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韶光如夢里。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落日野田黃蝶起,古槐叢荻搖深翠。
惆悵玉簫催別意。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文廷式
作者自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十八歲起,多次到北京。他第五次入京在德宗光緒十一年(1885)春,在京逗留一年余,與當(dāng)時勝流盛昱、袁昶、沈曾植、曾桐兄弟、蒯光典、王頌蔚、陳熾、張孝謙、楊銳等游,名動公卿。次年,應(yīng)禮部試,與王懿榮、張謇、曾之撰合稱“四大公車”,但不幸落第,于當(dāng)年四月二十八日離京南下。據(jù)其《南旋日記》,此詞為其出東便門時所作。
是時,已入初夏,三春已逝,回顧在京游蹤,恍如一夢,故詞以“九十韶光如夢里”一句起調(diào)。緊承此句的“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中的“銷魂”兩字,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意,以表達(dá)其離京時對這片土地的依戀、惜別之情。后兩句則為出東便門后所見田野間之景。此兩句寓情于景,聯(lián)系其“如夢里”的感受,上句所寫“落日野田黃蝶起”之景,可與陳維崧《尉遲杯》詞“聞?wù)f近日臺城,剩黃蝶濛濛,和夢飛舞”三句合參,似化用《莊子·齊物論》中夢蝶的寓言,以表達(dá)其迷惘如夢的心情;下句所寫“古槐叢荻搖深翠”之景,則可參讀作者后來在《南軺日記》光緒十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所寫“連日所行之境,綠楊萬樹,紅蓼叢生,愈繁密處,愈覺蕭疏”,“微吟二句云‘每當(dāng)荻葦蕭森處,便有江湖浩蕩心’,蓋深知世變之巨,將來非一手一足之力所能挽”,此時作者從槐荻搖翠中所產(chǎn)生的當(dāng)也是“蕭森”之感、“江湖”之心。
過片“惆悵玉簫催別意”一句,明白揭出“別”字,進(jìn)一步表達(dá)此次離京的“惆悵”之情?!坝窈崱?,用江淹《別賦》中“琴羽張兮簫鼓陳”句,指臨別時令人“惆悵”的管弦之音;也可能用范攄《云溪友議·玉簫記》所述韋皋游江夏,鐘情于一名玉簫的侍女,臨別時贈以玉指環(huán)一枚、詩一首,并約期再見事,及姜夔《長亭怨慢》詞“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huán)(一作簫)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萬縷”諸句意。如果是后者,當(dāng)有本事在,惜已難考實。繼此句后,以“蕙些蘭騷,未是傷心事”兩句極言其離京時的傷心懷抱?!膀}”,指屈原代表作《離騷》,“些”,指多以“些”字為語尾的《招魂》,而楚辭中又多以“蕙”、“蘭”之屬的香草象喻品性志行的美善高潔,故此處以“蕙些蘭騷”作為楚辭的代稱。在作者看來,楚辭中所抒寫的幽憂還未足以道出他此時的“傷心事”。結(jié)拍“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兩句,則用詩歌的傳統(tǒng)手法,托男女相思以表達(dá)其眷戀京國的纏綿幽約之情,而如果過片“惆悵”句是用韋皋與侍女玉簫典,則此兩句中固有男女間生死相思的戀情在。人間的真情、至情是執(zhí)著的、永恒的?!扒殡y死”句是對此情的贊頌,與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元好問《摸魚兒》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諸句,可稱異曲同工。
葉恭綽在《廣篋中詞》中以“沉痛”兩字評此詞。其詞情之如此沉痛,當(dāng)因?qū)懘嗽~時,其別情離緒是與其落第后的失落之感及其關(guān)念時事的憂國之情交織為一的。此時,政局日非,內(nèi)憂外患迭起,是國危如縷的多事之秋。作者此次在京時曾于致友人函中對喪權(quán)辱國的中法條約的簽訂極表憤慨,又曾與人謀議劾李蓮英事。此詞起調(diào)“九十韶光如夢里”句,似也寓有對清皇朝的盛世已如夢如煙、一去不返的感慨。“寸寸關(guān)河,寸寸銷魂地”兩句,更似寓有對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再喪師失地,使河山蒙羞的悲憤,而“落日”之景本就可以喻示國運(yùn)之衰微沒落。下片詞所說的“傷心事”,應(yīng)不僅僅指離別之事。其就楚《騷》翻進(jìn)一層而言者,蓋自傷生逢末世,身歷千古未有之變局,目睹接踵而來之國恥,其煩憂苦恨固有與屈原相通之處,但其時、其事則大異于屈原之時、之事,其傷心懷抱更有甚于楚《騷》所表述者。至于詞的結(jié)拍兩句所云淚痕之“重疊”、深情之“難死”,也應(yīng)在離愁別恨外,還有更沉痛的世事之憂、國亡之懼,以及空懷革新政治的抱負(fù)而屢試不第、志業(yè)難展之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6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吳錫疇《林和靖墓》古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