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曾經(jīng)問孔子,說如果鄉(xiāng)親們都喜歡我,老師你看怎么樣
孔子說“未可也”。
翻譯過來就是“還不怎么樣”。
子貢又問,那如果大家都不喜歡我,怎么樣呢
孔子說,那就更不怎么樣了。
子貢更不明白了:“那么,要怎么樣,才算對呢 ”
孔子的原話是“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論語·子路》)。
什么意思呢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好人都喜歡你、壞人都不喜歡你,這才對。
------否則就成為沒有原則的“爛好人”或者人人厭棄的“大壞蛋”了。
莫言在《 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云為你繚繞 》寫過這樣一句話:
而事實(shí)也就是這樣,就好像世界上找不到兩個相同的葉子,你也不可能誰都喜歡,畢竟能夠讓誰都喜歡的大概也就只有糖了,畢竟人都喜歡快樂,而甜的東西最是容易讓人感覺到快樂。
而我們是做不了糖的,不可能讓誰都感受到快樂,畢竟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得到他想要的。
刻意的討好就是阿諛奉承,最后傷害的只有自己的尊嚴(yán),我們沒必要用“跪舔”的方式,去刻意的討好別人,這樣的討好最終換來的只是輕蔑的嘲笑,和他茶余飯后的談資。
因?yàn)槟阍绞强桃獾挠懞脛e人,別人就會愈發(fā)的趾高氣揚(yáng)。因而你要知道,沒有平等的交往,注定是一種不對等,是一種不公平。所以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自己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
畢竟你是人不是神,不是無所不能的,你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你不能按照喜歡或者是不喜歡作為追求事物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就好像在生活中,你會有不喜歡的人,也會有人不喜歡你是一樣的。
世界上總是會有人喜歡你,也總是會有人不喜歡你,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沒有誰能夠逃避這個魔咒,因?yàn)槭郎蠜]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也是一樣,也沒有完美無缺的,總是有些事情會做得不好,達(dá)不到別人想要的。
而這就是人生,因?yàn)槟闼龅囊磺胁豢赡茏屗腥硕紳M意,有人不滿意是正常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丟失了自己的底線。
就比如在感情中,就算你再喜歡對方,你也不能因?yàn)橄矚g對方而無底線地去做一些事情。你要堅(jiān)守你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樣你才能夠獲得應(yīng)有的尊重。唯一你要重視的就是,你做的事情只要是問心無愧的,這樣就好了。
也不要太鉆牛角尖,不要想著讓所有人都喜歡你,勉強(qiáng)的事情終究是不會長久的,就連太陽,都溫暖不了所有的事物,何況是我們?nèi)四?,你不是“中央空調(diào)”,不可能溫暖到所有人。
因而你不要糾結(jié)喜歡還是不喜歡,就像莫言說的:“這個世界最冒傻氣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歡你的人那里去,問為什么。”
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哪能有那么多的為什么,可能就是因?yàn)橐痪湓挕⒁粋€眼神,一個動作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總之就不喜歡你了。而這再正常不過了。
就像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你認(rèn)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rèn)為值得的,就去守候。”
沒有必要太過于糾結(jié)喜歡還是不喜歡,即使你做事再怎么面面俱到,也總有人不喜歡你,也總有人喜歡你,這就是事實(shí)。如果你還是在糾結(jié)于別人是否喜歡你,你可以學(xué)著接受,接受別人的不喜歡。
看淡別人對你的評價,這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你明明可以不委屈自己的,何必不活得瀟灑一些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畢竟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一生,你應(yīng)該要去愛一個人,攀一座山,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你要活得豁達(dá),怎么能總是糾結(jié)于讓所有人都喜歡上你呢?活在別人眼中,只會很累。你就是你,就是不一樣的煙火,不管是優(yōu)秀還是平庸,你都是獨(dú)一無二的。因此,你要記住:不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有人喜歡你,就必然有人不喜歡你,這就是人生常態(tài)。
文|明浮生
圖|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無論你做得多好也會有一些人看不慣你,因?yàn)槟悴豢赡芫邆渌腥说狞c(diǎn),人都有排除異己的傾向,如果一些你所做的和他們有很大的出處,他們就會遠(yuǎn)離你,甚至厭惡你。
朋友,做好自己就好。做最好的自己!祝好!
總有一些人,不是不想忘,而是忘不了;總有一些情,不是不想放,而是放不下。傷疤之所以會疼,是沒辦法徹底撫平;表面裝著沒心沒肺,其實(shí)曾經(jīng)是掏心掏肺。愛太真,傷太深,也許得不到的永遠(yuǎn)是最美;有所謂,也無所謂,也許誰也不是誰的誰。人生,說不完是是非非;感情,弄不明誰醒誰醉。忘不了的人自己最痛,放不下的情自己最懂。對一些感情,不是你想要就能得的到,不是你珍惜就能屬于自己。明知道卑微的不過感情,卻還爭取著不可能里的可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58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聽話的孩子
下一篇: 耦合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