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①。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②。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③。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④。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⑤。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⑥。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⑦。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⑧。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⑨。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⑩。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注釋
①行人:行役的人,即出征的戰(zhàn)士。②耶:同“爺”。咸陽橋:故址在今咸陽西南。③干:沖犯。④點行:按名冊抽丁入伍。⑤“或從”句:意思是有人15歲就到北方去駐防,到40歲了還沒能夠回鄉(xiāng)。⑥里正:里長。⑦邊庭:邊遠地區(qū),指邊疆。這句竭力形容征戰(zhàn)兵士犧牲的慘重。武皇:漢武帝,這里用來隱指唐玄宗。⑧山東:古代秦居西方,秦以外統(tǒng)稱山東。荊杞:指荊棘和杞柳,比喻這一帶荒蕪冷落。⑨秦兵:關(guān)中兵,關(guān)中為古秦地。⑩比鄰:同鄉(xiāng)。比:古代以五家為一比。啾啾(jiū):古代人迷信想象的鬼哭聲音。
賞析
這是杜甫“即事名篇之作”。天寶十年,鮮于仲通攻南詔,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之八九,莫肯應(yīng)募”,為了補充兵源,楊國忠甚至遣御史分道捕人,帶枷送軍。于是出現(xiàn)了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別圖:兵車隆隆,戰(zhàn)馬嘶鳴,一隊隊被抓來的窮苦百姓,換上了戎裝,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開往前線。征夫的爹娘妻子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捶胸頓足,邊叮嚀邊呼號。車馬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橫跨渭水的大橋都被遮沒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震天的巨響在云際回蕩。全詩揭示了唐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造成的巨大災(zāi)難,前半篇描摹送別慘狀為記事,后半篇傳述役夫述苦之詞為記言。“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重男輕女的普遍社會心理的改變,正反映出人們心靈上受到的創(chuàng)傷,這又是一層感人至深的血淚控訴。全詩激昂悲憤,感人肺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39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