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有一位大學(xué)者叫牟融,精通佛學(xué)。
有一次,他給一些儒生講學(xué),開篇就講授《尚書》《詩經(jīng)》,想通過這兩部經(jīng)典來闡述佛理。
講著講著,就有儒生不樂意了,大家紛紛說,我們是來聽你講佛經(jīng)的,怎么講的都是儒家典籍呢 這些書難道我們不都已經(jīng)熟知了嗎
于是,牟融笑了,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琴藝甚好的人,叫公明儀。有一次他帶著琴去訪友,路過曠野,看見山高水長,麗日朗朗,一頭老牛在草地上懶洋洋地吃草。公明儀很是歡欣,心想,如此美妙的景致,對誰彈琴都是抒發(fā)心志,為什么不能給牛彈彈琴呢
于是,他就坐下來,對著牛彈了一首琴曲中動人心弦的《清角》。他彈得如此專注、用情,彈得自己心意彷徨、感動不已。彈完抬頭一看,牛卻無動于衷,甚至都不看他一眼。
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對牛彈琴的故事。
但是,故事并沒有完結(jié)。
公明儀又想,對牛彈琴,牛無動于衷,究竟是牛的錯還是人的錯 我能不能換一曲彈給它聽呢
于是他試著用古琴模仿蚊虻之聲,嗡嗡嗡,嗡嗡嗡,蚊子牛虻之聲圍著牛繚繞回旋,牛開始有所覺知,豎起了耳朵。
他又彈了一種“孤犢之鳴”的曲調(diào),模仿失群的小牛犢尋找媽媽的叫聲。聲音一出,就發(fā)現(xiàn)?!暗粑矈^耳,蹀躞而聽”。
如此看來,牛聽琴聲也會動心動容的,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彈了它能聽懂的曲調(diào)。
講完故事后,牟融說,你們都是儒生,如果我直接講佛經(jīng),相當于對牛彈琴;而我通過你們熟悉的儒家經(jīng)典來闡述佛家的義理,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其實,很多耳熟能詳?shù)墓适?,我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個關(guān)于琴曲的故事意味深長,動物尚且為琴所動,我們倘若愿意聆聽,應(yīng)該離會心不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45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本浪人和茶藝師
下一篇: 俞伯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