的周折,古人算卦很認真的,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要洗澡、要沐浴、要焚香,然后用非常正式的儀式進行演卦,所以這個過程非常神圣、非常認真,所以你得出一個卦大半就不會隨隨便便的推翻它。就好像你考大學的決定,選擇某個志愿都是很認認真真想過的。或者說再舉一個庸俗的例子,男男女女談戀愛,談來談去,到 后說跟他結婚了,你要知道一結婚就意味著你把你的一輩子賭上了,可是你就會很認真的生活,不會今天結婚明天就離了,其實盡管這個風險是巨大的,你就把自己一輩子綁架在這個人身上了,很莫名其妙的。所以我們講它是很慎重的過程,很神圣的過程,所以我們有很多的儀式,婚禮等等搞來搞去的事情,很莊重。演卦也是一樣,通過一個非常嚴肅神圣的過程,然后我們得出一個卦,我們對這個卦就會有一種敬畏,然后我們就會說吉就是吉,兇就是兇。 文王演易以后的六十四卦純粹就是一本占卜的書,什么是占卜的書?就是斷吉兇的書??墒堑搅说谌齻€偉大的人物,孔子讀了幾回就寫,寫了再修改,等等這樣搞,一搞了就搞了十篇文章,這十篇文章是孔子解讀《周易》文字,所以稱之為系辭,就是這些話是掛在那六十四卦下面的,所以孔子的內容變成了最早的對《周易》的解釋?!吨芤住繁旧肀环Q之為經,對它的解釋我們都稱之為傳。孔子有一本書《春秋》,《春秋》到了漢代有不同的學者來解釋,或者同時代的人就有人來解釋,解釋的那個東西就叫傳。比如說我們知道有一個叫左丘明的人來解釋《春秋》,所以左丘明的解釋叫做《春秋左傳》,還有一個《谷梁傳》,還有一個《公羊傳》。本來傳的地位是比較低的,但是因為孔子的地位高,相傳這個傳是孔子寫的,孔子的《論語》都變成經了,四書里面第一部是《論語》,所以孔子寫的對《易經》的解釋也同樣變位經。所以雖然分為《易經》和《易傳》,但是《易經》、《易傳》這以后就合二為一了,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個文本。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由于孔子的解釋,使得《周易》這部書又從一個純粹占卜的書變成了一部知識的經典。但是當我們說這部書是知識的經典的時候,我們說它是一部哲學的著作,而不是科學。因為科學是一個近代的概念,嚴格的科學是通過實驗來驗證的,是可以被證實的東西,那叫科學??墒枪艜r候像《周易》里面很多東西并不是實驗可以證明的,很多實踐當中的問題是沒法證明的??墒沁@些東西我們說它不是宗教,因為宗教有一個神,有一個信仰,它不是宗教,它的所有道理是建立在對于一個知識的闡述上面的,是通過你的經驗理性闡述上面的。比如說復卦里面有一爻,不遠復。走得不遠就要回頭。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學習當中難免會要犯錯,犯錯就好比背離了你的主體,你的本體離開了,可是你要是時時的不遠就要回頭,就是這個錯誤才犯、才有萌芽,你就能夠回頭,這樣這個錯誤就沒有問題,所以叫做不遠而復。當一個父親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復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告訴你,用這樣一個名字提醒你,你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缺點,不要走得太死。在我們中國文化里面有大量的人是用《周易》來取名的,比如嚴復,上海過去有個著名的周而復,隨便查一查會有很多?!兑讉鳌方涍^孔子的完成以后,它就變成了一部哲學的著作,所謂哲學的著作就是說它不是宗教的著作也不是科學的著作,它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它的特點是訴諸于理性,而不是訴諸于信仰,它的結論又是可以用經驗來印證,但是又不可以用實驗來證明的,是這樣一個情況。這里的一個問題是,《易經》和《易傳》加起來以后,使得《周易》的性質就變成了它的復合型,它既是一部占卦、占卜的書,同時又是一部哲學的書,所以不同的人在運用它的時候就自然會有不同的選擇,這里是大家要注意的。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我要補充一下,我剛才所講的,《周易》這部書經過了伏羲、文王、孔子三個偉大的圣人,這只不過是說大家把它理解為這本書經過了三個長遠的時代,未必就是這三個人的創(chuàng)作,它只代表了那個時代。比如說畫卦的應該是屬于伏羲那個時代,而演易的時候大致在文王的那個時代,而創(chuàng)作《易傳》的十篇文章大概是孔子發(fā)起,但是它的完成可能是由他的在傳的學生一點一點完成的,所以經過了三個不同的時段。在說明下面我要舉例六十四卦的時候我先說一下這兩幅圖,一個先天八卦,一個是后天八卦,因為待會兒講到應用的時候會要用到這兩個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這兩幅圖都是宋代人根據《周易》里面文字的形象化的描述。圖書、圖書,今天我們的圖書館叫圖書館,什么叫圖書館?就是藏書的地方,為什么叫圖書呢?是有圖有書,以前只是書,沒有圖的,有圖是后來加進去的,是為了書傳播的方便。就像小的時候我們看連環(huán)畫,我們看圖比較容易理解,宋代的時候學者們在傳播《周易》的時候,為了讓它更為形象直觀,所以把《周易》里面的很多文字通過圖來表現(xiàn)出來,其中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是來自于這兩幅圖。當然這兩幅圖到底表明了什么問題,其實學術界各有不同的看法。我想用一個簡單的解釋,所謂先天八卦,大家看這幅圖意識到,八卦兩兩之間的符號是完全對稱的,先天八卦以天地為對稱,而后天八卦以坎離為對稱,是水火為對稱的,但是其他的卦就不是對稱的。這里就意味著什么?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由陰陽構成的。中國人講,你今年幾歲,我們多半講虛歲,為什么講虛歲呢?因為中國人從受孕那一刻起就算是生命出來了,西方人講周歲,所以我們生下來你的生命已經是十個月了。一個生命的形成是由陰陽二氣的結合。從理論上來講,天地陰陽之氣的結合應該產生的事物是完美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先天而言,萬物應該是對稱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生下來就應該是兩個耳朵是對稱的、兩個眼睛是對稱的,眉毛是對稱的,嘴巴也是對稱的,整個人的形式就是對稱的??墒峭瑢W們回到家里自己面對鏡子照照看,你都會發(fā)現(xiàn)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對稱的。而且我告訴同學們,年紀越大不對稱就越來越厲害,如果你生病的時候不對稱就更明顯,如果到老了快死的時候就徹底歪了,鼻子、嘴巴都歪掉了。所以后天是不對稱的。這個道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理論上的對稱在天地陰陽之氣感應一剎那產生這個事物,受胎時候形成一個物的時候,它可能受到當時那一點點的影響,或者有一點點的不完美性,所以它就發(fā)生了一種偏轉,所以它就不完美。一對夫婦生三個孩子,都很優(yōu)秀,也長得很好,理論上應該說三個孩子都是一母同胞,應該是長得一樣的,可是就是有智力、腦力、體力的不一樣,為什么呢?可能就在受孕那一剎那陰陽之氣發(fā)生了偏轉。所以先天和后天有區(qū)別。通常先天是用來算命的,在江湖上面使用,而后天八卦是用來斷風水的,因為后天八卦是幫你來調整,算命算的是先天的,你是怎么回事,因為這早就定了,我們講命定了,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早就定下來了,但是后天是可以調的。這是解釋這兩幅圖,解釋之后待會兒講應用的時候大家才知道有什么東西。然后解釋卦,六十四卦就是有六十四個這樣的卦形成的。這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卦一就表明它是第一個卦。乾上乾下,這就是乾,告訴你上面是乾下面也是乾,也就是六到線都是陽線。怎么讀這個卦,《周易》有自己的讀法。《周易》的讀法從下往上讀,六根爻是從下往上讀,最底下的爻叫做初,第二根爻叫二,第三根爻叫三,第四根爻叫四,第五根爻叫五,最上面那根叫做上,所以是初、二、三、四、五、上。九是什么意思呢?九代表的是陽爻,所以當我們說初九,就一定代表著最底下那根爻是陽爻,如果是陰爻我們就稱之為六,我現(xiàn)在說六二,就是說第二根爻是陰爻,這是讀爻的方法。第一根爻告訴我們是潛龍勿用,這是對于初九的解釋,每個爻都有一句話來解釋,這句話被稱為爻辭,剛才孔子十篇里面有一個系辭,這個稱之為爻辭。乾卦也有一個解釋,叫做元亨利貞,這是對乾卦的解釋。乾卦跟其他的卦有區(qū)別。在六十四卦里面,乾卦跟坤卦跟其他的卦有區(qū)別,那就是乾卦跟坤卦都有最后一句話,用九或者是用六。其他的六十四卦是沒有用九、用六的,就是六根爻辭的解釋就OK了,只有它是有用九和用六的。換言之,到底用九和用六怎么解釋,歷代的易學家有完全不同的解釋。有一種說法是說因為有一個變爻的問題,如果全變那么就用用九,這是有不同的解釋,我們不去管它。六十四卦都是這樣的,這個卦來說明什么問題?假如說我遇到什么事,今天把握不定,我就來占一卦。啪,是乾卦。乾卦是什么意思呢?它代表著宇宙萬物的本原,它以天為象征,我們看到天上云在那里飄來飄去,天上下雨,所以萬物成長,所有事物在這種成長過程當中并行了。天有光明有黑暗,日夜循環(huán),所以時間也就確定了。所以天象的變化使得我們所有的人可以按照自己本來的位置確定你的性質、你的軌跡,每個事物各盡自己的本分來做事情,所以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宇宙,所有的事物都得到成長,天下各國都很安寧平和,所以乾卦是告訴你這樣的意思。這里只是講它的意思,還有六條爻,這個圖像的意思,所以他來解釋這個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六根爻表明什么呢?表明很剛毅,不變。大家看閱兵式的時候,飛機飛過要拉噴氣,為什么要拉這個噴氣呢?是一種速度感,讓你感覺到是很強硬的一種意象。所以用天象就表明宇宙是很剛健的,什么是剛健呢?他不會隨隨便便改變,他也不會改變?!对娊洝防镉幸痪湓?,“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雞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42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秋水悠悠,守一份寧靜,留一世安然
下一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