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陳凱歌寫過一本自傳,《少年凱歌》,且頗多好評。
直到最近才找來讀,是上次寫過《蛤蟆的油》,有朋友留言提到了這本書。她督促了我。
不太喜歡陳凱歌,理由莫名其妙。倪萍寫過一本書,好像叫《日子》,書中提及一段沒有結(jié)果的感情,用語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后悔的程度,可以用“腸子都青了”形容。覺得挺高級。
那個讓倪萍悔到腸子都青了的男人,是前男友陳凱歌。至今,在百度“陳凱歌”的詞條上,倪萍還是“前女友”,前妻是洪晃。
他后來娶了更年輕的女演員陳紅。這在當年的我們看來,簡直就是負心漢啊……
現(xiàn)在想想,真是幼稚。
《少年凱歌》寫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應(yīng)一家日本出版社之約,在紐約寫成的。十多年后的2001年,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我在閑魚和多抓魚都沒買到二手書,到某寶買的影印本。真的迫切想讀一本書,也在乎不了太多,手抄本都可以。
這本書放在今天能不能出版,我在讀的過程中表示過懷疑。在《少年凱歌》里,我作為讀者能感受到陳凱歌的極度坦誠和才情。
他在自序中寫到:將少年時的這些故事寫下來,在我也是遲早的事……我聽見我自己兒時的歌聲,嗅到那個年代北京晚秋的空氣,我竟能回味此生第一次吸煙的滋味,隔著煙霧我看到了死去朋友的臉?!抑販亓宋业纳?。
陳凱歌出生于1952年,初中只讀了一年就到云南“上山下鄉(xiāng)”,后來當了七年兵,“艱難探索的十年”結(jié)束后當過三年工人,后來考上北京電影學(xué)院導(dǎo)演系。拍過的電影很多人至少看過一部:《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這幾部拍攝于千禧年之前?!渡倌陝P歌》成書之后,他拍了《無極》,《妖貓傳》,《道士下山》等影片。
這是導(dǎo)演溫顧青少年及童年的自傳式的文字,那也是共和國歷史上特殊的一個時期。
他說:我的人生經(jīng)驗大都來自那個時期,其中最重要的是,這個“革命”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認識自己即是認識世界,明白這一點,就決定了我的一生。
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在審判臺空著的時候自己走上去,承擔(dān)起我應(yīng)承擔(dān)的那部分責(zé)任?!?/p>
他稱,“這是我的自供書”。
供了些什么呢 因為父親不是共產(chǎn)黨員而吃驚,因為父親曾經(jīng)是國民黨員而恨他,“在父親的問題上,我選擇了自私。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害得失……”在父親被押進會場接受批斗的時候,人群中響起“打倒”的口號,他也跟著喊了,自己聽見自己的聲音,很大。他還在別人叫到自己的時候,走上前去推了父親一把?!罢麄€情形恍如夢境”。
那年,陳凱歌十四歲?!霸谑臍q時,我已經(jīng)學(xué)會了背叛自己的父親,這是怎么回事 我強忍的淚水流進喉嚨,很咸……當一個孩子當眾把自己和父親一點點撕碎,聽到的仍然是笑聲,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民呢 ”
他也如實供出自己曾經(jīng)打過人。一個同學(xué),因為出身被孤立,被打卻無動于衷,少年凱歌被他的無動于衷擊怒,上去暴打,被別人拉住。沒有后文,不知道被打的那個同學(xué)后來的人生,也許沒有活到后來。
老舍自殺的當天,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午,陳凱歌和同學(xué)在太平湖公園看到過他。
“這是一座荒湖,很少游人,沿岸都是垂柳,將湖環(huán)抱了,影子在消遣綠墨般地散開。柳林深處,有漁戶的炊煙。他走過來的時候,我沒有認出,只覺這老人有些怪,腿微跛,走得很慢;衣服很干凈,臉腫著,沒有戴眼鏡,手中確實握著后來人們提到的那卷紙……朋友說:‘這不是老舍嗎 ’”
少年凱歌跟一代大才老舍決定去死的那天有過交集。他在書中寫道:老舍是一代大才。先天聰慧,后天磨礪,筆如槍出,在他的書中,世事明如燭照,描繪人物風(fēng)塵,何止使一代人感懷。他入世過深,命實俱佳,糾結(jié)不已。所以生死之際,一日百轉(zhuǎn)千回,苦苦流連,終于無法解悟……
讀到這本書,才能了解為什么拍出《霸王別姬》的是陳凱歌而不是別的導(dǎo)演。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人戲不分,程蝶衣揭發(fā)段小樓、菊仙的戲,在觀眾看來是戲,于陳凱歌卻是少年時的親歷。
陳凱歌文字之優(yōu)美讓人驚訝。
特別是景物描寫的部分,很有場景畫面感。
難怪有評論說他才華被低估了,是被導(dǎo)演這個職業(yè)耽誤的作家。
到底是導(dǎo)演,書中的五個章節(jié)就像是五幕劇情:天國,降臨,群佛,狂灰,青山。以時間為軸線串連起來的真實的故事和人物,在時代轟轟烈烈的背景下,令人莫名感到蒼涼,又令人反思。
雖然是少年舊夢,但沉思厚重。
上文:心態(tài)制勝:在不確定的世界里積極地活著
推薦:安放一顆少年之心
謝謝
點贊在看
在生活中,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有的人,在生命中拼搏;也有人,在為另一個生命感恩……但有一件生命的故事令我終生難忘。那時,我只有六歲。那天,媽媽帶我去買了一盆茉莉花,放在家里。我天天給它澆水,但媽媽老說:“哎,我不是說了嘛我自己澆!”我聽了,就每天偷偷給它澆水。又一天,媽媽看我一直偷偷地澆水,實在受不了,就嘆了一口氣,說:“你以后自己澆水吧!反正我也輕松了?!辈缓茫缓?!我星期六,星期天根本沒空,我著急地說道。那算了!媽媽說?!拔矣终f算了就算了,反正植物也沒有生命?!眿寢屢宦?,怪笑一聲,說:“好,你自己看著辦!”我做了一個鬼臉。過了幾天,我睡眼朦朧,眼睛還沒睜開,就被媽媽催下床。媽媽說:“你這幾天給茉莉花澆水了嗎?”“呃”我打了個哈欠,“沒澆,怎么了?”??!你這孩子。媽媽連忙弄點水給花澆了起來,我這時清醒了,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茉莉花好像一點精神都沒有,這時我有點后悔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來跑到茉莉花的跟前,我大吃一驚,茉莉花似乎精神得不得了。大約過了一段時間,那天媽媽笑瞇瞇地帶著我走到了茉莉花前,一股花香撲鼻而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茉莉花竟然開花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我問媽媽:“媽媽,你是不是一直給它澆水???”當然,水、陽光、肥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哦,對了,我想問你,如果植物沒有生命,它們怎么能開花結(jié)果呢?它們開的花,結(jié)的果,是為我們照料它們所獲得的它們對我們的一種回報!我聽了,漲紅了臉,媽媽緊緊抱住了我,我緊緊地抱住了茉莉花,感謝它告訴了我生命的真諦。生命。只擁有一次,我們?nèi)擞?,動物有,植物也有,世界上的生靈都有。不管是人,動物,植物都會利用它來感恩。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名人故事:這就是我的生命作文3000字
1957年漫畫開始在臺灣流行,蔡志忠立志要做一名職業(yè)漫畫家。這一志向伴隨著他此后的一生,“我很愛畫,我很會畫,只要不遏制我,我就會畫一輩子”。
“我喜歡一個人待著?!?br>坐在沙發(fā)一角的他,平常中透著一些特別,牛鼻厚嘴,額頭寬闊,稍顯凌亂的長發(fā)中多了白發(fā)。這個從臺灣最早引進內(nèi)地的漫畫書作者,一口閩南音很是溫和,有些咬字并不清楚,說話的神態(tài)卻是格外認真。
提起他,人們會恍然,然后一拍大腿很興奮地念叨:“蔡志忠啊,知道知道,我看過他的漫畫《六祖壇經(jīng)》、《大醉俠》、《菜根譚》哩!”當然,還有人會提及當年風(fēng)靡的動畫《老夫子》、《烏龍院》等等,有印象的人,只要稍微的提示,就會列舉出一大串他的作品。
1989年,蔡志忠第一次來到大陸,并逐漸為人關(guān)注。多年過去,這位來自寶島臺灣的漫畫家,看似與人們已經(jīng)相當熟絡(luò),人生故事四處傳播,人群中談笑風(fēng)生。然而,在鏡頭下,蔡志忠收起了謙和的笑容,有些嚴肅。距離幾步之處看他,橫在空氣之中的陌生感撲面而來。
“我不是個念家的人”
蔡志忠的故事,總會從那個小村莊講起。
臺灣彰化縣花壇鄉(xiāng)三家村,一個約百來戶的中型村落,民風(fēng)淳樸,古風(fēng)猶存。蔡志忠所屬的蔡氏家族,在臺灣已經(jīng)繁衍生息三百多年。
1948年2月2日,蔡志忠來到人世。父母沒有希望蔡志忠在人生的舞臺扮演多偉大的角色,只求他能夠無災(zāi)無事地長大。
蔡志忠的家庭并不算富?!诖謇镞€算是小康之家——父親在公家單位工作,是花壇鄉(xiāng)公所“鄉(xiāng)民代表會”的秘書,每個月有一筆固定收入;另外還有塊九分大的旱田,可以種點甘薯、花生,補充食物的不足。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臺灣農(nóng)村,對鄉(xiāng)民而言,讀書只是個識字工具,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途徑并不如子承父業(yè)來得實際?!拔覀兇迩f里每個小孩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鐵匠的孩子幫父親打鐵,3歲的姐姐背著一個1歲的,牽了一個2歲的,這樣的場景也不稀奇”。然而令蔡志忠惶恐的是,“我爸爸是鄉(xiāng)公所職員,我不可能從小立志當鄉(xiāng)公所職員,這是當不了的?!?br>“什么都不會”的蔡志忠還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喜歡畫畫,四歲半立志要畫電影招牌。這一決定緣于他去彰化鎮(zhèn),曾路過專門繪制電影看板的師傅家,當時的繪畫場景看得他“失神忘魂”。相比于大哥家的小孩“要當大總統(tǒng),要做神氣的警察”,這是他“能想到的最高理想了”。當然,這一志向在他9歲時發(fā)生了改變,1957年漫畫開始在臺灣流行,蔡志忠立志要做一名職業(yè)漫畫家。這一志向伴隨著他此后的一生,“我很愛畫,我很會畫,只要不遏制我,我就會畫一輩子”。
在家中,蔡志忠和母親講話最多,“90%的性格來自我的母親”。在一本關(guān)于蔡志忠前半生的小冊子中寫道:勤勞的母親通常都是在煮飯、做菜,或養(yǎng)豬,忙碌地走來走去;蔡志忠就會一直跟著她,從廚房走到庭院、從庭院跟到豬圈、再從豬圈走回廚房,嘴里一直不停地講:“阿母聽我給你講故事,阿母聽我給你講故事?!?br>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再回憶起母親,蔡志忠的語調(diào)平和,隱隱約約中摻雜著懷念的情愫。興致上來,他會壓低聲音,一板一眼地模仿起小時候母親調(diào)侃他的話:“哇,那么厲害,玩得那么臟,這手不去剁掉怎么洗得干凈啊!”
在父母眼中偏向乖巧、卻又喜歡天馬行空想象的蔡志忠還是惦記著離開家鄉(xiāng),去大城市實現(xiàn)自己的漫畫夢想。
1963年的暑假,讀初二的蔡志忠從彰化中學(xué)輟學(xué)了。因為臺北一家漫畫出版社“集英社”寫信給他,邀他去畫漫畫。難得的機會,蔡志忠決意休學(xué)北上,一向與他交流很少的父親淡淡地說了句:那就去吧。眼都沒有抬一下。
15歲的蔡志忠,獨自一人提著皮箱,去往臺北,“終于可以奔向自由天堂了”。
在那個通訊技術(shù)還不發(fā)達的年代,寫信是最主要的通訊方式。而初次離家的蔡志忠,卻從未主動寫過家書,“我是樂不思蜀了”。在臺北工作的蔡志忠,一年就回去兩次,農(nóng)歷春節(jié)是一定要回去的,還有就是暑假,“父母總是念叨著我怎么還不回家,然后就一直催一直催”。
“我好像是個不念家的人”,蔡志忠對此并不掩飾。15歲離家后的歲月,蔡志忠回家的次數(shù)逐年減少。即便在電話已經(jīng)普及的年代,蔡志忠依舊保持“出國三個月,都不會給家里打一個電話,到現(xiàn)在也是這樣”。
這個有著“回家恐懼癥”的漫畫家,習(xí)慣用“畫面記憶”來重溫著家鄉(xiāng)的點點滴滴。
“與花壇鄉(xiāng)相鄰的是秀水鄉(xiāng)和芬園鄉(xiāng),都是美麗的名字”,花壇鄉(xiāng)——確實是個意象美麗的名字,還有很特別的地理環(huán)境,“這里的山除開表面是樹,有點石頭,下面都是紅土,沒有半點雜質(zhì),可以用來燒磚。”
“被人擺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樸素的白襯衣,有些破洞的卡其褲,光腳穿一雙米灰色膠底布鞋。蔡志忠的打扮很簡單,卻是一成不變。
聚光燈下的蔡志忠?guī)е┪⑿邼?、溫和敦厚,與那個在媒體上放出豪言“我可以用101種方法,證明愛因斯坦的時間論是錯的”的蔡志忠,是同一個人,但也有一種距離感。
和蔡志忠相識交往多年的臺灣著名動漫制作人鄧有立先生卻不止一次對媒體說:“蔡志忠是個非??癜恋娜?。蔡先生很孤傲,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和他一樣狂傲的人,讓兩個人去對談?!?br>當然,蔡志忠絕對有著驕傲的資本。他的漫畫已在44個國家和地區(qū)出版,有多種文字,已經(jīng)發(fā)行了4000多萬冊。當蔡志忠在凌晨3點畫漫畫時,全世界有15部以上的印刷機正在印著他的作品。
即便是業(yè)余愛好他也能玩出境界。蔡志忠喜歡打橋牌,并且水平很高。“我大大小小拿過120多個橋牌冠軍,還曾是臺灣橋牌代表隊的副隊長,在牌桌上我會‘蹂躪’對手,把他的肚子‘氣爆’。”這些他自是得意,問及近況,他回答時自信的語氣容不得半點懷疑:“過兩天去天津參加橋牌名人賽,拿個冠軍就不打了。”
1998年9月3日,50歲的蔡志忠停止一切日常工作,閉關(guān)專心研究物理、數(shù)學(xué)。
十年閉關(guān),蔡志忠收獲了16萬余張物理數(shù)學(xué)畫稿,超過1400萬字的研究心得。2008年10月13日,出關(guān)的蔡志忠交出了他的新作——《東方宇宙四部曲》,也順便拋出了“挑戰(zhàn)愛因斯坦”的言論。輿論嘩然,他并不避諱,反而認定“如果我有一天會留名在世上,那大概就是物理”。
“看我平時的講話,大家都會覺得我很驕傲。其實,我私下里屬于話很少的?!蓖嗜ス猸h(huán),蔡志忠不過是個普通人。一天抽兩包煙,要那種帶有薄荷味的;一天只吃一頓飯,一般是米飯、白菜和水果;晚上早睡,凌晨一點多起床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從1989年第一次來北京到如今,永遠住在同一家賓館,同一樣布鞋買14雙,同一樣衣服買30件,對生活保持著單純的慣性。母親曾對他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他記在心里,除開工作需要,他更愿意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對于外界所謂的“狂傲自大”,蔡志忠有著另外一種解釋:“我從來都不是什么乖寶寶,被人擺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應(yīng)該把主權(quán)交給自己?!?br>他的一頭長發(fā),就是最為明顯的佐證。1964年,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士(又稱甲殼蟲樂隊)的電影《一夜狂歡》登陸臺北。列儂他們的一頭長發(fā),如一顆石子投在了蔡志忠心中,他為此迷戀。一個很有意思的背景是,“初中時必須剃光頭,教官定期檢查,兩個禮拜就得理一次?!?br>蔡志忠此后留起了長發(fā),在普遍注重務(wù)實精神的臺灣鄉(xiāng)間,他的舉動無疑帶著離經(jīng)叛道的意味。鄉(xiāng)民們自是嗤之為“壞小孩,混太保的”,談及當年的情形,蔡志忠微微一笑,隨后語氣稍稍提高:“留長發(fā)和我乖不乖關(guān)他們什么事,我高興樂意,誰也管不了?!?br>“我會微笑著死去”
“一生是您能把控得了的嗎?”
“你知道嗎,我連尸體都捐出去了,我死后會葬在少林寺,方丈會替我立碑。這樣的話,即使死去也還有觀光價值?!?br>提問者是蔡志忠所說的“漂亮女生”,擺出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卮鹫咭蓡柕目跉?,加上“觀光價值”的調(diào)侃,引來臺下一片好奇的神情伴隨著滿堂大笑。
關(guān)于蔡志忠的一生,臺灣的媒體有著簡要的概括:生于臺灣,老死于杭州,葬于少林寺。如今63歲的他,“不再把生死之事記掛在心頭”。
蔡志忠習(xí)慣從死亡時刻倒推自己的人生,“我死之前要做什么做什么”。然而,順著人生軌跡,他的“生死之事”也能窺探出個大概。
1985年,37歲的蔡志忠名列“臺灣十大杰出青年”,正是春風(fēng)得意之時。就在這一年,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之事——留下遺書,只是因為他篤定地認為“一個人并不是理所當然可以活到七八十歲的,應(yīng)該為死亡早做準備”。
早在一年前,蔡志忠關(guān)掉了他一手創(chuàng)立的龍卡通公司,“當時每個月可以賺25到30萬(臺幣)”。同是1984年,臺灣《皇冠》雜志成立30周年,蔡志忠應(yīng)邀寫了一篇文章,表露了他的心跡:過去十年,我賺了1000多萬(臺幣),非常希望用這1000萬換來年輕10年。當然這辦不到,但從現(xiàn)在開始我可以做到。從此之后,我可以不再用十年、一年、一月、一天去賺取1000萬。因為這是虧本生意,你不可能在死之前對神說:神啊,我給你1000萬,你讓我多活一天。
“要把生命自己享用,不切割任何時間去換錢”,蔡志忠這樣解釋當年的舉動。
從1998年開始,閉關(guān)的蔡志忠每一年都會寫一個問題,“如果還有一年我就會死,我會干什么?”在當時,他還是有些事情未了,只要“畫以授業(yè)繪以解惑”的任務(wù)還沒完成,他就沒時間退休,沒時間生病,沒時間死。
在杭州轉(zhuǎn)塘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最深處,一幢三層的小樓,門口的墻上“蔡志忠”三個字清晰可見。2009年7月21日,蔡志忠成為了首位入駐之江文化創(chuàng)意園的臺灣名人。在這幢小樓里,將誕生13部西洋美術(shù)史動畫和一部3D動畫片。不過,真正吸引大眾目光的是蔡志忠的驚人之語,“希望我的有生之年,能夠老死杭州”。
而在此三年前,蔡志忠死后的遺體已經(jīng)有了明確去處——嵩山少林寺。
2006年9月,“少林論禪”活動讓蔡志忠與少林寺初次相見,“在少林寺內(nèi),每走一步就有可能踩著當年達摩的足跡”。他是個心中有佛的人,從1992年起收集佛像的他,現(xiàn)在已達到3520尊之多。為此,他曾在各地游走,拜訪高僧,探討佛教知識,收集歷代佛像。
“我從來都不怕死,什么時候死我都會微笑著死去”。所有剎那相加構(gòu)成生命,蔡志忠秉持的生命觀是希望活著的時候,“過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沒有敷衍,盡到責(zé)任,這就是我的生命”。
2013年9月9日,凌晨6點29分。蔡志忠一如既往地在新浪微博上更新狀態(tài):《生死天命》——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他也會離開這世界。他來到這世界帶著眼淚,離開這世界也帶著眼淚。他來到這世界帶著愛,離開這世界也帶著愛。
兩天前的早上,蔡志忠和老朋友董秀玉聊起生死話題。他這樣說道:“我會晚上把工作做完,把漫畫文件傳給你,像平常一樣說聲再見,然后去睡覺,然后就再也沒有起來了。”
張海迪熱愛生命的故事作文350字
大家都知道張海迪的故事,今天我為大家講一個關(guān)于張海迪熱愛生命的故事。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癥手術(shù)后,繼續(xù)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xué)習(xí)哲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課程。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xué)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xué)哲學(xué)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并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xué)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彼钥朔陨碚系K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shù)青少年奮發(fā)向上。她也經(jīng)常去福利院,特教學(xué)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xiāng)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學(xué),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zāi)區(qū)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yè)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吁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yè),關(guān)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yè)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為殘疾人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四
讀了《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自傳》有感作文600字
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慢慢的閉上了眼睛,試圖嘗試一下失明的感覺。但是在那一刻,體驗初游戲的新奇感瞬間就變成了恐懼突然襲來。我終于忍不住睜開眼睛,快樂感又瞬間爬滿全身——原來快樂就是睜開眼睛看事物那么簡單。雖然我只是探究黑暗幾十秒鐘,但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而海倫凱勒卻在黑暗中度過了終生。
海倫凱勒在嬰兒時期就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六個月大時就能夠發(fā)出“你好”的聲音。但好景不長,在海倫19個月的時候,疾病的來臨剝奪了她的視力和聽力,直到家庭教師——莎莉文老師的到來。
配著莎莉文老師送給她的洋娃娃,第一節(jié)課開始了。海倫玩了一會兒洋娃娃,莎莉文老師在她的手上反復(fù)拼寫著“DOLL”這個單詞,這種手指游戲立刻讓海倫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并拉住莎莉文老師的手,在她的手上模仿著拼寫。當她最后能夠成功地拼寫這個詞時,她激動不已。有了良好的開頭,再加上海倫對此抱有極大的興趣,她學(xué)會拼寫了好多詞語。
1890年春天,海倫開始學(xué)習(xí)說話。和藹的富勒小姐在教海倫發(fā)音的時候,便拉起海倫的手輕輕的放在她的臉上,讓海倫感覺到舌頭和嘴唇的運動情況。她永遠也忘不了,當她第一次連貫的說出“天氣很溫暖”這個句子時的驚喜。雖然他們只是幾個斷斷續(xù)續(xù)的音節(jié),對正常人來實在簡單不過,但對海倫來說,這卻是人類的語言!海倫高興得手舞足蹈,經(jīng)常欣喜若狂的反復(fù)念叨:“我現(xiàn)在不是啞巴了!”
海倫用自己的努力照亮了整個世界。她的故事是個奇跡,也是所有人走出困境的方向和信心,她還說:“我要把別人的眼睛看見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把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幸福?!?br>北京市育英學(xué)校小學(xué)部六
阿克希亞的故事(一)索拉誕生作文600字
啊……嗯,好舒服呀,我張開眼睛,發(fā)現(xiàn)旁邊有一個小賽爾,她見我醒了,便說,你好,我叫斑葉,是你的主人。我點點頭說,主人早上好!主人笑笑,我跳出倉庫,發(fā)現(xiàn)有好多和我不一樣的精靈,我看見一只紅色的猩猩,便上前說:“你好,我叫索拉,以后我們就是朋友了?!蔽覄倓傉f完,那只猩猩就向我揮拳頭,好在有一只藍色的大龍擋在我前面,那只猩猩不滿地看了我一眼,走開了,那只大龍對我說:“你好,我叫巴魯斯,以后不要去招他們,你打不過的?!蔽覄觿游舶妥唛_了,突然我看見一只長著白胖胖肚皮的豆芽,我跑過去,想和他打一仗,突然我想起主人發(fā)給我們5個精靈膠囊,順便扔了一個過去,沒想到捉住了,我拿回家給主人看,主人高興的叫著,“是稀有精靈小豆芽呀!”主人高興的叫著。主人撫摸著我的頭,我靜靜享受著主人的溫暖,主人突然說,巴魯斯帶索拉去練級,今天一定把練成赫拉絲,能到打里奧斯的程度,我一定要把胡里亞拿到手?!笆牵魅恕卑汪斔拐f。對了,布魯克克帶小豆芽去練級,到叮叮就行了,波克爾,雷伊,你們?nèi)フ伊挚?,布布草,你去找尼爾,烈焰猩猩嘛……這個,對了,你去找莫比,雷吉姆斯,你跟我來。好了,大家出發(fā)吧,要注意安全……(下面還有898句)“主人、主人、主人!”我叫道:“我們可以走了嗎?”“嗯,這個,好吧,去吧,大家886!”一出基地,巴魯斯就帶我去刷吉爾,我一看有點害怕,因為火克冰嘛,但是我看見巴魯斯平靜的眼神,我也漸漸不那么害怕了,我挑了一只吉爾,準備開戰(zhàn),可一開始我就蒙了,對方竟是一只尼爾!(本集完)
——
下期預(yù)告:巴魯斯和索拉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呢?請看下集:海盜艾里遜。
生命的觸發(fā)讀了《生命生命》有感作文600字
“生命”,的確是一個神秘的被測物體,因為他從不愿意告訴我們他對我們生命的決定,他只會愚弄我們,讓我們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無方向的四處奔波尋找……
“生命”,一直是眾人討論的話題,蕭楚女認為“生命應(yīng)該像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魯迅認為“生命的路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是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吉鴻昌認為“生命的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郭小川認為“生命像一杯濃酒,不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提煉,就不會有這樣的可口”;而劉定中先生則認為“生命是一場持久的拼搏,像一把鋼刀,要鋒利就得在石頭上磨;像一捆干柴,要發(fā)光就得撲入熊熊篝火;像一只貝殼,只有經(jīng)受海濤的沖刷才會光彩奪目;像一顆星,只有在軌道上運行才不致墜落……”
林希在《石縫間的生命》中告訴我們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鍛煉自己,彰顯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華自己。冰心奶奶在她的《談生命》中提到了一個警句:“愿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br>生命能夠被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來描寫,說明生命是多么的寶貴啊!
不僅如此,在我們小學(xué)六年級的語文書里。也有一篇敘述了一個殘酷的生命的故事。
相信大家仍然記憶猶新,那就是創(chuàng)造了奇跡——霍金。霍金,和《生命生命》這篇文章的女作者一樣都被生命決定了,他國21歲時患上了萎縮性脊髓側(cè)索硬化癥,只能活兩年,可他的頑強卻遠遠超過了別人,他不屈地向上,即使命運決定了他的生命,但他仍讓有限的生命發(fā)出無限的價值,對自己負責(zé),為生命奮斗。
“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 ? ?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xué)拉德克利夫女子學(xué)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在此時間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墻故事》。她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gòu),1964年榮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海倫.凱勒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87年中,在黑暗無聲的世界中渡過,可以說,她經(jīng)歷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所以,她倍加珍惜,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重溫她的故事,值得我們?nèi)ニ伎迹バ袆?,人生只有短短兩萬多天,不應(yīng)把時間浪費到無意義的事當中,去做點有價值的事,當你老去的時候,回憶起來不會顯得無趣,做有趣的人,經(jīng)歷有趣的一生,就在每一天,每一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55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