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題思想,烘托環(huán)境氣氛等方面,都顯示出其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而成為作品藝術(shù)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滸傳》中的酒活了起來,與英雄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酒成就了水滸的好漢,使其成為英雄,酒也因水滸好漢而五彩紛呈,在文學(xué)史上為人所稱道。
在梁山泊眾好漢中,武松應(yīng)該算是最搶鏡頭的酒中豪杰
。一出場還沒多久,就是接二連三的醉打系列,十八碗烈酒下肚,景陽岡上赤手空拳打老虎;受施恩相托,快活林醉打蔣門神;還有醉打孔亮。第一次是無心之醉,順手打虎;第二次是有心買醉,專門找茬;第三次則是酒后生事無理取鬧
。三段故事都寫得都極其生動,前兩次尤其精彩
。
武松是一個專打天下強暴的義士,是一位叱咤風(fēng)云的孤膽英雄
。這一形象,數(shù)百年來一直激蕩著人們的心靈,受到讀者敬仰。施耐庵為什么能把這一形象刻畫得如此鮮活動人呢?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藝術(shù)手段就是運用美酒烘托,可以說武松是美酒烘托出來的英雄。施耐庵運用浪漫主義的想象和夸張手法,借助“酒”這種媒介,塑造了武松的曠古英雄形象
。
武松打虎是一系列精彩故事即所謂“武十回”中的第一個
。通過他在景陽岡與老虎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斗,這位草澤英雄便初露頭角,使他在卷入尖銳激烈的矛盾之前就在讀者面前顯出了英雄本色
。
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進入酒店的第一句話是:“主人家,快把酒來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写司?才有連吃十八碗酒的豪飲,才有“三碗不過岡”的韻味,才有半醉半醒上岡的逸趣,才有醉態(tài)折棒的波折……一句話生出多少文章,故金圣嘆批道:“好酒是武二生平,只此開場第一句,便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1]情節(jié)的高潮固然是打虎,寫得驚心動魄
。然而在此之前,作者卻用了大量篇幅敘寫了武松在酒店喝酒的情形
。先寫陽谷縣地面一家酒店在招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五個大字,點明了酒的烈性
、后勁。下邊一系列戲劇性情節(jié)都由此敷衍而出,正是圍繞著這叫“透瓶香”又名“出門倒”的烈酒,反復(fù)鋪寫喝酒的武松與店家之間的爭執(zhí)沖突,增添了許多韻味情趣
。
接著,則是借助巧妙的醉態(tài)描寫,著意加重打虎氣氛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從武松的言行可以看出,他處于一種半醉狀態(tài)
。文章之妙就在這半醉半醒中:若武松醉成爛泥,那定然是釀成虎吃人的惡果。若武松全然清醒,則不會誤入亂樹林的險惡境地,也不至于手忙腳亂地打折哨棒,造成赤手空拳打虎的局面,從而使顯示出英雄的剛強與勇力
。至此,作者通過層層渲染,已最終完成了濃重的打虎氛圍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