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600項(xiàng)符合查詢結(jié)果,庫內(nèi)數(shù)據(jù)總量為1,733,279項(xiàng)。(搜索耗時(shí):0.0499秒) [XML]
大調(diào)中湯處方 : 黃連(煎水浸甘草)甘草(煎水漫黃蓮)瓜蔞仁(煎水浸半夏)半夏(煎水浸瓜蔞仁)、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川芎 當(dāng)歸 生地 白芍功能主治 : 主虛而挾痰火者。用法用量 : 水煎服。摘錄 : 《醫(yī)學(xué)入門》卷八混沌湯怎么...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苓連湯處方 : 茯苓2兩,黃連1錢。功能主治 : 利小腸,利水以分消其火氣。主小腸熱極,止在心頭上一塊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處無汗。用法用量 : 水煎服。摘錄 : 《辨證錄》卷六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是A.四逆散B.逍遙散C.大柴...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小陷胸湯《傷寒論》【組成】 黃連一兩(6g) 半夏半升,洗(12g) 瓜蔞實(shí)大者一枚(20g)【用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蔞,取三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現(xiàn)代用法:先煮瓜蔞,后納他藥,水煎溫服)?!竟?..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醫(yī)
...是進(jìn)補(bǔ)、治病的主藥之一,亦是不少古方的主藥之一?!?em>黃連阿膠湯】本方出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全方由阿膠、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組成,治陰虛血少,心
欄目:健康生活 作者:祝由網(wǎng)
...炎方(方名二黃散)方藥:吳茱萸15克,生大黃12克,川黃連8克,膽南星4克。功效:解毒清熱,活血化淤。炮制及用法:將上藥均焙干研成細(xì)末,和勻,加醋拌和,調(diào)成稠糊狀,制成藥餅,于晚睡前外敷于雙足涌泉穴處,晨起時(shí)...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醫(yī)
大蕪荑湯別名 : 梔子茯苓湯處方 : 防風(fēng)1分,黃連1分,炙甘草2分,麻黃(不去根節(jié))2分,羌活2分,山梔子仁3分,柴胡3分,茯苓3分,當(dāng)歸4分,大蕪荑5分,白術(shù)5分。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1服。功能主治 : 滋營潤燥,除寒...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功用:殺菌活血,除濕解毒,清熱消腫。主治:爛喉沙(猩紅熱),各種丹毒。處方:黃連3~10g,黃芩6~15g,黃柏6~15g,大黃1~10g,連翹10-30g,金銀花10-30g,千里光15~40g,兩面針3~15g,地錦草10~30g,當(dāng)歸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道醫(yī)
...、粳米、甘草、山梔、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天花粉、黃連、生姜、大棗。功能主治 : 熱病汗后煩渴,脈洪大,背惡寒者。用法用量 : 心煩,加竹葉、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惡寒,渴,加茯苓,去山梔;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潤腸湯處方 : 檳榔、車前子、茵陳、芍藥、木香、黃芩、黃連、青橘皮、防風(fēng)。功能主治 : 大孔痛。有濕熱之毒流于大腸。用法用量 : 谷芽、燈心煎服。摘錄 : 《證治寶鑒》卷八蝦仁絲瓜湯——潤腸道清熱解毒美容 絲瓜大...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參連開噤湯《金鑒》卷四十二:參連開噤湯處方 : 人參、黃連、石蓮子。功能主治 : 噤口痢,不堪下者。用法用量 : 煎湯,徐徐服之。下咽即好,外以貼臍王瓜藤散。摘錄 : 《金鑒》卷四十二《鎬京直指》卷二:參連開噤湯處方...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