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蘇軾這篇短文
,作于元豐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即貶謫黃州的第四年,因其言簡而意長,盛譽(yù)不衰。諷詠玩味,既可有藝術(shù)上的享受,更能得生活上的啟迪。此文精采之處
,是作者對其在承天寺步月觀感的描繪:那澄澈透明的滿庭月色,在他看來,竟宛如一池春水,幽深靜謚粼粼閃光;月下竹柏的清影,也仿佛化作了縱橫交錯的藻荇。作者與張懷民信步閑庭,只覺迷離恍惚,水月莫辨,似乎正和碧綠的水草一起,搖曳于滿池清水之中。此時,心物的對立已經(jīng)消失,人與自然正融合為一,審美主體漸漸進(jìn)入了一種夢醉式的幻美世界。此處的承天寺,不過是一座極普通的寺廟,月夜竹柏,也都是極尋常的景物蘇軾詩文中
,“閑”字曾被屢屢提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閑者
,閑和安適之謂也。崔道融《月夕》詩云:“月上隨人意,人閑月更清。朱樓高百尺,不見到天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這一種“閑”
在大千塵世中超乎得失
,從容靜觀,尋常的景物和平凡的生活都會充滿詩情畫意,目之所至,觸處皆春,將不是一句空話。這就是此文給我們的啟迪。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6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