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朱耷
清代書畫家、詩人。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原名統(tǒng),順治五年(1648)落發(fā)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康熙五年(1666)取號雪個;后又號個山、人屋、驢屋等;康熙二十三年始號八大山人,直至去世。據(jù)《青云譜凈明忠孝宗譜》載,曾改信道教,居南昌南郊天寧觀,改名朱道朗,字良月,號破云樵者、凈明等,但書畫作品仍署“八大山人”。六十二歲后有許多奇特畫押,如“相如吃”、“三月十九日”、“拾得”、“黃竹園”、“添鷗鶿”等,都有較深含義。祖、父皆為書畫家。少年時曾應試中諸生,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裝啞子。懷悲憤之情,誓不與清王朝合作,性格倔強,行為狂怪,常借詩文書畫,發(fā)泄內(nèi)心積郁。善詩、書、畫。詩格調古怪幽澀,充滿神秘與諷刺。書法源于王羲之、顏真卿、王寵、董其昌等人,能以禿筆傳達流暢秀健的風神,傲岸不馴的情態(tài),自創(chuàng)一格。繪畫最負盛名,擅山水、花鳥、竹木,筆墨簡括豪放、冷峭雄奇,變幻多端,創(chuàng)前人未有的風貌。其山水畫取法黃公望,亦受董其昌、倪瓚影響,以水墨山水為主,筆情縱恣,蒼勁圓秀,渾樸酣暢,雖亂頭粗服,細看條理俱在。多寫荒嶺怪石,表現(xiàn)“殘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尤擅畫花鳥竹木、芭蕉、古松、蘆雁汀鳧等。取法林良、徐渭、陳淳等人,構圖清奇,筆簡意賅,形神畢具,筆墨雄健酣暢,多夸張變形,意境沉郁幽冷,形成一種光怪陸離,出人意表的藝術效果。多緣物抒情,將物象人格化,以寄寓諷喻之意。又借助隱晦題詩,傳達傲兀不群、憤世嫉俗的個性。早期(50歲以前),多繪花卉、蔬果、松、梅等,物象刻畫真實,筆致細銳,勁挺有力,水墨淋漓而不失規(guī)矩;中期(56—65歲),喜繪魚鳥、草蟲等動物題材,形象有所夸張,構圖趨于險絕,好作扁方斫削的筆勢;晚期(65歲之后),藝術更趨于成熟,造型極度夸張,物象特點和情感鮮明突出,用筆凝重清潤,墨色淋漓流動,形成樸茂雄奇之格調。所作魚、鳥多呈“白眼向人”之狀,寄寓不滿現(xiàn)實的個性。他的畫將詩、書、畫印為一體,達到了水墨花卉畫的空前水平,其大寫意花鳥對后世影響甚大。與原濟(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高僧”。
傳世作品甚多,有《朱耷書畫合冊》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河上花圖》,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楊柳浴禽圖》,藏故宮博物院;《八大山人山水花鳥》冊,藏日本墨友莊。曾編修《青云譜志》,并為其作跋。朱耷在當時即享有盛譽,直接傳其法者有牛石慧、萬個等人。對后世畫壇影響更為深遠,清中期的華喦、揚州八怪,晚期的趙之謙、任頤、吳昌碩,以及近現(xiàn)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人,都受其藝術啟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67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盧梅坡雪梅》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