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科技發(fā)展時,東方有位君主對此頗有興趣,還請了來華的傳教士教授他相應的學科知識。因此,通過傳教士的“中間人”作用,使得中西方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交流。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高壽皇帝,雖年幼登基卻是深諳治國之道,平息內亂、拓展疆域,經過幾十年的統(tǒng)治,使中國再次呈現出了繁盛生機。
而康熙也不是一個只讀經史之人,他對于世界有著一種天然的好奇。當時,康熙和歐洲來的幾位傳教士接觸后,覺得有些學科很有意思,比如:數學、物理和天文。因此,康熙任命傳教士南懷仁為他的第一任數學老師。
康熙是個務實之人,他看到了自己的那些官員在歷法較量中敗給了湯若望,而要掌握這些知識學數學就是第一步。作為皇帝都能如此好學,這在這些傳教士眼中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于是,他們趕緊寫信給羅馬教廷,讓其再多派些傳教士來中國,這里的皇帝實在太開明了。
這已經不是傳教士第一次向歐洲介紹康熙皇帝,雖然信件內容在歐洲引起了極大反響,但真正有行動的只有法國的路易十四。也許,他們二人有著某些相似處,如:都是年少時就做了皇帝;對文化藝術的偏愛等等。更為關鍵的是,這二位都見證了國家在自己手里走向強盛。
當然,有一點是康熙沒有的:路易十四之所以在當時被看作一個奇跡,因為他父母結婚后二十三年都沒有子女,而路易十四本人的壽命,又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得都要長,于是,路易十四的繼位者,就到了他的重孫路易十五身上了。
可以說,路易十四本人對于中國文化有著不一樣的情節(jié),就在他人熱衷于中國瓷器時,路易十四更加偏愛中國式樣的家具,就連修筑的特里亞農宮(為其情婦蒙特斯潘夫人所建),模仿的都是中國建筑風格。當時,路易十四就決定派傳教士訪問中國,為此他還準備了不少禮物,當然都是康熙喜歡的,有當時歐洲最先進的天文儀器,還有一些數學儀器等。
1685年3月3日,路易十四派出的六名使節(jié)正式出發(fā),這一段旅程很是漫長,一直到1687年7月23日才抵達浙江寧波,其中的一名使節(jié)還被泰國國王留下了。第二年的2月7日,其他五人來到北京,準備覲見康熙。當時,康熙對于這些傳教士的到訪,表現出了莫大的歡喜。
康熙允許他們在中國自由傳教,還讓其中的張誠和白晉做了自己的科學顧問。他們不但向康熙講解一些天文現象,甚至,還講解到了人體解剖學,以至于,連康熙的瘧疾就是使用了他們帶來的金雞納霜治好的。1708年,張誠等人建議,用經緯度法來繪制地圖。
當時,中俄邊境有紛爭,張誠就參與了談判。在他看來,中國原有的繪圖技術實在太落后了,非常不精準。于是,他用了10年的時間,在法國傳教士和中國官員的齊心合作下,《皇輿全圖》完成了,這在當時可是亞洲的最高水平。
在這期間,這些法國傳教士和康熙的相處很是和諧,康熙的好學態(tài)度讓這些傳教士心生佩服,向路易十四匯報時,他們更是將康熙夸成了“是法國之外的另一位偉大人物”。
康熙在和這些傳教士相處中,對歐洲的好感也是增加了不少,要求法國再多派些傳教士來中國。有意思的是,白晉明明是路易十四派出的使節(jié),康熙卻任命他為中國特使。白晉返回法國,康熙也給路易十四準備了禮物,是300多卷中文書,那時全法國也不過23冊漢文書籍。
此外,白晉自己還撰寫了一本書《康熙帝傳》。在這部書中,主要是描述他和康熙接觸的種種事情,他說:“康熙不但關心西方的科學、西方的文化,更愛聽他們談及路易十四的偉大成就?!焙喍灾@部書就是借著對康熙的褒獎贊譽自己的國王路易十四。
傳教士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持。路易十四收到禮物,在仔細聽了康熙的一些事跡后很是高興,決定再派傳教士去往中國,還給了白晉1萬法郎為康熙準備禮物。1699年,白晉帶著15名耶穌會士再一次來到了中國。
后來,路易十四還寫了一份親筆信,可惜的是這封信沒有發(fā)出,永遠待在了宮廷密檔里。康熙和路易十四,通過傳教士做“媒介”相互“認識”了對方,雖然無緣會面但卻并不妨礙中法交流,也使得中國文化在歐洲掀起了百年熱潮。
法國學者維吉爾·比諾曾描述說:
“當人們翻閱18世紀法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撰寫的作品、游記或報刊文章時,會驚訝地發(fā)現中國的名字是如此頻繁地出現,激起了那么多的贊譽之詞。”
只是,康熙之后的子孫并沒有繼承康熙這份對科學的熱愛,若不然怎會以悲慘的結局收場 回過頭來看更早的王朝,鼎盛時期都有科技力量的支撐,不發(fā)展就落后,落后就注定挨打。
當然,不管是康熙皇帝還是路易十四,他們都是那個時代偉大的帝王,也只有這樣的帝王才會通過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從而,促進本國的發(fā)展成就一片盛世。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被我們稱作“康乾盛世”的時候,經濟也曾繁榮一時,但是沒有科學和工業(yè)作后勁,猶如落日前的余暉。西方人在科學與民主的大旗下,社會日新月異,如初升的太陽,終于擊敗暮氣沉沉的清王朝。
大清王朝建國之始就搞“文字獄”,順治18年中2起,康熙61年中也是2起,雍正13年中上升到4起,到了乾隆在位,60年中共有74次文字獄(此據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第五卷第三章列表統(tǒng)計,實際不止此數)。在這樣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圍里,發(fā)生在揚州府的文字獄有乾隆四十二年“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四十四年“李驎《虬峰集》案”,四十五年“王仲儒《西齋集》案”。
以“《一柱樓詩集》案”為例,徐述夔在他的《鶴立雞群》詩中只因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句,于是犯忌,使之成為清代最殘酷的文字獄之一。據葉文瀚《無咎譽齋文集》(揚州市圖書館有此書)記載:
吾聞查辦命下之日,徐氏遷徙一空,詭托他姓以謀自全,里中無一徐姓者。又聞,阿侍衛(wèi)未至時,夜深里巷中火光炎炎燭天,蓋藏書家聚其所有付之一炬也。此后數十年中,父詔兄勉,斥文字為不祥物,制藝(指八股文)外,無許涉獵。
這樣恐怖,是進步的社會嗎?
“康乾盛世”曾經一度經濟繁榮,殊不知經濟是時代的,文化是長遠的。經濟決定國家的今天,文化決定國家的明天。一個國家只有好的經濟,沒有好的文化是很危險的,當年希特勒統(tǒng)治下的德國經濟是很發(fā)達的,但是全國信仰的是法西斯文化,結果給全歐洲帶來災難,也給自己帶來災難;當年日本經濟也很發(fā)達,但是他們信仰的是武士道精神(文化),結果給全亞洲帶來災難,也給自己帶來災難。由此可見,清軍入關之日起,就注定200年后的中華子孫要積貧積弱,要忍辱蒙恥。
薩達說:“存在就是合理?!币粋€政權從產生到存在必定有它的合理處和優(yōu)越性。就總體而言,明清兩朝那一個進步,那一個落后,我作以上的一孔之言,當與不當尚望指教。
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
在17、18世紀交替的年代,中國和俄國幾乎同時出現了兩個名彪史冊的皇帝。一個是中國的康熙,一個是俄國的彼得。這兩個人具有極為相似之處。然而,兩人對后世的影響卻大相徑庭。
同為少年登基
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7歲時,在孝莊皇太后主持下,登上皇位,14歲時利用親自組建的善撲營少年侍衛(wèi)鏟除了位高權重、野心勃勃、專橫跋扈的鰲拜,得以親政,但未殺鰲拜。彼得比康熙小18歲,10歲那年與同父異母兄弟一起被擁立為沙皇,也是經過7年,在17歲那年統(tǒng)領由他組建的“少年團”擺脫了女大公索菲婭攝政的挾持,把這位兇殘的女大公關進了修道院,才真正行使皇權。
同樣博學勤政
“少年天子”康熙執(zhí)政后,充分施展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以及果斷堅韌的人格力量,運籌帷幄、力平三藩,其政治智慧充分表現于成功收復臺灣和治理臺灣上。而其軍事才能在他三次率軍親征,消滅噶爾丹時表露無遺,有時為追殺敵軍,一連三天不下馬,其驍勇與頑強絕非常人可比。有趣的是,彼得執(zhí)政之后,也開始了規(guī)??涨暗能娛滦袆印闋幍贸龊??,征戰(zhàn)土耳其28年,在戰(zhàn)爭中信心百倍、身先士卒。
康熙十分勤政,對送來的奏折是有奏必簽。右手患病拿不住筆,左手也要執(zhí)筆批簽。他不但精通經史子集,而且懂得西方天文學、數學、藥學,藝術也能鑒賞??滴醪粌H大興科舉,還另辟蹊徑,開設“博學鴻詞科”和“南書房”,廣攬?zhí)煜沦t能。彼得對實用技術有著瘋狂的熱情,辦公室里有木匠、石匠、鐵匠的全套工具,一生精通12種手藝,甚至化裝成一名留學生,到荷蘭和英國去學習造船技術、船舶設計和數學理論。為了破除貴族世襲制,彼得親手制定了14級的官職等級表,規(guī)定了每一級的知識、能力、貢獻的標準。這使兒時的豬館雅古任斯基當上了總檢察長,賣過肉餅作過馬夫的緬什科夫成了陸軍元帥。
發(fā)展模式迥異
盡管康熙與彼得有著如此之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因為他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不同的發(fā)展模式,中俄兩國在其后的一百年中,卻出現了迥異的巨變。可以說,彼得大帝是俄國旭日東升前的曙光,而康熙大帝雖創(chuàng)出一個康乾盛世,卻終究是落日前的輝煌!
康熙前期的政策是明智的,輕徭薄賦、“恤商”、允許私人開礦、廢止禁海令,促進了經濟發(fā)展。然而,康熙沒有也不可能絲毫觸動舊有生產關系和國家體制,這位明君依舊是個封建之君。就在廢止禁海令32年之后,他又重新下達了禁海令,一度開啟的帝國大門,又被他轟然關上,關上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與康熙截然不同,彼得有一個極為明確的目標,就是要使古老落后愚昧的俄羅斯與先進發(fā)達的世界連接起來,與蓬勃興起的歐洲工商業(yè)溝通血脈。他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獎勵出口,廢除臃腫龐大的衙門,組建了技術學校,規(guī)定貴族子弟必須學會數學和一門外語,否則不得結婚,也不得保留貴族身份,建起了現代意義上的印刷所、圖書館、劇院、博物館,創(chuàng)辦了規(guī)模龐大的科學院。
彼得性格粗獷,甚至兇殘無情,他處死了反對改革的“太子幫”頭頭、自己的親生兒子阿列克塞。這正如馬克思所說:“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康熙的性格卻是剛柔相濟、經書禮儀,雍容大方,但到晚年,其寬仁思想卻發(fā)展到迂腐程度,以至出現了吏治松弛、百政俱廢、官場腐敗的危險跡象。
保守的上層建筑必然維護其落后的經濟基礎。鴉片戰(zhàn)爭前清代經濟中資本主義成分的成長幾乎停滯,生產力低下,經濟結構不合理,以至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均難奏效,積貧積弱終成定局,與“一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的康熙帝繼承重本抑末的傳統(tǒng)決策是分不開的。
康熙對清初正在發(fā)展的工場手工業(yè)不是扶持而是嚴加限制。例如對絲織業(yè)機戶的織機數量⑨、工匠人數、工資定額⑩,冶鐵業(yè)場主的采礦地點、爐數、產量、價格、運銷地點等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11);并課以高額稅金(12)。采銅業(yè)的產品一度只許以成本價賣給官府,再由官府售賣(13)。還在傭工中另外實行一種保甲制,他們“日則做工,夜則關閉在坊”(14),象囚犯一樣沒有人身自由。國內關卡林立,肆意刻剝商人。官府還勾結行會以各種條規(guī)罰款來限制競爭,防止生產規(guī)模和經營網點的發(fā)展失控。
在對外貿易上,清代以閉關鎖國著稱。平臺灣后,海禁稍有放寬,但外貿仍只許在澳門、漳州、寧波、云臺山四處進行,須經由官商開設的公行,并限制進出口商品數量及種類(進口的更少)??登瑫r外貿規(guī)模之小可以從下面兩點看出。兩宋類似三國鼎立,而其外貿港口卻比大一統(tǒng)的康熙時多,達六七處。南宋高宗時,市舶司歲入達二百萬兩,按什一稅計(15),年外貿總值當在二千萬兩左右;而五百年后“大清”康乾時,年外貿總值也從未超過此數(16)。種種限制使誕生時間并不比歐洲晚多少的中國資本主義萌芽,萌來萌去總是長不大。
康熙和路易十四:
相比之下,與康熙同時代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就明智得多。路易十四即位初,法國工商業(yè)遠遠落后于英國、荷蘭。為了加強競爭力,路易十四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降低商品稅率,取消國內部分關卡,對新辦手工工場提供國家津貼,鼓勵對外貿易,支持造船工業(yè),國家資助建立許多大外貿公司,努力擴大本國在海外的勢力和影響,使法國經濟中資本主義因素迅速發(fā)展,很快取得與英國抗衡的地位,為后來資本主義制度在法國的完全確立打下了基礎。
由于康熙朝拒絕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的生長,在別人大步前進時中國卻從此背上了封建落后的農業(yè)國的重枷,盡管清末勉為其難地興辦與鼓勵近代工商業(yè),但落伍已久,列強爭奪目標已對準中國。良機既逝,再難發(fā)展。至于舊史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不過是封建制度垂死前的回光反照。那種“繁榮”是表面的、虛假的、病態(tài)的,其實已經腐朽。一任土地兼并劇烈(康熙中期就已開始)、租稅沉重(比明前期都重)、吏治腐?。ㄇr貪贓二萬兩才處死)而毫無能為,這與文景、貞觀、開元之世哪能相提并論!《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揭露封建社會的名著均成書于康乾之世,決非偶然;恰好說明那個時期并非盛世,而是衰世。何況落后者的財富遲早也是別人的。從印加帝國到莫臥兒王朝,世界史不乏其例。中國人民更為這百余年的末代“盛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百余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歷史對因循失機者的懲罰。
如果從公元2012年算起,300年前的清朝皇帝是康熙——愛新覺羅·玄燁
即位時間:順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1661年2月17日)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雍正繼位
關于康熙時期的中外關系,電視劇中主要表現了兩個方面:一是中俄關系;二是關于耶穌會士來華問題。我們首先來說說這第一個問題。
一、康熙時期的中俄關系
1.沙皇俄國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qū)
說到康熙時期的中俄關系,我們知道,《康熙王朝》中最早出現俄國人的鏡頭是第十五集:說的是正當吳三桂陰謀發(fā)動叛亂(三藩之亂)之際,俄羅斯使臣戈爾尼稱拜會康熙皇帝!稱他們國家的領導人是彼得一世沙皇!
問題在于,歷史上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么?
歷史上沒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因為彼得一世是在1682年即位的,這個時候的彼得才10歲;另外,這個時候的“三藩之亂”已經被平息了。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沙皇俄國不是個歐洲國家么?這個國家什么時候與中國接壤了呢?
說來話長,我們簡單介紹一下。16世紀前,沙俄本來是個歐洲國家;1581年,沙俄開始越過烏拉爾山,踏入亞洲領土;1632年,沙俄建立雅庫次克,開始與中國接壤;1643年,沙俄趁明清之際中原動蕩之機開始進入我國領土境內,蠶食我國境內早已經歸屬于大清王朝管轄的黑龍江流域土地,中俄領土紛爭開始產生。當然,沙俄的這次入侵可恥的失敗了,英勇的達斡爾族人民趕走了侵略者。
1650年,沙俄再度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當地軍民在進行了兩年多的頑強抵抗后失??;沙俄勢力變本加厲,于1654年出兵侵入我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占領了尼布楚;此后雙方在這一地區(qū)展開了多次的撕殺,互有勝負;康熙皇帝即位以后,沙俄侵略者繼續(xù)擴大了戰(zhàn)果,在整個黑龍江流域建立了一系列殖民據點。
康熙皇帝親政以后,為徹底解決東北邊疆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準備工作。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康熙皇帝開始于1669年譴使赴尼布楚談判;1670年雙方又在北京進行第二次談判。但是,隨后開始的“三藩之亂”終止了這一進程:沙俄侵略軍我精奇里江和額爾古納河地區(qū)。
“三藩之亂”結束后,清朝政府于1783年正式設立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為首任將軍,屬下兵員兩千,及時制止了沙俄的進一步侵略活動,也為后來收復雅克薩奠定了基礎。
但是,這個時候,正好趕上臺灣鄭氏政權發(fā)生易主,鄭經去世,子鄭克塽即位,康熙皇帝確定了先南后北的原則,率先解決了臺灣問題。1683年,清朝收復臺灣??滴趸实坶_始集中全部精力解決東北邊疆問題。
我們看《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的意思,康熙皇帝解決東北邊疆問題似乎是很順利的,索額圖可謂是馬到成功??!
問題在于,歷史上真的是這樣的么?
歷史上,不是這么回事!我們之所以看到索額圖似乎是馬到成功的樣子,其實這個所謂的馬到成功是打出來的!
當時的中國不但跟沙俄打過仗,而且這仗還不止打了一次呢!
您想想,不把這些侵略者打服,他們會那么老老實實的在和約上簽字?笑話!
2.兩次雅克薩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中俄雙方的兩次戰(zhàn)役是在同一個地點——雅克薩!
為了弄清敵情,康熙皇帝于1682年親自到盛京,一面派將軍彭春、郎談借打獵為名到邊境偵察;一面要當地官員修造戰(zhàn)船,建立城堡,準備征討敵人。兩人回來匯報,說只要3000人帶上紅衣大炮20門就可解決問題。1683年初,康熙皇帝任薩布爾為黑龍江將軍,同時擴建璦輝城,為驅逐俄軍作準備。
康熙皇帝作好一切準備之后,于1683年夏派人送信給雅克薩的俄軍頭目,命令他趁早退出雅克薩,沙俄軍不但不肯退出,反而向雅克薩增兵,跟清朝對抗。眼看和平解決已經不可能了,康熙皇帝就發(fā)布進軍的命令。
1685年正月,康熙皇帝派彭春為都統(tǒng),率領陸軍水軍一萬五千人,浩浩蕩蕩開到雅克薩城下,把雅克薩圍了起來。
沙俄軍隊經過幾年的準備,把城堡修得十分牢固。彭春觀察了地形之后,在城南筑起土山,讓兵士站在土山上往城里放弩箭。城里的俄軍以為清兵要在城南進攻,就把兵力拉到城南。哪兒知道清軍卻在城北隱蔽地方放了火炮,乘城北敵人防守空虛,突然轟起炮來。炮彈在城頭呼嘯著飛向城里,敵人的城樓被炮彈擊中了,熊熊燃燒起來。
天色漸漸發(fā)白,清軍又在城下堆起柴草,準備放火燒城。
俄軍頭目這才嚇慌了神,在城頭上扯起白旗投降。
按照康熙皇帝的事前囑咐,彭春把投降的俄軍全部釋放,勒令他們撤回本土。俄軍頭目托爾布津哭喪著臉,帶著殘兵敗將走了。
俄軍撤走后,彭春命令兵士把雅克薩城堡全部拆毀,讓百姓耕種;接著,帶著軍隊回到璦琿城。
但是,遭到慘敗的俄軍頭目并沒有死心,他們打聽到清軍撤出的消息,過了不久,又帶兵溜回雅克薩,把城堡修筑得更加堅固。
邊境的警報傳到了北京,康熙帝決定把侵略軍徹底消滅。1686年夏,康熙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爾率軍2500人再攻雅克薩。這一次,清軍的炮火更加猛烈,俄兵幾次出城反撲,都被清軍打了回去。守城頭目托爾布津中彈死去;留下一批侵略軍不得不躲到處窖里,沒幾天,病的病,死的死,最后只剩下了一百五十個人。
沙俄政府慌忙派使者趕到北京,要求談判??滴醯鄄畔铝钔V构コ?。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索額圖在尼布楚談判才變得如此的順利!
3.中俄《尼布楚條約》
索額圖于1688年離京與俄國談判。離京前,康熙帝諭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游以及通向此江的一河一溪都屬我方。1689年,中國政府派出代表索額圖,沙俄政府也派出戈洛文做代表,在尼布楚舉行和談,劃分了兩國邊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這就是《尼布楚條約》。這是一個平等條約,是雅克薩戰(zhàn)的勝利成果,保障了東北邊疆的安定。
二、康熙時期的耶穌會士來華問題
我們在看《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注意到這樣一個場景:索額圖在尼布楚談判的過程中,有個來自法國的翻譯!
問題在于,歷史上真的有個來自法國的翻譯么?這個來自法國的翻譯是怎么樣來中國的?是像電視劇中的那樣,在康熙皇帝進攻噶爾丹的過程中,康熙病危之際,巧遇張誠和白晉,張誠和白晉又用自己手中的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皇帝的病,從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么?
這里面有幾個問題:
第一、張誠和白晉來中國的時間不是在康熙皇帝進攻噶爾丹的過程中。歷史上,康熙皇帝進攻噶爾丹一共有三次,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在1690年。
而張誠和白晉一行共6人,則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傳教士使團,他們從1685年開始出發(fā),1687年到達北京。
他們還從法國帶來了30箱科學儀器和書籍作為見面禮。康熙皇帝看到這些非比尋常的禮物后當即決定,讓白晉、張誠入宮為官,擔任他的科學顧問。
第二、索額圖在尼布楚談判的過程中,的確有來自法國的翻譯,這個來自法國的翻譯的確是張誠。他奉旨參加了中俄尼布楚談判及和約的簽定。
第三、康熙皇帝的確吃過法國耶穌會士的藥——金雞納霜(奎寧)!
但是其時間不是在在康熙皇帝進攻噶爾丹的時候,地點也不是在蒙古大草原,給藥的人也不是張誠和白晉。
1693年,康熙皇帝病了,冷時如入冰窖,熱時似進烤爐,御醫(yī)用藥后,效果不佳,高燒不退。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劉應兩個人對康熙皇帝說,這病沒什么了不起,不過是瘧疾,服用西藥金雞納霜(奎寧)會見效痊愈。康熙皇帝真有福氣,正在廣東傳教的兩位傳教士剛剛收到從法國寄來的整整一斤金雞納霜??滴跫纯填C旨,令兩位神父立刻把藥帶入京師。
康熙皇帝不顧御醫(yī)阻攔,服用了金雞納霜,真的痊愈了。金雞納霜從此進入中國??滴趸实圻€決定:第一、從即日起,允許西方傳教士在北京傳教;第二、將原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的王府賜給他們;第三,允許他們在受賜土地上建天主教堂;第四、撥給他們以銀兩和材料,命工部幫助建造這個天主教堂——北京南堂。
與此同時,1693年白晉奉康熙皇帝之命回國,1697年他在巴黎就《易經》的題目作了一次演講,1698年自法國返回中國。
問題在于,張誠和白晉他們來中國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目的是傳播天主教。從1582年利瑪竇來華開始,這些耶穌會士在中國活動了近三百年。在傳播天主教的同時,也傳播了西方先進文化。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康熙皇帝對待這些西方耶穌會士如此的開明,為什么他的后代的做法可是完全不象他呢?
1704年,羅馬法王派鐸羅來華,禁止中國教徒拜天、祀孔、祭祖,惹怒康熙皇帝。鐸羅被送出澳門,凡不在欽天監(jiān)工作的教徒一律出境。從此到嘉慶,西學東漸冷了下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18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