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比較隱私的問題:你今年幾歲了
我們常常過多地關注我們的生理年齡,特別是過了我們自認為年輕的那段時間之后,每長一歲都會讓人感覺非常焦慮。
但我們卻忽略了,還有心理年齡的存在,它與生理年齡并不總是一致的。
你是不是也有某個瞬間,覺得自己的內心并不如自己的實際年齡一樣
工作任務已經堆積如山,你卻只想出去玩出去嗨
家里有一堆家務等著,還有小孩子需要照顧,你卻只想找個地方買醉
或者,在大家都玩瘋了的的時候,你依然是那個叮囑大家“小心、注意”的哪一個
……
最近的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不服老真的可以不變老,至少你的大腦會這么認為。
年齡感反映了我們在某一階段的心理狀況與水平。一個人是否成熟,不能簡單地以年齡來劃分,因為個人的年歲并不能與他們行為、感情全然相符。
你的真實內心,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年,還是個穩(wěn)重的成年人 答案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
你覺得自己的心理年齡幾歲了 希望這個答案不會太老 :)
特別獻上《心理年齡鑒定器》。本產品將幫助你評估心理年齡歲數及狀態(tài)、不服老指數、面貌年齡、理想歲月、興趣愛好年齡等等,并為你提供駐顏建議與成熟心態(tài)的建議。
【開始測試】
心理年齡鑒定器▼
你將獲得什么
▼
[溫馨提示]每次付費享有一次測試機會。如需再次查看報告,請返回測試原購買頁面,點擊右方“已購買”。
戳“閱讀原文”,測測你的心理年齡閱讀原文
把落花拿回家來,豬隊友卻說這是垃圾,讓我丟掉。唉!他哪里知道,我的心里住著一個小女孩,而且很多女人都愛花,這是骨子里的一種喜愛,男人們可能不理解。其實我平時忙碌起來,有些女漢子性格,但內心里還是想做一個小女人的?。?br>
為什么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活得那么辛苦那么累呢?成年人的世界,本身已經夠無奈的了,如果可以,我們一輩子都活得像個孩子,那樣豈不是可以暫時忘記成人的壓力和煩惱,回歸童年回歸單純的兒時狀態(tài),就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所以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愿意做一個孩子。
現在的我,有時也會陪著二寶一起玩,他經常說:“媽媽,你能陪我玩一下嗎?”很多時候,我會很樂意陪他一起拼積木,玩游戲,玩泥巴,講故事……這就是最好的親子時光。只是平時忙碌,這樣的機會也不是那么多,于是在孩子眼里,這樣的時光變得很珍貴,其實我也一樣,總期待這樣的時光可以多一點再多一點,還好有周末和假期,我們能有更多這樣的親子時光。
這個五一假期,我們大清早就可以一起閱讀打卡,還可以一起出去閑逛,玩。只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已經有了他自己的朋友圈,孩子現在更喜歡跟他的小伙伴們一起玩,于是有了本文開篇,我一個人出去閑逛撿拾落花的單人時間。反正孩子需要我陪伴的時候,我就好好陪伴孩子,孩子不需要我的時候,那就一個人做回一個小女孩,好好享受一個人的時間,如此活著甚好!
為什么你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之二
文丨呂靜賢
每個喜歡控制孩子的父母的內心里,都住著一個還未長大的孩子:希望別人關注,希望別人肯定,希望別人認同。
而這種心底最強烈的愿望,最直接、最大的受影響者,就是他們身邊近在咫尺、弱小的孩子。
他們渴望得到孩子的愛戴與尊重,他們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所有。
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但收獲的卻是:
要不一個終生仇人;
要不畏懼多于尊重、屈服多于崇拜的,同樣自己眼中的沒出息的孩子;
再要不就是世人眼中“他人家的孩子”,但并不快樂,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孩子。
為什么呢?
一、你所謂的對孩子的愛,實際上是你的任性
有一次過馬路等紅燈,我聽到了旁邊一對母女的對話:
母:我昨天晚上1點半把他拉了起來,打了他一頓。
(晚上1點半?我以為我聽錯了。)
女:媽,他不愿起來就不起來,你干嘛非得要讓他起來呢?
母:他不洗澡??!7點半叫他洗,他不洗,上床睡覺;9點半叫他起來洗,他不起;11點半又叫他起來洗,還是不起。后面我忍不住了,1點半把他拉了起來,狠狠打了他一頓。
女:媽,他是大孩子了。他不洗就不洗,身上不舒服他自己也會感覺得到。而且明天他就回學校上學了,去學校身上臭,自然旁邊會有人說。還有,你干嘛總是打孩子???
母:啍,打孩子,我算打得少了!我多久沒打過他了?要不是昨天太氣了……
女:哎,難怪XX不喜歡你。
母:不喜歡就不喜歡。我還不是為了他好!
這時綠燈亮了,母女走了過去。我也跟著過了馬路。
以前,我覺得喜歡控制孩子的父母應該不會很多吧。但現在路上的偶遇,發(fā)現這樣的父母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做出的事情一個比一個出格。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所說的,一個喜歡管控孩子的父親,連已40多歲已做父親的兒子買新筷子都會因此大發(fā)雷霆、大動干戈。
看來,生活中喜歡控制孩子,對孩子動不動就打罵,把孩子永遠當孩子,而不管、不顧孩子已長大,甚至已成人的事實的父母,大有所在。
這樣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是非常的任性。
“對待我的子女,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就是他們對待子女最根本的態(tài)度。
就像上面的那個母親。孫子不聽自己的話,不照自己的吩咐做,就不顧、不考慮當時的情況(已是半夜1點半了),而且處理方式也欠妥當――直接拖孫子起來打。要知道孫子也是個大孩子了。
這種不把孩子當獨立個體,而且也隨心所欲、憑己所好來對待孩子的父母,在我看來,內心里都住著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
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對待子女的教育,那就是:隨心所欲。
表面上,他們似乎很理性,似乎有不少理論在支撐。但實際上,他們是隨心所欲,對待子女,完全是憑自己一己之見,完全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也不考慮當事人子女的感受。
――這不是隨心所欲是什么?!
對待自己的孩子,說得好聽點,他們是嚴厲;說得難聽點,其實就是任性。
二、學會接納不同的意見,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表現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勢必是一個愿意傾聽,并鼓勵身邊人表達的人。而不是一味只要求別人聽自己的、以自己為中心的人。
喜歡做權威父母的人,大多數從小沒得到過身邊人足夠的愛和關注,更遑論尊重了。
所以長大后,既不善于,也難以與身邊人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互動。
而另一方面,又希望身邊人能把自己當成關注的中心,一切都聽自己的。
與他人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就是簡單、直接地命令和要求,并要求對方不能反對。
這跟一個沒長大、任性的孩子有什么區(qū)別?
看看那些喜歡管制孩子的權威父母,哪個不是這樣?!
孩子的一切大大小小事情,他們都無分寸、無界限地插手干預,并為此而自我感動、沉浸其中:看,我為孩子付出了多少?犧牲了多少?
但實際上,沒多少個孩子是感激他們的,更多的是無奈、壓抑,甚至憤怒,因為那是我的人生??!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憑什么我的人生要你來操控?!
至多是畏懼,而不是尊重;屈服,而不是崇拜。
所以,權威型的父母總是教不出自己眼中懂事、有出息的孩子;
所以,權威型的父母要么收獲沒出息的孩子,要不收獲一個終生仇人。
因為你本身就沒有長大,對待你的孩子,你缺乏一個成熟之人應有的包容與客觀:
你一意孤行、自以為是;
你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你似乎為孩子犧牲了很多;
……
但殊不知,這一切都只是你的自我意淫。孩子教育上,可以說,你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年齡和為人父母的身份是你最大的優(yōu)勢。但關于孩子教育的眼光、能力、學識,你又擁有多少呢?
人最怕自以為是,而不自知。因為這跟井底之蛙沒什么區(qū)別。不跳出那口井,它永遠不知天有多大。
所以,為人父母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得逼自己成長。
而成長的第一步,那就是從知道并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學會包容、接納不同的意見,摒棄唯我獨尊的思想。
要知道,你對孩子的控制,不僅僅會傷害到你的無辜的孩子,而且還會造成一代又一代不幸的輪回。
三、你對孩子的控制,造成了一代又一代不幸的輪回
權威父母模式,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因為父母是孩子身邊最近的老師和榜樣。
一個朋友講過這樣一樣事:
有一天,他開玩笑地問兒子:
“如果有一天你做父母了,如果孩子不聽話你怎么辦?”
兒子答:“把他關在門外。”
“沒其它方法了嗎?”
“把他丟在床上?!?br>
朋友沉默了。因為朋友平時就是這樣處置孩子的不聽話的。
你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你處理問題的模式,其實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身邊最近的孩子。
很多從小生活在父母家暴下,尤其是長年目睹父親家暴母親,對父親家暴行為深惡痛絕的孩子,長大后卻悲哀而痛苦地發(fā)現:自己也不知什么時候長成了自己所痛恨的人模樣,處理問題的模式竟與當初所恨之人一模一樣――對待子女或者另一半,不是打就是罵。
這就是身邊人長年累月的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已在不知不覺中,根深蒂固地成為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你對孩子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會成為下一代對其子女的教育方式。
你是父母權威教育的受害者,你的下一代也很大概率成為你權威教育的受害者。
一個年青人,特別喜歡法律,期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律師。
而他的父親,一個農場主,卻要求他必須繼承自家的事業(yè)――管理農場。
他痛苦萬分,卻又無力抗拒父親的要求。只能違心地放棄自己心愛的律師職業(yè),服從父親的安排。
若干年后,他的兒子長大,也面臨事業(yè)的抉擇。他的做法也與他父親當年的做法如出一轍:要求兒子去學法律專業(yè),來幫他完成自己未竟的夢想。
兒子拒絕了,因為這不是他喜歡做的事情。
于是這個父親,跟他當年父親的做法一樣,那就是逼兒子選擇他為他選定的道路,而不允許兒子有任何別的選擇。
……
這,其實就是可怕的輪回:你深受上一代壓迫的痛苦,卻無力改變,只能被迫接受。而當你成為你孩子的父母時,卻又重復當年父母對你的專制與壓迫。
相同的痛苦就這樣一代代地沿續(xù)下去,不同的只是受傷害者。
所以為了下一代,你應及時止損。
而止損的第一步,就是自知。擁有自知之明;
其次,就是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只有這樣,你才能對得起孩子,對得起你為人父母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與義務。
蒙臺梭利說:
這是每個人成長、成材的最基本的條件。
她也說:
如果想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出色、有出息的孩子;
如果想給孩子最好的愛;
甚至得到孩子發(fā)自內心的尊重與愛戴,
那么,請首先從尊重孩子選擇、給予孩子自由開始。
這,其實也是對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還記得,如果你未曾忘記,你的體內還有五歲的你、十二歲的你和十八歲的你。那么,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吧!帶你了解內心還是個孩子,做事需要得到別人認可的星座。
雙子座:要糖吃的小孩子其實雙子座的心理年齡是很小的,他們慢慢長大,心理年齡卻沒有跟上去。哪怕他們已經成年,仍然想在自己做對了事的時候討要獎賞。就像是一個想要糖吃的小孩子一樣。雖然我們會覺得這樣的雙子座很可愛,但這也是他們無法真正獨立的弊端。
水瓶座:虛榮心作祟其實水瓶座是非常虛榮的,我們會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水瓶座往往會追求那些明明是在自己能力以外的東西。就是希望至少可以在表面上做到過人上人的生活。在工作中他們也經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在眾人面前的夸講,會極大地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摩羯座:心理失衡摩羯座總是有極其容易不平衡的心理,他們總認為別人虧欠了他們。或者說這個世界對他們就不公平。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做對了一點點事,就應該獲得相應的獎賞,如果得不到,他們就會心理失衡。變得特別暴躁,甚至會出手報復。
雙魚座:自我肯定雙魚座一直對自己不太自信。所以他們偶爾也會去渴望,渴望自己和那些工作能力特別強的人一樣。能夠萬事都做在人的前面,所以當他們有一些成績的時候就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以此來獲得自我肯定,否則的話,他們就會因為對自己的失望而變得非常暴躁。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yè)、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46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這些經典公眾號,越看越上癮!
下一篇: 博士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