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戳↑↑藍(lán)字 加 !汪曾祺的境界:人間送小溫
文/圖/網(wǎng)絡(luò)
此文在“慈懷讀書”首發(fā)
汪曾祺曾為《中國作家》畫過一幅畫,畫上題了一首詩:
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
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
或時有佳興,伸紙畫暮春。
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
汪曾祺的兒子汪朗為一版再版的《人間草木》寫序時,說他父親“平生不整人”做到了,至于是否做到了“人間送小溫”,則需要由讀者來判定。
喜歡汪曾祺作品的讀者,大概都是因為他傳遞出的溫暖與美好吧 他的作品真的很難讓人看完感到壓抑,即便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不圓滿的境地。
汪曾祺的“人間送小溫”體現(xiàn)在哪里呢
首先,能看見人間的美好。
汪曾祺因主創(chuàng)《沙家浜》曾受過江青的接見,文革結(jié)束后,又因種種原因被調(diào)查過很長一段時間,他當(dāng)時肯定很郁悶吧。據(jù)汪朗說那段時間,他經(jīng)常一個人到玉淵潭散步?!惰坭健芬晃膶懰⒉綍r遇到一對老夫妻在草叢里找枸杞子,就跟人家打招呼,聊了幾句。他寫道:
“看樣子這對老夫妻是離休干部,穿得很整齊干凈,氣色很好?!?/p>
“他們撿枸杞子其實只是玩!一邊走著,一邊撿枸杞子,這比單純散步更有意思。這是兩個童心未泯的老人,兩個老孩子!”
“人老了,是得學(xué)會這樣的生活。這二位中年時也是很會生活,會從生活中尋找樂趣的。他們?yōu)槿艘欢ê芎?,很厚道。他們還一定不貪權(quán)勢,甘于淡泊。夫妻間一定不會為柴米油鹽、兒女婚嫁而吵嘴?!?/p>
偶遇兩位撿枸把老人,他把對方描述和想象的就如此美好,也是借以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吧 不是不知道人世兇險、世態(tài)炎涼,只是愿意看到美好的人、事、物。
抗戰(zhàn)后,大學(xué)肄業(yè)的汪曾祺要從西南聯(lián)大回到內(nèi)地,那時沒辦法直接從國內(nèi)走,只好坐船繞道香港。他想到上海謀個職業(yè),一點著落也沒有,前途渺茫。帶的錢買了船票已經(jīng)所剩無幾。在香港舉目無親,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天天吃炒通菜和在開水里焯過的魷魚爪,頓頓如此。
據(jù)汪曾祺的子女回憶,他提到這段經(jīng)歷時,也沒有特意渲染,而是有意地美化生活?!斑@種美化不是特意添加生活中沒有的東西,不是粉飾太平,而是發(fā)掘那些生活中存在的、但大家往往會忽略的美好?!?/p>
《人間草木》收錄的《芋頭》就記錄了香港的這段經(jīng)歷,他在煤堆里看到一棵芋頭,“這幾片綠葉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張地說,使我獲得一點生活的勇氣。”
有人說:“汪曾祺似是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一根特別放松的神經(jīng)。”
在這個充滿功利、物質(zhì)、焦慮的時代,這種放松大概也有療愈的作用,不然他的書怎么會一版再版呢
他的書,會有很多人是作為“床頭書”來讀的,也有人讀了他寫食事的文章,吞咽口水。我曾經(jīng)想過,如果他仍在世,《舌尖上的中國》應(yīng)該請他當(dāng)總顧問,那么能寫會畫、懂吃會生活的一個人,會為這部美食記錄片更增加一抹人文氣息。
其實,他經(jīng)常給出自己的建議。
浙江永嘉多木芙蓉,他在《木芙蓉》里記錄自己“曾向永嘉市領(lǐng)導(dǎo)建議,以芙蓉為永嘉市花。市領(lǐng)導(dǎo)說永嘉已有市花,是茶花。后來聽說溫州選茶花為市花,那么永嘉就得讓一讓。永嘉讓出茶花,市花另選,芙蓉被選上,還是有可能的?!?/p>
我曾上網(wǎng)搜過,沒查到永嘉市花是什么。也不知汪曾祺的建議是否被采納了,又想:即便沒被采納,又有什么所謂呢 一個人愿意給出自己的建議,本身就是一種付出,不求回報。也這其實也是他“人間送小溫”的表現(xiàn)。
他游泰山,就想到“泰山那么多的云霧,為什么不種茶 史載:中國的飲茶,始于泰山的靈巖寺,那么泰山原來是有茶樹的。泰山的水那樣好(本人人云: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以泰山水泡泰山茶,一定很棒。我想向泰山管委會建議:試種茶樹。也許管委會早就想到了?!甭犔┌驳呐笥颜f,泰山有茶,不過不叫“泰山巖茶”和“碧霞新綠”,叫作“女兒茶”。泰山神是女神,叫“女兒茶”似乎也很搭。
他還建議加強對“羅漢”的重視,因為這是“一宗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不論是從宗教史角度、美術(shù)史角度乃至工藝史角度、民俗學(xué)角度來看……希望能有人把幾處著名的羅漢好好地照一照相,要全,不要遺漏,并且要從不同角度來拍,印一本畫冊:《羅漢》……”
汪曾祺所提的建議,都是于社會文化、甚至是民生有益的,放在一個作家身上,是有社會責(zé)任感的表現(xiàn)。
他被戴了右派帽子發(fā)配到西山種樹。上山刨坑挖土的活十分繁重,吃得也簡單,兩個干饅頭,一塊大腌蘿卜,天天吃不是個事兒。他們就摘酸棗,燒蟈蟈吃……“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一位女性文革期間被揪斗,剃了陰陽頭。這位女性性格剛烈,與他一起挨斗的一位男士非常了解她,怕她想不開,就給她遞字條,寫的是“此時正當(dāng)修行時”。她本已下定決心批斗會結(jié)束就去自殺的,這個字條給了她活著的力量和勇氣。
汪曾祺在那樣的政治環(huán)境和艱苦的勞動之中,懂得自己找樂,他把自己“樂活”的思想記錄下來,傳遞的就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而文字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至今仍在溫暖和影響著讀者。
還有,汪曾祺是個溫暖的、熱心腸的人。
在哪里可以看得出來呢 《胡同文化》中,我們樓里有個小伙子,為一點兒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么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shù)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里的)說,大家應(yīng)該主持正義,讓小伙子當(dāng)眾向小姑娘認(rèn)錯……”呵呵,如今還有多少如此愛多管閑事的老頭兒了
汪曾祺性情中的“清閑安適,悠游自足”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修煉的結(jié)果。他在青年時代也有過灰心、苦悶的時刻,對人生、世界有過失望,甚至一度非常悲觀。隨著年齡的增長,大概也是受恩師沈從文的影響,他逐漸認(rèn)清了生活本質(zhì)的意義。
他在寫美食的文章里就說:“活著多好啊。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
汪曾祺善于把樸素的人物、樸素的生活和樸素的美對應(yīng)起來。很多人知道金岳霖之于林徽因的一件舊事,其實是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記載的:
金先生對林徽因的談吐才華,十分欣賞……她是學(xué)建筑的,但是對文學(xué)的趣味極高,精于鑒賞,所寫的詩和小說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風(fēng)格清新,一時無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飯店請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納悶:老金為什么請客 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p>
心中有情,無論是寫人,寫草木,處處含情;心中有溫暖,無論記事,記花鳥魚蟲,字字有暖意。他用文字告訴人們生活是美好的,活著是有意義的,處處留心是皆有學(xué)問的,而他寫作目的就是為了給人間“送小溫”。
——END——
,簡書簽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新書 在當(dāng)當(dāng)京東亞馬遜淘寶天貓熱銷中,感謝支持。: (ID:)
戳 ,進(jìn)當(dāng)當(dā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29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善感,不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