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朱棣在還是燕王的時候,就一直都非常喜歡二子朱高煦,一方面是因為朱高煦自幼在燕地長大,常年和朱棣朝夕相處,父子二人感情很深;另一方面是朱高煦本人高大帥氣,孔武有力,在沙場上也表現(xiàn)非凡,屢屢建功,頗得朱棣賞識。
而長子朱高熾就不一樣了。朱高熾沒有弟弟那樣征戰(zhàn)殺伐的果斷性格,相對來說更儒雅一些,尊文尚儒,而且天生就肥胖,腿腳還有殘疾。這些種種,都讓朱棣對這個長子頗有不滿。
如果按照這樣發(fā)展下去,討父親喜歡的弟弟朱高煦,早晚有一日會蓋過朱高熾的風(fēng)頭,即便是廢長立幼也未嘗不可??墒牵瑸楹巫罱K朱棣還是立朱高熾為太子呢 其中發(fā)生了什么,讓朱棣對朱高熾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觀呢
首先,要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非常喜歡朱高熾這個孫子的。一開始,朱高熾將兒子朱標(biāo)當(dāng)成合格的繼承人來培養(yǎng),無奈朱標(biāo)英年早逝。但朱高熾的性格和作風(fēng),無形之中和朱標(biāo)是很相似的。所以,朱元璋很喜歡朱高熾,他也是燕王的世子。
其次,朱高熾雖然肥胖且腳有殘疾,性格儒雅,但朱高熾并不是個笨人。相反,在靖難之役中他的表現(xiàn),反而是超出常人的。
建文元年,朱棣為了打消建文帝對自己的懷疑,派朱高熾帶領(lǐng)兩個弟弟朱高煦、朱高燧進(jìn)京參拜。當(dāng)他們前腳入京城,后腳就被齊泰等官員扣押,作為人質(zhì)來威脅朱棣,不要讓他輕舉妄動。
雖然危機(jī)四伏,但作為哥哥的朱高熾毫不畏懼,頂著風(fēng)險,找到建文帝信任的兩位親戚左都督徐增壽和駙馬陳寧,拜托他們幫忙在建文帝面前說說好話。而且,朱高熾去覲見建文帝,也是“應(yīng)答得體,極陳燕王忠孝”,表現(xiàn)非常好。
在兩相配合下,建文帝最終決定放他們回去??吹桨踩粴w來的三個兒子,朱棣樂壞了,心想這絕對是“天佑我父子”。其實,在這件事中,朱高熾是功不可沒的。
之后,朱高熾的一系列表現(xiàn),也是不能讓人小覷的。靖難之役開戰(zhàn)時,本來朱棣久攻不下占劣勢,但建文帝突然換將領(lǐng),讓李景隆來對戰(zhàn)朱棣。李景隆率領(lǐng)六十萬大軍北進(jìn),相比于后勤供給充足的李景隆大軍,朱棣深知撐不了多久,決定北上大寧,臨走前讓世子朱高熾守好大本營北平,并語重心長地告訴他:
“這一戰(zhàn)關(guān)乎到全局的勝敗,你一定要據(jù)城死守,一定不要出去迎戰(zhàn),等到我?guī)ьI(lǐng)大軍歸來的那一天,就是我們獲得勝利的時候!”
緊接著,朱棣就帶領(lǐng)大軍北上,只留給朱高熾一萬左右的兵將。不久后,李景隆就帶領(lǐng)六十萬大軍來了,李景龍修筑九座堡壘,安置二百多臺重型火炮,炮火齊鳴,猛轟北平城,志在必得一定要攻下北平。
在明顯敵強(qiáng)我弱的局勢之下,朱高熾臨危不亂,協(xié)調(diào)有序,合理分配城防兵力,在城中不畏炮火來回穿梭,安撫百姓;充分調(diào)動婦女老幼,給士兵的送水運飯,協(xié)助守城。
此外,朱高熾還有自己的智謀。他并沒有完全聽從父親朱棣“勿要出戰(zhàn)”的囑托,反而經(jīng)常在深夜組成小分隊,猝不及防地發(fā)動夜襲,甚至還有一次炸掉了李景隆軍隊的炮兵陣地,成效顯著。
面對李景隆幾十萬大軍前仆后繼地登城攻城,朱高熾命令士兵們在城頭潑水,當(dāng)時北平天寒地凍,冷水潑下去,立即凝結(jié)成冰,北平城墻被冰山包裹,任憑敵軍怎樣攀登,也都沒有效果。就這樣一直拖著,和敵軍斗智斗勇,直到朱棣率領(lǐng)大軍歸來,將李景隆打得措手不及,戰(zhàn)局瞬間扭轉(zhuǎn)。
有一次,建文帝為了離間朱棣父子關(guān)系,派使臣到北平和朱高熾密談,并許諾說,“如果你歸順朝廷,就承諾你做王爺。”并暗自賜下詔書。這一消息緊接著被燕王手底下的人報給朱棣,朱高煦也從中挑撥,告訴他爹哥哥有二心。朱棣非常憤怒,揚言要賜死朱高熾。但是朱高熾?yún)s非常會處理,建文帝所賜的詔書連看都沒看,直接捆了使臣,帶著詔書一并送到朱棣眼前。這才消除了朱棣的疑慮。
在一系列的表現(xiàn)下,朱高熾的能力漸漸顯露出來。哪怕是他爹朱棣再不愿意相信,再喜歡老二朱高煦,也沒有理由直接廢長立幼。
所以,當(dāng)朱棣成為皇帝后,朝堂大臣勸告朱棣早日立太子,朱棣仍然在猶豫不決。
真正對朱棣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起到催化劑作用的,還是要數(shù)這兩件事。
一是兵部尚書金忠的意見,金忠這個人非常擅長占卜,朱棣在之前就曾經(jīng)多次向他問計,每一次都算得很準(zhǔn)。關(guān)于立太子這件事兒,朱棣也問他的意見,他直言不諱:“如果廢長立幼,日后必然引發(fā)兄弟相殘。”
朱高煦并不是個好惹的,哥哥還是世子的時候,他就常常使些小手段挑撥離間,而朱高熾又宅心仁厚,假如朱高煦成為繼任皇帝,那很可能不會給朱高熾留下活路,兄弟相殘也可以想象。
二是常年為朱棣算卦的相士袁拱,也說朱高熾有帝王之相。而且他還有個孫子,也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確實,雖然朱棣不怎么喜歡朱高熾,但對他這個孫子很是喜歡,在他還沒當(dāng)皇帝時,夢到朱元璋賜給自己大圭,大圭象征的是皇帝身份。就在這一晚,朱瞻基就呱呱墜地降生了。
再加上,朱高熾一直以來表現(xiàn)都非常好,謹(jǐn)慎仁厚,從未出過差錯。所以綜合考慮之下,朱棣最終還是立朱高熾為太子。事實證明,朱棣的這一決斷是正確的,之后的“仁宣之治”是由明仁宗朱高熾開啟,由孫子朱瞻基發(fā)揚光大,也為明朝的發(fā)展延續(xù)了輝煌。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表明我的觀點,朱棣對于兩個兒子的喜愛,不能這么妄下定論,所以,我們要將兩個兒子擺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去考慮,而不是從?更喜歡?這個角度去出發(fā)。而在成祖?zhèn)魑坏倪@個最終結(jié)果來看,我們看到的答案是朱高織,而不是朱高熙。很多人在分析朱棣傳位給朱高熾的問題上,總是拿好圣孫,或是好兒媳來分析,其實這僅僅只能算充分不必要的回答,我們在分析這件事時要從?人?和?事?上來看。
就從二人來看,大兒子并不是歷史上所說的殘疾,只是有跛腳和重度肥胖,但這樣的外觀沒有讓其成為一個?肥宅?,而是成為了一個愛好讀書的人,不僅人設(shè)滿分,而且受到群臣的尊敬。我們再看二兒子,此人不好讀書,就從德行來看過于持功自傲,但是卻因作戰(zhàn)勇猛,多次得到朱棣的夸獎。
有人曾經(jīng)說過,朱棣在考慮立太子的問題上曾多次考慮過高熙,要我說來,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胸懷韜略的成祖除非自己的大兒子和大皇孫都死了,否則是不會將太子之位給這個兒子的。
這個觀點的樹立和朱棣本人的繼位合法性有關(guān)。有人用宗法制就將這個問題概括,但我覺得還應(yīng)該深度挖掘一下當(dāng)中的問題。朱棣在侄子朱允炆登基的時候,起兵造反,一時間當(dāng)時輿論的攻擊很是猛烈,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聰明的朱棣在造反時也沒有忘記玩陽謀,他在自己造反的陰謀上帶穩(wěn)了一個這樣的帽子?清君側(cè)?,大家要注意,雖然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出來朱棣是要造反了,可他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這個理由,而他權(quán)衡的便是合法性,以及自己在繼位后不至于在傳承上亂了大明的分寸和秩序。
就這樣,朱棣帶著這個合法的帽子,一路奔奔撞撞來到了皇位上,朱允炆的失蹤看似讓朱棣很慌,但也有讓其位置合法的效果,就是朱允炆死在了宮中,朱棣也有一萬個理由去合法的解釋,讓其最慌的便是倘若朱允炆沒有死,接下來的處理就會變得棘手起來。
當(dāng)朱棣帶穩(wěn)了合法的帽子后,為了自己江山的穩(wěn)定,他對外就會拿出?兄終無子弟來及?的合法外衣,也算是鞏固了朱元璋的規(guī)矩。大家可別小看這宗法制立嫡長子的規(guī)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王朝的混亂,倘若一個王朝放開了競爭條件,若這些皇子用的都是文明公平競爭的手段還好,怕的就是這些擁有繼承資格的人手段一個比一個惡劣,這就會導(dǎo)致大麻煩、大混亂。當(dāng)年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奪位,固然天策上將李世民文韜武略是一代雄主,可他這樣武力奪權(quán)嚴(yán)重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的合法性,李世民武力奪權(quán)給他的子女傳遞了一個十分不好的信息,那就是只要有權(quán)利,有武力,哪怕不是嫡長子我也可以把這個位置搶過來。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也是手足相殘死于非命,縱觀整個唐朝諸如此類武力奪權(quán)一姓之間的殺戮,可以說是十分頻繁。
為了能夠保持宗法制的有效,也為了進(jìn)一步的?撫平自己奪了侄子皇位的歷史真空?,朱棣在傳位的時候就只會考慮朱高織了,任憑其朱高熙再優(yōu)秀,可為了大明的穩(wěn)定和自己不被后人說?亂了規(guī)矩?他朱棣別無選擇。
一是因為朱高煦并非皇長子,二是因為朱高煦過失太多,三是因為大皇子朱高熾頗為仁賢且有一個好兒子。朱棣共有四子,其中嫡長子是朱高熾,而朱高煦則只是嫡次子。朱高熾因為性情沉靜,喜文不善武的緣故而不怎么受朱棣喜愛。反觀朱高煦,朱棣因覺得這個兒子十分驍勇善戰(zhàn),很像自己而對他頗為偏愛。因為偏愛,朱棣還曾動過立朱高煦為儲君的心思。
話說,朱高煦這個人雖然作戰(zhàn)英勇,但是他的行事作風(fēng)卻非常輕佻、自負(fù),所以沒少做不法之事。相比起他,朱高熾則十分仁賢,在朝堂以及民間的名聲都非常好。后來在商議儲君人選的時候,很多參與過?靖難之役?的武將均希望朱高煦當(dāng)太子。但是兵部尚書金忠、內(nèi)閣首輔解縉等大臣則對此十分反對,因為他們認(rèn)為?皇長子仁孝,若之立次,必興爭端?。而朱棣同樣存有這方面的擔(dān)憂,是以他即便有心想要立朱高煦為太子卻也遲遲不敢下決定。
就在朱棣在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難以做出抉擇時,解縉以一句?好圣孫?成功打破這一僵局。解縉口中的?好圣孫?便就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相比起朱高熾,朱瞻基這個孫子很得朱棣喜愛,朱棣還曾說朱瞻基是明朝之福。因為朱瞻基,朱棣最后終是做出了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決定,未得到儲君之位的朱高煦則受封成為漢王。
話說,朱棣雖然沒有按照自己的喜好將朱高煦立為太子,但是他對朱高煦始終非??v容。朱高煦在被封為漢王之后一直不肯前往云南就藩,而朱棣也破例讓他留在了南京。不僅如此,朱棣在面對朱高煦私自招募精兵,僭越使用御用車馬器物等不法情況時也一直不曾對他進(jìn)行嚴(yán)懲,這也導(dǎo)致朱高煦始終不知悔改。
朱棣之所以能把地位傳給朱高熾,主要原因是朱高熾是太祖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帝的合法繼承人;另外朱高熾儒雅、仁愛,深得文臣們擁戴;再一個原因是朱高熾有一個很得朱棣喜愛的好兒子。靖難成功后的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在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卻是猶豫不決,他喜愛武勇英俊的朱高煦。朱高煦的性格很像朱棣,而且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且朱棣曾經(jīng)許愿把皇位傳給他。就朱棣本人的意愿,他非常希望把皇位傳給朱高煦,他覺得朱高熾過于仁弱,將來大明會受到別人脅迫、欺辱,但是他最終還是把朱高熾立為太子。
明朝時期的內(nèi)閣制度和漢族封建長幼有序制度制約皇帝的權(quán)力。朱高熾是長子,并且已被朱元璋立為朱棣的世子,這種情況如果改立朱高煦為皇太子不符合長幼禮法,而且違背了太祖朱元璋的意愿。這不符合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違背長幼有序的傳統(tǒng)。何況朱高熾作為世子,各種行為中規(guī)中矩,得到許多文臣的擁戴。
朱棣起兵靖難,命朱高熾留守北京。朱高熾團(tuán)結(jié)部下,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這一戰(zhàn)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在此期間,建文帝遣書給朱高熾,許以封王,爭取朱高熾歸順朝廷。朱高熾接到書信之后看也沒看,原封未動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間計失敗。
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非常聰明、敏慧,深得朱棣喜愛,皇孫是大明的未來,說明朱高熾后繼有人,朱棣身邊著名文臣謝縉曾經(jīng)以“好皇孫”來說服朱棣,永樂二年在大學(xué)士謝縉和黃淮的極力勸說下,朱棣終于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
總之,朱高熾立太子得力于內(nèi)閣大學(xué)士的鼎力支持,也是因為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得到朱棣喜愛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0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人的消暑小妙招,盤點古代的消暑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