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盧浮宮金字塔
《建筑三十九渡》:建筑書原來也可以這么好看
文/公號/ ()
1
很多年前,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網(wǎng)絡,人們還要靠寫信交流和保持聯(lián)系,那是比木心寫“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距我們的記憶更近的80年代,當年,中國郵政出過一套民居郵票,共21張,面值從1分到2元不等。還記得票面上21個省市的民間建筑造型各異、生動簡潔、圖案美麗。
當時年紀尚小,從沒去過除山東省以外的地方,那一方方小小的郵票,讓我對秦磚漢瓦的江南水鄉(xiāng)、大氣磅礴的北京四合院、洋里洋氣的上海石庫門、東西折廂式的湖南民居、福建的土樓、云南的竹樓、陜北的窯洞……有了直觀、感性的了解。雖不曾至,卻心向往之,所以至今印象深刻。
建筑是什么呢 我不是專業(yè)人士,我理解的建筑是人類文明的產(chǎn)物。在人類走出蠻荒,走向文明之后,就在不斷尋求、建造更好的棲身之所,時至今日,房地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似乎也在證明人類永遠在進行家園建設(搞建筑)。
讀《建筑三十九渡》的過程,難免會聯(lián)想很多。我一下子就回想起了從前的民居郵票,也想到那些地標性的建筑,有親自步量游覽過的,也有在大大小小的屏幕、各類印刷品上用眼睛掃描過的……
本書作者李曉明在序言中說:
建筑是具象又抽象的藝術(shù),更是情與理的結(jié)合。
建筑是人文的產(chǎn)物,是人類情感的綜合體。
建筑的生命線牽引著世界每一個角落,它無所不在。
建筑可以敘事,可以評論,也可以抒情。
建筑的因果永遠都在變,我們無法輕易判斷。
建筑藝術(shù)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單一的存在,而是我們看到和經(jīng)歷它。
《建筑三十九渡》是一本人人可以閱讀的,非常有趣活潑的建筑專業(yè)書。作為非建筑專業(yè)人士,我在此前不知道建筑書也可以這么好看。
巴黎歌劇院
2
這本書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的。
作者寫了全世界范圍內(nèi)最具代表性的39個建筑物,用39個風格迥異的故事講述出來,語言親切、輕松平實,去除了建筑上的專業(yè)術(shù)語,更適合普通讀者閱讀;作者挖掘了這39個建筑不為人所知的“背后”的故事,如歷史條件、建筑師的故事、建筑存亡的秘密等等,每篇都配以大量圖片,使這本書因圖文并茂而更具趣味性和可讀性……
對于非建筑專業(yè)的讀者,這本“好看”的建筑書,如果不能讓你愛上建筑藝術(shù),也能讓你心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沖動?;蛘哂腥藭φ諘锏墓适?,回想起曾經(jīng)在作者描述過的某個建筑里游覽時的情景;或者像我一樣,喚起內(nèi)心深處那些跟“建筑”有關(guān)的記憶。
《建筑三十九渡》的作者李曉明是中央美術(shù)學院建筑學專業(yè)文學學士,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專業(yè)工學碩士;現(xiàn)在中央美院家居產(chǎn)品專業(yè)任教,ARCHSTUDIO建筑設計工作室合伙人;他的“紙磚”、“紙桌”等作品,曾入圍國際紅點設計概念獎、意大利A設計獎(A'Design Awards)家具類銅獎等國際大獎。
建筑是他的專業(yè),把建筑專業(yè)的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用講故事的方式講明白,他又像是一個導游,引領(lǐng)著讀者(游客)在建筑藝術(shù)的殿堂里遨游,流連忘返。
《建筑三十九渡》是“建筑愛好者書庫中最奇異的圖書”。這本書講了39個建筑的故事,它們是旅程中的39個渡口,作者介紹與建筑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設計理念的過程,如同擺渡人,而渡船駛向的是建筑國度的彼岸,也是我們想要追尋的方向。
讀這本書時,可以從“第一渡”第一天的故事開始,也可以在目錄中隨便挑選你感興趣的數(shù)字閱讀。每一篇的標題都是一個數(shù)字,而數(shù)字就是那些建筑的線索和密碼:
《337套公寓——胎記》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興建的可容納337戶人家的公寓,在法國馬賽;
《19位建筑師——建筑師團隊》介紹的是位于馬德里的普埃塔酒店,這個酒店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樣風格客戶的超級酒店,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棟匯集19位建筑大師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的建筑作品,從策劃、設計到建造,事件本身就是一項壯舉?!?/p>
還有被稱為“巴黎煉油廠”的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shù)中心,它在由49個國家參與競投標的“681個方案”中脫穎而出,走在了建筑文化的前沿。即便不曾親眼目睹過,也能在讀者的描寫中略知一二:蓬皮杜中心的骨架全部是由鋼架支撐建造而成,簡潔有力的特制鋼骨結(jié)構(gòu)成為建筑的受力體,輕質(zhì)的樓板將整棟建筑分為均等的6層……
北京的四合院當然在書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那是位于東四的一個院宅,一個現(xiàn)代四合院?!氨本┧暮显菏菤v史遺產(chǎn),具備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的地域性特征……‘四合’指東、南、西、北圍合成‘口’字的內(nèi)院形式。四合院講究風水之說,其精髓即是營造天、地、人之氣的均衡,以達到和諧關(guān)系?!?/p>
除了四合院,書中還收錄了其它五座中國本土建筑。耗資50億的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空中之城”北京MOMA當代萬國城,位于四川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館,還有一棟由英國設計師設計、位于上海的屠宰場,這座建筑以建成的年份命名,就叫“1933”,如今已被改建成文化消費場所。另外一座是“5·12”汶川大地震后興建的“成都華林小學紙管過渡校舍”,由日本設計師板茂設計,這位人道主義者設計的校舍,一切構(gòu)件都是輕質(zhì)環(huán)保的。
……
書里寫的39個建筑,39種風格,有公寓民居,有博物館科技館,有修道院教堂,有辦公樓也有議會大廈……從馬賽公寓到從未建成的但丁紀念館,從迪拜旋轉(zhuǎn)塔到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從巴黎歌劇院到阿姆斯特丹的老年公寓……這些建筑分布在世界各地,有鮮明的設計理念和功能特征。
這本書如同一本建筑大全,每篇都有詳細的注釋,能幫助讀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關(guān)于建筑和建筑設計師的細枝末節(jié)。
3
圣家族教堂
提到世界頂尖的建筑師,即便是非專業(yè)領(lǐng)域人士,大概也有幾位耳熟能詳?shù)拿帧?/p>
比如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他設計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自然也收錄在了《建筑三十九渡》中。近日翻看畫家黃永玉的《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開篇文章配圖就是他的畫作“盧浮宮門口貝聿銘設計的金字塔夜景”。雖尚未親眼目睹這棟偉大的建筑,在不同的書里看到也是親切的。
比如2016年去世的女建筑師扎哈·哈迪德,中國人熟悉這位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筑師,是因為她在中國的作品包括廣州大劇院、北京銀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奧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建筑樓等……《建筑三十九渡》一書,怎能忽略這位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杰出的女建筑師,她設計的“10根椎體演變”的菲諾科技中心(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也收錄其中。
你想了解和知道的全世界有代表性的建筑、世界頂級建筑設計師,有的仍然在世,如今年已101歲的貝聿銘,有的已經(jīng)過世,但它們的建筑依然留存,屹立在地球上,證明著他們的豐功偉績。
《建筑三十九渡》一書怎能忽視全世界最偉大的“鬼才設計師”安東尼奧·高迪 不但有,而且有兩個篇幅介紹了高迪的作品。
“建于1884年、至今仍在修建”圣家族教堂和“1600平方米石雕”的米拉公寓,是我們?nèi)グ腿_那游覽過的地方。至今還記得站在圣家族教堂里的震撼和恍惚——凝視著色彩斑斕的馬賽克玻璃窗,置身于宗教的童話場景,如有圣光籠罩,恍若隔世。
讀建筑書和游記的感覺大概一樣吧。如果沒看過那個建筑或沒去過那個地方,書里的文字會令人向往;如果你恰好游歷過、去過那個地方,會引出很多回憶,也可能心生“早讀到這本書就好了”的遺憾。
非專業(yè)人士讀專業(yè)書籍還有個好處,大概就是“可助談資”了。
“世界那么大”,每個人都想去看看??词裁茨?除了自然風光,各地有代表性的、地標性的往往就是建筑物了。
讀這本關(guān)于建筑的書,去往那些建筑所在的城市,大概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吧。
文首提到的“民居郵票”
還記得嗎
如果你像我一樣記得
或者用過8分的“北京民居”郵票
說明像我一樣已經(jīng)有一把年紀了
嘿嘿~~~~~
最新文章
那個說“我不跟低于650分的講話”的同學,后來怎么樣了
我不怕被拋棄,我怕在茫茫人海中什么也不是的滋味
“哪一刻你對今生充滿了不舍與眷戀 ”
“清明的清,清明的明”
修補破碎的心的人
凡事往好處想·三月寫字總結(jié)
2018年2月寫字總結(jié)
2018年1月寫字總結(jié)
作者簡介
,專欄作者,書評人。新書 在全網(wǎng)熱銷中,感謝支持。
微博@小 ,豆瓣@ 。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zhuǎn)載聯(lián)系授權(quán)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打賞
點個贊,讓我知道你曾來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