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
名句:天蒼蒼,野茫茫
【導(dǎo)讀】
這是中國古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原詩】
敕勒川①,陰山下②
。天似穹廬③
,籠蓋四野④。天蒼蒼⑤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⑦
【注釋】
①敕勒: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之一
【譯詩】
敕勒川原野是多么遼闊寬廣,
四周圍護著高峻美麗的陰山
。天空就像頂巨大的圓形帳篷
,籠罩著遼闊草原的綺麗風(fēng)光。
蒼天浩渺無邊原野一片茫茫
,風(fēng)吹草低時露出一群群牛羊
。【賞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
,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表達了敕勒人愉快和自豪的心情,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詩的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入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詩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把天空說成如氈制的巨大的圓頂帳篷這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fēng)格,境界開闊
,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尤其擅長抓住草原景色的典型特征,先寫草原的“大”:從大處著眼,從“天”、“地”落筆,一望無際,氣勢壯闊;又寫草原的“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生機勃勃,充滿生命的活力;再寫草原的“美”:清風(fēng)吹過寧靜的草原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59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