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亞馬遜Kindle服務(wù)號ID:cn_Kindle1
人間五味1、有些東西
,自己盡可不吃
,但不要反對旁人吃
,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
,誰吃
,就是豈有此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蹲鲲垺?、到了一個新地方
,有人愛逛百貨公司
,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纯瓷u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
、彤紅的辣椒
,熱熱鬧鬧,挨挨擠擠
,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做飯》3
、一個人口味最好雜一點
,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谖秵握{(diào)一點,耳音差一點
,也不要緊
,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五味》4
、我勸大家口味不要太窄
,什么都要嘗嘗,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異地的食物
,比如葵和薤
,都吃一點。一個一年到頭吃大白菜的人是沒有口福的
。許多大家都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的蔬菜
,比如菠菜和萵筍,其實原來都是外國菜
。西紅柿
、洋蔥,幾十年前中國還沒有
,很多人吃不慣
,現(xiàn)在不是都很愛吃了么 許多東西,乍一吃
,吃不慣
,吃吃,就吃出味兒來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逦丁?、西瓜以繩絡(luò)懸于井中
,下午剖食
,一刀下去,咔嚓有聲
,涼氣四溢
,連眼睛都是涼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碎g草木》6
、我曾經(jīng)吹牛,說沒有我不吃的東西
。他請我到一個小飯館吃飯
,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
、苦瓜湯
!我咬咬牙,全吃了
。從此
,我就吃苦瓜了。——《人間滋味》7
、尋找古文化
,是考古學(xué)家的事,不是作家的事
。從食品角度來說,與其考察太子丹請荊軻吃的是什么
,不如追尋一下“春不老”
;與其查究楚辭里的“蕙肴蒸”,不如品味湖南豆豉
;與其追溯斷發(fā)文身的越人怎樣吃蛤蜊
,不如蒸一碗霉干菜,喝兩杯黃酒
。我們在小說里要表現(xiàn)的文化
,首先是現(xiàn)在的,活著的
;其次是昨天的
,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簡單
,因為我們可以看得見
,摸得著,嘗得出
,想得透
。——《人間滋味》2
,每一句都好戳心
!.png" />
人間草木8、梔子花粗粗大大
,又香得撣都撣不開
,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
,香得痛痛快快!"——《人間草木》9
、都說梨花像雪
,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
,不是透明的
。梨花像什么呢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人間草木》10
、繡球花可由人工著色
。在瓶里加一點顏色,它便會吸到花瓣里
。除了大紅的之外
,別的顏色看上去都極自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恫菽敬呵铩?1
、紫穗槐我認(rèn)識,枝葉近似槐樹
,抽條甚長
,初夏開紫花,花似紫藤而顏色較紫藤深
,花穗較小
,瓣亦稍小。風(fēng)搖紫穗
,姍姍可愛
。——《草木春秋》12
、秋葵不是名花
,然而風(fēng)致楚楚。古人詩說秋葵似女道士
,我覺得很像
,雖然我從未見過一個女道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兑欢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愛著點什么》13、賞花賞到氣息
,氛圍
,情懷。隔江看花
,隔窗聽雨
,隔著人世中一層一層占有的標(biāo)簽,輕啟那古舊又明潤的光
。如同
,浴一回月光,落兩肩花瓣
,踏一回輕雪
,活著
,走著,看著
,欣喜著
,卻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度碎g草木》14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
,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
,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
。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
,沒有話說時
,盡管長著碧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碎g草木》3
慢煮生活15
、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
。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
,但我們今天應(yīng)該快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谖秵握{(diào)一點
、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
,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
,想一點辦法
,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嗎呢 ——《生活是很好玩的》16
、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
。一是都對工作、對學(xué)問熱愛到了癡迷的程度
;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
,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永遠(yuǎn)不消沉沮喪
,無機(jī)心
,少俗慮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度碎g草木》17、寫字作畫
,首先得有激情
。要有情緒,為一人
、一事
、一朵花、一片色彩感動
。有一種意向
、一團(tuán)興致,勃勃然郁積于胸
,勢欲噴吐而出
。——《生活是很好玩的》18
、愛
,是一件非專業(yè)的事情,不是本事
,不是能力
,是花木那樣的生長,有一份對光陰和季節(jié)的鐘情和執(zhí)著
。一定要
,愛著點什么,它讓我們變得堅韌
,寬容
,充盈。業(yè)余的
,愛著
。——《生活是很好玩的》19
、人總要呆在一種什么東西里
,沉溺其中。茍有所得
,才能證實自己的存在
,切實地括出自己的價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兑欢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愛著點什么》20
、靜,是一種氣質(zhì)
,也是一種修養(yǎng)
。諸葛亮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毙母庠辏浅刹涣舜髿夂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靜是要經(jīng)過鍛煉的
,古人叫做“習(xí)靜”。唐人詩云:“山中習(xí)靜朝觀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習(xí)靜”可能是道家的一種功夫
,習(xí)于安靜確實是生活于擾攘的塵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
。靜,不是一味地孤寂
,不聞世事。我很欣賞宋儒的詩:“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惟靜
,才能觀照萬物
,對于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靜是順乎自然
,也是合乎人道的
。——《慢煮生活》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父親寫的散文詩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
汪曾祺:人生一定要,愛著點什么!
1
喜歡汪曾祺
,是從讀到這段話開始的
。
“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
,有人愛逛書店
,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
。看看生雞活鴨
、新鮮水靈的瓜菜
、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
,挨挨擠擠
,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我想起古龍那句
,“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
,就放他去菜市場
。”
菜市場
,也是我最愛去的地方
。看著一堆堆新鮮的蘿卜白菜
,看著那擺滿貨架的各種調(diào)料
,心理有莫名的舒服感。
熙熙攘攘
,人來人往
,吆喝叫賣,討價還價
,孩子們跑來跑去
,所有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流淌出動人的交響樂
。
真正的生活是熱騰騰的
,有溫度的,有色彩的
,而不是冰冷的
,蒼白的。
讀過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說
,才發(fā)現(xiàn)他是作家里面的美食家
,美食家里的生活哲學(xué)家,是真正懂生活
,有滋味的人
。
北京作家凹凸也說,“我愛讀汪曾祺到了這般情形:長官不待見我的時候
,讀兩頁汪曾祺
,便感到人家待見不待見有屁用
;辣妻欺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
,便心地釋然
,任性由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汪曾祺就有這樣的魅力
。
2
汪曾祺的可貴之處在于,無論順境還是逆境
,始終對生活都保有一種熱忱和灑脫
,這不是普通人所能達(dá)到的境界。
他在昆明待了七年
,先在西南聯(lián)大讀中文
,讀到一半因外語不好,不能隨軍去往越南當(dāng)翻譯員
,于是被迫肄業(yè)
,在昆明鄉(xiāng)下一個同學(xué)辦的學(xué)校當(dāng)老師。
在昆明的生活
,常受日軍轟炸
,動不動跑警報,動不動死人
,動不動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斷炊
。
但在汪曾祺眼中這樣駭人的灰色場景,成了另一番風(fēng)趣的景象
。
跑警報成了談戀愛的好時機(jī),因為這個時候女同學(xué)樂于被人照顧
,男同學(xué)也正好獻(xiàn)殷情
,又隱隱有那么一絲危險感,和看電影
,遛翠湖不同
。
昆明多雨,許多人惱得不行
。他心里卻愛極了這雨
,形容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
,使人動情的
。
時常贊嘆,在昆明見了長得最好的茶花
,吃了最好吃的牛肉
,好吃的米線可救失戀的痛苦
,自己還研究了一堆云南菜的做法,寫到文里
,讀文的人讀到餓了
,能轉(zhuǎn)身進(jìn)個廚房依葫蘆畫瓢的做出來。
他在聯(lián)大讀書
,除了中文
,寫作好之外,數(shù)學(xué)和英文都極差
,還有得過零分的時候
。
聯(lián)大老師對于他的態(tài)度成了兩邊倒的姿態(tài),中文老師護(hù)他
,其他科目的老師表明態(tài)度的厭煩他
。
他不管,覺得內(nèi)心愛不起來的就不要勉強(qiáng)
,任由不喜歡的科目成績敗壞下去
。
但熱愛讀書,就愛到了骨子里
,整日逃課去泡茶館
,去翠湖圖書館,去墳地看書
,乃至看完了一整座圖書館的書
。他說:
“人總要呆在一種什么東西里,沉溺其中
。茍有所得
,才能證實自己的存在,切實地掂出自己的價值
。
人總要有點東西
,活著才有意義。人總要把自己生命的精華都調(diào)動出來
,傾力一搏
,像干將、莫邪一樣
,把自己煉進(jìn)自己的劍里
,這,才叫活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在西南聯(lián)大,中間為汪曾祺
后來,他被下放到農(nóng)村
,起豬圈
,刨凍糞,背糧食
,看書寫字畫畫的手成了種地的手
,經(jīng)常累得一句話說不出來。
1960年
,他被摘掉右派的帽子
,城里的卻沒有愿意接收他的單位,只能繼續(xù)種地
。
那浩劫的年頭
,中國文人走的走,死的死
,留下來的
,大多也心靈有了裂痕。汪曾祺靠著愛著點什么
,磨練自己的念頭保全了自己的天真
,熱情。
他說
,“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
,只我這里一點是熱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不管走到哪一步
,他都不允許自己愁眉苦臉,總想辦法找點樂子
。
在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
,他發(fā)現(xiàn) “波爾多液”是很好看的天藍(lán)色。在壩上工作時
,他采到一個大蘑菇
,為能帶回北京給家人做一碗湯而高興不已。
在孤寒的馬鈴薯研究站
,他覺得日子過得很悠閑,沒有人管
,也不需要開會
,簡直如神仙一般自在。
早上起來
,到馬鈴薯地掐一把花
、幾只葉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上
,開始對著畫
。
到了晚上,就盡情讀書
。
一個人在困境中仍然能認(rèn)真地對待生活
,抵御生命中的黑暗,不悲不喜
,不怨不怒
,那才是真性情,那才是真人格
。
3
汪曾祺生于江蘇高郵
,3歲時母親楊氏因肺病去世,兩年后父親汪菊生再婚
,5歲的他有了第一個繼母張氏
,張氏待他極好,彌補(bǔ)了他缺失的母愛
。
這樣溫暖的日子持續(xù)到高二
,繼母也因病去世。
他又迎來了第三位母親任氏
,他與這位母親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很少
,但依然對這位母親十分尊重。
一個家?guī)资觊g聚散離合
,他內(nèi)心不覺得有任何芥蒂悲戚
,心里只記得每位母親的好,家的形象在他心中是永恒的家人閑坐
,燈火可親
。
他說,“世界先愛了我
,我不能不愛它
。我希望成為一個溫柔的人,因為曾被溫柔的人對待
,深深了解那種被溫柔對待的感覺
。”
汪曾祺的畫
溫柔是他的人
,溫柔也是他的筆墨
。他的筆墨,亦有同樣溫柔敦厚的老師
,沈從文的影響
。
沈從文曾對他說過兩句話,一句話是“要貼到人物來寫”。
因為小說是寫人物的
。人物是主要的
,先行的。
作者要愛所寫的人物
,要具有充滿人道主義的溫情
,要有帶抒情意味的同情心,與人物站在一個平臺
,用自己的心貼近人物的心
,以人物哀樂為自己的哀樂。
另外一句話是“千萬不要冷嘲”
。這是對生活的態(tài)度
,也是寫作的態(tài)度。
沈先生教導(dǎo)汪曾祺要對生活充滿熱情
,即使在嚴(yán)酷的現(xiàn)實的面前
,也不能覺得“世事一無可取,也一無可為”
。
汪曾祺筆下的“小人物們”多身處社會最底層
,來自各行各業(yè)。
如早起工作的戴車匠
,做老式銀器的侯銀匠以及他十七歲就挑起婆家生活重?fù)?dān)的女兒侯菊
,接生的陳小手,做豆腐干的連萬順
,孵雞養(yǎng)鴨的余老五與陸鴨等等
。
這些人起著普通的接地氣兒的名字,是最真實的蕓蕓眾生
。
“紅黃藍(lán)白黑
,酸甜苦辣咸。每個人都帶著一生的歷史
,半個月的哀樂
,在街上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吃著糙米飯
,喝著粗葉茶,談?wù)撝议L里短
,憑著自己的雙手為生活的柴米油鹽奔波勞碌
。
在日復(fù)一日的瑣碎生活中,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著“山家除夕無他事
,插了梅花便過年”的歲朝清供之心。
他曾在《鬧事閑民》中描寫過一個淡泊無為的“活
莊子”
。這是一個在獨居的老人
,外界的風(fēng)云變幻,好像都與他無關(guān)
。
雖然身在鬧市
,卻在內(nèi)心修籬筑菊,每天吃著簡單重復(fù)的食物
,帶著笑意
,用孩子一樣天真的眼睛,靜靜看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
。
在這個“閑民”身上汪曾祺似乎找到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清心寡欲
,順應(yīng)生命,通透達(dá)觀
,天真自然
。
4
人生最奢侈的莫過于,不論長到什么年紀(jì)
,都有一顆童心
。
全家老少都稱他“老頭兒”,老婆施松卿這么叫
,三個兒女這么叫
,連小孫女和外孫女也這么叫。
他認(rèn)為:“一個現(xiàn)代化的
、充滿人情味的家庭
,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
,兒女‘筆管條直’
,最沒有意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
,他們的現(xiàn)在,他們的未來
,都應(yīng)該由他們自己來設(shè)計
。
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作為一個父親
,應(yīng)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
汪曾祺有些駝背
,姐妹倆經(jīng)常會拍拍他的背
,喝道:“站直
!”他就順從地勉力把雙肩向后扳扳,然后微閉著眼睛
,享受著她們的捶捶打打
。
有些來過他們家的人羨慕地說:“你們家氣氛真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有的年輕作家或是編輯到家里來
,由于不熟識,見到汪曾祺很拘謹(jǐn)
,姐妹倆就安慰他們:“別怕
,他在家里最沒地位了,我們都欺負(fù)他
!”
汪曾祺一家
汪曾祺良好的家庭關(guān)系
,源自于其父親良好的家風(fēng)。
其父汪菊生是個很隨和的人
,對待子女
,從無疾言厲色。
汪曾祺的姐妹稱父親是“孩子頭”
。他愛孩子
,喜歡孩子,愛跟孩子們瘋玩
,與孩子們一起放風(fēng)箏
,在田間奔跑,做西瓜燈
。
汪曾祺十七歲初戀
,暑假時,在家寫情書
,父親在一旁瞎出主意
。
十幾歲他學(xué)會了抽煙喝酒,父親喝酒便給他也倒上一杯
,抽煙
,一次抽出兩根,父親一根
,汪曾祺一根
。
汪曾祺自己兒子的戀愛,他也采取“聞而不問”的態(tài)度
。了解
,但不干涉,完全相信孩子的選擇
。
兒子有一年把一個正受林彪迫害的黑戶帶到家里來
。兒子惹了這么個麻煩
,他忍不住責(zé)備兒子,責(zé)備完又立刻明白過來
,兒子是對的
,自己是錯的,自己對兒子和同學(xué)之間的義氣缺乏理解和尊重
。
于是立馬道歉,讓兒子同學(xué)在家里住了四十多天
。
汪曾祺所倡導(dǎo)的親子關(guān)系是父母與子女以平等的姿態(tài)相處
,帶點兒童心童趣,有點兒幽默感
,最終形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狀態(tài)
。
汪曾祺畫
5
汪曾祺還是一位慢生活的倡導(dǎo)者和實踐者。他有一雙超越功利的眼睛
,有一份超越常人的耐心
。
他從自然中尋找到美,尋找生命性情的自由表達(dá)
,他寫的花草既不名貴
,也不稀奇。只是平常的荷花
、茶花
、雞冠花,甚至狗尾巴草
。
只有極度熱愛生命的人
,才能對生活有最細(xì)微的體察,才能在微小而飽滿的事物中
,獲得底氣和生活的哲理
。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因病去世
。
他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是:“哎
,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他一杯晶明透亮的龍井茶
!”
他這一生如同浴一回月光
,落兩肩花瓣,踏一回輕雪
,活著
,走著,看著
,欣喜著
,卻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
汪曾祺的畫
從他的文中,或可提煉出“人活得自在”的五種姿態(tài):
第一種:如梔子花般不在乎的姿態(tài)
。
“梔子花粗粗大大
,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
,以為品格不高
。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
,香得痛痛快快
,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第二種:學(xué)會細(xì)細(xì)品嘗各種滋味
,才不枉此生
,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后就絕望。
“一個人的口味嘛
,要寬一點
、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
,都去嘗嘗
。”
第三種:人生一定要
,愛著點什么
。
“愛,是一件非專業(yè)的事情
,一定要
,愛著點什么。它讓我們變得堅韌
,寬容
,充盈。業(yè)余的
,愛著
。”
第四種:要用積極態(tài)度對抗一切悲哀
,懂得歡歡喜喜面對一切
。
“葡萄,每個月都改變自己的模樣適應(yīng)氣候
。因為無論如今氣候如何
,來年它都得歡歡喜喜地發(fā)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第五種:在鬧市中習(xí)靜
,內(nèi)心安定
。
“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而是靜默的根系
,深藏在地下
,不為塵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你很辛苦,很累了
,那么坐下來歇一會兒
,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讀汪曾祺的作品
。
他一生所寫都在緩緩地告訴世界,人這一生
,活得是個煙火氣
。
汪曾祺的畫
(本文首發(fā)好好虛度時光)
汪曾祺《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最愛,這平靜日子里的人間煙火氣
讀汪曾祺先生的書
,就好像內(nèi)心里有個饞貓在勾引著你
,讓你一點點地把深藏的回憶一字一句地引出來。
曾經(jīng)有一句話
,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