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送石昌言使北引》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蘇洵·送石昌言使北引》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鑒賞
昌言舉進士時
今十馀年
往年彭任從富公⑩使還
【注】
①先府君:猶言“先父”,此處指已死去的父親。府君
,漢代稱太守為府君,后來成了子孫對自己父祖的敬稱。②啖(dàn淡)我:給我吃。③句讀(dòu逗):斷句。④屬對:古義指對對子。⑤聲律:聲韻和格律。⑥摧折:猶言“折節(jié)”,指改變過去廢學的行為。⑦兩制:宋代以翰林學士掌內(nèi)制,以知制誥掌外制,并稱“兩制”。當時石昌言任知制誥,因此稱“官兩制”。⑧旆(pèi佩):旗幟。⑨折沖口舌:指外交上以善辯而取勝。⑩富公:富弼本文是一篇贈序
,作于嘉祐元年(1056)。石昌言名揚休,眉州人,與蘇洵既是同鄉(xiāng)又是親戚。當時石昌言在京師任刑部員外郎、知制誥,和蘇洵兩人在京城得以相遇。后來石昌言將奉命出使北國,慶賀契丹國母生辰,蘇洵于是寫了這篇文章,為他送行。因為蘇洵的父親名序,為避家諱,不稱序而改稱引。當時
,北宋在北方的強大威脅就是契丹,在數(shù)次征戰(zhàn)失敗以后,北宋王朝長期對它采取輸幣納款的屈辱妥協(xié)政策。石昌言出使敵國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保持民族和國家的尊嚴呢?蘇洵于是對他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既要委婉不使對方感到難堪,又要句句實用、中肯。文章先是從敘舊情聊親誼開始
,兩家是鄰居又是親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接下來
,作者水到渠成地引入文章的正題:得知昌言要“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廷”,作者鼓勵他“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沖口舌之間,足矣”,希望他在外交上取勝回來。同時,作者將筆鋒一轉(zhuǎn),舉古今使臣出使的事為昌言示例,將文章深入一層。契丹的騎兵馬隊經(jīng)過
,有的人“聞介馬數(shù)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嚇得膽戰(zhàn)心驚,“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蘇洵用這些人的懦怯委婉地提醒昌言,決不可像這些人那樣做出有損于國格的事。而西漢奉春君婁敬到匈奴后兩個事例一正一反
總的來說
,文章的前半部分,行文如兄弟相對促膝談心,情真意摯,真切動人后人評論
劉大槐評說此文:“波瀾跌宕,極為老成
蘇洵的代表作及賞析蘇洵,字明允號老泉
《九日和韓魏公》
晚歲登門最不才
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
意思是:我四十八歲
后來,雖 然名動京師
擴展資料
1
出自宋·蘇洵《心術(shù)》。
崩
2
出自宋·蘇洵《上皇帝書》
強調(diào)了賞罰必須分明
3
出自宋·蘇洵《上皇帝書》
。利益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都會爭相前往投奔
。有了利益,才能有基本的物質(zhì)條件,百姓才能生存下去。利益實現(xiàn)了累積
,百姓才能求得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富裕求唐宋八大家的名篇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16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老舍《家書一封》作品賞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