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女子有真情——讀韓翊、柳氏詞
當代人只要衣食不愁,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買個手機,聯(lián)系別人方便,人家找自己也方便。情人之間電話更是不可或缺,分分秒秒傳遞情思,追蹤定位,稱為熱線。古人沒有這個條件,異地情侶只有靠書信往來聯(lián)系情感,空間阻隔和路途遙遠往往使人望眼欲穿,所以有鴻雁傳書的幻想。如果時局動蕩,兵荒馬亂,那傳遞一封書信就更不容易,所以才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詩句。不過正是因為傳送書信不易,所以古人就特別珍視書信,詩人的情書就更不一般,往往被傳為佳話。
唐朝中期天寶年間,有一位書生名叫韓翊,他從朋友處得到一位自己夢寐以求的紅顏知己。姑娘名叫柳氏,是長安的倡女,漂亮出眾,活潑健談,歌舞琴棋樣樣嫻熟,從認識韓翊開始就深深羨慕其才學。二人得朋友成全,撮合成雙,自是喜不自勝。新婚后不久,韓翊告別柳氏回老家省親,原想看過老人打點盤纏就回長安,誰知遭遇“安史之亂”,耽擱了行程,后又得朋友關(guān)照,在一位官員處當書記員,更是身不由己。但是他對柳氏的思念與日俱增,局勢稍稍平穩(wěn)后就托人尋訪柳氏,帶了一筆錢并附上一闋《章臺柳》: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摘他人手。
詞中“章臺”是漢代長安的一條街名,這條街上倡家聚居,兩旁種柳很是熱鬧。后人用章臺街指倡家,章臺柳指倡女。韓翊用開頭兩個疊句呼喚其人其名,表達出對夫人的日思夜想,情意深長,很有韻味。后邊三句是對柳氏命運的猜測和擔憂:她那么年輕、漂亮、才藝出眾,在亂世中能保平安嗎?即便保得住安全,以她美貌出眾的姿色,能不被別人占有嗎?“昔日青青”、“長條似舊垂”是借柳贊美柳氏,“今在否”、“也應攀摘他人手”也是借柳表達詞人對柳氏刻骨銘心的牽掛和深深的憂慮。
話說柳氏和韓翊分別后,“安史之亂”中她怕遭亂兵侮辱,于是剪發(fā)毀形寄居尼姑庵,倒也還平安。見到韓翊的《章臺柳》詞,萬分激動,捧書大哭,回贈了一闋《楊柳枝》:
楊柳枝,芳菲節(jié)。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古人送別有折柳相贈的習慣,韓翊擔心柳氏被人像折柳條一樣糟蹋占有。柳氏則在詞中傷感自己的悲慘命運就如不幸的柳條,枝葉嫩綠時(芳菲節(jié))被人隨意采折,并不太當一回事,到枝葉凋零時(一葉隨風忽報秋),即便告別需要,恐怕別人也看不上了,誰會采折枯枝呢?“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是多少倡女的哀嘆,而一旦有了情郎,又特別害怕失去,因為兩人的情感關(guān)系,沒有物質(zhì)、精神、法律的任何保障,這就是柳氏的擔心所在。
柳氏此詞之妙亦如韓詞,以柳為意象,盡情抒發(fā)內(nèi)心的思念和痛苦。她心里朝思暮想念著韓翊,但又非常擔心自己人老珠黃美麗不再,見面后被遺棄。
所幸的是,二人見面后悲喜交加,從此夫妻過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唐朝人許堯佐寫了一篇傳奇《柳氏》來記錄此事。
當代電影《五朵金花》中,男一號阿鵬踏遍蒼山去找女一號金花,中間鬧了許多誤會,有一段唱詞:“蝴蝶飛來山茶開,去年約會今年來,隔山喊花,花不應,莫是花開敗,啊依喲!愛情難經(jīng)風和霜,隔山隔水難相忘,唱支山歌,扔過墻,妹要放心上,啊依喲!”女一號金花也有一段唱詞:“燕子銜泥為做窩,有情無情口難說,相交要學長流水喲,朝露哥莫學?!边@就是現(xiàn)代版的《章臺柳》,當然電影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是良家婦女,但古今女人喜歡專情則是一致的。
另有一闋署名蜀妓的《鵲橋仙》也很有趣: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jīng),是那個先生教底?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功夫咒你。
傳說這位稱作蜀妓的女子是位非常漂亮的妓女,被陸游的門客從四川帶回安置為外室,隔日便去幽會一次。有一次門客因病而少去,引起了蜀妓的疑心和不滿,門客再三解釋,蜀妓填了此詞作答。
詞的上片頭三句用惱怒的口吻諷刺男人山盟海誓時的甜言蜜語,給人多情多愁的印象。后兩句話,其實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些花言巧語全是騙女人的假話,根本不能輕信。詞中用了一句俏皮話“是那個先生教底”?女人感覺到似乎天下的男人都這樣,一樣的方式,一樣的口吻,甚至一樣的話,于是懷疑恐怕都是一個先生教的。
下片轉(zhuǎn)而說自己的相思之苦:不思茶水,飯食難咽,整日無精打采,無言無語,簡直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深深的思念弄得人神魂顛倒,完全錯亂了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詞人甚至無遮無攔地大膽表白:我的生活內(nèi)容只有一樣,那就是白天黑夜無窮無盡地對你相思,盡管你曾經(jīng)讓我傷心,但我也騰不出工夫責備你,因為我對你有無限的愛。
詞中“脫空”二字當是宋代俗語,意思是說假話。
這闋詞語言很通俗,幾乎全部是口語,不假雕飾,活脫脫再現(xiàn)了一位心直口快、生動活潑而又情真意切的女人形象,讓人覺得可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09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靈一《宿天柱觀》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