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關(guān)注我們!
文/xuanying1997
那應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春或者秋的一個晚上,至今念念不忘的,一段在的大名城戲院里看戲的經(jīng)歷。記憶中,那天早早地吃完晚飯,父親把我放在紅旗二八自行車的大梁上,馱著我進城去看戲。現(xiàn)在想起來,看的什么劇目,沒有一點印象了?;秀敝校咂分ヂ楣俦亲酉乱恍〈楹?、鼻梁上畫著一片白的滑稽形象,和卷席筒中的小兒子在竹席子中滾來滾去的動作,還有那么一絲影子!實際上,真正不能忘記的,是在看戲前拐到一個叔叔家得到的一個紅蘋果,和看完戲父親給買的麻子葉包著的水煮花生米的味道。2
后來才弄清楚,那個叔叔原來在我家參加過農(nóng)業(yè)勞動,和奶奶感情很深。多少年以后,我在整理父親的舊書籍時,看到了那個叔叔在武安工作時寫給父親的信,他稱呼父親為哥哥,母親為嫂子,提到我奶奶就說咱娘。兩家之間應該不斷有來往。我上中學之前,還有印象,我的小姨在他家?guī)退铱催^孩子,母親帶我和她還一起在東大街的工會大院內(nèi)玩過。他家住在南大街路西的一個帶排扇門的小院子里,那天在他家我收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蘋果,紅紅的,很漂亮!是否舍得吃掉了,還是拿回家里和弟弟們分著吃了,已經(jīng)沒有印象了。真正到了劇院,現(xiàn)在想起來的印象,是劇院很寬大,人們擁擠著進去,父親用肩膀扛著我,進入影院,坐在中間稍偏后的一個位子上,位子是連在一起的折疊式硬椅子,很光滑,劇院上面還有一個半層也可以座人,舞臺很寬敞,拉著幕布。咿咿呀呀聽完戲,已經(jīng)是半夜了,擠出影院,半圓的月亮遠遠地掛在半空。戲院門口有推著木頭獨輪車買瓜子、花生仁的小販,點著燃煤油的馬提燈。父親買了一包用麻子葉裹著的水煮五香花生米,分給我了一把,攥在手心里,在回家的路上,時不時吃一顆,那軟糯咸香的味道,至今難忘!記于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五日,以憶母親之點滴。記錄生活 擴展閱讀 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空輪椅里的愛情原創(chuàng)散文隨筆:流動的思維(原創(chuàng))聆聽|名家散文:賈平凹 丑石原創(chuàng)散文原創(chuàng):那仙人球的花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詩歌:青春的記憶(三篇)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不要等到明天原創(chuàng)散文隨筆:說來已久的思念(原創(chuàng))
散文:7080年代童年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
劉愛新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度過的。那時各方面物資都很匱乏,人們雖然能吃飽,但離吃好還有很大距離。
那時因為好面(小麥面)不太多,只是在過年和其它節(jié)日時才能吃上純好面做的饅頭,平時吃玉米面做的窩頭或者是玉米面、小麥面混合做的?兩摻?饅頭。那時每家的食用油也少,平時不怎么炒菜,大部分時間是吃咸蘿卜條。到了冬天,家家都會腌老大一缸咸蘿卜,聊做一年下飯的佐料。
聽爺爺奶奶說,那時能吃上窩頭就屬于相當不錯的了,他們經(jīng)歷過多次饑餓的考驗。在前些年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幾個月沒有下雨,很多莊稼都絕收了,僅有的一點糧食很快就吃完了。人們沒辦法,為了活命,把許多平時連豬都不吃的東西當做了賴以果腹的食物,如谷糠、草籽、棉花籽、樹皮、樹葉等等。因為沒有糧食吃,很多人得了浮腫病,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還餓死了一些人?,F(xiàn)在我們村子里還流傳著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有個村民(當時叫生產(chǎn)隊員)給生產(chǎn)隊干了件別人都不愿干的重活,隊長為了獎勵他,請他吃了頓馃子。過后,他逢人便說:?馃子太好吃了。我要當了皇上,就天天吃馃子!?或許在當時人們的樸素印象中,古時候的皇上就是過著左手拿燒餅、右手拿馃子、想吃什么吃什么的幸福生活吧?!
我們那時特別盼望著過節(jié),因為過節(jié)能吃上好吃的餃子,有時還能吃上平時很難吃到的雞肉和豬肉。再就是串親戚,串親戚一般也能吃上些好吃的。我?guī)讉€姑姑結(jié)婚、添孩子我們都搶著去,因為有久違的美味等著我們。串親戚吃飯也有竅門。比如我們這兒家里添了孩子,習慣先給每個客人上一碗雞蛋面條,然后再上各種菜肴。開始我們不知道,喝一碗面條就基本吃飽了,接下來的美味佳肴就只有留口水的份兒,卻吃不下去了。以后慢慢學聰明了,先上的面條根本不動筷子,讓它完璧歸趙,留著肚子吃更好吃的東西。
記憶中與食物有關(guān)的兩件事對我印象深刻。一次是偷吃姐姐的花生。那些花生是姐姐在別人收過花生的地里翻找的,大約有一小書包。姐姐自己不舍得吃,又怕我偷吃,就藏在柜子里,沒想到被我發(fā)現(xiàn)了。我趁姐姐有事外出,就偷偷地打開柜子,拿出花生來。開始還想少吃點,給姐姐留一些??梢驗槠綍r沒怎么吃過花生,越吃越想吃,把姐姐的辛苦勞動果實都給?報銷?了。姐姐回家后,看到花生都被我吃完了,氣得大哭起來。我呢,因為吃的太多,消化不了,晚上上吐下瀉。并且從此后,再不吃生花生。
還有一件事。我上小學時,學校旁邊有個代銷點,里面賣一種叫高粱飴的食品??粗赖陌b盒,很想知道高粱飴是什么味道,和我們平時吃的糖果有沒有區(qū)別??梢粏杻r格,要七毛錢,我那時零花錢最多也不超過五毛錢。于是天天放學后去代銷點,眼巴巴地看著十分想念的高粱飴,卻一直沒有錢買,倒是晚上做了不少大吃高粱飴的美夢?,F(xiàn)在到了超市,看到高粱飴,還總會想起小時候的事兒來。
童年一去不復返了,那個想吃卻沒錢買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可是現(xiàn)在卻想不起來吃啥東西好吃了。那時做夢都想吃的燒雞、炸魚現(xiàn)在吃起來也感覺沒啥滋味了。每次帶孩子出去,看著街上琳瑯滿目的食物,再看看孩子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眼神,總是心生感慨:還是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啊!
在我眼里的鳳凰古城像沈從文筆下《邊城》里的茶峒。我喜歡翠翠的善良、清純,也喜歡爺爺?shù)拇緲悖谀抢锵袷且粋€世外桃源,有清澈見底的河流,有湘西特色的吊腳樓,那里的每個人都透著暖暖的善良與愛。
我沒有去過邊城,初次來到鳳凰時便把鳳凰誤認作邊城了。因為鳳凰與邊城太像了,鳳凰有著邊城的古樸和善良,有著邊城里吸引眼球的吊腳樓,有著相似的河流沱江,來過鳳凰之后眼里就容不下別的古鎮(zhèn)了。
關(guān)于鳳凰古鎮(zhèn)名字的由來,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此處栽有五顆巨大的梧桐樹,分別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向,這些梧桐樹曾經(jīng)迎來過鳳凰棲息,所以此處命名為“鳳凰鎮(zhèn)”。有人說,它是一座等待千年的城,它在此一直靜靜的守候,只為迎來與您與我的相遇。
東說白天的鳳凰像是燕歸巢,晚上的鳳凰美不勝收。這樣的地方太吸引人了,讓他看過就忘不了,他也想像苗家人一樣扎根在那片小小的土地上。
鳳凰是個小鎮(zhèn),或許因為我也是湘西苗族人,我更愿意叫它小寨,叫著小寨感覺更親切。這里有著苗族、漢族、土家族等,據(jù)說有28個民族聚集在一起,團結(jié)在一起。而能讓我感受到的總是苗鄉(xiāng)的味道,就像是家的味道一樣。
初見鳳凰時,在剛?cè)氤堑牡胤?,遠遠望去就像一幅畫,安靜而閑適。古建筑的邊角一層疊著一層,慢慢擴散開來,然后呈現(xiàn)在眼前一幅完整的畫面,有種錯覺我看到了清明上河圖,還是說誰模仿了清明上河圖然后把它畫在了此處。我急切的想要進入城中,一觀它的全貌,感受它的古韻。待我進入城中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掉進了畫面里,就如同其他游客一樣成了畫面中的一處人物,我看不到它的全貌,只能感受它的處世不驚,感受它的莊重,感受它的'千年魅力。
鳳凰如同“鳳凰”一樣美。我喜歡清晨的鳳凰,這個時間段游客們大多數(shù)都還沒有起床,沒有了熙熙攘攘,沒有了煩擾吵雜只剩它原有的優(yōu)美和優(yōu)雅,沱江緩緩的流水更襯托它的韻致。
細長的沱江穿城而過,蜿蜒如蛇,將古城一分為二,一邊是沿江而立的木質(zhì)吊腳樓,一邊是古城墻的烽火臺,兩邊的倒影恰如其分的倒在江中,形成了一幅古畫。沱江在哪都能見著橋,有古色古香的虹橋,有石塊汀步橋旁邊架著小木板橋。江水沖打著石塊從旁傾瀉而出劃過一個優(yōu)美的弧度,從容的鉆過木板橋徜徉而去。沱江像是整個鳳凰的靈魂,有了它才更顯得有生命力,有了它才更顯的古城依山傍水的柔美,它滋潤了整個鳳凰的土地,養(yǎng)育了整個鳳凰的人們。
沿著江邊漫步,涼涼的風吹過來,心里面酥酥的,踏在石板上的腳步也輕盈了起來,突然就想隨風舞動,想釋放心中的靈魂讓她與這里融為一體。有人說逃離是個浪漫的詞,逃離就是為了與鳳凰偶遇,大概我也是這樣想的吧。
隨著人們陸續(xù)的多了起來,一葉扁舟輕帆卷,沱江也似乎剛剛蘇醒,睜開眼睛迎接一天的游客,如同哺乳鳳凰的人們一樣。
走過那長長的江邊胡同,到處可見苗家風味,隨處可見苗家的手工和銀飾。我最喜歡的莫過于苗家姑娘的服裝,就像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在這沱江之上。待我穿上苗服戴上銀冠之后,拍照的大姐說,真美,然后按下快門。我雖是苗族卻從小到大未穿過苗服,我忽然覺得自己恰似待字閨中的阿妹,帶著那微微的嬌羞,連同鳳凰的柔美一起被定格;定格在吊腳樓里,定格在水中的倒影,定格在記憶的最深處,定格在時光隧道中。我仿佛聽到儺送在沱江的那邊唱著情歌,一聲聲悅耳的歌聲不斷地傳入耳中。循聲望去,未見儺送,未見翠翠,只見沱江泛舟,或許這聲音是船家的吧。
如果說白天的鳳凰是淑女,文靜中帶一點點多愁善感,那夜晚的鳳凰就是舞女,性感,妖嬈,熱情,奔放。
夜晚的鳳凰古城全城霓虹閃爍,燈火通明,那邊的烽火臺、這邊整排的小酒吧以及每一座橋都是燈光如晝,感覺夢回大唐,像是回到了長安街的繁華昌盛。整個沱江被照的半明半暗,半遮半羞像極了害羞的小女人,偶爾能聽到它幽幽的流水聲,像是在訴說一件憂傷的往事。
每個小酒吧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唱著不一樣的音樂表達一樣的心情,他們的聲音穿過窗口蔓延著沱江,仿佛在釋放他們的靈魂,也仿佛張開雙臂迎接我們的到來,用他的熱情來感染整個古城。其中有一個酒吧的名字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守望者”。我也一直在守望,我想它守望的不僅僅是鳳凰的夜,還有他們心中的愛,還有他們那無處安放的靈魂吧。
晚上的石汀橋和木板橋特別熱鬧,正因為它窄人們才不斷的在上面穿行,遠遠看去像人組成的堤壩把沱江隔為兩段,使我也忍不住踏足體驗,感受這不一樣的風情。
伴著柔柔的月光灑下來,沐浴著古城,沐浴著霓虹燈光,沐浴著沱江,盡顯鳳凰的妖嬈。
我總想站在那里,閉上眼,聽風,聽夜色,聽嬉笑聲,聽流水聲,聽歌聲,聽心跳的聲音。遇見鳳凰,就像遇見了心中的另一個自己。
作者:阿巧||責編:一默
送走了和煦的春風,時光悠然地走進了初夏時節(jié)?!?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绷⑾?,標志著夏天的正式到來。每到這個時節(jié),綠樹成蔭,草木葳蕤。田間的麥穗出齊了,揚著白色的麥花兒,南風一吹,麥浪翻涌,麥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想嘗一嘗它那清新的味道。
北方人都很愛吃面食,尤其是用麥子磨出來的面做成的手搟面,味道絕妙,爽滑鮮香,筋道耐嚼,非常受歡迎。我從小就很喜歡吃面食,最喜歡母親做的手搟面的味道,一直到現(xiàn)在,依然讓我念念不忘。
那天從田野里游玩歸來,不覺已經(jīng)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我就問愛人:“今天中午想吃什么?”愛人隨口回道:“就做面條吃吧,簡單又好吃!”
我挽起了袖子,走進廚房,卻發(fā)現(xiàn)家里沒有干面條了。本想下樓去買一把,又一想,正好放假在家有空閑,不如給家人做一頓純正的手搟面吧。我麻利地從面袋里舀了兩瓢面,往里面打了一個雞蛋,用水把面和好,把它放一邊餳著,隨后開始切西葫蘆、蔥、姜。做好準備之后,我把火打著,開始倒油炒菜,準備下面條時用。
做完這些之后才想起,因為我平時忙于工作,好長時間沒做過手搟面了,所以我家的搟面杖也被我束之高閣了。我在柜子的角落里找到了那根搟面杖,它委屈地躲在角落里,上面落滿了灰塵,顯得那樣落寞寂寥,不過今天終于讓它有了“用武之地”了。我把它從柜子里取出來,用水洗干凈后,頓時舊貌換新顏,還原了它淺棕的本色。
它有一米來長,渾身圓嘟嘟的,顯得憨厚可愛??吹剿?,我就不由地想起了母親用過的那根棕色的搟面杖,雖然年代久遠,上面布滿了坑坑洼洼的“斑點”,表面不再光滑,但它可是我們家的功臣,伴隨我們度過了那些難忘的歲月。母親曾用它為我們做出了許多美味的食物,讓我們得以 健康 地成長。
母親在廚房里備有兩根搟面杖,一大一小,一長一短,猶如兩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大的略顯粗一些,有一點份量,稍顯笨重;小的輕便一些,中間肚子圓,兩邊尖尖的,用起來輕巧靈活??蓜e小看這兩根普通的搟面杖,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只是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各有各的用途,誰都很重要,不可缺少。大的搟面杖,母親常常用它來搟面條、烙大油餅、搟麻葉,小的搟面杖,常常被用來搟餃子皮。這兩根搟面杖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把我們的生活調(diào)理得有滋有味......
最難忘的是母親搟面條的樣子,神情專注,一絲不茍,像是在完成一項浩大的工程。那時候母親還年輕,一頭短發(fā),干脆利落,搟面條勁頭十足,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力氣。無論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難耐的夏天,一年四季我們都可以吃上母親做的手搟面條。母親用搟好的面條做成湯面條、撈面條、蒸面條……換著花樣兒給我們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盡管天天做面條,一家人卻還是最喜歡吃。
夏日,烈日炎炎,勤勞的母親忙完地里的活,扛著鋤頭剛回到家里就不顧天氣的炎熱,洗洗手一頭鉆進廚房,為我們做面條吃。我只想著搟面條對母親來說是手到擒來、輕而易舉的事,卻沒有想到搟面條還是一項體力活呢!
母親先洗干凈了面盆,往里面倒入了兩大瓢面粉,再往里倒入了一些水,讓水滋潤到面里,然后揉成一個大面團。母親和面很有技巧,總是那么光滑,冬天的面和得軟一些,夏天就把面和得硬一些。母親說:“要想搟好面條,就得先和好面。和面是有講究的,有三光,就是面光、盆光、手光。不能像粘知了一樣,弄得哪兒都是面?!?br>母親說的話,都是她的經(jīng)驗之談,我牢牢地記在了心上。只見她和好面放到鍋臺上,讓它慢慢地餳著。然后再把豆角洗干凈,用手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緊跟著切好蔥花和姜,再切兩個番茄,放入大鍋里翻炒,等炒熟了,把它們盛到大碗里,等著下面條時再用。
這個時候,鍋臺上的面也餳得差不多了,母親的搟面杖也就該上場了。只見母親先在案板上撒上一些面粉,防止面團粘在案板上。接著把面搟成一個圓片,再把圓片纏繞在搟面杖上,兩手握住兩頭,在案板上來回地滾動。搟一會兒,怕面會粘連,母親就把圓片拆開了,在上面撒上一層面粉,再次把圓片纏繞到搟面杖上,來回地搟。如此反復,大約五六次,面被徹底搟薄了。母親再把它從搟面杖下一點一點地拆開,來回折疊好,寬度正好是一刀下去能切開的樣子。母親搟面條時,我常常在一旁觀看,雖然沒有動手干過,但對搟面條的流程卻是一清二楚。我非常佩服母親能把面條切的細細的,每一根都像是算計好的,不寬不窄,恰到好處。切完后,母親把它們一行行排列好,撒上一層面粉,就等下鍋啦!
鍋里的水燒開了,面條下鍋了,母親用筷子小心地不停攪動著,面條就一根根地分散開來。等面條在鍋里翻滾的時候,再用筷子攪動,把炒好的菜倒入鍋里,最后放入洗好的荊芥,再滴入幾滴小磨香油,一鍋白紅綠相間、味道鮮美的湯面條就做好了。母親把它盛到碗里,看著色香味俱全的面條,讓人胃口大開。母親的手搟面筋道,香噴噴的,清新爽口,吃上一口,回味無窮……
有空閑時,母親也會給我們改善一下生活,做美味的餃子給我們吃,她的那把小搟面杖就派上了用場。母親先和面,再把肉剁成末,加入蔥、姜、五香粉、香油,再和剁好的白菜攪拌在一起,餡就弄好了。接著就用小搟面杖搟面皮了,小小的搟面杖在母親手里就像很乖巧的孩子,不停地轉(zhuǎn)動著,靈活得很。母親用小搟面杖搟出的面皮圓圓的、薄薄的,大小勻稱,看起來就像是小巧的圓圈,放在掌心里正好能握住。用它裹上肉餡,就像玲瓏的小月牙兒,下到鍋里,晶瑩透亮,香味撲鼻,引人垂涎……
去姥姥家走親戚,我妗子經(jīng)常對我說,你的母親從小就特別能吃苦,十一二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做飯了。她那時個子矮,夠不著案板,搟面條時就在腳下面墊一個小板凳。小小的年齡,就能做一大家子人的飯。我真不敢想象,一個年紀尚小的女孩,正是撒嬌的年齡,卻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真不知道母親那時是怎么承受過來的?
一大一小兩根搟面杖,伴隨著母親度過了她的一生,從少女時代一直到老年。母親說,只要她還能動,就會經(jīng)常給我父親做手搟面吃,因為我父親一輩子也沒有吃夠母親做的手搟面。直到她不小心摔傷了,母親就再也沒能親手給我們搟面條吃了。
2018年的夏天,我利用放暑假的機會陪伴母親在老院子里住了一段時間,并在院子里種了一些荊芥(做菜常備的一樣香料),以便給母親做荊芥番茄面條吃。每天中午,我用母親的搟面杖搟面條,母親就坐那兒微笑著看著我搟面條,像極了我小時候看她搟面條的那個樣子。不管我做的面條好吃不好吃,母親總是吃得津津有味的,好像很滿足的樣子。但母親終是沒有熬過那年冬天,她追隨我的父親去了另一個世界。從此,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永遠留存在了我的記憶里……
今天我拿起搟面杖為家人做手搟面,觸景生情,又想起了母親做的手搟面,味道獨特,清香綿長。端起我親手做的手搟面,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那些吃手搟面的難忘的舊時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981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散文:為愛癡狂
下一篇: 散文隨筆:又是一年丹桂飄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