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xué)·舞蹈·《婚禮》西方文學(xué)·舞蹈·《婚禮》
舞蹈聲樂套曲,有兩個著名版本。其一,音樂及歌詞: 伊戈?duì)枴に固乩乃够幬瑁?布隆尼斯拉娃·尼金斯卡,由佳吉列夫所率俄羅斯芭蕾舞團(tuán)于1923年6月14日,在巴黎娛樂抒情劇院首場演出。演員由菲麗雅·杜布洛夫斯卡婭(飾新娘),列昂·沃伊奇科夫斯基(飾新郎)擔(dān)任。套曲表現(xiàn)了古代俄羅斯農(nóng)民的婚禮場面,歌者引吭高歌,舞者隨之表演,全劇共分四場,描述了俄羅斯民族的風(fēng)土人情。其舞蹈潑辣簡潔,粗獷有力,重復(fù)迭起,群舞場面龐大熱烈。其二,是由美國杰出的現(xiàn)代芭蕾代表杰羅姆·羅賓斯編導(dǎo),1965年3月30日由美國芭蕾舞劇團(tuán)在紐約州立劇院演出,主演: 艾琳·馬丁 (飾新娘),威廉·格拉斯曼 (飾新郎),全劇亦分四場,但已與前者風(fēng)格迥異,只是偶而還能感到俄羅斯民族的風(fēng)味,如抬平胳膊,向地面猛跺腳跟,腳彎曲伸出等。羅賓斯博采各種舞蹈流派風(fēng)格之長,在作品中溶入了現(xiàn)代舞、爵士舞、社交舞及百老匯等諸種風(fēng)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于老勃魯蓋爾《婚禮舞蹈》,這副名畫,小弟實(shí)在看不懂,請懂的朋友幫忙解釋個,感激不盡正面反映了農(nóng)民平凡而溫暖的生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為了使圖畫和農(nóng)村的簡樸氣氛相適應(yīng),藝術(shù)家有意讓所有人物的衣著單調(diào)一色,明暗大為淡化,甚至將陰影省略。另外畫家構(gòu)圖設(shè)色的高超技藝的同樣驚人,他以從餐桌一端斜向展現(xiàn)縱深的形式把眾人圍聚就餐的情景表現(xiàn)得條理清晰,空間效果非常好,是應(yīng)用了當(dāng)時最先進(jìn)的對角線構(gòu)圖法。墻上僅用一席綠色簾布使得新娘及家主所在位置突出,也使得主題集中,令觀賞感到,雖是普通農(nóng)家的宴席,卻洋溢著隆重甚至圣潔的氣氛。
20世紀(jì)外國文學(xué)作品有?表現(xiàn)主義:卡夫卡奧地利小說家長篇小說《審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國》( 1927 )、中短篇小說集《觀察》( 1939 )、《變形記》( 1915 )、《在流放地》( 1919 )、《鄉(xiāng)村醫(yī)生》( 1920 )、《饑餓藝術(shù)家》( 1924 )。
意識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國小說家?!对鹿饦浔豢车袅恕罚?1887 )。
馬塞爾·普魯魯斯特,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
威廉·??思{,同美國小說家。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 1929 )、《我彌留之際》( 1930 )獲得 1949 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
詹姆斯·喬伊斯英國小說家《青年藝術(shù)家的畫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們的蘇醒》( 1939 )。
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小說家?!哆_(dá)羅衛(wèi)夫人》( 1925 )、《副燈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義:薩特,法國小說家,短篇小說集《墻》( 1939 )、獲得 1964 年諾貝爾獎。長篇小說《惡心》( 1938 )、劇本《蒼蠅》( 1942 )、《間隔》( 1945 )、《死無葬身之地》( 1946 )、《骯臟的手》( 1948 )、《魔鬼與上帝》( 1951 )、長篇小說《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學(xué)著作《存在虛無》( 1943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1947 )、自傳《詞語》( 1955-1964 )。
加繆,法國小說家。長篇小說《鼠疫》( 1947 )中篇小說《局外人》( 1942 )、《隨落》( 1956 )、短篇小說集《流放與王國》( 1957 )、散文集《反與正》( 1937 )、《婚禮》( 1939 )、哲學(xué)隨筆《西西弗的神話》(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說派:娜塔麗·薩洛特:法國小說家。《向性》( 1932 )、《一個陌生人的肖像》( 1947 )、《天象館》( 1959 )、《金果》( 1963 )、論文集《懷疑的時代》( 1956 )、自傳《童年》( 1985 )、米歇爾·布托爾:法國小說家《米蘭弄堂》( 1954 )、《時間的運(yùn)用》( 1956 ,又譯成時間表)、《變》( 1957 )、《變》( 1960 )、克洛德、西蒙,法國小說家 1958 年獲諾貝文學(xué)獎,《草》( 1958 )、《弗蘭德公路》( 1981 )、《風(fēng)》( 1957 )。
羅伯·格里耶,法國小說家。小說《橡皮》( 1953 )、《窺視者》( 1955 )、《嫉妒》( 1957 )、《在迷宮中》( 1959 )、《快照》( 1962 )、《反復(fù)》( 2001 )等,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安巴》( 1961 )、傳奇故事《重現(xiàn)的鏡子》( 1985 )。
魔幻現(xiàn)實(shí)主義:
胡里奧·科塔薩爾( 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
何塞·多諾索( 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 )哥倫比亞作家 , 獲 1982 年諾爾貝文學(xué)獎,長篇小說《百年孤獨(dú)》( 1967 )。
中篇小說《枯枝敗葉》( 1955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罚?1961 )短篇小說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禮》( 1962 )《惡時辰》( 1962 )、長篇小說《家長的沒落》( 1975 )《霍亂時期的愛情》( 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 1928- ),墨西哥作家?!蹲蠲鲀舻牡貐^(qū)》( 1958 )《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 1962 )。
阿菜霍·卡彭鐵爾( 1904-1980 ),古巴作家。長篇小說《人間王國》( 1949 )、《消失了的足跡》( 1953 )、《光明世紀(jì)》(又譯成啟蒙世紀(jì))( 1962 ),《方法的根源》( 1974 )。
阿斯圖里亞斯( 1899-1974 ),危地馬拉作家。長篇小說《玉米人》( 1949 )、《危地馬拉傳說》( 1930 )《總統(tǒng)先生》( 1946 ),獲 1967 諾貝爾文學(xué)獎。
何塞·瑪利亞·阿爾格達(dá)斯( 1911-1969 )秘魯作家
胡安·魯爾福( 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 1955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9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