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蘇書記
[唐]杜審言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紅粉樓中應(yīng)計(jì)日
,燕支山下莫經(jīng)年
。
.png)
關(guān)于“燕支山下莫經(jīng)年”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絕詩淺釋》曰:“燕支山在今甘肅省山丹縣東,是漢
、唐時代國內(nèi)各民族雜居的地方
,也是蘇書記要去任職的所在。漢大將霍去病大破匈奴
,曾乘勝追擊
,越過燕支山千余里。燕支山一帶
,土地肥沃
,水草茂盛,人民的生活較好
,相傳其地多生美女
,所以匈奴在失去此山以后,有‘失我燕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民謠
。燕支即紅蘭花。古人采其汁加入脂油
,用作女子的化妝品
,所以一般也寫作燕脂或胭脂。這里是說
,希望蘇書記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懷念他的妻子
,在取得勝利,完成任務(wù)以后
,早點(diǎn)回家
,不要為他鄉(xiāng)美女所迷,樂而忘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ㄉ虾9偶霭嫔?981年版,第2頁)
按:《史記》卷一一GA996《匈奴列傳》唐張守節(jié)《正義》曰:“《括地志》(按
,唐李泰等撰)云:焉支山一名刪丹山
,在甘州刪丹縣東南五十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段骱庸适隆吩疲盒倥钸B
、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鋺O惜乃如此
。”又
,唐司馬貞《索隱》曰:“《西河舊事》云:山(按
,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
,東西二百馀里
,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
,美水草
,冬溫夏涼,宜畜牧
。匈奴失二山
,乃歌云:‘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
,使我嫁婦無顏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稖\釋》所據(jù)
,似即此二條。但原典是說祁連山“有松柏五木
,美水草
,冬溫夏涼,宜畜牧”
,并未言及燕支山“土地肥沃
,水草茂盛”,釋者似乎張冠李戴了
。由此出發(fā)
,釋者又引申出燕支山一帶“人民的生活較好,相傳其地多生美女”的說法
,而這兩點(diǎn)也都是原典所難以容受的
。匈奴為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點(diǎn)是居無定所
,逐水草而居。祁連山也罷
,燕支山也罷
,都不過是他們游牧的場所而已
,不好說誰是那里的“人民”。至于“相傳其地多生美女”云云
,則是對匈奴人歌“使我婦女無顏色”句意的誤解
。只消比對此歌的另一種版本“使我嫁婦無顏色”,即可知道
,匈奴人歌的意思是說:失去了燕支山
,便沒有了作胭脂的原料;我們的女子抹不上胭脂
,面容便不像過去那樣紅潤美麗了呀
!而絕不是說:失去了燕支山,便失去了生活在那一帶的女子
,以致我們匈奴再也沒有美女了
。
要之,釋者說此二句“希望蘇書記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懷念他的妻子
,在取得勝利
,完成任務(wù)以后,早點(diǎn)回家”
,完全正確
;而“在取得勝利,完成任務(wù)以后”云云
,據(jù)原詩文字論之
,雖屬添油加醋,卻也無傷大雅
;惟“不要為他鄉(xiāng)美女所迷
,樂而忘返”云云,實(shí)為誤讀
,不可信從
。
宿昭應(yīng)
[唐]顧況
武帝祈靈太一壇,新豐樹色繞千官
。豈知今夜長生殿
,獨(dú)閉山門月影寒。
關(guān)于此詩主旨
明唐汝詢《唐詩解》卷二六《七言絕句》二注“昭應(yīng)”曰:“《舊唐書》:天寶七載
,改會昌為昭應(yīng)
,治溫泉宮,屬京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肿ⅰ拔涞邸本湓唬骸啊妒酚浶⑽浼o(jì)》:亳人薄誘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
,用太牢具,七日
,為壇開八通之鬼道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
,如忌方
。”又注“新豐”曰:“《唐書地理志》:昭應(yīng)縣
,本新豐
,有宮在驪山下,貞觀十八年置
,咸豐(按:當(dāng)作‘天寶’)二年始名溫泉宮
,天寶六載更溫泉曰華清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肿ⅰ伴L生殿”曰:“《雍錄》:長生殿
,齋殿也。有事于朝元閣
,則齋沐于此殿
。”(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
,下冊
,第722頁)又解此詩曰:“上聯(lián)狀昔日之豪華,下聯(lián)見今日之寂寞
。所以譏玄宗祈禱之無益也
。”(第722—723頁)
明周敬
、周珽輯《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錄宋胡次焱曰:“祈靈徼福
,以覬不死,今獨(dú)閉空山
,唯有月影
,仙安在哉?后之君人者睹此
,則汗漫不經(jīng)之說可以盡掃
。規(guī)警之意寓于言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ㄞD(zhuǎn)引自《唐詩匯評》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中冊,第1414頁)
清黃生《唐詩摘鈔》曰:“李約詩‘玉輦升天人已盡
,故宮猶有樹長生’
,諷求仙不效,此地空有樹名長生耳
。此詩亦與同意,只用‘長生殿’隱隱寓諷
,含意更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ㄍ希?/p>
清王士禛輯《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清宋顧樂評曰:“此刺求仙也
。長生殿閉,求長生者安在哉
!”(同上)
劉永濟(jì)先生《唐人絕句精華》曰:“此詩諷求仙也
。德宗服胡僧長生藥
,暴疾不救,其后憲宗復(fù)服方士柳泌金丹藥死
。詩借漢武求長生以諷時君
,三四句諷意甚明。山門月寒
,神仙安在
,然則長生殿中人之夢可醒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ㄈ嗣裎膶W(xué)出版社1981年版
,第102頁)
按:此詩之所謂“武帝”,是借漢武帝以稱唐玄宗
。例同杜甫《兵車行》中的“邊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開邊意未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杜f唐書》卷九《玄宗紀(jì)》下載:天寶三載十二月“甲寅
,親祀九宮貴神于東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缎绿茣肪砦濉缎诩o(jì)》載:天寶三載“十二月癸丑
,祠九宮貴神于東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顿Y治通鑒》卷二一五《唐紀(jì)》三一載:天寶三載
,“術(shù)士蘇嘉慶上言:‘遁甲術(shù)有九宮貴神,典司水旱
。請立壇于東郊
,祀以四孟月。’從之
。禮在昊天上帝下
,太清宮、太廟上
。所用牲
、玉,皆侔天地”
。元胡三省《注》曰:“九宮貴人
,蓋《易·乾鑿度》所謂‘太一’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眲t顧詩“武帝祈靈太一壇”云云
,即指此事。既然此神“典司水旱”
,則祭祀的目的就與國計(jì)民生有關(guān)
,而非祈禱君王一己之長生。說顧詩“借漢武求長生以諷時君”
,恐怕不能成立
。要之,國家祭典與帝王服丹藥求長生是兩碼事
,豈可混為一談
?國家祭典是任何一個封建朝代都要舉行的,是制度化了的
,一般來說
,誰也不會或不敢持異議。
筆者以為
,此詩前二句極力鋪陳玄宗當(dāng)年立壇祭祀太一的宏大排場
,后二句著意渲染而今華清宮門閉月寒的凄涼景象,兩相對比
,今昔盛衰的感喟自在不言之中
。論其主旨,不外乎是
。
杜陵叟
[唐]白居易
傷農(nóng)夫之困也
。
杜陵叟,杜陵居
,歲種薄田一頃馀
。三月無雨旱風(fēng)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
,禾穗未熟皆青干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
,明年衣食將何如。剝我身上帛
,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
,帝心惻隱知人弊。白麻紙上書德音
,京畿盡放今年稅。昨日里胥方到門
,手持尺牒榜鄉(xiāng)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
關(guān)于“帝心惻隱知人弊”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選集》注曰:“知人弊
,知道官吏欺上壓下的弊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ㄉ虾9偶霭嫔?980年版
,第68頁)
按:此詩中的“弊”,非指“弊端”
,而是“困苦”的意思
。宋陳彭年等《重修廣韻》卷四《去聲·十三祭》曰:“弊,困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叭吮住保窗傩盏睦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原先習(xí)作“民弊”
,如《戰(zhàn)國策》卷一四《楚策》一載張儀說楚王曰:“臣聞之,攻大者易危
,而民弊者怨于上
。”又
,漢荀悅《申鑒》卷二《時事》曰:“或曰:三皇民至敦也
,其治至清也,天性乎
?曰:皇民敦
,秦民弊
,時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世說新語·規(guī)箴》載:“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
,五侯
,將軍十馀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唬骸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
;父慈子孝
,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
,覆亡是懼
,臣何敢言盛!’”又
,《梁書》卷七《太宗王皇后傳》曰:“大寶元年九月
,葬莊陵。先是
,詔曰:‘簡皇后窀穸有期
。昔西京霸陵,因山為藏
;東漢壽陵
,流水而已。朕屬值時艱
,歲饑民弊
,方欲以身率下,永示敦樸
,今所營莊陵
,務(wù)存約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陳書》卷一四《衡陽獻(xiàn)王昌傳》載巴陵王蕭沇等上表曰:“王琳逆命,逋誅歲久
。今者連結(jié)犬羊
,乘流縱釁。舟旗野陣
,綿江蔽陸
。兵疲民弊
,杼軸用空。中外騷然
,藩籬罔固
。”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
,“民”改用“人”
,故曰“人弊”。岑參《送狄員外巡按西山軍得霽字》詩曰:“兵馬守西山
,中國非得計(jì)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睏钛住墩]刺史縣令錄事參軍詔》曰:“敕旨:弛張刑政,興化阜俗
,使吏息貪污之跡
,下無愁怨之聲者,不惟良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