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邊疆被襲擾和攻伐戰(zhàn)幾乎貫穿整個大唐王朝,大大小小戰(zhàn)役數(shù)不勝數(shù),藩鎮(zhèn)勢力崛起雖然是顛覆大唐王朝的禍患,但其在軍事行動上安定邊疆地區(qū)也曾起了不小的作用。大唐名將更是此起彼伏出現(xiàn)在無數(shù)的戰(zhàn)場之上,其中,有一位名將從一生行伍來說,算得上是倒霉蛋行列的,這就是名將之一的王孝杰!
王孝杰簡筆畫一、武將最大的屈辱:
古往今來作為馳騁疆場的武將來說,最大的屈辱就是作戰(zhàn)被俘,武將可以在沙場拋頭顱灑熱血馬革裹尸還,這是武將之風的悍勇大無畏精神;如果在作戰(zhàn)中成為敵人的俘虜階下囚,那就是一種極大的屈辱,不管原因是什么 這一生都會在心里背負著戰(zhàn)俘之辱的巨石壓力!
古代武將作戰(zhàn)劇照王孝杰活躍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公元677年,逐步崛起的吐蕃發(fā)兵進攻涼州,唐高宗李治鑒于吐蕃威脅日盛,決定對其發(fā)兵討伐。公元678年,中書令李敬玄被不睦的劉仁軌推薦為唐軍主帥;李敬玄本沒有將帥之才,他從陪李治當皇太子時期的侍讀開始起勢,這時已經(jīng)爬上了宰相行列,勢力在朝中不可小覷,但也引起了李治的反感。劉仁軌和李敬玄本就交惡,也明知李敬玄文行武不行,從沒領過兵打過仗;因此,挖了一個坑給李敬玄,李敬玄也有自知之明,極力推辭,但皇帝李治也想擺脫開李敬玄一段,就直接下令讓李敬玄統(tǒng)兵抵御吐蕃,皇帝有令,李敬玄不敢忤逆,只好統(tǒng)兵出征。有這樣一個前因,也就埋下了兵敗的禍患。
“二圣”唐高宗和武則天劇照王孝杰當時作為副總管,跟從工部尚書劉審禮領兵為前鋒部隊,九月,唐軍與吐蕃大將論欽陵戰(zhàn)于青海大非川。王孝杰部身為前鋒部隊,遭受到吐蕃軍出奇兵主動攻擊,勢大攻擊猛烈的吐蕃軍讓王孝杰部難以抵擋,身為主帥的李敬玄慌了手腳,不知所措,竟然不立刻發(fā)兵救援。劉審禮和王孝杰就被吐蕃軍俘虜了,敗軍之將囚牢俘虜自然處于生死一線,只能是引頸待戮,劉審禮因傷重不久而亡;吐蕃年幼的贊普都松芒波杰看到王孝杰相貌非常像其父親,于是王孝杰幸運地被免死,并受到贊普的厚敬相待,在吐蕃住了一段時間之后,贊普還派人送王孝杰回到了唐庭。這對于武將王孝杰來說是幸運的,但也是其身上的一個污點,以后被俘之將何敢言勇。
李敬玄畫像二、知恥后勇再落敗局:
大唐對吐蕃之戰(zhàn)因為強令李敬玄做主帥,而導致整個戰(zhàn)役以失敗而告終,李敬玄也由此走向沒落。大唐皇權逐步也被武則天掌控在手,王孝杰跑回唐庭也幸運地被武則天任用為右鷹揚威將軍。大唐內部又接著發(fā)生了徐敬業(yè)叛亂,平叛之后,武則天以:“務在仁不在廣,務在養(yǎng)不在殺,將以息邊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為由,于公元686年下令削減安西四鎮(zhèn)防務,撤回鎮(zhèn)將防人。公元688年,吐蕃趁機進占安西四鎮(zhèn)。王孝杰也就沒撈著雪恥的機會。
武則天平定徐敬業(yè)叛亂劇照
直到公元692年,西州都督唐休璟請求武周女皇武則天,出兵收復陷于吐蕃的安西四鎮(zhèn);王孝杰因為作為俘虜在吐蕃生活過一段時間,對于吐蕃內部詳情有一定了解。武則天就任命王孝杰為武威道總管,與左武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節(jié)率兵討擊吐蕃。心中憋著一股雪恥之氣的王孝杰,加上對吐蕃內部的了解,以及吐蕃內亂軍備不足的松懈,王孝杰率軍打敗吐蕃軍收復了安西四鎮(zhèn)。王孝杰心中做過俘虜屈辱的惡氣總算吐出一口,官職也因此軍功得到提升。
王孝杰劇照公元694年,王孝杰引軍在青海湖附近,打敗吐蕃大將勃論贊刃和吐蕃擁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再立新功;之后王孝杰出為瀚海道行軍總管,在薛懷義的率領下攻打后突厥,但是未遇突厥軍。公元695年,王孝杰任朔方道行軍總管,第二年三月,王孝杰引軍和吐蕃軍在素羅汗山發(fā)生大戰(zhàn),吐蕃主帥噶爾·欽陵由于內外的雙重矛盾,遂率吐蕃軍與唐軍做背水一戰(zhàn)。噶爾·欽陵還充分利用了地形上的優(yōu)勢,集中優(yōu)勢兵力,居高臨下掩殺唐軍,然后前阻后截,使唐軍完全陷于被動。王孝杰沒料到吐蕃的進攻會如此猛烈,準備不充分,致使唐軍傷亡慘重。監(jiān)軍張仁愿素來與王孝杰不和,因此奏事戰(zhàn)役失敗的責任全落到王孝杰身上,王孝杰被削職為民,再次蒙受到失敗的恥辱。唐庭因此失敗不得不和吐蕃議和。
王孝杰被削職為民三、悍勇奮戰(zhàn)被圍墜崖殉國:
王孝杰被削職為民沒多久,契丹人李盡忠,孫萬榮起兵叛唐;武則天派曹仁師、張玄遇共28將率軍平叛,卻在八月被契丹軍于黃獐谷全殲,孫萬榮率軍橫掃河北之地。這時的唐庭內部,由于武則天和李氏皇權明爭暗斗,以及內戰(zhàn)等原因,名將被殺很多處于凋零無良將狀態(tài)。武則天不得已又再次啟用王孝杰為將,率軍18萬討伐契丹軍。
契丹人起兵叛唐劇照公元697年5月7日,王孝杰率軍進至東硤石谷,與契丹軍相遇;峽谷狹窄險峻,契丹軍憑借地勢險要據(jù)守,王孝杰只得親率精銳之師攻擊前進,在峽谷內一路艱苦沖殺,眼看到達谷口,卻被契丹軍四面奮勇而來圍住。王孝杰指揮士兵列方陣拼死據(jù)戰(zhàn),等待后方援軍跟上;不想后軍總管蘇宏暉看到契丹軍勢兇猛,嚇得掉頭而逃,唐軍整個勢頭就陷入混亂。契丹軍趁唐軍援兵不濟,以優(yōu)勢兵力猛攻王孝杰部;王孝杰部寡不敵眾,孤立無援,逐漸被困懸崖無路可去;王孝杰最終墜崖而亡,隨行的精銳先鋒部眾也死亡殆盡。
王孝杰被圍戰(zhàn)斗畫像總結:王孝杰征戰(zhàn)沙場,首先遇到一個無能的主帥,畏戰(zhàn)不救援,致使身陷俘籠;第二次馳騁疆場以多勝雪恥,以一敗被彈劾而屈;第三次雖然悍勇爭先,卻遇豬友怯戰(zhàn)致使失敗而死。這樣看,王孝杰的行伍生涯真是夠點背的,純粹是一個倒霉蛋,不是真正失敗于自己的無能,不是失敗于眼前的敵人,不是自己不勇武。而是,失敗在大唐整個國運局勢,失敗于文武官員的不和睦,失敗于同行關鍵戰(zhàn)友的人心背叛不同德!武則天詢問清楚王孝杰戰(zhàn)敗的真正原因之后,追贈王孝杰為夏官尚書,封耿國公。拜其子王無擇為朝散大夫。本要處斬的怯戰(zhàn)將領蘇宏暉,卻在這時間檔里因立功贖罪被赦免了死罪,其運氣比王孝杰可要好得多。王孝杰征戰(zhàn)沙場的人生雖然夠倒霉不夠順暢,最終以身殉國!但后世之人仍然評價其是一員忠君愛國、戰(zhàn)功赫赫的合格勇武名將。大家說是不是 歡迎留言交流?。▓D片來自網(wǎng)絡,感謝借用)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9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