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里,夏天一定是跟瓜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從前,只有在夏天,才能吃到西瓜,甜瓜,Shao瓜(不知怎么寫那個字,那瓜,水分大,上市早,無甚滋味),甚至黃瓜。
入菜的冬瓜、絲瓜,是我在兒時生活的農(nóng)村不曾見過的;屬主食的南瓜,我們老家叫方瓜,也許應(yīng)該寫作番瓜,好像沒有哪個小孩子喜歡吃吧 南瓜現(xiàn)在屬健康食品了。
至于苦瓜,茭瓜等等,清楚地記得那是我20多歲以后才觸碰的食材。
小時候曾問過大人,“為什么有東瓜西瓜南瓜,沒有北瓜 ”以為冬瓜是東西南北的東,現(xiàn)在想來,還覺得好笑。
夏天,吃瓜。
是真的瓜果的瓜,不是當(dāng)今網(wǎng)絡(luò)名詞“吃瓜群眾”的那種瓜。
雖然我不追星,也知道前兩天最大的瓜是“周杰倫蔡徐坤粉絲大戰(zhàn)”,周杰倫勝出。
我不是周杰倫的粉絲,連蔡徐坤是男是女也才剛剛知道,真是慚愧呀。
在這場吃瓜群眾的大戰(zhàn)中,我無法站隊,更無瓜可吃。
晨起聽新聞,才知道今天大暑。夏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最熱的時候到了。
很慚愧,我至今搞不懂哪天開始“交九”(百度了一下,原來是冬至開始,希望從今年開始記住),哪天“入伏”。多是仰賴新聞,父母,現(xiàn)在則是朋友圈的“提醒”,才知道時節(jié)已到了廿四節(jié)氣的哪一個。當(dāng)然,對屬于公眾假期的清明、端午、中秋,倒是清楚地知道的。
眼下已是“中伏”,難怪感覺天氣一夜間就熱了很多。
“冬至餃子夏至面”我是知道的。季節(jié)的變幻之于我,是一種“吃什么”的儀式。
早飯后才知道,北方的習(xí)俗里,還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之說。早上沒煮面,中午趕緊補上。
冰箱里有同事從膠南老家?guī)斫z瓜。取出來的時候,絲瓜上還有個伸著觸須的蝸牛,我把它放生到了窗外。
一條瓜,一個雞蛋,一把面條,沒放一滴油,也算是清湯掛面了。
如今商品是何等的豐富,單單看瓜就知道了。兒時只有夏天才能吃到的西瓜,如今一年四季都有售賣。
寫到這里,竟然想起30年前的一個冬天,有個同事的父親癌癥晚期。大概人到臨終,總有些特別的愿望想要實現(xiàn)吧,或是想見的人,或是想吃的東西。他父親忽然說想吃西瓜,他跑了大半個城市,無瓜可買……他的家人們至今回想起來,仍會覺得是個深深的遺憾吧。
而是不是人生,總難免跟大大小小的遺憾聯(lián)系在一起呢
有天我做完早餐,擺拍時才意識到,撞瓜了——只見桌上匯集了冬瓜,南瓜,絲瓜,苦瓜,還有黃瓜。發(fā)了條朋友圈,稱自己是“吃瓜群眾”。
我女兒從小被冠上了“挑食”的標(biāo)簽。除了不吃蔥姜,她還不吃幾乎所有帶“瓜”的蔬菜。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規(guī)律,就覺得很奇怪。勸她嘗嘗,吃一口,問她“為什么不吃冬瓜苦瓜南瓜茭瓜……”她總以一句“味道怪怪的”回應(yīng)。
我爸爸,她姥爺常常說,吃東西不能光講“好吃”,還要講“吃了好”?,F(xiàn)在的小孩,可選擇的食物太過豐富,嘴大概已經(jīng)變得很刁,他們才不管“吃了好不好”,只圖“好不好吃”。
至于“吃了好”的養(yǎng)生保健之說,屬于中老年人。年輕一代,吃瓜的好處,將來才能體會得到吧。
夏天,吃瓜的情致應(yīng)該自古相同吧。800多年前的夏天,也是大暑節(jié)氣,一場微雨后,天氣“極涼”,陸游賦詩一首,留下“蓮小紅衣濕,瓜甘碧玉涼”的名句。
放翁先生吃的是西瓜還是別的什么瓜呢 我還是好奇。
夏天,瓜應(yīng)該是我家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了。
畢竟,家里有個年初立下Flag要減掉10斤的胖子,有個要保持瘦身成果的我。
下面三張圖是去年夏天在陽朔拍的。早知道廣西一帶南瓜花也是入菜的,早市上見到,覺得真是驚艷。
這種帶棱角的絲瓜,朋友LV十一說是可以生吃的。我從來沒試過生吃絲瓜。
這兩種瓜,北方不太常見。想來瓜的味道,都差不多吧。
夏天吃瓜,也記得大暑吃面哦。
祝夏安!
圖片來自豆瓣,好詩好字
推薦閱讀:趕集,最熱的天,身邊最冷的人
親,謝謝點個 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最熱的天,身邊最冷的人
下一篇: 你的脖子還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