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銀燭①吐青煙,金樽對綺筵②。
離堂思琴瑟③,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④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注釋】
①銀燭:潔白的蠟燭。
②綺筵:華麗的筵席。
③琴瑟:朋友宴會之樂。語出《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琴鼓瑟?!?/p>
④長河:銀河。
賞析
陳子昂(約公元661年—公元702年),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公元698年(圣歷元年),因父老解官回鄉(xiāng)。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時年四十三歲。其存詩共一百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三十八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輕財好施,慷慨任俠。成年后始發(fā)憤攻讀,博覽群書。二十四歲時舉進士,官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直言敢諫。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曾隨軍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又隨建安王武攸宜大軍出征。兩次從軍,使他對邊塞形勢和當?shù)厝嗣竦纳町a生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
《春夜別友人》約作于公元684年(武則天光宅元年)春。時年二十三歲的陳子昂離開家鄉(xiāng)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友人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fā)了作者胸中的詩潮。旋即寫成這首離別之作。
詩人一開始就用一個“吐”字和“對”字,展示一幅離筵將盡圖。走出屋外,念著親人們的情誼,想著離別彎彎的山路,久久不肯離去。月已隱匿,星河也消失在拂曉之中,更渲染了凄婉的氣氛。此去千里,山重水復,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綿綿離情油然而生。
此詩在寫離情別緒時意態(tài)從容,不溫不火,頗合體度。整首詩由近及遠,自實入虛。愁而不哀,凄而不悲。令讀者始終沉浸于一種雍雅幽深的情思當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9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杜甫《春夜喜雨》古詩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