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1.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醪g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8.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2.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5.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詩文解釋】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jié)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詞語解釋】 踏歌:邊唱歌邊用腳踏地作節(jié)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 【詩文賞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擠離開長安,十年來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個地方,廣泛交結(jié)朋友,汪倫就是其中一個。這首詩寫于詩人與汪倫離別之際。汪倫腳踏地打著拍節(jié),為李白送行??吹竭@種場面,李白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當(dāng)場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詩作為感謝。 這首小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贊頌了真摯、深厚的情誼。妙處在于結(jié)句的比物手法的運用,將無形的情誼轉(zhuǎn)換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自然而耐人尋味。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兔虾迫恢畯V陵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故人東???,一見借吹噓。風(fēng)濤倘相見,更欲凌昆墟——寄崔侍郎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兑唤y(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
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不及:不如。
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zhuǎn),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此句出自唐朝李白的《贈汪倫》。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擴展資料:
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俺酥邸北砻魇茄??!皩⒂小北砻魇窃谳p舟待發(fā)之時。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
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
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參考資料:-《贈汪倫》
七絕·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七絕·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七絕·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五古·詠苧蘿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云間。
勾踐徵絕艷,揚蛾入?yún)顷P(guān)。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七絕·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絕·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樂府·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七絕·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李白描寫“桃花”的詩句有哪些1、桃花潭水深千尺(唐·李白·《汪倫》)
2、桃花流水窅然去(唐·李白·《山中問答》)
3、桃花開東園(唐·李白·《古風(fēng)其四十七》)
4、秀眉霜雪顏桃花(唐·李白·《山人勸酒》)
5、武陵桃花笑殺人(唐·李白·《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6、秦人雞犬桃花里(唐·李白·《和盧侍御通塘曲》)
7、溪水桃花流(唐·李白·《贈別從甥高五》)
8、歸來桃花巖(唐·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9、去后桃花春水深(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10、岸夾桃花錦浪生(唐·李白·《鸚鵡洲》)
補充:
1、色漲桃花然(唐·李白·《安州應(yīng)城玉女湯作》)
2、石門流水遍桃花(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
3、正是桃花流(唐·李白·《荊門浮舟望蜀江》)
4、桃花飛綠水(唐·李白·《宿巫山下》)
5、桃花帶雨濃(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6、桃花有源水(唐·李白·《秋夕書懷》)
7、桃花發(fā)岸傍(唐·李白·《代別情人》)
8、桃花弄水色(唐·李白·《代別情人》)
9、直驅(qū)雞犬入桃花(唐·李白·《桃源》)
10、只見桃花不見人(唐·李白·《桃源》)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百度[引用時間2018-1-15]
2.李白寫的關(guān)于桃花的詩詞(要特別優(yōu)美的)小時候讀李白的名詩《贈汪倫》,就知道李白曾經(jīng)到過涇縣的桃花潭,喜歡桃花潭。
長大后有幸分配在涇縣工作,走近桃花潭,面潭懷古,憑吊“謫仙”的遺蹤,才知道李白與桃花潭的關(guān)系與情結(jié)。 誰都知道,李白到桃花潭是被汪倫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引誘去的。
但是,如果李白不是和兄長鬧了矛盾,斷了財路,千里迢迢來當(dāng)涂投靠族叔李陽冰,汪倫怎么有機會邀請李白?反過來說,汪倫沒有機會邀請李白,李白不會自動往桃花潭,這就是李白與桃花潭的關(guān)系,也是桃花潭與李白的緣分。 汪倫邀李白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人的功勞,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個人就是萬巨。
萬巨乃萬村始祖萬鵬舉之后。他博學(xué)多才,家財萬貫,廣有交游,人稱“萬夫子”。
萬巨在京城趕考時不但與李白有過交往,而且聽說他經(jīng)濟拮據(jù),曾慷慨相助。只是他考中進士不愿為官,縱情詩酒,瀟灑度日。
因此,李白很仰慕他的道德、賞識他的人品,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汪倫在涇川雖貴為縣令,但與李白素昧平生,從未有過任何交往,只是傾慕他的大名與詩才,盲目崇拜他。
用今天的話說,屬于“追星”。能不能請動李白,把他請到?jīng)艽ㄌ一ㄌ秮硇∽?shù)日,與自己一敘,是汪倫埋藏在心中的一個愿望。
一日,他把這個愿望悄悄告訴了與自己交情深厚的朋友萬巨,萬巨是個絕頂聰明之人,誰知他聽后哈哈一笑:“這有何難,明日我修書一封,保管他不會拒絕,匆匆趕來”。萬巨了解李白的為人,也深知他的脾性,故在信中不提別的,只描寫涇川的山水景色和自然風(fēng)光。
與此同時,他還給汪倫支招,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為誘餌,“引其上鉤”。汪倫對于萬巨的“點撥”心領(lǐng)神會、言聽計從,于是差家丁星夜起程,速速趕赴當(dāng)涂…… 一生好游、飲酒成癖而又重情重義的李白做夢也沒相到信中有詐?哪能招架得住汪倫與萬巨如此的策劃與“忽悠”?見信之后,果如所料,他欣然前往。
李白到桃花潭后,一沒見到“十里桃花”(“十里桃花”乃桃花渡也),二沒看見“萬家酒店”(店主人姓萬也),但卻哈哈一笑,高興地留下了。這時在他的眼里,汪倫的熱情就是“十里桃花”,萬巨的真摯就是“萬家酒店”。
這是任何絕妙的自然風(fēng)光和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比似的。更何況桃花潭及周邊的自然風(fēng)光確實如“萬夫子”所描寫的相差無幾。
于是,李白覺得這里的山好、水好、人更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和賓至如歸的感覺。李白被桃花潭及周邊的自然美景所吸引、陶醉,也被汪倫、萬巨的真情所打動、折服。
“雙份”的感動使他文思泉涌、妙語聯(lián)珠,一發(fā)不可收。短短幾天,李白就吟哦了數(shù)十首描寫桃花潭景區(qū)自然風(fēng)光,及贊頌與汪、萬友誼的不朽詩篇。
李白一生游歷的名山大川很多,但象這樣在一個地方留下這么多詩篇,集中吟哦一地的詩篇達數(shù)十首之多的情況極為罕見,甚至是絕無僅有??上У氖?,這些詩篇不少后來遺失掉了,現(xiàn)在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區(qū)區(qū)十幾首。
如《贈汪倫》、《過汪氏別業(yè)二首》、《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訪萬巨公吟》、《尋梅》、《扶風(fēng)豪士歌》、《石壁山》、《澀灘》、《姊妹石》、《羅浮潭》等,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耙蛩既f夫子,解渴同瓊樹?!?/p>
“梅花自是清奇物,不比凡花一樣看?!薄鞍驳梦宀屎纾{天住長橋。”
“姊妹雙雙恨未休,玉容永化石千秋。”“堂上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p>
“七里哪尋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等等膾炙人口的詩句,在民間不脛而走,廣為傳頌。
從此,桃花潭因李白的青睞而聞名全國、婦孺皆知,也因李白的贊賞而史冊留芳、名垂千古;而李白呢,因桃花潭的濡潤心靈更加充實,也因桃花潭的滋補生命分外精彩。 李白與桃花 李白在安陸十年期間,有過一段十分閑適的生活。
娶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居家白兆山桃花巖下。春天,漫山的桃花開得絢麗嬌艷,清澈的山溪在巖間自在地流淌,一首著名的小詩《山中問答》就在這種心境之下吟詠而成: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在往后遠游他鄉(xiāng)的日子里,桃花寄托了李白對許氏無盡的思念。
《寄遠其八》寫道:憶昨東園桃李紅碧枝,與君此時初別離。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坐嘆復(fù)相思。
坐思行嘆成楚越,春風(fēng)玉顏畏銷歇。碧窗紛紛下落花,青樓寂寂空明滅。
兩不見,但相思,空留錦字表心素。至今緘愁不忍窺。
白兆山漫山桃花,李白居家東側(cè)有一座茂密的桃園。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記述詩人曾經(jīng)在此賞花、宴飲和賦詩。
遠行他鄉(xiāng)與妻子餞別也是春季正濃桃花正艷?!疤依罱袢魹?,當(dāng)窗發(fā)光彩。
莫使香風(fēng)飄,留與紅芳待?!保ā都恼Z其三》),異客他鄉(xiāng),天涯羈恨,李白睹物懷人,寄語許氏善護青春,留待重逢,字語間蘊含深情。
李白一生與桃花結(jié)有不解之緣。早在初離蜀地“仗劍去國,辭親返游”的時候,“桃花飛淥水,依然錦江色”(《宿巫山下》),桃花淥水是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中山孺子妾歌》),桃花花色艷麗,自然可以比喻女性美麗的容顏。
“秀眉霜雪桃花貌,青髓綠發(fā)長美好”,《山中勸酒》一詩幾位主角都是年高德。
3.關(guān)于李白“桃花”的古詩句有哪些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
其他人的:
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杜甫《曲江對酒》)
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賈至《春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桃花溪》)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崔護《題都城南莊》)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題墨梅圖》)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李白描寫“桃花”的詩句有哪些1、桃花潭水深千尺(唐·李白·《贈汪倫》)2、桃花流水窅然去(唐·李白·《山中問答》)3、桃花開東園(唐·李白·《古風(fēng)其四十七》)4、秀眉霜雪顏桃花(唐·李白·《山人勸酒》)5、武陵桃花笑殺人(唐·李白·《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6、秦人雞犬桃花里(唐·李白·《和盧侍御通塘曲》)7、溪水桃花流(唐·李白·《贈別從甥高五》)8、歸來桃花巖(唐·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一作春歸桃》)9、去后桃花春水深(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見贈》)10、岸夾桃花錦浪生(唐·李白·《鸚鵡洲》)補充:1、色漲桃花然(唐·李白·《安州應(yīng)城玉女湯作》)2、石門流水遍桃花(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3、正是桃花流(唐·李白·《荊門浮舟望蜀江》)4、桃花飛綠水(唐·李白·《宿巫山下》)5、桃花帶雨濃(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6、桃花有源水(唐·李白·《秋夕書懷》)7、桃花發(fā)岸傍(唐·李白·《代別情人》)8、桃花弄水色(唐·李白·《代別情人》)9、直驅(qū)雞犬入桃花(唐·李白·《桃源》)10、只見桃花不見人(唐·李白·《桃源》)參考資料古詩文網(wǎng).百度[引用時間2018-1-15]。
5.有關(guān)桃花的詩句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桃李務(wù)青春,誰能貫白日。 —— 李白《長歌行》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 —— 李白《久別離》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dāng)年。 —— 李白《長歌行》
因君樹桃李,此地忽芳菲。 —— 李白《贈秋浦柳少府》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 李白《獨不見》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 李白《箜篌謠》
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 —— 李白《鞠歌行》
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fēng)。 —— 李白《上之回》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 李白《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 李白《獨不見》
已聞蓬海淺,豈見三桃圓。 —— 李白《郢門秋懷》
6.描寫桃花的詩句有哪些描寫桃花的詩句如下:
1、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guī)讟浠ā?——宋.劉敞《桃花》
2、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清.袁枚《題桃樹》
3、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 ——宋.陸游《泛舟觀桃花》
4、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唐.吳融《桃花》
5、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唐.杜甫《曲江對酒》
6、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唐.王維《田園》
7、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贈汪倫》
8、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唐.賈至《春思》
9、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元.王冕《題墨梅圖》
10、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
1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題大林寺桃花》
13、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戴叔倫《蘭溪棹歌》
14、桃花流水鱖魚肥。——唐.張志和《漁歌子》
15、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獣x.陶淵明《桃花源記》
16、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蓱z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李白《桃源》
桃花是自由隱逸之花。李白的《山中問答》抒發(fā)詩人高蹈塵外,醉心山林的隱逸情懷?!皢栍嗪我鈼躺?,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币?、二兩句“問”而“不答”,“笑”含懸念,“閑”顯心性,盡見詩人遠離塵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懷。第三句特寫桃花流水、睿然遠逝的景色,渲染一種天然寧靜、淡泊幽深的氛圍。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麗,不汲汲于榮,不寂寂于逝,令人聯(lián)想到寵辱不驚,淡泊處世的隱士風(fēng)采。末句對比議論,滿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脈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閑,別有天地而自得其樂。這份目無雜色,耳無雜音,心無雜念的舒適愜意,哪里是滾滾紅塵、碌碌人間所能相比的呢?全詩借“桃花流水”展示詩人瀟灑出塵之心和歸隱山林之志。
李白的另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則謳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無蹤的隱逸風(fēng)采?!叭退曋校一◣稘?。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庇讶松钤谝粋€山青水才、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飛泉,耳聞鐘聲;可以與麋鹿為伴,與青松為友;可以浪跡山林,心游道院。后面六句環(huán)境兼活動的描寫凸顯友人淡泊高潔的志趣和逍遙自在的風(fēng)采。一、二兩句展現(xiàn)詩人緣溪而行,穿山進林的景象。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濃艷耀目。好一派宜人景致,令人聯(lián)想到友人居住此中,如世外桃源,似人間天堂,超塵拔俗而自由自在。桃花,為環(huán)境添色,為人格增輝。
張旭的《桃花溪》表達詩人心儀虛無飄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審美情趣?!半[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起筆畫遠景,引人入勝:深山野谷,云煙繚繞;山溪之上,長橋橫跨,忽隱忽現(xiàn),似有似無,似飄浮而動,如臨空而飛。意境幽深神秘,朦朦朧朧。發(fā)問繪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巖石,如島如嶼(石磯);清溪之上,桃花飄流,源源不盡,綿綿不絕,如紅霞映水,似赤袖拂風(fēng)。詩意美妙空靈,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問”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飄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見,直寫桃花而桃花傳情。詩歌寫得象桃花源一樣撲朔迷離,令人神往,張旭是高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488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