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微信群這幾天熱鬧了起來。管同學女兒結(jié)婚,約著周日去參加婚宴。
濟南的同學讓大家提前到,說最好能多呆幾天,聚一聚。
提到吃的,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在群里回憶起了那些年吃過的美食。
車同學說:海螺,毛豆,哈啤酒。
周同學說:擼串。
田同學說:甜沫。
……
我想起來了,五里排坊的雞湯瓜子,振興街的火燒,明星電影院門前的醬油螺螄,普利街的草包包子……還有很多年后,經(jīng)常出差到濟南才知道的油旋。
第一次吃油旋,是跟管同學一起。一個夏日的黃昏,在大明湖對面,一個叫曲水亭的老街,那里,隱約可尋“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泉城舊貌。
那些年我們吃過的傳統(tǒng)食物、小吃也許稱不上什么美食。只是,那時我們恰同學少年,有著共同的記憶,歷時愈久,愈發(fā)在記憶深處散發(fā)出醇厚的味道。
同學,不僅僅是一同學習過,而是一同吃過,一同喝過,一同玩過,一同樂過……擁有過相似的、在一定程度上可堪共同回首的記憶。
難忘的,不是那些年一起上過課的教室,而是一起聽課的同桌的你,坐在后排的你,沉默寡言的你,默默做題的你……
難忘的,不是那些年一起走過的校園,而是一起走在校園里的青春年少的你,站在開花的海棠樹下的你,朦朧月色里的你,說著最喜歡的顏色是綠色的你,穿著新買的藕荷色連衣裙的你,在籃球場上投出3分球的你……
難忘的,也不是那些年一起吃過的學校食堂,偶爾解饞才吃一次的小吃,而是,提及某種食物的名稱,就會浮想聯(lián)翩口舌生津的話題不斷……
不知不覺過了這么多年,除了一起吃過的美食,別的共同的記憶都難以再找回蹤跡。
也只有那些年一起吃過的美食,能迅速地、不著痕跡地拉近早已按各自軌跡生活的彼此的距離。
五里牌坊雞湯瓜子還能不能吃到我不知道。即便仍有攤販在售賣,也早已吃不出三十多年前的味道了吧
振興街的火燒,是最被男女同學津津樂道的美味記憶。放了晚自習,下了實習課,或某個周末,偶爾才會去買個火燒打打牙祭。
是肉火燒。一毛錢還是兩毛錢一個不記得了,靠墻有一只還是兩只火爐也不記得了。
是把做好的面餅放到一個鐵制的架子上,伸進火爐里烘烤,鐵架推進爐堂時很像是拉風箱。一次能烤好幾個。
黃燦燦的燒餅出爐,散發(fā)著的是肉香還是麥香現(xiàn)在已經(jīng)說不清了,此時回想起來,我意識到自已,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后來,去過很多的地方,吃過很多的燒餅,類燒餅的烤牌,火燒,咸甜肉素各種餡料各種烤制方法的餅都有,統(tǒng)統(tǒng)比不上濟南振興街的好吃。
我其實,又何嘗不知——那是味蕾記憶的頑固堅持,就像一個女人不肯承認容顏的老去,一樣的心情。
故園風雨前在《巷里林泉》里寫她的外婆,對別人泡的咸鴨蛋,外婆也吃,但邊吃總得邊說些話,回憶早年在南京老家泡的咸鴨蛋。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里干脆寫到,“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p>
振興街的燒餅店早已不復存在,那燒餅的味道,也只回味在記憶里。每每有同學重提,便懷了共同的心情。大家又何嘗不知——那其實是一種近乎鄉(xiāng)情的懷想,如同初戀。在心里,總是難忘的啊。
說起振興街,街景也在記憶里活了起來。
燒餅鋪馬路對面是鉛筆廠,廠里的小賣部賣一種主食面包。作為窮學生,偶爾才舍得買個面包是用來解饞。那時候,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包含著“等咱有了錢,天天吃面包”吧
不記得了。
那些年,同學們都知道前蘇聯(lián)電影中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如今知道這句臺詞,能會心一笑的,都跟我一樣,有點上年紀了吧。
明星電影院門前的醬油螺螄,學生時代我不曾吃過。那大概是男同學們的記憶,我略有印象:煮熟的螺螄堆得滿滿的一盆,配料充足的樣子,散發(fā)著誘人的醬色。
通常賣螺螄的小販都是男的,一看就是城里人打扮,想來是泉城老居民,近水樓臺先得月,螺螄是他們的近水所得。
賣螺螄的通常是男人,賣烤地瓜的則都是女人。這是我的印象。
那些年在濟南,朱同學還發(fā)現(xiàn)“濟南賣烤地瓜的都長得一個樣兒”……三十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她說過的這句話。
那應該是一個冬天的周日的下午,我倆正走在回學校的路上。路過賣水果的攤子,忘了是她問我還是我問她,“吃沒吃過香蕉 ”
倆人不知香蕉何味,一合計就買了一根,分著吃了。
難忘的不是當年那根香蕉的味道,而是那些年,我們一起經(jīng)歷的過往,再也回不去的從前。
至于甜沫為什么是咸的,素雞明明是葷的,包子為什么叫草包,2毛錢一小段的紅腸,1毛錢一個的茴香苗包子……一件件一樁樁,同學聚會時都能七嘴八舌說上好一陣子。
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美食,有的也許再也吃不到了,有的即便再去品嘗,也許已沒有了從前的味道。
但是,我們在回憶,說著那些過去,從美食切入,就能迅速把記憶拉回到從前,找回共同的話題。
在某個瞬間,讓一群已經(jīng)人到中年,已經(jīng)做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娜?,忘卻已然隔著的三四十年、五六十年的時光,以為自已——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少女,沒有一絲絲改變。
縱然,同學相見,已是塵滿面,鬢染霜。
相關文章
半根香蕉
那些年遇到的好老師
你們的同學會“拆散一對是一對”,我們的同學會“相逢是首歌”
如果只讀一本書,就能讓您變得博識且有趣,一定非《夜航船》莫屬。點擊次條可詳細了解,也可直接點擊下面的“ ”購買,保證正版,可貨到付款。謝謝支持。
幫點一下 在看 啥的,謝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53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電影福利看林心如,華麗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