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論 《荀子》
夫樂者
,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fā)于聲音,形于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故樂在宗廟之中
,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閨門之內(nèi),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鄉(xiāng)里族長之中,長少同聽之,則莫不和順。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jié)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萬變。是先王立樂之術(sh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聽其雅
、頌之聲,而志意得廣焉;執(zhí)其干戚,習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jié)奏,而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且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
;軍旅鉞者,先王之所以飾怒也。先王喜怒皆得其齊焉。是故喜而天下和之,怒而暴亂畏之。先王之道,禮樂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故曰:墨子之于道也,猶瞽之于白黑也,猶聾之于清濁也,猶欲之楚而北求之也。夫聲樂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墨子曰:“樂者,圣王之所非也
,而儒者為之夫民有好惡之情而無喜怒之應(yīng)
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yīng)之
君子以鐘鼓道〔52〕志
且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
;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tǒng),管乎人心矣聲樂之象:鼓大麗〔62〕
吾觀于鄉(xiāng)〔84〕而知王道之易易〔85〕也
。主人親速〔86〕賓〔87〕及介〔88〕,而眾賓皆從之,至于門外,主人拜賓及介亂世之征
〔注釋〕樂:音樂。樂:歡樂
。不免:不可缺少。形:表現(xiàn)。人之道: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道:同“導”。流:淫亂。文:樂章。(xǐ):當作“偲”,邪。曲直:聲音曲折或平直。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郝曇舴睆秃唵巍A猓郝曇舻那宕嗷驁A潤(張 靜)
〔鑒賞〕荀子的《樂論》是現(xiàn)存的先秦時期第一篇系統(tǒng)論述音樂的專著。荀子前
荀子肯定人“目好色
人對音樂的需求發(fā)自本性,因為音樂的旋律
荀子肯定了音樂的作用,但他并不認為音樂萬能
在這種情況下,荀子認為情感性的音樂要和規(guī)范性的“禮”相輔而行
荀子過分強調(diào)了音樂的社會政治作用
盡管《樂論》的思想不盡成熟,但它仍是一篇重要的音樂專論
。文中,荀子鏗鏘有力地肯定了人性的確鑿存在,高瞻遠矚地論述了音樂的巨大感染力量,精煉詳盡地敘述了音樂寓教于樂的歷史性作用,要求以音樂改善思想,敦厚風俗,促進和睦,強調(diào)音樂的正途,這些眼光遠大的觀點不僅在當時,便是在現(xiàn)在社會的文藝界的風云變幻中都有極強借鑒作用與極大指導意義。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387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上一篇:
雞鳴(樂府詩歌),原文-賞析-注釋
下一篇:
荀子名言·志意修則驕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