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叱千軍摧虎陣,勃然三箭滅胡空。忠純勇烈君王重,不喜遼東獨喜卿”這是后人對我國歷史上唐朝的一代“戰(zhàn)神”薛仁貴的描寫。薛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市)。其父薛安是南北朝時名將,正所謂“虎門無犬子”,薛仁貴也繼承了其父親的基因,他曾拜歷史上的名將李靖為師。
但是薛仁貴早年家道卻極為貧寒,可謂是窮困潦倒之極!但是薛仁貴在自己的人生拐點,卻遇到兩個好女人,一個是他的妻子柳氏,一個是媚娘武則天。換句話說,這兩個女人可是薛仁貴命中的貴人。早期的薛仁貴因為太窮,曾經一度想重遷自己的祖墳的費用都沒有,正當他一籌莫展之時,其妻柳氏見了也心急如焚。
過了幾天,妻子突然告訴他說:“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fā)。今天子自征遼東,求猛將,此難得之時,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xiāng),葬未晚"。薛仁貴一聽,覺得也有道理,于是便在公元645年,也就是貞觀19年離家外出當兵,當時薛仁貴當兵時正好投在奸臣張士貴的麾下。
當時正逢唐王李世民攻打高麗之時,在《隋唐英雄傳》里還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晚上,李世民做了一個夢,夢里現(xiàn)了這樣一首詩:日出東方一點紅,飄飄四下隱無蹤。三歲孩童千兩價,保君跨海去征東。第二天李世民就將自己的夢告訴了軍師徐茂公,叫他給解一下夢。徐茂公當時細細一想,便向唐王道喜。
唐王很奇怪,便問道:“我何喜之有 ”徐茂公告訴他,這個夢應該說的是陛下的一位應夢賢臣,此人家住東方(日出東方一點紅),姓薛,飄飄四下隱無蹤),名字叫仁貴(三歲孩童千兩價),這個人一定能幫助陛下平定高麗(保君跨海去征東)。李世民當時聽后大喜。這當然是小說中作書人編的一些情節(jié)
但現(xiàn)實中的薛仁貴剛入伍,就在一次戰(zhàn)役中鋒芒畢露。當時正值進軍高麗的途中,在一個叫安地城的地方,唐朝將領劉君邛被困敵陣,情況十萬危急!薛仁貴“躍馬徑前,手斬賊將”。其聲名一下大振。后來在隨李世民一路征戰(zhàn)途中,雖然幾度受到其上司張士貴的打壓,但他最終還是憑借著自己的赫赫戰(zhàn)功贏得唐王的信任。
史料中曾這樣描述薛仁貴:他“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李世民也因薛仁貴的英勇善戰(zhàn)而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他。他曾親口告訴薛仁貴:“吾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并封他做了右領軍郎將。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薛仁貴也因此一下子失了寵。
正當薛仁貴步入自己的人生低谷里徘徊擔憂之際,他又迎來了自己命運中的第二位貴人――媚娘武則天。公元654年,新皇帝李治同武則天去九成宮避暑,有一天晚上,突然天降暴雨,洪水兇猛地向皇帝的寢宮撲來,守衛(wèi)皇宮的侍衛(wèi)都驚慌失措自顧去逃命,只有薛仁貴一馬當先,率先沖入皇宮叫醒了沉睡中的李治和武則天,并迅速將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
可是皇帝剛走,洪水就沖塌了皇帝的寢宮,讓李治和武則天看后都心有余悸。后來新皇帝李治曾幾次向薛仁貴表示感謝??蛇@都無所謂。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薛仁貴那次救援行動感動了武則天,在后面朝廷用人之際,武則天率先想到了薛仁貴,而歷史上的李治什么事都聽她的,所以薛仁貴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輝煌。
他被拜征西大元帥,手握重兵,權傾一時!并在征西途中一路過關斬將,成就了自己“戰(zhàn)神”的美名。直到現(xiàn)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很多有關薛仁貴的故事。像“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暴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等傳奇故事。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和珅在朝堂上真正對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