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第二層:懂得衡量,通權達變;
第三層:禍福轉化,合作同贏。
處于第一個思維層次的人,就像一張黑白版畫,清晰明了,卻又嚴肅刻板。
處于第二個思維層次人,就像一副素描,能夠面面俱到,綜合考量。
處于第三個思維層次的人,仿佛一張?zhí)珮O八卦圖,可以化敵為友,否極泰來。
而后兩種思維方式,正是所謂的“灰度思維”。
明代沈萬三,就是一個深諳“灰度”之道的人。
他年輕時做過一段茶葉生意,在新茶上市時,跟隨商隊去產地收購。
沈萬三家底微薄,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大商行競爭,好茶幾乎收購無望。
就連與茶農談妥的茶葉,也被更有實力的商人從中買走。
見此情景,沈萬三放棄收購茶葉,將目光放在裝茶的竹筐上。
他買下所有竹筐,又以高出市場三倍的價格,轉手賣給有需要的茶商,最終賺得滿盆滿缽。
人生困局就像沈萬三的“茶葉困局”,很多問題的答案,也不是非A即B。
換個思路,拓寬眼界,就會發(fā)現A與B之外,還有CDEF等多重可能......
灰度思維,這個詞第一次聽說是吳伯凡老師的文章里。初時不解,這不就是和稀泥、打太極嗎。雖不理解,但2018年,碰到每件事時,會用這樣的灰度思維來問一問自己,是否還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收獲非淺。
2018,于我是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灰度思維。
在明白這個道理以前,“這樣是對/錯的”之類概念已經深入我的生活,為此頭破血流也不服輸。那時的我是幼稚的,還不自知。
黑和白之間,有很大一塊空地,是灰。人的成熟有各種各樣標準,其中之一就是思維模式能否盡快告別黑白思維的暴政,讓思緒投向在黑白之間廣闊的中間地帶,灰色地帶。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告別那種黑白思維,簡化思維的誘惑。
有時候,我象一個刺猬,或者說象一個斗士,為了維護“白”而碰的頭破血流,結果卻事與愿違?!鞍住睕]有“白”,“黑”卻更囂張。
2018年,有位愛護我的領導推薦了《易經》,讓我學一學。我認真的聽了前四章,感覺很陌生,似乎世界打開一縫隙,間或的進了一些新的事物。我感覺新鮮好奇,也夾雜著一點反感。改變,是會感覺到痛的。
現在我理解了這種反感情緒,因為我們看到自己不愿意看的事情、理論、行動,會有一種習慣性的抵制。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會形成一種過濾機制,很多關鍵的因素會被過濾掉。當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主動又打開曾仕強教授講解的易經,認真的去思考和接納,心態(tài)逐漸平和下來。
人的一生終會經歷很多,但我們沒有必要凡是都爭個明白,爭的是理,輸的是情。傷的是自己,放下自己的固執(zhí)己見,寬心做人,多一份平和,多一份溫暖,生活才有陽光。
2018,告別非黑既白的世界,欣喜迎接2019。
1、“管理灰度”是任正非二十多年來對企業(yè)管理成功經驗的積累與升華。他的“灰度”思維,核心點就是:妥協(xié)與寬容。
2、“灰度管理”的價值取決于企業(yè)的目標和遠景有多遠大。實際上,現在很多中國企業(yè)正在進入大集團化的規(guī)模階段,在如何合理管控公司中高級員工的工作責任、權利分配、互相溝通、制度約束等問題上,華為和那些企業(yè)都要面對。因此,作為企業(yè)領導人的任正非需要適時的拿出更精準的管理思維來應對。無疑,在企業(yè)內部推動有原則性的妥協(xié)思想,將有助于洗掉早期創(chuàng)業(yè)時留下的諸多問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81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強力瞬間、獲得洞見
下一篇: 淘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