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就算有一天
,我們天涯相隔
,想起這些美好,嘴角依然會浮起微笑
。如此
,足矣。
描寫天氣氣候的詩句
1. 關(guān)于天氣氣候詩句
關(guān)于天氣氣候詩句 1.有關(guān)天氣與氣候的詩句
有關(guān)氣候的詩句及詩:1.“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fēng)過境時先刮風(fēng)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2.“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
,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
,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xiàn)象3.“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睛卻有睛”說明在同一時刻
,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
,范圍小
,歷時短等.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
,二月時
,江南已經(jīng)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5 “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
,降水少的情況.6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四川巴山地區(qū)因受地形的影響
,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7 “惟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8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
,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還輕冷
,風(fēng)雨晚來方定.”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wěn)定的特點.10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是說玉門關(guān)位于我國的非季風(fēng)區(qū)
,溫暖濕潤的夏季風(fēng)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fēng)”可理解為夏季風(fēng)
,我國西部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受夏季風(fēng)的影響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2.關(guān)于天氣,氣候的詩,全詩
與氣候、天氣有關(guān)的詩句 有關(guān)氣候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fēng)過境時先刮風(fēng)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
,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
,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xiàn)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一時刻
,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
,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
,范圍小,歷時短等
。 4.“二月江南花滿枝
,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
,二月時,江南已經(jīng)鮮花滿枝
,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 5.“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 6.“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qū)因受地形的影響
,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惟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 8.“五月天山雪
,開花只有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
,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 9.“乍暖還輕冷,風(fēng)雨晚來方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wěn)定的特點
。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是說玉門關(guān)位于我國的非季風(fēng)區(qū)
,溫暖濕潤的夏季風(fēng)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fēng)”可理解為夏季風(fēng)
,我國西部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受夏季風(fēng)的影響小,干旱少雨
。
有關(guān)天氣的詩句: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
,照我秦氏樓
。(《漢樂府·陌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罚?2.白日依山盡
,黃河人海流
。
(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
。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fēng) 1.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曉》) 2.風(fēng)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fēng)
,將軍夜引弓
。
(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
,風(fēng)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fēng)潛入夜
,滑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
,風(fēng)煙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
(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
,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雨 1.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
(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
(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
(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
(杜甫《絕句》) 10.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3.有關(guān)天氣和氣候的詩詞佳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
。
暴雨洗山山更秀,烏云壓城城不摧
。 唐·白居易: 殘暑蟬催盡
,新秋雨雁來。
唐·岑參: 殘云收夏暑
,新雨帶秋嵐 清·黃景仁: 地?zé)o一片登臨處
,天送滿城風(fēng)雨來。 天變雨要到
,水變地要鬧
。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fēng)吹拂
。洞庭: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
,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迢迢新秋夕
,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
,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
。
眺:遠望
。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
。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
、甘肅之間
。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4.關(guān)于氣候的古詩
秋游原上
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
,早涼天氣清
。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
。
露杖筇竹冷
,風(fēng)襟越蕉輕。閑攜弟侄輩
,同上秋原行
。
新棗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依依田家叟
,設(shè)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
,往來白發(fā)生
。村中相識久,老幼皆有情
。
留連向暮歸
,樹樹風(fēng)蟬聲。是時新雨足
,禾黍夾道青
。
見此令人飽,何必待西成
。
初夏游張園
戴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
寄陜州姚中丞
劉禹錫
八月天氣肅,二陵風(fēng)雨收。旌旗闕下來
,云日關(guān)東秋
。
禹跡想前事,漢臺馀故丘
。徘徊襟帶地
,左右帝王州。
留滯悲昔老
,恩光榮徹侯
。相思望棠樹,一寄商聲謳
。
已涼
韓偓
碧闌干外繡簾垂
,猩色屏風(fēng)畫折枝。
八尺龍須方錦褥
,已涼天氣未寒時
。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
5.天氣與氣候詩句
有關(guān)氣候的詩句及詩:1.“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fēng)過境時先刮風(fēng)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2.“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
,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
,才造成了山上
、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xiàn)象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說明在同一時刻
,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
,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
,歷時短等.4.“二月江南花滿枝
,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
,江南已經(jīng)鮮花滿枝
,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5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6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四川巴山地區(qū)因受地形的影響
,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7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8 “五月天山雪
,開花只有寒.”: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
,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還輕冷,風(fēng)雨晚來方定.”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
、不穩(wěn)定的特點.10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是說玉門關(guān)位于我國的非季風(fēng)區(qū),溫暖濕潤的夏季風(fēng)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fēng)”可理解為夏季風(fēng)
,我國西部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受夏季風(fēng)的影響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
,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
,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 試上吳門窺郡郭
,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
,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
!橋危可免扶
? 遠山楓外淡
,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fēng)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
,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
,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
,固因流水坐苔磯
; 莫辭盞酒十分勸
,只恐風(fēng)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
,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
,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有關(guān)天氣的詩句:詩中日1.日出東南隅
,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盡
,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3.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杜甫《絕句》)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8.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詩中月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5.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6.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8.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10.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詩中風(fēng)1.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fēng)
,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4.野火燒不盡
,春風(fēng)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5.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隨風(fēng)潛入夜
,滑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7.城闕輔三秦
,風(fēng)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風(fēng)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9.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10.天蒼蒼
,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雨1.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3.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5.青箬笠
,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6.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
,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
。
6.有關(guān)天氣和氣候的詩詞佳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點淚
,湘江煙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
,烏云壓城城不摧
。
唐·白居易: 殘暑蟬催盡,新秋雨雁來
。
唐·岑參: 殘云收夏暑
,新雨帶秋嵐
清·黃景仁: 地?zé)o一片登臨處,天送滿城風(fēng)雨來
。
天變雨要到
,水變地要鬧。
裊裊兮秋風(fēng)
,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fēng)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fēng)辭》
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
,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迢迢新秋夕
,亭亭月將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