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毛公文集第二卷》關(guān)于《墨子哲學(xué)思想》一文給陳伯達的信

      推拿按摩助人為樂 2023-07-22 01:43:46

      關(guān)于《墨子哲學(xué)思想》[1]一文給陳伯達[2]的信(一九三九年二月一日)

      伯達同志: 《墨子哲學(xué)思想》看了,這是你的一大功勞

      ,在中國找出赫拉克利特[3]來了
      。有幾點個別的意見,寫在另紙
      ,用供參考,不過是望文生義的感想
      ,沒有研究的根據(jù)的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敬禮! 毛澤東 二月一日夜 (一)題目 似改為“古代辯證唯物論大家——墨子的哲學(xué)思想”或“墨子的唯物哲學(xué)”較好
      。 (二)事物的實不止屬性,還有其最根本的質(zhì)
      ,質(zhì)與屬性不可分,但有區(qū)別的
      ,一物的某些屬性可以除去,而其物不變
      ,由于所以為其物的質(zhì)尚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爸練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志似指事物之質(zhì)
      ,不變的東西(在一物范圍內(nèi))
      ,氣似指量及屬性
      ,變動的東西
      。 (三)“君子不能從行為中分出什么是仁什么是不仁”,這句話的意思應(yīng)是:君子做起事來卻只知做不仁的事
      ,不知做仁的事,似更明白些
      。 (四)說因果性的一段
      ,似乎可以說同時即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guān)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拔镏匀弧笔潜厝恍裕@必然性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則是偶然性
      。必然性的一切表現(xiàn)形態(tài)都是偶然性
      ,都用偶然性表現(xiàn)。因此
      ,“沒有這部分的原因就一定不會有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是對的,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大故)必定因另一偶然性(小故)而爆發(fā)
      ,并經(jīng)過無數(shù)偶然性(小故)而完成
      ,也許成為十月十一日的漢陽起義
      ,或某月某日的某地起義
      。“不是在那最恰當?shù)臅r機爆發(fā)起來就不一定成為燎原之火”是對的
      ,但也必定會在另一最恰當?shù)臅r機爆發(fā)起來而成為燎原之火。 (五)中庸問題 墨家的“欲正權(quán)利
      ,惡正權(quán)害”[4]
      、“兩而無偏”[5]
      、“正而不可搖”[6]
      ,與儒家的“執(zhí)兩用中”[7]、“擇乎中庸服膺勿失”[8]
      、“中立不倚”、“至死不變”[9]是一個意思
      ,都是肯定質(zhì)的安定性
      ,為此質(zhì)的安定性而作兩條戰(zhàn)線斗爭
      ,反對過與不及
      。這里有幾點意見:(1)是在作兩條戰(zhàn)線斗爭,用兩條戰(zhàn)線斗爭的方法來規(guī)定相對的質(zhì)
      。(2)儒、墨兩家話說得不同
      ,意思是一樣,墨家沒有特別發(fā)展的地方
      。(3)“正”是質(zhì)的觀念
      ,與儒家之“中”(不偏之謂中)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皺?quán)”不是質(zhì)的觀念
      ,是規(guī)定此質(zhì)區(qū)別異質(zhì)的方法,與儒家“執(zhí)兩用中”之“執(zhí)”同
      。“欲”之“正”是“利”
      ,使與害區(qū)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皭骸敝罢笔恰昂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使與利區(qū)別而不相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皺?quán)者兩而無偏”
      ,應(yīng)解作規(guī)定事物一定的質(zhì)不使向左右偏(不使向異質(zhì)偏),但這句話并不及“過猶不及”之明白恰當
      ,不必說它“是過猶不及之發(fā)展”。(4)至于說“兩而無偏
      ,恰是墨子看到一個質(zhì)之含有不同的兩方面
      ,不向任何一方面偏向
      ,這才是正,才真正合乎那個質(zhì)”
      ,則甚不妥,這把墨家說成折衷論了
      。一個質(zhì)有兩方面
      ,但在一個過程中的質(zhì)有一方面是主要的,是相對安定的
      ,必須要有所偏,必須偏于這方面
      ,所謂一定的質(zhì),或一個質(zhì)
      ,就是指的這方面
      ,這就是質(zhì),否則否定了質(zhì)
      。所以墨說“無偏”是不要向左與右的異質(zhì)偏
      ,不是不要向一個質(zhì)的兩方面之一方面偏(其實這不是偏,恰是正)
      ,如果墨家是唯物辯證論的話,便應(yīng)作如此解
      。 (六)“半
      ,端”問題 墨子這段
      ,特別是胡適的解釋
      ,不能證明質(zhì)的轉(zhuǎn)變問題,這似是說有限與無限問題
      。 根據(jù)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刊印。 注釋  [1]《墨子哲學(xué)思想》一文
      ,是陳伯達寫的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年陸續(xù)發(fā)表在《解放》第八十二
      、第一○二和第一○四期。 [2]陳伯達
      ,當時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 [3]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五四○——前四七○)
      ,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xué)家
      ,愛非斯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哲學(xué)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列寧曾稱他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
      。 [4]見《墨子·經(jīng)上》。原文為:“欲正權(quán)利
      ,且惡正權(quán)害
      。” [5]參見《墨子·經(jīng)說上》
      。原文為:“仗者
      ,兩而勿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睂O詒讓《墨子間詁》中說
      ,“仗”當作“權(quán)”。 [6]參見《墨子·經(jīng)下》
      。原文為:“正而不可擔(dān)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睂O詒讓《墨子間詁》中說,“擔(dān)”當作“搖”
      。 [7]參見《中庸》。原文為:“子曰:‘舜其大知也與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
      ,隱惡而揚善
      ,執(zhí)其兩端
      ,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 [8]參見《中庸》
      。原文為:“子曰:‘回之為人也
      ,擇乎中庸
      ,得一善
      ,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9]參見《中庸》。原文為:“君子和而不流
      ,強哉矯;中立而不倚
      ,強哉矯
      ;國有道
      ,不變?nèi)桑瑥娫粘C
      ;國無道
      ,至死不變,強哉矯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42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知理
      ,知足
      ,知趣!進退有度
      ,心寬有福,相處舒服
      ,事事順意
      !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懂得惜福把握當前一切
      ,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人和人之間
      ,不一樣的個體,不一樣的心態(tài)
      ,都有自己的難處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onerror="nofind(this)" >
      不要活得跟缺心眼似的
      更多精彩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guān)注我們
      !心眼這東西
      ,很難懂!想多了
      ,小心眼
      ,想少了,沒心眼
      ,一直想吧
      ,死心眼
      ,不想了吧
      ,缺心眼...現(xiàn)在的社會,現(xiàn)在的人
      ,都是喜歡虛的,不喜歡真的
      ,會做的不如會說的
      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生而為人誰還沒有點脾氣和情緒但是 !.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 onerror="nofind(this)" >
      【聽睡前故事】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兒童故事
      每晚8點哄孩子入睡 |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xí)慣免費收聽更多睡前故事點擊上方收聽音頻親愛的寶貝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兒童故事集匯
      三月三
      ,上巳節(jié),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
      上巳(sì)節(jié)俗稱三月三
      ,古稱上巳節(jié),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
      ,中原地區(qū)自古有“二月二
      ,龍?zhí)ь^;三月三
      ,生軒轅”的說法
      。魏晉以后
      ,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
      ,后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png" alt="三月三,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 onerror="nofind(this)" >
      時光帶走了一切
      ,惟獨沒有帶走我
      1時光帶走了一切,惟獨沒有帶走我
      。——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2愛一個人多痛
      , 恨一個人多累
      , 想一個人多傻, 一個人有多孤單
      , 這些年 才活明白 ,惟獨沒有帶走我.png" alt="時光帶走了一切
      ,惟獨沒有帶走我" onerror="nofind(this)" >
      趕集
      偶爾會想起小時候去趕集
      。在提起我姥爺?shù)臅r候,在吃豌豆涼粉的時候
      詩詞歌賦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