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
,古詩詞分享!
大德歌·秋
,關(guān)漢卿《大德歌·秋》.png" />
【元】關(guān)漢卿
風(fēng)飄飄
,雨瀟瀟
,便做
陳摶睡不著
。
懊惱傷懷抱
,撲簌簌淚點拋
。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
,淅零零細(xì)雨打芭蕉
。
▲
點上方綠標(biāo)即可收聽主播杏兒朗讀詩詞
譯文
寒風(fēng)飄飄,冷雨瀟瀟
,就是那能睡的陳摶也睡不著
。說不完的煩惱和愁苦傷透了心懷,傷心的淚水撲簌簌地像斷線珍珠飛拋
。秋蟬煩噪罷了蟋蟀又叫
,漸漸瀝瀝的細(xì)雨輕打著芭蕉。注釋
雙調(diào):宮調(diào)名
。大德歌:曲牌名
。便做:就算,即使
。陳摶(tuán):五代宋初著名道士
,字圖南,自號扶搖子
,宋太宗賜名“希夷先生”
,曾修道于華山,常一睡百天不醒
。這句是說思人心切
,即使做了陳摶也難以入睡。撲簌簌:流淚的樣子
。蛩:蟋蟀
,又名促織。淅零零:形容雨聲
。
賞析這首小令描寫的少婦的煩惱
,是因為“人未歸”而引發(fā)的,故“懊惱傷懷抱”便成為此曲表現(xiàn)的重點
。此曲起頭三句寫風(fēng)
、寫雨、寫長夜不眠
,由景入情
,直入懷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帮L(fēng)飄飄
,雨瀟瀟”,是說風(fēng)雨交加
,突然而至
,聲勢咄咄逼人。這開頭兩句就給脆弱的少婦帶來很大壓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帮h飄”“瀟瀟”雙聲疊韻
,音響悠長,倍增空寂之情
。女主人公心緒不寧
,夜難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說“便做陳摶睡不著”
。這是借五代時在華山修道的陳摶老祖的故事
,極言少婦被哀思愁緒煎熬著,即使做了陳摶
,也難以入睡
。憂思如此之深,終至煩惱
、悔恨
、傷心、落淚
。所以四
、五句又寫道:“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皳潴鶞I點拋”是對這位女主人公的悲涼心境的具體展現(xiàn)
,并在準(zhǔn)確地捕捉這一典型細(xì)節(jié)以后留下空間,讓讀者想像補充
,其閨房幽情在充實中越發(fā)空靈
。如果說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兩支小令里
,尚局限于由于憂思而形容憔悴
、瘦骨嶙峋的話,那么在《大德歌·秋》這支小令里
,她的憂思就勢如潮涌
,終于沖決感情的堤壩,傷心的淚水滾滾而下了
。不言而喻
,“撲簌簌淚點拋”,就是對這位女主人公的悲涼心境的具體展現(xiàn)
。最后二句“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
,淅零零細(xì)雨打芭蕉”繼續(xù)寫景,景語皆情語,蟬噪蛩鳴
,雨打芭蕉
。這些外界景物強烈地襯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獨
、寂寞和難以言喻的久別之苦
,進一步凸現(xiàn)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時此刻
,窗內(nèi):枕冷衾寒
,形單影只;窗外:秋蟬寒蛩
,輪番聒噪
。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
,從而使女主人公的離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
。大有“梧桐樹,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
,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的境界
。此曲從秋景寫起,又以秋景作結(jié)
,中間由物及人
,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
,交織成篇
,加強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大大提高了藝術(shù)感染力
。
猜你喜歡
李白《秋風(fēng)詞 / 三五七言》
雍陶《秋露》
李白《玉階怨》
唐詩宋詞唐詩宋詞300首唐詩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宋詞精選回復(fù)“唐詩”
、“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
每天讓7歲的孩子背一首古詩,有沒有必要?有什么積極影響?
1
、很多家長為了虛榮心,想讓孩子多背一些古詩詞,顯得自己教導(dǎo)有方
。
2
、許多家長潛意識認(rèn)為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從小多背一些
,有利于熏陶孩子母語語感和生活美感
。
4、孩子小時候大腦發(fā)育黃金期
,多背誦一些古詩詞
,能鍛煉大腦記憶能力。
5
、反正課文也要學(xué)
,早點背下來,省得到時候背了
。
······
讓孩子背誦詩詞可以找出一萬種理由
,也可以找出一萬種不背誦的理由,那么到底是背誦還是不背呢
,到底是那種想法更合理
、正確呢,我們?nèi)绾卧u判呢?
我也有一個五歲的孩子
,對于他的成長和教育
,一直是我關(guān)心的問題,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
,也曾經(jīng)強迫孩子背誦唐詩
,后來,直到有一天
,我在《少年得到》聽到了臺灣童書第一人---郝廣才的一句話
,我才恍然大悟。這句話就是:“唐詩不是拿來背的
,而是被來用的”
如果唐朝有微信
,這時候,我們看到李白的朋友圈可能是這樣的
。
邊塞詩人王昌齡的朋友圈估計是這樣的:
我們的語言文化一直在變化
,從遠(yuǎn)古時代的甲骨文4500字,后來因為文字和語音融合
,流傳下來1500個漢字演化為當(dāng)今上萬的漢字
,而每個時代的語言風(fēng)格也各不相同。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到當(dāng)今的微博
、微信
,都在不斷演化,如果讓我們硬要學(xué)習(xí)古代人表達方式
,那無異于 歷史 的倒退
,文化只有向前走,才能跟 社會 結(jié)合放映人們 情感 表達
、內(nèi)容的傳遞
。
李白的靜夜思我們從小耳熟能詳,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
,除了課堂考試外
,再沒有用過,這其實才是最大的浪費
。
那么,這些經(jīng)典詩詞今天應(yīng)該怎么用呢
?當(dāng)然是用白話文表達出來了
,我們看看一個四歲小朋友表達自己對奶奶的思念之情的。
這首小詩就是仿造靜夜思寫的
,細(xì)心的朋友可以看出來了
,小朋友把思念比作白云,棉花糖
,也很有童趣和想象
。不過這次思念的是外婆,想起來外婆
,響起了她給自己買的刨冰
,多么自然,有富有感情
。下面
,我們再看另一個小朋友的詩歌--孤獨,你能猜出來是模仿那首詩么
?
聰明的你已經(jīng)知道了
,這個模仿的是柳宗元的《江雪》。
通過這樣的訓(xùn)練和啟發(fā)
,是不是讓我們古老的詩詞又活了過來
,詩詞重新煥發(fā)出現(xiàn)代的生機了,其實從人性的出發(fā)
,無論時光如何變
,人類的感情不會變、思念之情
、友誼之情
、戀人之情,只是不同時代有不同表達罷了,正所謂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
沒必要。
簡略說5點:
①唐詩僅是語文課學(xué)習(xí)內(nèi)容的一部分
,如果想安排每天接觸些課本外的語文知識
,不妨從小每天花10分8分鐘時間,按上下5000年的順序
,涉獵為主
,培養(yǎng)學(xué)習(xí)興趣為目的。
②由于詩詞特點
,五
、七言押韻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不大適合兒童語言發(fā)展。按每天一首唐詩的頻度
,誦讀量最少每天一小時?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比較隨意,不受限
。
③會背不等于理解
,唐詩是濃縮的語言,要理解
,不僅需要對字詞的掌握
,還有當(dāng)時的 社會 背景,更有讀詩者的涉世經(jīng)歷
。將一堆自己不理解的東西堆在腦子里
,對寶寶來說,實在沒必要
,增加記憶負(fù)擔(dān)
。
④俗說說,書讀千遍
,其意自明
。指相同的東西多讀讀,可以理解得更深刻
。每天一首
,即使堅持一年,300多首唐詩可以肯定是記不全的
,即使記住了
,也是機械記憶
,從提高語文能力的角度看,學(xué)習(xí)效果往往還不如反復(fù)誦讀三五十首好
。反復(fù)誦讀
,讀順了,張口就來
,運用自如
。機械記憶,看上去能背很多
,其實不會用
,學(xué)了等于零。
⑤不管學(xué)什么
,關(guān)鍵在于要有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
。7歲寶寶認(rèn)知尚淺,懂而不懂
,好動不喜靜
,如果能養(yǎng)成喜歡看書的習(xí)慣,由被動讀書向主動讀書過渡
,這對寶寶終身有用。
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個“有”
,不是機械記憶,不是拼知識量
,而是長期積累
,吸收詩書精華,才可以通過談吐讓別人感覺到肚子里有貨
。
有沒有必要
,換個角色想,讓你每天背你樂意嗎
?
再換個角度思考一下
,背完了有什么用,如果背無所用
,這和浪費時間又什么何區(qū)別
,還不如把這時間用在培養(yǎng)一個有意義的興趣愛好上。
現(xiàn)在有些家長讓孩子補課
、上興趣班
、學(xué)藝術(shù)等,完全是出于跟風(fēng)
,根本就不考慮自己孩子的興趣和天賦特點
。
就拿這個背詩來說
,真地實現(xiàn)了一天背一首,那對于一個七歲的孩子到底能理解地過來不
?
小時候有一篇課文《不懂就要問》
,教育我們讀書背文,必須是理解它的深層意義
,不可“干背”
。
七歲孩子以這樣的節(jié)奏背古詩,我覺得要么是只會背
,不會用
;要么是猴子搬玉米,前背后忘
。
古詩最終意義是明理知禮
、學(xué)典故和懂人事。如果單純的背
,相信我
,這樣沒幾個星期,孩子就煩了
,不僅僅是煩古詩
,而且開始煩語文,甚至是中國文化
。
這絲毫不夸張
,小時候的很多東西對于孩子的成長和認(rèn)知,都是影響余生的
。
那么到底怎么學(xué)這古詩詞呢
?
其實很簡單,看圖文
,講故事
。對于七歲的孩子,也可以多看看視頻和教育動畫
。這比起單一背古詩
,更加有趣和教育意義,很容易引導(dǎo)孩子的思想品質(zhì)的形成
。
另外
,我們在實際的交流和引用中,其實并不是整段或者整篇的拿出來
,而是挑選其中有深刻哲理的某一句
。
所以,看圖文
、聽故事以及看視頻等
,正好能讓孩子學(xué)會這些重點句子
,不用刻意的花費大量時間去背。 舉個很現(xiàn)實的例子:你會發(fā)現(xiàn)
,孩子做公交或者電梯時
,總有夾雜著廣告的語音,他們坐幾次公交車后
,就能把這些語音學(xué)的滾瓜爛熟
。
非常有必要。
感性認(rèn)識和理性認(rèn)識理論大家都知道
。背詩詞就是積累感性認(rèn)識
。首先得讓孩子腦子里有東西,有了東西才能理解
,沒有東西你理解什么
?
不要考慮以后生活能不能用上。毛主席給我們留下那么多壯美大氣的詩篇
,那些詩篇和毛主席的生活有關(guān)嗎
?但他們卻記載了毛主席一生的偉大生命歷程
。我們不能一切都以有用沒用為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學(xué)什么該學(xué)什么不該學(xué)
。
看到日落的美景時,我們不能總說
,哎呀媽呀
,真tm好看
。如果你還記著,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當(dāng)別人聽到這兩種不同的話時
,別人對你的印象是不同的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感覺不同。你自己會有一種滿足感
,自豪感
,如果你自己不會,而聽到別人說出來
,也許你沒感覺
,也許你會很羨慕人家
,可能還會自慚形穢。
讓小孩背詩已經(jīng)被好多人證明對孩子的未來很有好處
。這些好處可能不是直接
。但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有必要
,而且是十分有必要
。7歲的孩子各方面理解能力已經(jīng)沒有任何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單純的死記硬背
,他肯定會反感叛逆
。如果家長能結(jié)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就是當(dāng)時的 歷史 環(huán)境去給孩子講解
,孩子記住的不單純是一首詩
,而是一段 歷史 。
比如給孩子講杜甫的詩
,我們說杜甫的詩叫詩史
,那為什么這么說呢,如果能把安史之亂給孩子結(jié)合講一下
,他就明白了
,杜甫的詩就是咱們現(xiàn)在的紀(jì)錄片啊,被稱為詩史
,當(dāng)之無愧
。再比如陸游的詩,結(jié)合南宋屈辱的 歷史 來講解
,不用家長多解釋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的的詩句
,孩子自己都可以理解
!
所以說,詩
,一定要背
,但是一定要講究方法!
一天一首比較難堅持
,我兒子今年六歲半
,九月念小學(xué)一年級了,以前唐詩背誦這塊隨意的
,沒有要求過
。暑假開始背誦唐詩,現(xiàn)在有20首出頭的樣子,就從第一頁開始背
,律詩現(xiàn)在也能掌握幾首了
。對記憶朗誦格式韻律和理解都有幫助
有必要!不是為了炫耀
,不是因為虛榮
,而是,古詩是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的精華
!是祖先留下的瑰寶
!唐詩,宋詞
,等等經(jīng)典詩歌是培養(yǎng)孩子文化積淀和修養(yǎng)氣質(zhì)的絕佳途徑
!“學(xué)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而言:詩背誦的越多越不懂創(chuàng)作
。原因是創(chuàng)作的思路被背熟的詩困囿住了
,以至思維受到限制。而詩詞創(chuàng)作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思維自由且奔放
。
少年兒童學(xué)習(xí)詩詞
,重要的是氛圍,而不是目標(biāo)
。(個人經(jīng)驗
,僅供參考)
每天不止叫孩子吃三頓飯,記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當(dāng)贏何方
?不要娃娃與大人比撐硬三頓
求比較有名的唐詩宋詞元曲現(xiàn)代詩
求比較有名的唐詩宋詞元曲現(xiàn)代詩
1.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 2.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醒時同交歡
,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
3.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4.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
會當(dāng)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5.王維:送別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
但去莫復(fù)聞
,白云無盡時。
6.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
,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
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
宋詞:
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
。
新月與愁煙
,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
,明日落花飛絮
。
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
阮郎歸
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fēng)初入弦。
碧紗窗下洗沉煙
,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
,榴花開欲然
。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
墻外行人
,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
元曲:
四塊玉.嘆世三首
帶野花,攜村酒
,煩惱如何到心頭
。誰能躍馬常食肉?二頃田
,一具牛
,飽后休。
佐國心
,拿云手
,命里無時莫剛求。隨時過遣休生受
。幾葉綿
,一片綢,暖后休
。
帶月行
,披星走,孤館寒食故鄉(xiāng)秋
。妻兒胖了咱消瘦
。枕上憂,馬上愁
,死后休
。
越調(diào)]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diào)]壽陽曲 瀟湘夜雨
漁燈暗
,客夢回
,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
,是離人幾行情淚
。
唐詩宋詞元曲現(xiàn)代詩共10首
詩經(jīng):【蒹葭】
《詩經(jīng)?國風(fēng)?秦風(fēng)》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
;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
。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從之
,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沚
。
[今譯]
河畔蘆葦碧色蒼蒼,
深秋白露凝結(jié)成霜
。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
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
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
,
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
我那魂牽夢繞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
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
仿佛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
,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
道路險阻迂回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
元曲: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
天涯
。
現(xiàn)代詩:雪花的快樂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rèn)清我的方向
——飛揚
,飛揚
,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
,飛揚
,飛揚,
——你看
,我有我的方向
!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rèn)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
,飛揚,飛揚
,
——啊
,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
,沾住了她的衣襟
,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
,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外國詩:聰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兒容易碰到人的腳,
大多數(shù)都會被人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