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載初元年(公元690年),已經(jīng)68歲高齡的武則天將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唐睿宗李旦廢黜為太子,自己做起了皇帝。改國號為周,稱“圣神皇帝”,定都洛陽。武則天是中國歷史唯一稱帝的女性,一般來說女性大多給人以“溫柔嫻淑”的印象,但武則天卻偏偏是一個意外,她即位后,反而重用酷吏。來俊臣便是武則天手下一個非常有名的酷吏,此人是無賴出身,非常善于打探別人的隱私和告別,因此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先后擔任了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等官職。他在朝中,設立推事院,專門組織數(shù)百名無賴從事告密的工作。
來俊臣的推事院并非是一個公正的地方,他們辦案實際上都是為了迎合武則天而已,很多犯人實際上都是被冤枉的,比如說少府監(jiān)裴匪躬,就因為私自見了推諉的李旦,就被冠之以“謀反”處死了。
李旦雖然是武則天的兒子,可是武則天是一個足夠狠心的人,因此李旦也是非常的危險。果然在還不久后李旦被人誣告反叛,武則天于是下令讓來俊臣查明此事。來俊臣是用刑的專家,只要他想給人安個什么罪,基本上都能安。
李旦退位后雖然少下臣敢再和他來往,但還是有很多服侍他的下人,以及負責舞蹈音樂的樂工。來俊臣雖然不敢動李旦,卻可以對這群人下手,逼他們誣陷李旦就可以定罪了。
面對來俊臣的嚴刑逼供,太子身邊的人都嚇得馬上快要扛不住了,這時候一名叫安金藏的胡人樂工站了出來,他絲毫不畏懼來俊臣,堅持說太子是被冤枉的。來俊臣自然是不接受他的說辭。
于是安金藏拿出了一把刀說道:“既然你不相信我的話,我只好用刨心的方式來證明臺子沒有謀反?!闭f完安金藏便將佩刀刺入自己腹中,劃拉了一個大口子,腸子都流了一地。在場的人見后都大吃一驚,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宮中。
武則天聽說之后也大為觸動,命令將安金藏抬進宮里來讓御醫(yī)診治,御醫(yī)將安金藏的腸子放了回去,又以桑白皮為線縫合,敷之名貴藥材。沒想到竟將安金藏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過了一晚,便蘇醒了。
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有了安金藏一事,武則天也動了惻隱之心,沒有再追究此案。李旦得以幸免于難,最終在武則天去世后得以復位。而對于自己的這位救命恩人,李旦自然不會虧待,他加封金安藏為右武衛(wèi)中郎將。
安金藏的義舉,在其死后依舊被口口傳頌,先天元年(712)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又念起了這位義士安金藏,他不僅公開的夸獎安金藏,還將其擢拜右驍衛(wèi)將軍,并讓史官記載下安金藏的壯舉。后來,安金藏因年邁去世了,唐玄宗李隆基更是追贈他為兵部尚書。將安金藏樹立為了忠義的典型。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虜之人見唐使者,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猶念陷蕃生靈否?”
燕云十六州陷落長達432年(936—1368),最終被漢人王朝收復了
關中、河南、河東、河北陷落長達241年(1127—1368),最終被漢人王朝收復了
河西陷落長達336年(1036—1372),最終被漢人王朝收復了
安西四鎮(zhèn)(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呢?從八世紀末到九世紀初吐蕃完全占領安西四鎮(zhèn)起,一直到1912年才重新歸屬漢人政權,陷落胡境將近1100年。而這時候的漢人政權已經(jīng)是“五族共和”,不再是一族獨尊的了
01
這一天,是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
時逢臘月,又該處決死囚了,也便是民間掌故或戲曲唱詞中的“秋后問斬”。
在我國歷史上,關于“秋冬行刑”之說,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br>大致意思是,古代那些治理百姓的君王,樂于賞賜而畏用刑罰,為百姓擔擾而不知疲倦,在春天夏天行賞,在秋季冬季行刑。
在《禮記?月令》中,亦有刑殺與時令的論述:
“孟秋之月…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br>行戮,即執(zhí)行死刑,收割腦瓜子。
及至西漢中期,儒家公羊派大師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又獨辟蹊徑,創(chuàng)造出一套“天人感應”說:
“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罰、刑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br>春慶夏賞,秋懲冬刑,此乃天意。
天意不可違。誰若逆天而行,恣意妄為瞎扯淡,必會招致災異,讓滾滾天雷劈個外焦里嫩。
嘚啵嘚一通宣講,漢武大帝還真就信了,下旨將“秋冬行刑”升格為國之律令,嚴格貫徹落實。
董仲舒畫像
轉眼來到唐朝,處決死囚時間則明確定在了十月、十一和十二月。而此規(guī)定一直為后世所采用,直至清末。
02
但說這日,唐太宗李世民再度親自錄囚。
錄囚,又稱慮囚制,創(chuàng)設于漢代,指皇帝、刺史或郡守,審錄在押刑囚,檢查下級機關的緝捕、審判行為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差錯,以便及時審決案件,杜絕淹獄(久拖不辦之案)和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這一次,在大理寺呈送的案卷中,共計有390名罪囚被處大辟之刑。
在隋唐之前,梟首、車裂、棄市、腰斬、磔誅(凌遲)等等苛酷之刑,皆屬大辟。
不就要個命嗎,至于玩這么多花樣,搞這么多名堂?
唐太宗對眾臣說,太殘忍了,統(tǒng)一改為斬首吧。
手起刀落頭掉地,痛快了斷,也算在通往人性化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不,一步不行,唐太宗還想再邁一步。
“這幾日,死囚的表現(xiàn)咋樣???”
逐卷翻閱勾批著,唐太宗隨口問從旁候立的的大理寺卿。
打一個勾,就等于沒一條命;
一路勾到底,近400顆腦瓜子可就沒了。
你說,表現(xiàn)能好到哪兒去?
“回圣上,死牢里的情況,有點不太妙?!贝罄硭虑溥t疑道。
“怎么個不太妙?說說看?!?br>
唐太宗擱了朱筆,抬了眼。
大理寺丞似早有準備,嘚嘚嘚說開了——
情知行將問斬,死囚們一個個哇哇哇,嗚嗚嗚,日夜哭號不歇。
獄卒聽得鬧心,呵斥:哭啥哭?能不能有點男人樣?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多大點事!
一眾死囚眼淚吧嚓,爭著搶著道起了原委。
張三哽咽說,我不怕死,而是心有牽掛。家中寡母年事已高,孤苦伶仃沒人管呢;
李四抽噎說,自古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我們老李家祖上三輩,一脈單傳。我腦袋掉了倒沒啥,香火可就斷了;
王五泣不成聲,我和老婆青梅竹馬,感情深著呢。我要死了,她也不會獨活。那可是兩條命啊。我只想回去勸勸她,找個好人嫁了吧……
聽著聽著,唐太宗不由蹙緊了眉頭。
思忖良久,突然眼前一亮,腦中閃過一個“金點子”。
03
唐太宗想到的點子,便是縱囚,放死刑犯們回家安排后事,了卻心中遺憾。
次日上朝,唐太宗清清嗓子,和文武重臣說起了自己的奇思妙想。
眾臣聽罷,登時“哄”的一聲驚了心,懵了圈。
也難怪群臣惶恐,想想看,小400名死囚,哪個不是心狠手辣、十惡不赦的主兒?
但有值得寬宥之處,也不會判處死刑。
這要把他們放出去,無異于放虎歸山,遺害無窮啊。
皇上你這主意,說好聽點,叫純屬扯淡;
說難聽點,扯淡至極。
可唐太宗是誰?
九五之尊,金口玉牙,你敢說他扯淡?
于是乎,在有氣無力的“皇上圣明,宅心仁厚”聲中,縱囚之事,就這么敲定了。
于是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各位,朕要放你們回家,期限一年。該照顧寡母的好生盡孝,該傳宗接代的好好干,該勸妻改嫁的好好勸。一年期滿,務必歸獄受刑,不得有誤!
于是乎,一眾死囚雙膝沉落,噗通通跪倒一大片:“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丶铱?br>
04
長話短說。
冬去春來,轉瞬便是一年。
限期即滿,390名罪大惡極的死囚,居然全被感化成了誠實守信楷模,浩浩蕩蕩如期歸獄,無一腳底抹油,無一出奔跑路,并主動請求處死。
那場面,怎一個感人了得。
唐太宗見狀,龍顏大悅朕心甚喜,當場就赦了。
全赦。
貞觀縱囚,可謂驚世駭俗,秒上大唐熱搜榜首。
信義、仁恕、圣明等等美名,噼里啪啦全落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頭上。
而這樁極具吸睛效應的縱囚事件,亦被記入了《新唐書·刑法志》和《資治通鑒》。
“太宗親錄系囚。見應死者憫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遣,至期來詣京師。至是九月,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無人督率,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br>據(jù)載,彼時,還由唐太宗李世民作曲,宰相魏征和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虞世南作詞,專門搞了部歌舞劇《七德舞》,大江南北巡回演出。詩人白居易亦創(chuàng)作一首同題詩《七德舞》,為唐太宗歌功頌德: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yè)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遺骸散帛收,饑人賣子分金贖。
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05
然而,及至北宋,倡導古文運動的老大歐陽修(公元1007年~1072年)卻提出了質疑。
為此,歐陽修寫過一篇《縱囚論》。
說,“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對君子,施予信義;
對小人,只能刑戮伺候。
而那些死囚皆罪行深重,是小人中的小人。他們能被唐太宗的恩德感化為誠信君子,可能嗎?
自古至今,人皆習慣于趨生避死。
哪怕有一絲機會,也要全力一試。
所以,歐陽修猜測,一準兒是唐太宗與死囚達成了默契:朕釋放你們,你們履約歸獄;只要不溜,朕全赦。
最終,上唱下和,共同演了一出真人秀。
一方賺了美名,一方得了自由,最終實現(xiàn)了雙方共贏的理想終局。
要知道,唐太宗是在血濺玄武門、殺盡自家親兄弟后登上皇位的,名聲亟需修復和公關。
而這也便是《縱囚論》的主旨論點:
“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br>清代大儒王夫之(公元1619年~1692年),則直戳要害:死囚能一個不少地歸獄,并非啥感化,而是根本上逃無可逃。
事實也是,貞觀之治,法令嚴密,鄉(xiāng)民之間,什伍連坐相保,宗族親戚比鄰而處,北不可走胡,南不可走粵,囚犯能往哪里逃?
因而,王夫之斷言太宗縱囚,“必其詐也。”
說不定,在放人之初,李世民就遣派出一大批金吾衛(wèi)暗中盯著呢。
膽敢開溜,逾期不歸,就地嘁哩喀喳,甭客氣。
嘖嘖,縱囚背后,殺機四伏,滿滿的都是厚黑深的帝王套路。
06
其實,在歷史上,除唐太宗外,還曾發(fā)生過不少“縱囚歸獄”的案例。
如光武帝時期的會稽郡督郵鐘離意,便兩次縱囚;
西晉曹攄、梁朝何胤與王志、北齊張華原、北周蕭撝等,也都干過這等事。
而令人感慨唏噓的一樁,則發(fā)生于明萬歷年間。
彼時,廣東增城縣獄內,有一名喚亞孻(音nái)的獄卒。
是年,大年三十前夕,縣獄中有五十多名重囚,因不能與家人團聚而號哭不歇。
亞孻聞之,惻隱心生:我放爾等回家與親人團聚,但爾等務必保證正月初二歸獄!
轉眼間,初二到了,一眾囚犯感恩戴德,如約回牢,同樣一個不少。
亞孻清點完人數(shù),禁不住哈哈大笑。
只可惜,亞孻少了一顆超級大心臟,竟樂極生悲,笑死了。
不過,因縱囚之舉,亞孻名聲大振,獲封“獄神”。
能封神,估計應該沒像唐太宗那般玩心機套路。
對了,在古裝劇里,于牢房過道盡頭,正對大門坐著的那位身穿紅袍、面色發(fā)青,長著雷公嘴的雕塑老者,便是獄神亞孻爺。
07
實際上,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全國被判死刑的只有29人,而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縱囚的時候,死囚是多少人呢?
390人,是貞觀四年的十三四倍。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中間的631年,唐太宗因為意氣用事,錯殺了張?zhí)N古。
張?zhí)N古剛好是個法官,殺他的理由是他判案時說犯人是神經(jīng)病,應該輕判~
這一殺,底下的法官個個收緊判案準繩,能死刑盡量死刑。
反正判重了沒事,輕了可是要自己掉腦袋的。
李世民看到直線攀升的數(shù)據(jù),很后悔。
但直接和法官說:以后判輕點,不但沒面子,而且沒人敢聽——誰知道皇上是不是耍猴?
放囚犯就是個不錯的方案:皇上都做給天下人看了,就是明確態(tài)度。
以后咱們就使勁放水吧,而且這390人里,只有29個人是真壞人。
這操作多贏,輸?shù)闹挥泻┒赖膹執(zhí)N古。
男人出家為“僧”,通俗叫法為“和尚”。女人出家為“尼”,通俗叫法為“尼姑”。只要是出家,不論是和尚,還是尼姑,都需要斷紅塵,絕六欲。特別是男女之事,必須杜絕。為此,古代的寺廟,太陽一落山山門就要關閉,不允許香客再進入,與世隔絕。但是生理需求不會因為做了和尚而消失,于是,避免不了尼姑“思凡”,和尚偷食禁果,難忍寂寞之下,暗渡陳倉,弄出《西廂記》中張生崔鶯鶯月下私會那類的故事來。和尚清心寡欲,有生理需求了怎么辦?看看開放的唐朝就能明白。
相比之下,這位和尚通奸只是被流放,好歹保住了命。唐朝的辯機和尚是何等牛人,玄奘大師的高徒,還幫助玄奘翻譯經(jīng)文,佛法造詣可以說很高了,可是終究沒有過得了情關,他與高陽公主產(chǎn)生了感情。高陽公主贈給他的金寶神枕失竊,在審失竊案時牽出了他們的私情,然后上報給了唐太宗。唐太宗覺得這是天大的侮辱,一個和尚跟公主私通,簡直是皇家的奇恥大辱,怒而腰斬辯機和尚。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便將亡弟李元吉之妻霸為己有,讓弟媳婦成為自己的楊妃。之后,李淵從父兄子、盧江王李瑗謀反,李世民將其誅殺后,又將其妻納入后宮陪侍左右。唐高中李治則在當太子時便與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即武則天)關系曖昧,繼大位后便讓自己的庶母出任“第一夫人”。唐玄宗李隆基則奪兒媳婦楊玉環(huán)為自己的貴妃,宮中禮數(shù)實同皇后,可謂“公媳恩愛”。
在開放的唐朝,和尚與尼姑,與香客,尼姑與達官貴人,甚至是皇帝存有私情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唐朝武媚娘,原來是李治身邊的寵妃,后被李治貶為尼姑,媚娘雖在尼姑庵,但是心里卻有萬千波瀾,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子要清心寡欲,難免會受不了寂寞之苦。
能成大事的人,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關于這個問題,各種成功學的書籍里會給你丟出許多個答案,細節(jié)詳實,描述生動,但是往往都是又大又空,讀者讀罷,只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點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沒明白。
其實答案很簡單,從已有的各種事實出發(fā),能成大事之人,就看一個字:狠。
當然,這里所說的“狠”,不是玩橫耍狠的那個“狠”,這里的“狠”不是針對他人而言的,而是對自己的“狠”。
換句話說,也就是自律。
不要小看這兩個字,能做到自律的人,少之又少。
人的欲望有很多,放縱總是容易的,約束卻很難,而自律,就是將自身的諸多欲望壓制到最低,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到提升自我上。
人在欲望的驅使下,會無意識的為自己的松懈找許多借口,然后心安理得的放縱自己,其結果就是止步不前,甚至自甘墮落。
這樣一來,成功就顯然成為了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什么輕輕松松就能得到的成功,一個人,要想達成自己的夢想,站在成功之巔,就一定要付出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
爬上成功之巔的路途,艱難又遙遠,途中充滿了想象不到的誘惑和重重困難,不對自己狠一點,怎么可能走得下去。
自律之人,不會放任自己的欲望占領理智的高地,他們在面對自己時,能夠狠下心來,用最苛刻的方式磨煉自身,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成效也是十分顯著的。
正因為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對自己狠下心來,比起“虐待”自己,普通人更愿意甘于現(xiàn)狀,即時享樂,而不是辛苦前半生,幸福后半輩子。
當事情不順利時,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抱怨,推卸責任,認為自己已經(jīng)盡力了,都是環(huán)境不好、伙伴不給力或者上天不公平,說一千道一萬,都不怪自己。
而那些能成大事的“狠角色”卻恰恰相反,他們在遇事不利時,首先做的就是反省自己,嚴肅認真地剖析自己的問題,并牢記于心,直到徹底改正。
當然,他們的狠也會體現(xiàn)在除自己之外的其他方面,畢竟要做成大事,只靠個人卓越的能力是不行的,還需要一整個團隊的齊心協(xié)力。
作為團隊的核心,心腸就必須要夠“狠”,要能公私分明、明辨是非。
要知道,爛好人是永遠當不了大任的,不是說不能當好人,只是身居領導之位,就不能心慈手軟。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就是這個道理。脾氣太好、心腸太軟的人,會很容易受他人影響,從而猶豫不決或者判斷失誤,更適合執(zhí)行輔助性的任務。
正如《三體》中的兩位執(zhí)劍者羅輯和程心。
他們都同樣處在爭議的中心,肩負著全人類的存亡使命,但做出的決定卻截然不同。
羅輯被全人類認為是一個“魔鬼”,因為他敢于用自己和地球去作為豪賭的籌碼,因為他理智而冷靜。
但正是這個極端的反人類“魔鬼”,拯救人類于一次又一次危難之間。
反觀程心,她在所有人的眼中宛如散發(fā)神性的圣母,帶著人性的光輝,所以被所有人選為新的執(zhí)劍者,但是她的善良,卻成了推動世界走向滅亡的導火索。
心慈手軟本身不是錯,心狠手辣也不是時時受到贊揚,只是說在不同的情況下,二者所體現(xiàn)出的結果完全不同。
我們不能一味的否定任何一方,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在面對前進路上的種種困境時,果決狠辣之人,往往更容易渡過難關。
因為他們不僅對別人要求嚴格,對自己更是不容半點紕漏,這樣的人,即使跌入谷底,也沒理由一蹶不振。
事物發(fā)展前進的過程本身就是曲折難測的,你如果沒有一顆堅韌的心,是無法承受住所有磨難的。
仔細想一想,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在面對他們時,你是不是既感到敬仰又感到畏懼?
這種敬畏心其實就來源于他們散發(fā)出的“狠人”氣場,只需一個眼神,就能讓旁人知道他絕對不好惹。
這就是強者的氣質,或許不那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但絕對能讓一起的同伴感到可靠和安心。
有這樣一位“狠人”坐鎮(zhèn),無論什么樣的困難都不會使大家驚慌失措,這種團隊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都來自于核心人物的強大。
所以說,能成大事者,都不是什么軟柿子,他們必然有著過人的膽識和氣度,有著卓越的能力和見識,是一等一的“狠角色”。
其實,這也提醒了我們,要想成大事,就必須對自己狠一點。
常言道: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
事實也確實如此,有的時候,狠狠的逼自己一把,過程雖然很難,但最后得到的結果,確實最好的。
如果此刻的你,正有放棄的想法,覺得前路漫漫,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請不要輕易妥協(xié),對自己狠一點,或許成功就在彼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5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