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去方所書店參加了張大春先生的《見字如來》分享會。
心情是木心寫過一個俳句,“我好久沒有以小步緊跑去迎接一個人的那種快樂了”。于我,是小步緊跑去聆聽張大春的那種快樂。
張大春這名字很大陸。最早接觸他的作品,看到他的名字,一下子就想到了《白毛女》,喜兒的“大春哥”。知道這出戲,基本上很暴露年齡。
先后讀過《認得幾個字》,《聆聽父親》,《離魂》,《四喜憂國》,《大唐李白》……《大唐李白》至今放在床頭,沒看完。
《見字如來》買了電子書,能現(xiàn)場聆聽張大春,在方所買了紙質(zhì)書。準備講座結(jié)束請他簽字。
分享會開始前,我跟鄰座的一個年輕小伙聊了幾句。開始是問他旁邊的空位有沒有人,坐下以后問他是不是今晚的專職攝影師,因見他拿的是專業(yè)相機。他說不是,石油大學(xué)讀大一,學(xué)漢語言文學(xué)。我嘉許道,“學(xué)這個專業(yè)來聽張大春很對啊”。
他很靦腆地一笑。惦記著要趕晚班隧道車回學(xué)校,分享會還沒開始,就遺憾可能聽不全。欣賞這樣的年輕人,一個人坐三四十里路的公交車來,聆聽張大春,再坐三四十里的公交車回去……
他讓我想起現(xiàn)在蘇州大學(xué)讀研的另一個年輕人。在一所二本學(xué)校讀書的四年里,一個人利用寒暑假走遍中國,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里,想做什么……至少在我看來,他們都有清晰的未來和目標。用心地讀書,寫作,旅行。喜歡沈從文,就沿著《湘行散記》里的行程走了一趟;讀汪曾祺,專程跑去高郵,追逐著那些文字里的蹤跡……
張大春的新書分享會,小步緊跑來聆聽,往返七八十里來聆聽。
我沒扯遠。因為去得早,有足夠的時間熟悉環(huán)境,氣氛破冰。
張大春在幾個年輕人的陪同下,準時出現(xiàn)在會場。
62歲的人,看上去仍是意氣風(fēng)發(fā)。白T恤,外罩灰色西裝。
他在《見字如來》里寫道,“人若寬心不怕肥”。在出現(xiàn)老花征兆的那兩年,他說,“還有一點維持外觀的心思,積極運動,每周四五天,都在健身房騎一個小時單車、在跑步機上快走十多公里、游泳兩千米,有時還做點重量訓(xùn)練……直到有一天,巨大的倦怠感就像天打下來的一個霹靂,摧毀了兩年來積淀的一切努力?!?/p>
現(xiàn)場看到他明顯突起的啤酒肚,便也有所會意,這是“人若寬心不怕肥”的境界,是“大丈夫何患無腰”的自我放逐。減過肥,瘦過身的人,自然明白他文章里所言何事。最近一段時間,我也愈發(fā)覺得兩眼老花得厲害,看書必須把近視眼鏡摘下來,去游泳不到一千米就覺得雙腿乏力,已經(jīng)好幾天不想去健身房……原來這是“巨大的倦怠感”在作祟。
在《見字如來》里,我找到了如此精準的表述。
講臺上準備了座位,張大春老師是站著講的,全程近兩個小時。方所書店冷氣很足,他套著很正式的西裝,投影機的光又打在臉上,明顯看到他的汗珠幾近滾落,工作人員竟然沒有注意到擺放抽紙。
我悄悄在包里拿了手帕紙,想趁他切換PPT或轉(zhuǎn)個話題時遞過去……第一排的讀者顯然也看在了眼里,說時遲那時快地就先我送了過去。
雖然臺灣出生,臺灣長大,張大春并沒有明顯的國語腔。也許因為是從小受到父親山東話的熏陶,也許因為研究中國文學(xué)的緣故,聆聽他,自覺一種充滿著豪氣的流暢。
明明是新書的宣傳會,卻只字未提《見字如來》里的字和任何一篇文章。分享的是新媒體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他是如何跟朋友互動的。大概,也只有擅書法的張大春會這樣做吧:約朋友喝酒,議事,與編輯溝通,先鋪排宣紙,取來筆墨,揮毫修書……
蘇東坡啊歐陽修啊李白杜甫白居易啊……中國文學(xué)史這些名字閃耀著光芒的文人墨客,想來當(dāng)年也曾是這樣“與朋友交”的吧。
活在當(dāng)下的張大春無需鴻雁傳書或派書童送抵,也不知墨跡干或未干,拍照發(fā)微信給對方……樂此不疲。明明是新書分享會,他沒有分享新書,展現(xiàn)的是與朋友間的友誼,互動的方式,他的書法,甚至非常詳盡地逐字介紹了蘇軾的《寒食帖》,對比他的臨摹。
研究中國文學(xué),自幼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從柳體開始練習(xí)書法,姑父是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他自己40多年堅持每天讀帖,每天……我們于是也就知道,何以他寫得出《認得幾個字》,又寫了《見字如來》,那些書法,那些字,他說,“已經(jīng)像照相機在腦子里拍下來了”。
介紹他的資料說,張大春“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币稽c都不夸張。
他這次到青島,是和莫言一起辦書法展,“順便”在方所做分享活動。
提問環(huán)節(jié),有個女士問他是如何平衡這些工作的,寫作,寫書法,編劇,講學(xué)……他好像很奇怪這種問題,在他,不存在需要平衡的問題,“都是幫朋友忙”。
朋友,是他分享會上講得最多的詞。阿城,莫言,高曉松,錢文忠……都是他的朋友,臺灣文化圈那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羅大佑,朱天心,李宗盛,王家衛(wèi)……也都是他的朋友。
他把不同愛好、不同角色的轉(zhuǎn)換、做不同的事當(dāng)成了休息?!靶菹⒕褪亲兓米藙?,不一定是睡覺?!彼f。
我向來不善提問,只是在聆聽,有意坐得挺直腰板,像是在聽課的小學(xué)生。
后來想起,應(yīng)該表示感謝的。在喜歡的作家和作品里,獲取過知識,力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認得幾個字》里,最是記得的,是他寫他家里有張大大的飯桌,一家人吃飯的時間有時會超過兩個小時。那是他教孩子認字的時間,也是凝聚家人的時刻。
后來想起,也許可以問問他:“見字如見故人來”。有沒有哪個字、哪些字,是您最喜歡的 信手涂鴉時最喜歡寫的字是什么
又想,其實也沒有問的必要。
看他的書就好了。
簽名書,送給即將上大學(xué)的李丁
年輕一點時候的張大春 BY網(wǎng)絡(luò)
周末愉快。謝謝點個 在看 喲~~
曾獲聯(lián)合報小說獎、時報文學(xué)獎、吳三連文藝獎等。金石堂年度影響風(fēng)云人物、2008年度十大好書獎、2009年度十大好書獎等等。
主要作品著有:《雞翎圖》 、《公寓導(dǎo)游》、《四喜憂國》、《大說謊家》、《張大春的文學(xué)意見》、《歡喜賊》、《化身博士》、《異言不合》、《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我妹妹》、《沒人寫信給上?!?、《撒謊的信徒》、《野孩子》、《尋人啟事》、《城邦暴力團》(1~4)、《聆聽父親》、《春燈公子》、《戰(zhàn)夏陽》、隨筆集《認得幾個字》、京劇劇本《水滸108》、音樂劇劇本《契柯夫歡樂時光》、文學(xué)理論《小說稗類》(卷一)(卷二)等。
張大春三本經(jīng)典選集
囊括了他初期成名代表作:時報文學(xué)獎五位評審一致高票推崇的《將軍碑》、憂國的外省榮民寫下「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的《四喜憂國 》、科幻小說首獎的《傷逝者》、令人不禁玩起解讀游戲的《公寓導(dǎo)游》……等等,一篇篇熱鬧又有門道的短篇作品。此外休息了近兩年的張大春,還為這套書寫了短篇小說《最初》代序,今年閱讀張大春當(dāng)然要從「最初」三本經(jīng)典選集系列開始。
六代人的家族史
1997年2月6日除夕夜,張大春的父親在浴室里摔倒,摔傷了一根比棉線還要細的神經(jīng),從此就再也沒有爬起來。那年父親76歲,張大春40歲。當(dāng)時父親對他說:“我大概是要死了??梢蚕氩黄鹨憬淮裁?,你說糟糕不糟糕?”
于是,在父親生命進入末期、自己的孩子即將出世的時候,張大春翻開了六大爺(在前幾年過世)寫的“家族流水賬”。那是1988年三四月間,張大春第一次來北京,又回了次山東老家,和五大爺、六大爺住在賓館,聊了10個晚上。那次見面,張大春發(fā)現(xiàn)自己不了解很多家族的事情,于是請感情泛濫的六大爺寫一個摘要。沒想到1990年,六大爺寄來滿紙辛酸的70頁《家史漫談》。但當(dāng)時被張大春擱在一邊,閑了7年。
1998年, 在六大爺?shù)摹都沂仿劇返幕A(chǔ)上,張大春開始重新書寫家族六代人的鄉(xiāng)愁與命運。從道光年間寫起,張家祖籍山東濟南張家“懋德堂”,是當(dāng)?shù)氐娘@赫家族。書中寫到以“牛肉餡得放大蔥”為家規(guī)的曾祖母,命中注定“拎了串銅錢可錢串子底下沒打結(jié)”、一輩子風(fēng)雅卻落魄的大大爺,壯游半個中國、言行吊詭的“怪腳”五大爺,背井離鄉(xiāng)、對往事終身難以忘懷的父親,千里尋夫、倔強而樸實的母親。
一邊寫,張大春一邊給父親看,但等《聆聽父親》創(chuàng)作完成后,父親已經(jīng)病得很厲害,無力看這本記錄了他的故事與記憶的作品?!爱?dāng)我把這本書出版的消息告訴他后,他也不關(guān)心。他指了指身邊水果盤中的那個橘子,大概是想要吃橘子,我就趕快給他剝。對于一個垂垂老矣的人而言,書算什么東西呢?”張大春感慨地說。
從家族的變遷寫到每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變遷中觸摸個人的血脈,如此巨大而繁瑣的人生,張大春是講給即將出世的孩子聽的。寫了一年后,兒子來到人世,“當(dāng)兒子已經(jīng)抱在手上,你就無法再假裝他不存在,否則寫的東西一定會肉麻”,于是寫作被迫擱淺。4年后為了還房貸,張大春才寫完了剩下的7萬字。
這部近12萬字的《聆聽父親》2003年7月由臺灣時報文化出版,2008年1月由世紀文景推出簡體字版。藉簡體版上市,張大春來到大陸做了為期一周的密集宣傳。
回歸說書人
張大春1957年生,山東人,屬于“臺灣外省人第二代”。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還是一個4 歲的孩子時,父親就把張大春放在膝蓋上,把《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等等一路對他說下來。“我記得上小學(xué)第一天的時候,我的父親跟我說,今天慶祝你上小學(xué),小學(xué)生了,給你講兩回,而且是《西游記》開篇的兩回,‘楔子’的第一回。那天的興奮遠超過‘今天我是小學(xué)生’的興奮?!?br>這樣的體驗從4 歲開始慢慢進入張大春的生活。如今,他每天早晨送孩子上學(xué)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寫詩,然后寫稿。晚上睡前,練完字,讀完帖,最后一件事還是寫詩。
3月26日,抵達北京的第一天晚上,張大春和阿城聊書法,從吃完晚飯一直聊到深夜12點?!鞍⒊菍ㄊ废喈?dāng)了解”。
3月27日上午9點,記者在酒店見到張大春,他穿著一件淡綠色休閑上衣,頭發(fā)有點亂,大步走路,接朋友的電話大聲地笑。接待方為張大春準備了魚泉榨菜,那是朋友向他著力推薦的。張大春飛快地就著榨菜喝稀飯,一口一個小包子。他嘻嘻哈哈地不承認自己是學(xué)者,這是他一貫的態(tài)度。
張大春曾經(jīng)一心一意地在作品里“炫技”,從歷史小說、兒童文學(xué)、武俠小說到魔幻作品,他的寫作種類駁雜、文風(fēng)戲謔、思維天馬行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收斂起技巧,寫了一本細膩、平實的自傳體小說《聆聽父親》。臺灣評論界驚呼張大春終于肯“認真悲傷”了,書商在宣傳《聆聽父親》時,甚至聲稱這是“白話文學(xué)朱自清《背影》以來最感人的父親書寫”。
張大春和阿城、李銳、余華、莫言是好友。阿城說:“用慣了勾拳的大春,這次用了直拳,雖然簡單,卻直接打在讀者的心臟,過癮?!?李銳和太太蔣韻此次一起來京為張大春捧場,3月27日晚上出席了在北京師范大學(xué)舉辦的演講。李銳說:“我很早就認識大春,很喜歡他,這是因為在張大春創(chuàng)作里看到寫作者非常清醒的自覺的追求。有一陣,在臺灣,他是先鋒小說的領(lǐng)軍人物,因為他會炫技,但現(xiàn)在,他回來重新識字,寫古詩,寫《春燈公子》(2006年在臺灣出版,書場式小說),他放下了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而變成一個說書人?!?br>李銳所說的“說書人”是張大春的另一個陣地。在臺灣news98電臺節(jié)目,張大春有個說書節(jié)目,已做了9年。最早講《江湖奇?zhèn)b傳》,然后就從《聊齋》、《三言二拍》,講到《水滸傳》、《封神榜》、《三俠五義》、《儒林外史》、《聊齋》?!罢f書時,多半要跟時事有關(guān)系,要跟現(xiàn)況有關(guān)系。所以,怎樣不太低俗地修理最該修理的討厭的人,在我的說書節(jié)目里是最大的快樂。”張大春說。
據(jù)世紀文景透露,接下來,張大春的“春夏秋冬系列”、《認得幾個字》等作品也將出版。
張大春曾說:“小說家不是一輩子就寫故事給人看,最重要的是:我怎么幫助我這一代人,撿回被集體糟蹋掉的訓(xùn)練及教養(yǎng)?!?/p>
《大唐李白·將進酒》(張大春)電子書網(wǎng)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s/1IzQLugewSXVrgamtq_8Cag
提取碼:fzer ? ?書名:大唐李白·將進酒
作者:張大春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6
頁數(shù):340
內(nèi)容簡介: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我族鄙瑣,生困草芥,等同泥塵,不飛揚天下而何為?”
“懷其才,抱其學(xué),肆其所樂,樂其所事,無所用于天下,亦不甚難?!?/p>
如果人生可以從頭來過,安祿山和李白的選擇,是否會有不同?
《將進酒》是臺灣作家張大春“大唐李白”系列第三部。繼《少年游》《鳳凰臺》的深山學(xué)藝、初試啼聲后,李白的生命進入了緩慢而關(guān)鍵的第二樂章——婚姻。出蜀第三年,李白化名“五蠹人”,酒樓散千金,夜宴桃李園,浪跡所過,歌曲相迎。只是,少年有情的師娘,已遠去不知所蹤;而前途不可限量的婚事背后,實有無法與人道的精細算計。與此同時,千里之外“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楊玉環(huán)、崛起于窮山惡水的安祿山,也都各懷心事,將乘著帝王的賞識扶搖直上……
豪情背后,是時代困窘的郁悶和絕望;慣經(jīng)離別,才覓得相忘于江湖的豁達。同為盛世畸零人,原是殊途同歸。只是,當(dāng)詩人做出選擇、滿腔的意興不再為當(dāng)權(quán)者而吟,世人,是否愿意駐足傾聽?
作者簡介:張大春,1957年出生,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著作等身,曾獲多項華語文學(xué)獎項。
繼暢銷作《聆聽父親》《認得幾個字》后,2013年起推出“大唐李白”系列,擬以百萬字的篇幅,再造詩仙李白的一生,重現(xiàn)大唐盛世的興衰。首部曲《少年游》,為讀者解開詩人的身世、師從之謎;第二部《鳳凰游》,講述青年李白出蜀之后沿江而下的浪游見聞。獲評為《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金石堂2013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誠品、金石堂、博客來年度暢銷中文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7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好老師,老師好
下一篇: 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