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折腰句折腰句為作詞句法之一,即句中間可以折斷。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卷一:“顧夐《獻衷心》:‘繡鴛鴦帳暖,畫孔雀屏欹’,此詞中折腰句法也。今作譜并斷為句,非?!薄对~譜》卷三顧夐《訴衷情》下注云:“第八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結(jié)句添二字,即開宋人添字之法?!?/p>
唐詩折腰句與折腰體有什么不同?該如何理解呢?有關(guān)折腰體,唐朝并沒清晰的定義。宋人的多種多樣詩話中,亦提及過一說,大概定義為“中失粘而意持續(xù)”。那樣定義,漁火覺得是言簡而意賅的。換句話說,所說,第一,要“從這當中”失粘;第二,雖格律上“從中”失粘,但在詩情畫意上并不斷開。簡單點來說,折腰體僅僅平仄格律上的一種轉(zhuǎn)變,與全首詩的詩義不相干。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云:“有古詩絕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边@兒的“八句”,即就是指律詩(包含七律、五律,不包括長律)。
古詩絕句僅有四句,所說“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本來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解決。同樣,八句的律詩,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本來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解決。折腰體,這也是詩的一種瑜伽體式,算不上詩病。詩有兩個"腰"。①在每一句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是一句的腰。②在全首詩里,古詩絕句的第三句,律詩的第三及第五句,全是腰。
上下聯(lián)中的出句與對句,均能平仄相對性;但下聯(lián)的出句與上聯(lián)的對句,卻平仄失粘。這使左右二聯(lián)好似中腰斷裂了一般,故稱折腰體。古詩絕句僅有四句,所說"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本來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解決。同樣,八句的律詩,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本來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解決。另所謂"折腰句",語出元人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下:"七言律詩有上三下四者,此謂折腰句。
"并引白居易"大房檐多裝雁齒,小船只亦話領(lǐng)頭"、歐陽修"靜愛竹時來野寺,獨尋春偶到溪頭"等句為例子。然此皆從句法著眼,與詩體不相干,且并不只僅限于七言律詩。唯古代人常將"折腰體"與"折腰句"相融,故特來拈出。雖格律上“從這當中”失粘,但在詩情畫意上并不斷開。簡單點來說,折腰體僅僅平仄格律上的一種轉(zhuǎn)變,與全首詩的詩義不相干。要特別強調(diào)的是,在五言、七言律詩中,一般只準折腰一次。折腰后的平仄,須再次按粘對的規(guī)律性順承下來,該對的仍需對,該粘的仍需粘。(從類型上看,后半部份的平仄基本上與上半部分的平仄同樣。)
宋詞中“六字折腰豆”手法是如何解釋的?一般六字句可以分雙音三組讀,如曹組《婆羅門引》的"銀河淡掃澄空",可以斷成"銀河·淡掃·澄空"。
而六字折腰句則是六字句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
六字分三音兩組的,就是折腰句,意思是句子在半中腰"折"斷,如"聽孤雁、聲嘹唳"句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5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嚴羽
下一篇: 什么是《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