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_翻譯及賞析(宋)秦觀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自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至哲宗紹圣元年(1094)這五年間,秦觀逗留在京師,先后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及國史院編修等職。元祐八年秦觀與黃庭堅、張文潛、晁無咎并列史館,時稱“蘇門四學士”。休假之日,他經常游賞各處園林名勝,參加館閣名流的宴集。這是秦觀一生中仕途最為坦順、紅火的時期。這首《虞美人》,即作于他供職京師期間。據宋代楊湜《古今詞話》記載,一次,某顯貴邀秦觀赴飲,宴席上,喚出寵妓碧桃勸酒助興。碧桃對秦觀十分殷勤,似乎別有一番深厚、懇切的情意。秦觀也舉酒回勸碧桃。那個顯貴見此情形,頗為不滿,便攔阻秦觀道:碧桃一向不善飲酒。不料秦觀還未出言,碧桃卻開口說:雖然如此,我今日還是要看在秦學士的情面上多飲幾杯,“拚了一醉”。話音剛落,就爽快地“引巨觴長飲”。秦觀十分感動,頓時詩興大發(fā),即席作了這首詞贈她。
詞的上闋以天上碧桃花比況樂妓碧桃,贊美其高韻雅姿,嘆惋其處非其地,無人憐愛。“碧桃天上栽和露”,系化用晚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一聯而成。作者妙語偶得,靈巧地運用雙關手法,把樂妓碧桃稱為天上珍罕無比的碧桃花,并且還得到了晶瑩純潔的露珠的滋潤,以此表示對她的尊敬欽羨,秦觀作贈詞喜以被贈者名字隱寓其中,如他贈給歌妓陶心兒的《南歌子》曰:“水邊燈火漸人行,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一鉤帶三星”即“心”字;又如他贈給營妓婁琬(字東玉)的《水龍吟》詞里,有“小樓連苑橫空”、“玉佩丁東別后”等語,也藏著被贈人的姓名與字。相比之下,本詞的嵌名手法用得更為巧妙,絲毫不見拼湊痕跡。首句對碧桃作形象繪寫后,次句“不是凡花數”進一步申足羨敬、仰慕之意?!安皇恰币徽Z,作斷然否定,口氣之堅決,不容置疑。既然碧桃花非同凡花一類,它的冰清玉潔、超凡脫俗理應得到人們更多的喜愛和贊美,然而,它卻遭遇厄難,被拋落在“亂山深處水縈回”的窮荒僻遠之地。是的,“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那“亂山深處水縈回”的鬼地方,又有誰會去光顧呢?這樣,“碧桃”徒有慧心麗質,卻無人見賞、無人憐愛的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翱上б恢θ绠?、為誰開”,正是詞人飽懷著深情,為“碧桃”的不幸命運大喊冤屈。顯然,秦觀在這里并非詠物,而是借物詠喻人,托物寄懷,對樂妓碧桃的誤入風塵、不得其所發(fā)出浩然長嘆。
下闋掉轉筆鋒,由上闋的自攄情愫轉寫碧桃的心理活動?!拜p寒細雨”,是春天里常有的自然現象。杜牧《清明》詩曰“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闭墙枘p寒、濛濛細雨,渲染出“行人”的斷魂心腸。秦觀寫春景,常喜織入“輕寒”、“細雨”,以造成一種黯淡、迷茫、凄涼的意境,如“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水龍吟》),“漠漠輕寒上小樓”“無邊絲雨細如愁”(《浣溪沙》),“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八六子》)。在這首詞里,秦觀揣想春日的“輕寒細雨”必定會引動碧桃的無比怨傷情緒,因為“輕寒細雨”的春天,正象征著她黯淡無光的青春;“輕寒細雨”聲中,春天的腳步正在悄悄前移,她的寶貴年華也在寸寸銷蝕。所以“不道春難管”,正是碧桃面對“輕寒細雨”發(fā)出的沉重嘆息。這句詞的意思是:春天不肯聽人使喚,實在是無可奈何啊。不道:不奈、不堪、無奈之意。在這里,詞人的藝術觸覺已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敏感地捕捉到了碧桃心靈之弦的顫動。以下兩句,是詞人就碧桃置自己“素不善飲”而不顧,慨然“引巨觴長飲”一事落墨,剖析她的心理活動軌跡。由于樽酒之間難得遇到秦觀這樣一個憐愛、敬重自己的真心人,碧桃才不惜“拚了一醉”以酬知己。這是“為君沉醉又何妨”的第一層意義?!爸慌戮菩褧r候、斷人腸”,則是她甘愿“沉醉”的第二層意義;原來她作為一個歌妓,平時雖然錦衣玉食,但不過是權要顯貴手里的高級玩物,無論精神和肉體都要遭受到苦痛不堪的侮辱和損害。像這樣屈辱地茍且一生,又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她愿意在“知己”面前長醉不醒,帶著滿足的笑靨永留醉鄉(xiāng)。
通過這首詞,可以看出秦觀對統(tǒng)治階級的特殊奴隸——歌妓舞女的態(tài)度是比較友好的、平等的,他能以真誠摯深的感情、清麗優(yōu)美的語言去描寫她們的高潔形象,善于體察她們苦痛的內心世界和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友情及至愛情的正當要求,對她們的不幸命運也寄予同情。這是那些視女子為玩物的狎客相公絕對做不到的,甚至也是他們所切齒憤恨的。怪不得秦觀吟出這首詞后,參加宴會的貴官勢要、公子哥兒要“闔座悉恨”了。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譯文 | 注釋 | 賞析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觀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上碧桃露滋養(yǎng),不同俗卉與凡花。亂山之中,縈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畫為誰開?清寒細雨顯柔情,怎奈春光短暫,美景將逝。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分人斷腸。
注釋 碧桃:一種觀賞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贊頌主人的寵姬碧桃。數:輩。縈(yíng)回:盤轉回旋。不道:不奈,不堪。這里“春”為雙關語,既指喻作者對碧桃的賞愛,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動,又難以表述之意。君:指花,也指雙方。
鑒賞這首詞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師,有貴官延飲,出寵妓碧桃侑觴,勸酒惓惓。少游領其意,復舉觴勸碧桃。貴官云:‘碧桃素不善飲。’意不欲少游強之。碧桃曰:‘今日為學士拼了一醉!”引巨觴長飲。少游即席贈《虞美人》詞曰(略)。合座悉恨。貴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來!’滿座大笑。”(《綠窗新話》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對理解此詞的蘊意、寄托卻頗有啟發(fā)。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亂山深處孤獨自開,不被人賞,那正是美人命運的象征。
創(chuàng)作背景
虞美人秦觀賞析翻譯虞美人秦觀賞析翻譯是北宋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的作品,虞美人是比較常見的詞牌名之一,秦觀的這首虞美人全名是《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是一首詠懷自傷身世的詞。
原文: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觀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虞美人翻譯:
天上碧桃露滋養(yǎng),不同俗卉與凡花。亂山之中,縈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畫為誰開?
清寒細雨顯柔情,怎奈春光短暫,美景將逝。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分人斷腸。
虞美人字詞解釋:
①碧桃:一種觀賞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贊頌主人的寵姬碧桃。
②數:輩。
③縈(yíng)回:盤轉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這里“春”為雙關語,既指喻作者對碧桃的賞愛,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動,又難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雙方。
虞美人背景:
秦觀于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圣元年宋哲宗親政后(1094年)“新黨”執(zhí)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在京城幾年間,曾經有一位大官大擺宴席,將秦觀也請去了。秦觀在這些達官顯貴中,卓然不群,別有一種絕世風姿。大官的一個寵姬碧桃頻頻向秦觀勸酒,秦觀都一飲而盡,毫不推辭。碧桃的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當秦觀也為她斟酒時,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飲酒的?!笨墒菦]想到,碧桃竟接過酒杯說:“今天我就為秦學士拼了這一醉了!”舉杯一飲而盡。秦觀領會這一片深情,但卻不能有別的表示,只能當場寫下這首《虞美人》。這使得那位高官惱怒萬分,并且說:“以后永遠不讓她出來見客了,滿座的人聽后,都哈哈大笑起來。
虞美人賞析: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秦觀詞作鑒賞此詞運用新巧別致的比喻手法,表現了懷才不遇、傷春惜別的主題。詞人用細膩的筆墨,精心刻繪出完整的形象來作比喻。詞的上片寫仙桃,下片寫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況的對象。首句化用晚唐詩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句,只是把“種”改為“栽”,并稍易語序。再言“不是凡花數”,以贊美花的仙品,說它象天上和露栽種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接下來“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兩句卻突作轉折,極力一抑,顯示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亂山深處,見處地之荒僻,因此,它盡管具有仙品高格,縈回盤繞的溪邊顯得盈盈如畫,卻沒有人來欣賞。過片“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眱删洌瑢懟捍旱妮p寒細雨中動人的情態(tài)和詞人的惜春的情緒。細雨如煙,輕寒惻惻,這盈盈如畫的花顯得更加脈脈含情,無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約束也約束不住。花的含情無限之美和青春難駐的命運這里構成無法解決的矛盾。結句“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說的是因為憐惜花的寂寞無人賞,更同情花的青春難駐,便不免生出為花沉醉痛飲,以排遣愁緒的想法。君,這里指花?!爸慌隆倍忠晦D,又折出新意,說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對的將是春殘花落的情景,豈不更令人腸斷?這一轉折,將惜花傷春之意更深一層地表達了出來。此詞通過仙桃這一美的形象,來寄托作者懷才不遇、美而不被賞識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轉折突變的方式表達感情,先充分描寫桃的非凡、美麗,下面突然轉寫它生非其地,強調它的身世悲哀;先寫春光多情,讓人愜意,然后筆墨一轉,嘆惜其不由人意。這種轉折變化中,造成一種情緒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轉千回、凄咽惻斷的藝術效果。
個人資料: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后于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于紹圣元年親政后(1094年)“新黨”執(zhí)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jiān)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兆诩次缓笄赜^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4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史學·體裁·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