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從兩河流域為源頭各自發(fā)展,炎黃二帝合并之后建立了華夏民族,在這之后中華民族連續(xù)傳承了五千年之久,全世界無人能出其右。而且華夏民族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不斷和其他各族融合交流豐富民族的內涵,如今已經演變?yōu)閾碛?6個民族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資源豐富,又曾是半個亞洲的宗主國,文化影響了亞洲多個國家。然而慘痛的歷史告訴我們,不要隨意接收難民。一、匈奴歸順的后果西漢末年地主階級擁有最為優(yōu)渥的土地,然而農民階級作為征收稅款的主要對象,人均土地特別少而且都比較貧瘠陡峭,社會矛盾及其尖銳。西漢權貴王莽宣布取代漢朝,頒布了一系列對農民有益的新政,企圖穩(wěn)定統(tǒng)治。這下農民開心了,許多達官貴人又不樂意了,恰逢天災不斷農民起義爆發(fā)。劉邦的第九代孫劉秀一鳴驚人,結束了亂戰(zhàn)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剛剛安定下來的東漢正是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這時匈奴內亂各個勢力相互火并,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單于無力再和手足自相殘殺,便依附東漢稱臣,劉秀心一軟將南匈奴部安置在河套地區(qū),并設置了使匈奴中郎將保護南匈奴單于的安全。剛剛歸順的南匈奴非常聽話,甚至出兵和東漢一起討伐北匈奴連戰(zhàn)連捷。北匈奴接連敗北國力已經不如從前,在92年金微山之戰(zhàn)后北匈奴單于失蹤,其弟自立為新的單于并向東漢投降。東漢也沒有乘勝追擊,也是和對待南匈奴一樣派遣中郎將保護他們,讓他們駐扎在伊吾。時間僅僅過了一年,原本失蹤的老北匈奴單于返回了匈奴,剛好看護匈奴的中郎將去世了,新單于就率領自己的部隊反叛。94年,北匈奴歸順東漢的二十萬人再次反叛,擁立南匈奴單于之子為新的單于,并和東漢血戰(zhàn)失敗后逃出塞外,成為了東漢的心腹之患。南匈奴逃到塞外后勢力迅速恢復,又趁著東漢放棄西域后控制了西域,脅迫諸國一起騷擾東漢邊境。在這之后一百年,東漢外戚干政越來越嚴重,再也無力分兵對抗南匈奴,最強時統(tǒng)治了黃河流域的諸多地區(qū)。一直到202年曹操崛起,南匈奴首領歸順了曹操,才結束了中國北部的紛爭。二、安史之亂的教訓隋朝時期君王無道,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各路英豪看到隋朝皇帝失去了民心紛紛起兵,唐國公李淵師出勤王一路高歌猛進,一直到占領長安。李淵占領長安后擁立代王為帝,仿照曹操一般自稱丞相,第二年隋帝讓位給李淵,李淵定都于長安建立唐朝。此時的中原地區(qū)剛剛經歷過隋帝的暴政,正要一段時間修養(yǎng)生機。相比較而言,東突厥趁中原內亂的時候幾乎統(tǒng)一了西域,對唐朝邊境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政變,李淵自知不敵讓位,李世民稱帝也就是唐太宗。東突厥游牧民族平時就以放牧為生,生來精于騎射,平時只是散兵游勇不足為懼。但是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高機動性的騎兵部隊可以在最快的時間聚集起數(shù)萬部隊,對邊境進行襲擾。他們對邊境重鎮(zhèn)并沒有興趣,只是在冬天物資匱乏的時候犯我邊境,一旦得手掠奪一空絕不停留。唐朝為了對抗這種襲擾,設立節(jié)度使鞏固唐朝的邊防。節(jié)度使手握兵權,中央一時難以供給漫長的補給線,就賦予了節(jié)度使能夠自主募兵收稅的權利。唐朝前期國力強盛君主開明,這些節(jié)度使都比較安穩(wěn),立下了守衛(wèi)邊疆之功的節(jié)度使,往往能成為朝中重臣。玄宗后期國家昌盛已久,玄宗開始變得驕奢淫逸,時任宰相的李林甫,便是從節(jié)度使的位子上提拔上來的。他想堵死這條高升之路,便進言說蠻狄式微,陛下不如收留他們?yōu)樘瞥Я?,玄宗同意收留狄族,又委任了安祿山等人統(tǒng)領節(jié)度使。結果安祿山發(fā)動安史之亂,唐朝兵士太久沒有見過戰(zhàn)爭了,反觀安祿山的部隊長久駐扎在邊境能征善戰(zhàn),整個盛唐幾乎亡國。后來平定了安史之亂,唐朝也再也沒有恢復到戰(zhàn)前的實力,割據(jù)勢力依然強盛,唐朝一蹶不振。三、女真族的崛起明太祖時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國威如日中天,太祖派遣馮勝征戰(zhàn)東北,一路上勢如破竹,打到了松花江一帶,女真族自知不敵各部相繼歸順。隨后與高麗在鴨綠江劃界,阻止高麗騷擾女真,自從明朝的勢力越來越強,女真周圍的部族逐漸加入女真,女真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后來蒙古在土木堡打敗了明朝,并俘虜了御駕親征的明朝皇帝。不少女真部落也受到了蒙古的襲擊,失去了自己的世襲憑證,后來只能以普通的歸順部族身份前往明朝進貢,但是得到的賞賜不比從前,就這樣明朝漸漸失去了對女真的統(tǒng)治。一開始明朝還能利用女真的內部矛盾,相互制衡達到控制女真的目的。但是努爾哈赤的崛起,迅速的統(tǒng)一了女真并改國號為金,為之后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44年明朝都城被清軍攻破,傳承200多年的明朝,毀于昔日歸順自己的女真之手。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9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唐名將:“倒霉蛋”王孝杰
下一篇: 地名的來歷: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