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塘水滿,吹斷,鯉魚風。
小娘停棹濯纖指,水底,見花紅。
-----毛奇齡
毛奇齡的小詞富有南朝樂府風味,往往清新可誦,頗有思致。這首《荷葉杯》攝取農(nóng)家少女停棹濯指的瞬間,展示江南水鄉(xiāng)一幀生活小景,讀來情趣盎然。
仲夏五月,江南水鄉(xiāng),清清的池塘漲滿了水。緊吹多日的大風終于停息,塘中的鯉魚也不像往昔那樣時時躍出水面,潑喇喇地騰鬧。風平浪靜,一切都歸于寧謐。這時,曼妙天真的少女劃著小船,興致勃勃地來到碧波粼粼的池塘。她停下船,放下槳,俯身伏在船幫上,纖細的手指伸進清澈的水中,輕輕地洗了起來。驀地,她發(fā)現(xiàn)一種奇特的景象:明凈的水底竟綻開了艷麗的紅花!詞筆戛然而止,卻把疑竇留下:池塘洗手,怎么水底出現(xiàn)了紅花?
其實,水中倒影往往會產(chǎn)生出人意表的幻象。唐李賀《綠章封事》就曾描寫過溪女洗衣時的幻景:“石榴花發(fā)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溪邊石榴花倒映在水中,溪女仿佛不是在浣紗洗衣,而是在洗濯水中的紅石榴花;那石榴花疊映在水中白云的倒影上,又仿佛是染紅了天空的白云。光影的折射,把處于不同空間的景物影映在同一平面,這就是幻影的由來。那么,少女洗手時,紅潤的纖指倒映在水底,不就像盛開的鮮花?可能讀者初看會略嫌不足:何以只見少女的纖指,不見其全體?不過,再一尋思,纖指尚且美妍如花,又何況她的朱顏玉貌呢!這就是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詞人的妙筆,就在于以不言言之,讓人思而得之。
這首詞語言簡省明凈,卻頗為耐人尋味。鯉魚是古代詩詞中常有的意象,總是和書信往來相關。唐元稹《貽蜀張校書元夫》詩云:“勸君便是酬君愛,莫比尋常贈鯉魚。”他的《蒼溪縣寄揚州兄弟》詩云:“憑仗鯉魚將遠信,雁回時節(jié)到揚州?!鼻霸娭小磅庺~”,指書信,后詩中則指信使。不見鯉魚,即隱指音信阻絕。如此便不難理解詞中的這位少女,何以獨自一人劃船來到鯉魚出沒的池塘了。她是因久無意中人的音信,心中牽掛呀!或許,她正期盼“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呢。那么,她的停棹洗指,理解為情竇初開的少女百無聊賴中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也許更接近詞人所要表現(xiàn)的旨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18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