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古詩詞賞析:漫話古詩詞

望月砂 2023-07-22 01:25:36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吧

中國文化

古詩,即中國古代的詩歌

,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
。從廣義上說,中國古代詩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詩
、詞
、散曲等
;從狹義上說
,古詩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體詩、近體詩

1、古體詩

。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
、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

、近體詩
,又稱今體詩
、格律詩
,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
。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

、詞
。詞是一種詩的別體
,萌芽于南朝
,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
,經(jīng)過 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散曲

。一種韻文形式
,出現(xiàn)于南宋和金代
,盛行于元代
,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5、現(xiàn)代詩

。也叫“白話詩”
,最早可追源到清末
,是詩歌的一種
,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于物而作
,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按有無完整故事情節(jié):抒情詩

、敘事詩;

按表現(xiàn)內(nèi)容:田園詩

、山水詩、諷刺詩
、史詩、牧歌
、哀歌
、頌歌
、哲理詩;

按表現(xiàn)形式:古體詩

、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絕句
、排律
、朗誦詩
、打油詩、自由詩
、十四行詩、歌謠
、民歌
、兒歌
、童謠
、散文詩等

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古代漢語詩歌的一種

,是唐以后成型的詩體,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
。按照每句的字數(shù)
,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
、句式有一定規(guī)格
,音韻有一定規(guī)律
,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

自由詩是沒有規(guī)則的音節(jié)、韻律及其他正規(guī)設計的詩

。它追求“有機形式”,依靠言語的自然節(jié)奏
。這種言語對詩的主題和感情來說是“自然”的。自由詩并非什么現(xiàn)代發(fā)明
,但它隨著現(xiàn)代主義的到來而占據(jù)顯著重要的地位
,并且構成了對19世紀詩歌固定形式的反叛
。自由詩沒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
,同以前的詩相比,可能是最難寫好

敘事詩是詩歌體裁的一種。它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

,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fā)情感
,與小說戲劇相比
,它的情節(jié)一般較為簡單
。這種體裁形式
,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說的內(nèi)容
,而且情景交融
,兼有抒情詩的特點;情節(jié)完整而集中
,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濃厚的詩意,又有簡練的敘事
,有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

《南鄉(xiāng)子·乘彩舫》

五代:李珣

乘彩舫

,過蓮塘
,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
,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山家》

元代:劉因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怪見溪童出門望
,雀聲先我到山家

《望江南·江南月》

宋代:王琪

江南月

,清夜?jié)M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
,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
,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
,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END

擴展閱讀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煤油燈下的人生路精選散文:窗里窗外散文:一株行走的草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煤油燈下的人生路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孤雁精選散文:人在上海散文精選:細雨如柳絮般漫舞段子精選:本姑娘單身25年了,身邊人都在催我談戀愛詩歌朗誦:《好久不見》

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 #能力訓練#導語】在詩詞中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下面是分享的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蝶戀花·春景

蘇軾〔宋代〕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
,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

本詞是傷春之作


這首詞將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
,哀婉動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稱贊道:“‘枝上柳綿’
,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
。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
?”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蘇軾除寫豪放風格的詞以外,還寫了大量的婉約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菂s總被“無情”所惱。這正說明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忘情于現(xiàn)實世界
。他在這首詞中所流露出的傷感
,正是基于對現(xiàn)實人生的熱愛


詞一開篇即呈現(xiàn)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視線是從一棵杏樹開始的:花兒已經(jīng)凋謝
,所余不多的紅色也正在一點一點褪去
,樹枝上開始結出了幼小的青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皻埣t”,他特別注意到初生的“青杏”
,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
,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之情。

接著,作者將目光從一花一枝上移開
,“綠水人家繞”一句中的“繞”字,曾有人以為應是“曉”
。通讀全詞,并沒有突出的景物表明這是清晨的景色
,因而顯得沒有著落
。而燕子繞舍而飛
,綠水繞舍而流
,行人繞舍而走,著一“繞”字
,則非常真切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是詞中最為人稱道的兩句。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遠去
,愈來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沒有青青芳草呢


“柳綿”
,即柳絮
。柳絮紛飛
,春色將盡,固然讓人傷感;而芳草青綠
,又自是一番境界。蘇軾的曠達于此可見
。“天涯”一句
,語本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
,爾何懷乎故宇”,是卜者靈氛勸屈原的話,其思想與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一致。最后竟被遠謫到萬里之遙的嶺南
。此時
,他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xiāng)
,幾近天涯。這境遇和隨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
,墻里佳人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眽ν馐且粭l道路
,行人從路中經(jīng)過,只聽見墻里有蕩秋千的聲音
,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里面?zhèn)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原來是名女子在蕩秋千。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
,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
,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
。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系
。這里
,他只寫露出墻頭的秋千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
,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chǎn)生無窮意味
。小詞最忌詞語重復
,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墻里”
、“墻外”分別重復,竟占去一半
。而讀來錯落有致
,耐人尋味。墻內(nèi)是家
,墻外是路;墻內(nèi)有歡快的生活
,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
;墻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tài)如何
,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
,在這無語之中
,有一種冷落寂寞之感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苍S是行人佇立良久,墻內(nèi)佳人已經(jīng)回到房間
;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
,而行人已漸漸走遠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
,四周顯得靜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
。墻院里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后卻心緒難平
。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
,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
;心情起伏跌宕不已
,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墻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
。男子多情
,女子無情。這里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
,有感懷身世之情
,有思鄉(xiāng)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向往之情
,有報國之情,等等
,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
、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
,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
。作者發(fā)出如此深長的感慨
,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么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向往
,也許是對君臣關系的類比和聯(lián)想
,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
,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
,作者并未言明
,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
,讓人回味
、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墻外行人對墻內(nèi)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
,讓行人更加惆悵
。在這里,“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
,“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通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
,表現(xiàn)了其抑郁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
,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
。詞人意欲奮發(fā)有為
,但終究未能如愿。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
,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篇二】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虞美人·聽雨

蔣捷〔宋代〕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賞析

歷代詩人的筆下
,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
,如:“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钡窃谑Y捷詞里
,同是“聽雨”
,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
、環(huán)境不同而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
。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fā)
,通過時空的跳躍
,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
、融匯其中。

第一幅畫面:“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它展現(xiàn)的雖然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
,但具有很大的藝術容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案铇恰薄ⅰ凹t燭”
、“羅帳”等綺艷意象交織出現(xiàn),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
。少年時候醉生夢死
,一擲千金
,在燈紅酒綠中輕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個“昏”字,把那種“笙簫吹斷水云間
,重按霓裳歌遍徹”的奢靡生活表現(xiàn)出來
。這時聽雨是在歌樓上
,他聽的雨就增加了歌樓
、紅燭和羅帳的意味
。盡管這屬于紙醉金迷的逐笑生涯
,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
,而作者著力渲染的只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
。這樣的階段在詞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暫的
。以這樣一個歡快的青春圖,反襯后面的處境的凄涼


第二幅畫面:“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
,斷雁叫西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大遼闊
、風急云低的江秋雨圖,一只失群孤飛的大雁
。這里的“客舟”不是《楓橋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驚起一灘鷗鷺”里的游船
,而是孤獨的天涯羈旅,孤獨
、憂愁、懷舊時時涌在心頭
。這時的雨伴隨著斷雁的叫聲
。這一個“斷”字
,聯(lián)系了諸多意境
,同斷腸聯(lián)系在一起
,同親情的斬斷聯(lián)系在一起
,有一種人生難言的孤獨和悔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翱椭邸奔捌渌闹茳c綴的“江闊”、“云低”
、“斷雁”、“西風”等衰瑟意象
,映現(xiàn)出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壯年之后
,兵荒馬亂之際
,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
,常常爾奔曲走
,四方漂流。一腔旅恨
、萬種離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這幅江雨圖中。

“而今聽雨”的畫面
,是一幅顯示他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fā)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
。處境之蕭索
,心境之凄涼
,在十余字中
,一覽無余。江山己易主
,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
,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氨瘹g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jīng)歷得出的結論
,蘊有無限感傷
,不盡悲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耙蝗坞A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
,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
,卻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jīng)憂患
,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捷的這首詞
,內(nèi)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
。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
,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
、鬢發(fā)星星
。結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
,展現(xiàn)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耙蝗巍眱蓚€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
。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
,可謂字字千鈞
。雖“一任點滴到天明”
,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
。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
,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

方位名詞的巧妙運用
,是這首詞的一大特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吧倌曷犛旮铇巧稀保窔g逐樂
,無慮
,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
,因而一個“上”字,正好暗合作者這樣一種生活情境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皦涯曷犛昕椭壑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這時期的作者,進士及第不久
,南宋滅亡,他不肯仕元
,開始了漂泊生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败浾Z燈邊
、笑渦紅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離亂生活
,使他惟有感時傷懷,于客舟中聽瀟瀟冷雨
,吹瑟瑟西風,看遼闊的江面堆滿鉛灰色的云
,失群孤雁傳來凄厲的哀鳴,心境一何愁苦悲涼
!但這時的處境與暮年相比
,還未到達極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
,倒也貼切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岸衤犛晟畯]下”
,已是白發(fā)老者的他
,已經(jīng)嘗遍了悲歡離合的滋味
,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
,幾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歡離合
,已經(jīng)無法掀動他感情的漣漪,因而他能夠聽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
。作者真的已經(jīng)麻木不仁
、萬念俱灰了嗎?如果四大皆空
,又為什么徹夜難眠呢?可見作者的憂愁痛苦不僅沒有得到解脫
,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這另一種形式的愁苦
,是情感的內(nèi)斂與深化。這時一個“下”字
,自然與作者風燭殘年的境遇高度一致
。三個方位名詞,也許并非刻意安排
,但作者一生的際遇
,確實能從這三個方位名詞上看出端倪,不是嗎


這首詞以“聽雨”為線索
,以時間為順序
,選取作者一生三個典型片斷,凸顯詞人晚年悲苦凄涼的境遇和心情
。同是聽雨,不同的年齡
,不同的環(huán)境
,不同的際遇
,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


【篇三】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入若耶溪

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游。

鑒賞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詩寫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見所聞
,并蘊含長久長久羈留他鄉(xiāng)的思歸之念。詩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游玩
,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
,最后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
,不禁厭倦宦游
,產(chǎn)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
,十分自然和諧
。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
,創(chuàng)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詩的開頭兩句就繳足題面。詩人乘坐一條大船
,駛向若耶溪上游
,這就是題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進
,而是任意漂蕩
,可見詩人此行在于游賞自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胺悍骸眱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除了寫出水域寬闊,還表達了詩人的游興
。一個“何”字
,入若耶溪的喜悅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
,馬上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水特別清澈
,抬頭望天,天空高朗
,白云悠悠
;低頭看水,水映朗空
,也是一派悠悠
;于是著一“共”字
,將本來了然無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諧之中


前兩句敘寫中帶有交代性質(zhì)
,接下去四句便具體描寫若耶溪的美景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瓣幭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遠岫”
、“陽景”“回流”
,詩人觀察很細
,落筆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陀^
。船是向上*進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
,除了題目中用“入”表明外,詩中還用“陰霞”
、“回流”作照應
。遠處寫山
,近處寫水
,山水相映
,境界奇美。但詩人不滿足于此
,他以云霞襯群山
,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層次感和色彩感。不僅如此
,詩人又將靜景化動景,一個“生”字,不僅突出云霞的動態(tài)美
,而且賦予云霞以情趣;一個“逐”字
,人的行為賦予日影
,仿佛日影像詩人一樣正在追逐著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進,到上游去探個美的究竟
。如果說“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從視角落筆
,那么“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便是從聽覺落筆了
。這兩句被稱為“文外獨絕”


它的“獨絕”可從下列五個方面來闡明:

第一,前面寫到岫
,是遠景,寫到影
,是近景
,這里再補寫山林,如此寫若耶溪
,就不是縱向的
,而照顧到兩旁,就是說
,不只是線
,還考慮到面。

第二
,詩人寫山林
,在于寫出若耶溪的幽靜
。這樣幽靜的環(huán)境,與“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和諧統(tǒng)一
,是開頭“泛泛”、“悠悠”情趣的寫實
。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境界
,為最后兩句的抒情張本。

第三
,寫山林的幽靜,不是以靜寫靜
,而是以動寫靜。有了知了的鳴叫
,山鳥的啼鳴,詩人才感到更加幽靜,誠如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指出的“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


第四
,詩人的情趣在幽靜
,因此
,筆下不是死寂
、沉寂
、寂靜
,而是處于清靜的狀態(tài),并且給人以幽雅的感覺
,這是依然充滿生命活力的所在
。寫蟬,寫鳥
,而且蟬在噪
,鳥在鳴,目的就在于此
。后來王安石在《鐘山絕句》之一中作了另一番描寫:“澗水無聲繞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
,一鳥不鳴山更幽
。”就沒有幽靜的感覺
,不能說不是模仿的失敗


第五,這兩句出以工整的對句形式
,讀起來有一種整齊美


最后兩句抒情。詩人說
,若耶溪這樣幽靜的境界,激起我回鄉(xiāng)隱居的情思
,使我為長期在外做官感到傷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按说亍币活D,將上述描寫和感情作一匯總
,轉入對今后生活的打算
,自然貼切,“動”字下得傳神
,這是其一
。景色宜人,卻使詩人引出悲緒
,實際上這是從反面著筆
,說明若耶溪美景給人以喜情,只是沒有點明“喜”字罷了
,這是其二
。詩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賞心悅目,孰料游完卻激起歸隱若耶溪的念頭
,說明詩人長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
,故“游”前著一“倦”字,這是其三
。這樣的收結
,也明白地告訴讀者,王籍是會稽郡人


此詩之后
,描寫若耶溪的詩作不斷涌現(xiàn),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響
。如崔顥《入若耶溪》:“輕舟去何疾
,已到云林境。起坐魚鳥間
,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答,溪里言彌靜
。事事令人幽
,停撓向馀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泵虾迫弧兑褐邸罚骸奥渚坝嗲遢x
,輕撓弄溪渚。澄明愛水物
,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
,脈脈不得語
。”

【篇四】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越人歌

佚名〔先秦〕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
,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
,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賞析

據(jù)劉向《說苑·善說》記載:春秋時代
,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鐘鼓齊鳴
。搖船者是位越人
,趁樂聲剛停,便抱雙槳用越語唱了一支歌
。原文漢字注音為“濫兮抃草濫予昌枑澤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惿隨河湖”


鄂君子皙聽不懂,叫人翻譯成楚語
。譯文為“今夕何夕兮
,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
,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
,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皙在聽完譯文后萬分感動,與越人纏綿一夜
,“行而擁之
,舉繡被而覆之”。

歌中唱出了越人對子皙的那種深沉真摯的愛戀之情
,歌詞聲義雙關
,委婉動聽
。是我國最早的譯詩,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結晶和見證
。它對楚辭創(chuàng)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一句最為經(jīng)典
,后來楚辭中的“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被認為是借鑒了其“興”的修辭手法


起首兩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洲”
,當從《北堂書鈔》卷一O六引作“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板褐拗辛鳌奔丛诤又惺幹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是記事,記敘了這天晚上蕩舟河中
,又有幸能與王子同舟這樣一件事
。在這里,詩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
、“今日何日兮”的句式
。“今夕”
、“今日”本來已經(jīng)是很明確的時間概念
,還要重復追問“今夕何夕”、“今日何日”
,這表明詩人內(nèi)心的激動無比
,意緒已不復平靜有序而變得紊亂無序,難以控抑
。這種句式及其變化以后常為詩人所取用
,的如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的末兩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進入詩的中間兩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顯地由相對平易轉為比較艱澀了
。這是詩人在非常感情化的敘事完畢之后轉入了理性地對自己的心情進行描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懊尚弑缓觅獠祸ぴ崘u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是說我十分慚愧承蒙王子您的錯愛
,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緒蕩漾


最后兩句是詩人在非常情感化的敘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發(fā)
,此時的詩人已經(jīng)將激動紊亂的意緒梳平,因此這種情感抒發(fā)十分藝術化
,用字平易而意蘊深長
,余韻裊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吧接心举饽居兄Α笔且粋€比興句
,既以“山有木”、“木有枝”興起下面一句的“心悅君”
、“君不知”
,又以“枝”諧音比喻“知”。在自然界
,山上有樹樹上有枝
,順理成章;但在人間社會
,自己對別人的感情深淺歸根到底卻只有自己知道
,許多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對別人的感情難以完全表達,因此越人唱出了這樣的歌詞
。而借“枝”與“知”的諧音雙關關系做文章的比興手法
,也是《詩經(jīng)》所慣用的。這種諧音雙關對后代的詩歌如南朝樂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無影響
。而“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二句,與《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醴有蘭
,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
,也可見出此楚譯《越人歌》深受楚聲的影響。雖然今人所讀到的《越人歌》是翻譯作品
,但仍可這樣說:《越人歌》的藝術成就表明
,兩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學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篇五】精選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賞析

破陣子·春景

晏殊 〔宋代〕

燕子來時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
,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
,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
。笑從雙臉生


賞析

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
,描寫了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展示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圖畫


詞的上片寫景
。“燕子來時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這兩句既點明了季節(jié)
,又寫出了季節(jié)與景物的關系
,給人以具體的印象。行文輕快流麗
,蘊含喜悅的情意,為全詞的明朗
、和諧
、優(yōu)美的基調(diào)打下了基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俺厣媳烫θ狞c
,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贝核靥粒c綴那末三四點青苔
,密林深處
,不時傳來鶯兒的歌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叭臻L”
,表明季節(jié)已開始變化,多少有點惜春的意味
。柳絮在空中飛舞
,顯示出晴和的景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氨烫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黃鸝”、“飛絮”
,看來似乎是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
,經(jīng)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初夏風光小幅
,特別惹人喜愛


清明時節(jié)后
,天氣漸漸轉暖,海棠梨花剛剛開敗
,柳絮又開始飛花
。春社將近,已見早燕歸來
。園子里有個小小的池塘
,池邊點綴著幾點青苔,在茂密的枝葉深處
,時時傳來黃鸝清脆的啼叫


下片寫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扒尚|鄰女伴
,采桑徑里逢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背弥@春暮夏初的季節(jié)
,少女們停了針線,來到這大自然的懷抱里
。這時
,東邊鄰居的女伴笑瞇瞇地走了過來,她們正好在那條桑田小路上相逢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扒尚Α倍郑蹲降搅恕皷|鄰女伴”用白描手法
,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情態(tài)的描寫
,由內(nèi)心到外表塑造了東鄰女這一形象。內(nèi)心真情流露的一剎那
,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讀時,使人有似曾相識之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耙晒肿蛳簤艉茫墙癯凡葳A
,笑從雙臉生
。”少女們相逢的時候
,興高采烈
,歡歡喜喜的,隨著
,一塊兒玩著那斗草的游戲
。詞中主人公勝利了
。這位天真的少女充滿著青春的歡樂。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個好夢
,認為那原來是“斗草贏”的兆頭
,臉上又飛起了笑容。詞中沒有正面來描寫斗草的活動
,只用一筆點出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表現(xiàn)了這位少女不僅聰明,富于想象
,而且心靈是那樣純潔無瑕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
,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
。全詞純用白描,筆調(diào)活潑
,風格樸實
,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二十四節(jié)氣,春分連接清明
,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jié)
。春已中分,新燕將至
,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
,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常是春社來
,秋社去
。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時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
,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
,酒食分餐
,賽會歡騰,極一時一地之盛
。閨中少女
,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
,連女紅也是可以放下的
,呼姊喚妹
,門外游玩。詞篇開頭一句
,其精神全在于此
。“笑從雙臉生”五字
,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
。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
,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詞,美在情景
,其用筆明麗清婉
,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
;迨至末句
,收足全篇,神理盡出
,天時人事
,物態(tài)心情,全歸于此

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10首

【 #能力訓練#導語】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古詩更是文化中的一絕,各類詩詞不僅是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
,簡短文字所賦予的內(nèi)涵更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分享的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10首。歡迎閱讀參考

1.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贈汪倫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遠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

,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賞析

此詩是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琢魟e詩

。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
,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后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
,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
,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
,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
,想象豐富奇特
,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詩的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
。那種語言不假思索
,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
、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
。“忽聞岸上踏歌聲”
,“忽聞”二字表明
,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
,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
、快樂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

,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
,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
?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
,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
,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短圃妱e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
,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
,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

,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
,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
,直露,缺少含蓄
。其“語直”
,其“脈露”,而“意”不淺
,味更濃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
,以為無味
。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
,反而顯得真率
,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2.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出塞

王昌齡〔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 名的邊塞詩

,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
,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扒貢r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
、漢
、關、月四字交錯使用
,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
,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詩人暗示
,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
。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
,“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
,卻突出了空間遼闊
。“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
,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wèi)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龍城”指奇襲匈奴圣地龍城的名將衛(wèi)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褒埑秋w將”并不只一人,實指李衛(wèi)
,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不教”
,不允許
,“教”字讀平聲;“胡馬”
,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度陰山”
,跨過陰山
。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
。后兩句寫得含蓄
、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
,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繪

,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復雜的
。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
,同時又以大局為重
,認識到戰(zhàn)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
,發(fā)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
,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并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致的描繪

,他只是選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nèi)心世界
。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
,無不是融情入景
,浸透了人物的感情 色彩。把復雜的內(nèi)容熔鑄在四行詩里
,深沉含蓄
,耐人尋味

3.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江南

漢樂府〔兩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賞析

這是一首采蓮歌

,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
。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

,回旋反復的音調(diào)
,優(yōu)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diào)
,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
。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荷葉,蓮葉下自由自在
、歡快戲耍的魚兒
,還有那水上劃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蓮的壯男俊女的歡聲笑語,悅耳的歌喉
,多么秀麗的江南風光
!多么寧靜而又生動的場景!從文化學的角度
,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首情歌
,它隱含著青年男女相互嬉戲
,追逐愛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魚兒,在蓮葉之間游來躲去
,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進青紗帳”

讀完此詩

,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
。還不止于此
,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

,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如臨其境
,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的青春與活力,領略到了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
。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4.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敕勒歌

樂府詩集〔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賞析

這首民歌

,勾勒出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
,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境界開闊
,音調(diào)雄壯
,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

“敕勒川

,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
。陰山是綿亙?nèi)獾拇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疤焖岂窂],籠蓋四野”
,環(huán)顧四野
,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疤焐n蒼
,野茫茫”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
,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敕勒川

,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亢的音調(diào)
,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
,無遮無攔
,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
,格調(diào)雄闊宏放
,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
,天野之恢宏
。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
,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

,寫天空
,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
,意境極其闊大恢宏
。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
,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
,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
。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
,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
,牛羊的世界
,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
。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
,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
,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
。那黃的牛,白的羊
,東一群
,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
,到處都是
。于是
,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
,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
,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
、“低”
、“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這首歌具有鮮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

,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
,它質(zhì)直樸素
、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
,淺近明快
、酣暢淋漓地抒寫了游牧民族驍勇善戰(zhàn)、彪悍豪邁的情懷

5.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

;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
,以梅擬人,凌寒獨開
,喻典品格高貴
,暗香沁人,象征其才華橫溢
。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
,處于艱難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
。全詩語言樸素
,寫得則非常平實內(nèi)斂,卻自有深致
,耐人尋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睂憠敲坊ú粦謬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傲然獨放,“墻角數(shù)枝梅”
,“墻角”不引人注目
,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
,卻又毫不在乎
。“墻角"這個環(huán)境突出了數(shù)枝梅身居簡陋
,孤芳自開的形態(tài)
。體現(xiàn)出詩人所處環(huán)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tài)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傲韬氉蚤_”,這里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tài)
,而只寫她“獨自開”
,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
,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
,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zhì)
,又像寫人品
。“獨自”
,語意剛強
,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
,依舊屹立不倒
。體現(xiàn)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

,“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
,淡淡的,不明顯
。詩人嗅覺靈敏
,獨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皇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不說梅花,而說梅花的潔白可見
。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
,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
,耐人尋味
。暗香清幽的香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盀橛邪迪銇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
,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
;暗香沁人
,象征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墻角

,沖破嚴寒靜靜開放
,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
,也是絕世之人

6.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賞析

此詞是記游賞之作

,寫了酒醉
、花美,清新別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俺S洝眱删淦鸸P平淡,自然和諧
,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俺磷怼倍謪s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
,看起來
,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

接寫的“興盡”兩句

,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
,興盡方才回舟,那么
,興未盡呢
?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誤入”一句
,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
,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
,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
。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
,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
,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爭渡”
,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
,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
,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

,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
,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
。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7.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宋代〕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
,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賞析

蘇軾因此詞有別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

。他曾致書信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
,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
,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
,所獲頗多。作得一闋
,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
,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出手不凡

。用一“狂”字籠罩全篇
,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
,表現(xiàn)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
,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
,打獵裝束
。千騎奔馳,騰空越野
!全城的百姓也來了
,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
。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
,作者倍受鼓舞,氣沖斗牛
,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
,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
。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
,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tài)之“狂”

,下片更由實而虛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

,又何妨
。”下片前三句是說
,我痛飲美酒
,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
,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
,但這又何妨?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
,再加上酒酣
,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節(jié)云中

,何日遣馮唐
?”這兩句是說,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
,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樣信任我)呢
?此時東坡才四十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
,自請外任
。此時西北邊事緊張
,熙寧三年,西夏大舉進軍環(huán)
、慶二州
,四年占撫寧諸城。東坡因這次打獵
,小試身手
,進而便想帶兵征討西夏了。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
,但因報功不實
,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
,派馮唐持節(jié)去赦免魏尚
,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是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
,到邊疆抗敵
。一個文人要求帶兵打仗,并不奇怪
,宋代詩人多有此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末三句是說
,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如滿月一樣
,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詞人最后為自己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
,氣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

,抒興國安邦之志
,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
,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
,為詞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
,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
,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
,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他志在殺敵衛(wèi)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作品融敘事
、言志
、用典為一體,調(diào)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
,多角度
、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8.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宋代〕

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
,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問取一作:喚取)

鑒賞

這是一首惜春詞

,表現(xiàn)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下片惜春之無蹤影可以追尋
。用筆委婉曲折
,層層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
,仍不一語道破
,結語輕柔,余音裊裊
,言雖盡而意未盡
。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構思巧妙
,設想新奇
。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

“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首詞上片是說,春天回到了哪里
?找不到它的腳印
,四處一片沉寂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這首詞賦予抽象的春天以具體人的特征

。詞人因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
,像失去了親人似的
。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
,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如果詞人僅僅限于這樣點明惜春的主題,那也算不了什么高手

。這首詞的高妙之處
,在于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
,饒有變化
。好像蕩秋千,既跌得深
、猛
,又蕩得高、遠
。上片先是一轉
,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
,與她同住
,這種奇想,表現(xiàn)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和追求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毕缕皟删涫钦f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
,只有問一問黃鸝

下片再轉

。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世界里來
,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
。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
,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
。為什么呢?因為黃鸝常和春天一同出現(xiàn)
,它也許能得知春天的訊息
。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里去了

“百囀無人能解

,因風飛過薔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蹦﹥删涫钦f
,那黃鸝千百遍的婉轉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
?看吧
,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最后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

,它婉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
,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
,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
。薔薇花開
,說明夏天已經(jīng)來臨。詞人才終于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實是回不來了

與一般惜春詞不同

,這首詞不以景物描寫為主,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
,專寫其尋春
,表達對春天的愛戀,所以全詞空靈蘊藉
,深沉含蓄
,情趣盎然。

9.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代〕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

,少年時期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
。和他后來那些富于畫意
、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
,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
,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
,遇到佳節(jié)良辰
,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
,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
,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
,含蓄深沉
,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xiāng)的孤獨之感

。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
、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
,在外越是孤獨
,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在當時封建社會里
,交通閉塞
,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
,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
、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
,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xiāng)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
。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xiāng)
,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zhì)樸的思想感情。

如果說平日里思鄉(xiāng)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強烈

,那么
,詩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
,大家在一起暢談歡笑,而現(xiàn)在呢
,詩人只身客居異地
,在代表團圓的節(jié)日里不禁想到了家鄉(xiāng)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xiāng)時的美好回憶
,種種回憶觸發(fā)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發(fā)不可收拾
。這句寫得自然質(zhì)樸
,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許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
,很具有代表性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法”

。幾乎不經(jīng)任何迂回
,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 潮
,出現(xiàn)警句
。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后勁不足
。這首詩的后兩句
,如果順著“佳節(jié)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
;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 潮
,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
,出現(xiàn)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
,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遙知兄弟登高處”

,詩人從直抒胸臆,轉筆寫到自己對親人團聚的聯(lián)想
,遙想兄弟們在重陽佳節(jié)登上高山
,身上插著茱萸,該是多么的快樂
。如果詩人單單是想到親人們的歡樂
,倒可以緩解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是,詩人在最后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來詩人想到的不是歡樂
,而是自己沒有在家鄉(xiāng)和親人們歡度佳節(jié),所以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人
,這樣親人們肯定會思念我的
。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
,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
。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
,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10.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精選

墨梅

王冕〔元代〕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我家一作:吾家
;朵朵一作:個個)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好顏色一作:顏色好)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

。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
,實際上是借梅自喻
,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
。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
,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
。“洗硯池”
,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
,池水盡黑”的典故。

、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jié)
。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并不嬌艷
,但具有神清骨秀
、高潔端莊
、幽獨超逸的內(nèi)在氣質(zhì);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
,討好人
,求得人們的夸獎,只愿散發(fā)一股清香
,讓它留在天地之間
。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
,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
,終于學得滿腹經(jīng)綸
,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
。但他屢試不第
,又不愿巴結權貴,于是絕意功名利祿
,歸隱浙東九里山
,作畫易米為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灰丝漕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鄙薄流俗
,獨善其身
,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

,意在述志
。詩人將畫格、詩格
、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
。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
,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
;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
、“畫格”
、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贊梅花的高風亮節(jié),詩人也借物抒懷

,借梅自喻
,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見認為
,該題畫詩
,點出創(chuàng)作意圖,強調(diào)操守志趣
,在藝術甚至比《墨梅圖》本身還要出名

大學語文古詩詞賞析

在大學語文古詩的學習中你們是怎么賞析古詩詞的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古詩詞的賞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古詩詞的賞析方法

、參考結構:;第一段
、入手;第二段、內(nèi)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
、藝術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
、結尾(總結、抒情);

、入手方式;1從世界入手:社會背景
、時代特點、審美風尚等;

2從作者入手:人生觀

、價值觀
、藝術觀、個性特征等;

3從作品入手:意境營造

、語言特點
、作品結構、情景

、內(nèi)容分析;主要從語言層面
、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著手。

詩歌鑒賞寫作

、參考結構:

第一段

、入手

第二段、內(nèi)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

、藝術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

、結尾(總結、抒情)

、入手方式

1 從世界入手:社會背景

、時代特點、審美風尚等

2 從作者入手:人生觀

、價值觀
、藝術觀、個性特征等

3 從作品入手:意境營造

、語言特點、作品結構
、情景處理
、修辭手法等。 4 從讀者入手:閱讀感受
、主觀評析等

、內(nèi)容分析

主要從語言層面、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著手

,層層探析
、推導主題。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
、物
、景等)
,關注名句
,結合部分修辭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張(《蜀道難》)
、象征
、用典(《水龍吟》)、反襯手法
,以樂景寫哀情《天凈沙》
、擬人、名詞結構句
、數(shù)目字
、排比、對偶
、疊字
、映襯、借代
、等修辭手法;并結合體裁特點:1格律詩:頷
、頸聯(lián)錯落有致;2絕句:前敘事后剎那抒情(五絕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無盡的情思
。既自然
,又含蓄,真實簡練而蘊涵豐富;七絕多山水詩送別詩
,剎那的感覺
、無窮的余味
,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的氣質(zhì),表現(xiàn)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
、人性
,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3詞曲:層層鋪敘(賦)
、多用口語;4現(xiàn)代詩:客觀對應物
、雙層結構、哲理表達
、抽象意象與具象意象結合

四、主旨思想例舉

1多義(合理

、高遠
,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說)

2隱逸情懷 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 消解憂愁

4愛國情懷 壯志難酬

5國家動蕩 身世之慨

6洞察歷史 哲人之思

、藝術手法例舉

1(敘事?)寫景-抒情-議論(《飲酒》《山坡羊》《前赤壁賦》《天凈沙》) 2對比襯托遞進(《關山月》《虞美人》《臨江仙》《鄉(xiāng)愁》)

3回環(huán)往復(《蒹葭》《再別康橋》《鄉(xiāng)愁》)

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

5神韻(生氣不滅

、回味無窮;生動形象、象征寄托)

6宏大氣勢與細節(jié)描寫結合《登高》《關山月》

7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

8形聲色結合(《山居秋暝》《登高》)

9動靜相襯(《山居秋暝》)

、詩歌鑒賞層次角度

語言層

世界 作品 意象層 作者 讀者

意蘊層

大學語文古詩詞賞析(一)

? 陶淵明

《歸園田居(一)》

這首詩充滿了逃離樊籠

、獲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終于從?塵網(wǎng)?中解脫
,就象鳥歸山林
,魚回深池一樣快活地長噓了一口氣。在他眼中
,故園附近的景物都倍感親切
,就象闊別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脫口而出地一一數(shù)其名字
,以發(fā)泄無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
、榆柳
、桃李似乎都張開雙臂歡迎他,有了生命
,而狗吠
、雞鳴都充滿了詩意。這與官場的令人室息
、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歸園田居(二)》

可以看到,長期的田居生活和參加生產(chǎn)勞動

,陶淵明已經(jīng)與農(nóng)民有了共通的語言
,這對一個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農(nóng)事歌詠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占據(jù)了極大的篇幅。作為一個農(nóng)業(yè)勞動的參與者

,以怡然自得的心情
,把農(nóng)村生活如實地大量寫入詩中,這是陶淵明在我國詩歌史上的創(chuàng)舉
。除了反映農(nóng)作的詩篇外
,他還以喜悅的心情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農(nóng)村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如前所引的?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表現(xiàn)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總之,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田園生活經(jīng)歷

,更廣闊地反映了當時農(nóng)村的生活狀況
,既是詩,又是史
。 《歸園田居(三)》 從表面上看
,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xiàn)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
,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nèi)涵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實
,就像一個老農(nóng)站在那里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

,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
,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
,但他并不抱怨
,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路窄草長

,夕露沾衣
,但衣服打濕了有什么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愿無違?
,使得?愿無違?強調(diào)得很充分
。這里的?愿?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
。?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
。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
,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大學語文古詩詞賞析(二)

《飲酒(五)》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xiàn)了作者那種超然世外

、了無掛牽
、漠視名利、自得其樂的處世態(tài)度與志向情趣
。詩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
,卻不感到喧嘩嘈雜,原因是?心遠?
,心中沒有任何牽掛
,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
,生活中有酒即醉
,采菊花,看飛鳥
,望南山
,悠閑自在,與世無爭
。?忘言?二字是貪圖到?真意?的表現(xiàn)

1、?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刻畫了怎樣的詩人形象采菊?這一動作有何深刻含義?

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一個?采菊?的動作則包含了詩人脫俗塵世,熱愛自然的志趣

2

、 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見?是無意中看見

,詩人與南山如老友相見般的親切
,把人和物融為一體。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遠看
,把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
。效果不一樣。

3

、 說說后二句景物描寫的深刻含義
。這種描寫與前二句的人物描寫有什么聯(lián)系?

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

,實質(zhì)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
,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陶淵明的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清新的筆法。這與當時詩壇上流行的形象模糊

、晦澀難解
、淡而寡味的玄言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
,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
,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
,而有無盡的神韻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飲酒》之五)
。這幅在南山襯映下的薄暮美景
,在詩人的會心感受下呈現(xiàn)在眼前。在這首詩中
,?見?字體現(xiàn)了全詩的神韻
。?見?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詩人采菊時偶然的視線觸及
,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
。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
,意味索然
,而且與?悠然?不相應了
。這首詩典型地體現(xiàn)了陶淵明清新自然的筆法。這類筆法在陶詩中不勝枚舉
。如?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巔?(《歸園田居》之一),隨意拈來
,即成佳句
,耐人尋味。

如何賞析古詩詞_古典詩詞賞析的思路及方法

翻開2008年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匯編

。發(fā)現(xiàn)考課外詩詞賞析的省市已由07年的寥若晨星
,發(fā)展到08年的20多個。課外詩詞的考試
,一改過去課內(nèi)詩詞考試的死記硬背現(xiàn)象
,真正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對我國古典詩詞的感知
、品味
、欣賞能力,以實現(xiàn)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
。然而
,在中考閱卷中發(fā)現(xiàn)不少考生對課外詩詞感知膚淺,題意不明
,賞析無緒
。這里我們結合07、08年考題談談課外詩詞賞析的思路及方法


、三路并走,把握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綜觀07
、08年課外詩詞賞析題,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要求考生把握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霸娧灾尽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就是詩人通過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它是詩歌的靈魂。讀詩
,就必須讀出詩的靈魂
,讀出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必須三路并行
,仔細體味

1、細讀關鍵詞句
,揣摩詩人感情

從感情的悲喜角度講,詩中多出現(xiàn)暖色明麗之詞句
,則詩句表達喜樂之情
;詩中多出現(xiàn)冷色灰暗之詞句,則詩常表達憂思悲傷之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俺磷怼薄ⅰ芭d盡”
、“爭渡
,爭渡”流露的是詞人活潑率直,無憂無慮
,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表達的是詞人孤寂及無計可除的思夫之情
;而“凄凄慘慘戚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則傾吐了詞人離鄉(xiāng)背井之苦
,國破家亡之痛。當然我們更要結合全詩內(nèi)容
,揣摩詩人感情
。如08山東濟寧考題:
秋夜雨(唐?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霧月光

被逼暗蟲通夕響
,征衣耒寄莫飛霜。
題②:詩中“漫漫輕云露月光”表達了怎樣的心境?全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細讀詩句②我們知道這一天的月亮時而被遮住
,時而又露出來
,由此可揣度出主人公一直在看著月亮,這是為什么呢?心境百般孤寂吧
。再讀全詩細想
,主人公為什么要聽著“丁丁漏水”覺得夜那么長,為什么要聽著秋蟲整夜地響?根據(jù)最后一句中“征衣未寄”可揣到主人公的丈夫是出征了(古時出征多為男子)
,秋天來了,尚未寄御寒衣;“莫飛霜”
,則透露出對丈夫的思念
;牽掛。至此可感悟出全詩表達了思婦獨守閨中的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2
、結合時代背景,揣摩詩人表達的感情

詩人的感情通常是由景而生
。這景一是眼前的自然之景,二是所處的時代背景
。因此
,平時上課時老師常給我們講詩的時代背景,以助我們了解詩人“此景”下產(chǎn)生的思想感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荚囶}中有些詩我們是很難從詞句中揣摩出詩人的思想感情的,那么可以從詩詞的小記(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
,及出題人所給的寫作背景中揣摩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如:08山東考題: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②: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直接解此題還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離鄉(xiāng)之久
,應該是“近鄉(xiāng)”“情更切”
,怎么會“情更怯”?又為什么“不敢問來人”?可讀一下詩的“注”:“本詩系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徑漢江時所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憧芍娙藢懘嗽姇r的背景是“被貶”,“逃回”
。由此可揣摩詩人的心情是:近鄉(xiāng)想詢問一下親朋之情
,可又怕暴露逃犯身份的矛盾而復雜的心情。
3
、結合課文所學內(nèi)容相似的詩詞
、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所選課外詩詞
,多為名家詩詞
,他們的詩詞我們課內(nèi)多次學過,考試時我們還可以借助已學詩詞幫助我們理解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為詩人
,尤其是著名詩人
,在人生的某一階段,其思想感情
、生活態(tài)度基本是一致的
。如08江蘇泰州考題:
秋登宣城謝?北樓(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第③小題:聯(lián)系學過的《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說說尾聯(lián)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jù)“注”①,可知本詩同樣寫于“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
,棄官而去
,政治失意漂泊流蕩”之際,再聯(lián)系所學課內(nèi)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便知本詩同樣表現(xiàn)了詩人政治失意的苦悶
、寂寞之情和找不到出路,只待寄情山水
,緬懷古人的復雜情感


二、結合語境
,感悟詞的妙用


古人寫詩很注重用詞的錘煉,刻苦求工
。因此詩詞欣賞很注重對字詞妙用的欣賞
,其實通過課內(nèi)詩詞的學習,我們應該感悟到古人寫詩對詞的錘煉主要體現(xiàn)在動詞
、副詞的選用上
,而詞的選用又體現(xiàn)在務求傳神、傳情
、創(chuàng)造佳境
,突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
1
、用詞務求十分傳神
。如07浙江義烏考題:
春游圖(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
,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
,小舟撐出柳陰來

題①:“夾岸桃花蘸水開”中的“蘸”字用得十分傳神
,請作簡要分析
。 這“蘸”字用擬人手法,生動活潑
。傳神地寫出桃花嬌艷欲滴的美麗可愛
,也形象地寫出桃花開得繁多。
2
、用詞務求傳情:如08江蘇南通題:
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題①:詩中的第2句“驚”一詞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心情"
這里的“驚”一詞傳出了詩人終于見到春色的驚訝、欣喜之情

另外前面宋之間《渡漢江》中的一個“斷”字
,也不僅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傳出了詩人思家之情

3
、用詞務求創(chuàng)造佳境。古人寫詩很講究意境
,而詞的妙用就能給全詩創(chuàng)造美好的意境
。如2008年陜西中考題:
吳門道中二首(其一)(宋 孫覿)
數(shù)閫茅屋水邊村,楊柳依依綠映門

渡口喚船人獨立
,一蓑煙雨濕黃昏。
題①:說說詩中使用“濕”字的好處

這一“濕”字運用了通感手法
。黃昏在人眼里本來總是迷茫暗淡的感覺,在煙雨中
,空氣充滿了水分
,黃昏似乎也被打濕了,視覺換成觸覺
,一個“濕”字
,生動可感地創(chuàng)造出雨中黃昏清幽潤澤的意境,充滿了奇妙的空靈之趣

4
、用詞務求突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
。如07四川達州考題: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題①:一個“獨”字
,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tài)度?
這兒的“獨”字和前面“千”“萬”形成對比
,和“孤”相照應,表現(xiàn)了作者獨立獨行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


、多角度透析,品賞千古佳句


課外詩詞賞析第三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對詩詞中千古名句的賞析
。這種賞析常常有兩種情況:一是要求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賞析,二是對詩句所蘊含的道理進行賞析

1
、從藝術手法角度賞析。賞析時首先必須辨明詩詞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其二必須結合詩詞內(nèi)容說出運用此藝術手法的妙處

(1)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詩人對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直接吐露出來
。而是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這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如08江蘇宿遷考題:
寒塘(唐?趙嘏)
曉發(fā)梳臨水
,寒塘坐見秋。
鄉(xiāng)心正無限
,一雁度南樓

題②“一雁度南樓”一句是如何表現(xiàn)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
如果說前句是直抒胸臆,那么該句則是寄情于景:此旬初看是寫景
。實際上寄托的卻是“雁歸人未歸”之意
;這“一”字敬可人意,表現(xiàn)出清冷孤獨的意境
,更突出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08揚州考題中李白詩名旬“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也是通過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漸行漸遠
,直到消失在碧水藍天的盡頭
。仍眺望天水相接處的情景。寄托了依依不舍的離別深情

(2)襯托手法的運用
。如08山東淮坊考題:
夏意(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開遍秀簾明。
樹陰滿地甘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題①:詩歌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意境
,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詩的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樹陰”等景物,寫出了“別院”的清幽
,而流鶯偶爾的一聲鳴叫
,則是以動襯靜
。更加突出了這種寧靜的幽深
;全詩在景物描寫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
,營造了一種清爽明麗
,閑適幽靜的意境。
(3)比喻
、夸張
、對偶、借代等修辭的運用
。如07年廣州考題: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潢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題②:下面兩個句子都寫了“愁”
,請簡要說出它們在內(nèi)容上和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①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詩句首先是化抽象為具體
,將哀愁比作可承載可觸摸的實體,二是用夸張手法表現(xiàn)凄苦憂愁重得連船都載不動
。形象可感地寫出了“愁”之重

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此詩句用比喻
,將無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
,永流不盡
,生動形象寫出了“愁”之多。
(4)近景和遠景的結合
。如07山東濱州考孟浩然詩《過故人莊》賞析:
題②:“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一聯(lián)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表現(xiàn)手法
、語言運用)作簡短賞析

從表現(xiàn)手法角度來賞析:兩句詩采用了近景和遠景的結合,寫出了山村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
,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nóng)家生活環(huán)境的喜愛之情

詩歌的藝術手法還有好多,雖然中考所選課外詩詞中尚未出現(xiàn)
,但在我們所學課內(nèi)詩詞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
,如:用典,象征
,渲染
,曲筆,側面描寫
。以小見大
,虛實相生等。這些藝術手法要好好掌握
。以便在今后讀詩時能靈活地多角度去賞析

2
、對蘊含的道理賞析

古詩中的名句之所以千古流傳
,更因為這些詩句內(nèi)蘊豐富。說它內(nèi)蘊豐富
,是說詩人常常不把自己的主觀情思直接表露出來
,而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某一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觀情思
,因此
,讀詩要學會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
,感悟名句所蘊含的哲理
。如07南通考題:
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自
,雪卻輸梅一段香。
題②: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該詩揭示人生哲理的詩句是三、四兩句
。這兩句表面講的是雪比梅白
,梅比雪香,兩物各有其優(yōu)點
,也各有其缺點
。我們由物及人的聯(lián)想一下:是啊,人也是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我們要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其實這正是詩人借梅雪兩“物象”所寓之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41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
傳說的荊棘鳥
不要活得跟缺心眼似的
更多精彩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心眼這東西
,很難懂
!想多了,小心眼
,想少了
,沒心眼,一直想吧,死心眼
,不想了吧
,缺心眼...現(xiàn)在的社會,現(xiàn)在的人
,都是喜歡虛的
,不喜歡真的,會做的不如會說的
,會說的不如會騙的
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聽睡前故事】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兒童故事
每晚8點哄孩子入睡 |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免費收聽更多睡前故事點擊上方收聽音頻親愛的寶貝們大家晚上好
三月三
,上巳節(jié),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上巳(sì)節(jié)俗稱三月三
,古稱上巳節(jié),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
,中原地區(qū)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
;三月三
,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
,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
,后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 三月三<div   id=,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onerror="nofind(this)" >
時光帶走了一切,惟獨沒有帶走我
1時光帶走了一切
,惟獨沒有帶走我
。——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2愛一個人多痛
, 恨一個人多累
, 想一個人多傻, 一個人有多孤單
, 這些年 才活明白 ,惟獨沒有帶走我.png" alt="時光帶走了一切
,惟獨沒有帶走我" onerror="nofind(this)" >
趕集
偶爾會想起小時候去趕集。在提起我姥爺?shù)臅r候
,在吃豌豆涼粉的時候
,在聽到“趕集”二字的時候,在行車途中路遇集市的時候……如此一數(shù)算
詩詞歌賦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