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古題要解理論批評專著。二卷。唐吳兢撰。吳兢(670—749),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少時勵志勤學,博通經(jīng)史,前后曾任史官約三十年。著有齊、梁、周史書各十卷,陳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唐史八十余卷,又與人同撰《則天實錄》,今均不存。其史著敘事簡要,為人所稱道。在潛心史學之余,復好文學,于樂府詩尤所留意,曾纂集漢魏以來樂府詩編為一集,共分十卷,為前代所未有,而開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之先聲。今亦亡佚,僅存《古題要解》二卷,原分別置于各題樂府詩之前,后單行。郭茂倩《樂府詩集》在釋題時,多所引用。
關(guān)于此書的寫作動機,作者在序中說:“樂府之興,肇于漢魏。歷代文士,篇詠實繁。或不睹于本章,便斷題取義……遞相祖習,積用為常,欲令后生,何以取正?”顯然意在解釋各題的古詞之本義,以便后世詩人寫作樂府詩時有所“取正”,不致望文生義而睽違原題意旨。文中解釋古題一百三十六個,涉及到樂府《相和歌》、《拂舞歌》、《白纻歌》、《鐃歌》、《橫吹曲》、《清商曲》、《雜曲》、《琴曲》等樂部。其中有的屬南朝樂府,而不僅限于漢魏樂府;有的則非樂府題目,如“離合詩”、“盤中詩”、“星名”、“郡縣名”、“藥名”、“車名”、“船名”等。作者在解說各樂府古題的原始時,有的根據(jù)古詞對題旨加以歸納,如卷上釋《江南曲》先引古詞:“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比缓笾赋鲈擃}乃“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有的則記述該題及詞的本事,如釋《公無渡河》:“舊說朝鮮津卒管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以下詳述悲劇故事及創(chuàng)作過程。諸如此類,所在多有,雖往往為傳聞之詞,不足盡信,但亦有助于后人之理解。有的題旨解說頗為明晰,如釋《行路難》為“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便素為后人所引用。但在樂府文學史上,自曹操“用樂府題目自作詩”后,文人紛紛起而效法,或用以寫時事,或用以抒己情,并不拘守于原題本意,擴大了樂府題詩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實為一項革新與進步。而吳兢對此不以為然,過于粘滯古詞本義,如釋《東門行》本義為“言士有貧不安其居者,拔劍將去,妻子牽衣留之,愿共哺糜,不求富貴”,而不滿鮑照同題之作為“但傷離別而已”。若按吳兢滯守原題之意,而加以敷衍,則勢必造成屋下架屋,同義反復,甚不足取。
有《津逮秘書》毛晉刻本、《歷代詩話續(xù)編》本。
什么是樂府古題樂府古題是樂府詩,音樂著作。
音樂著作。唐吳兢撰。分上下二卷。采錄史傳與諸家文集有關(guān)樂府古題命名緣起的記載纂輯成書材料豐富考證翔實。對研究漢魏六朝音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卷末附載“建除體”及“字謎”等都與樂府無關(guān)。有明毛晉汲古閣據(jù)元刻所刊《學津討原》本。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樂府古題要解》書前有小序,說明了作?[1]??者撰述此書的目的,是要掃除樂府詩創(chuàng)作中“不睹于本章,便斷題取義”的積弊,為后人“取正”提供依據(jù)。書中羅列漢魏六朝樂府古題一百余個,分別闡發(fā)其最初的主旨、涵義,有的還引錄古詞,考證本事,敘述流變,內(nèi)容較為詳實。
如卷上解釋《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衷疲骸~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若梁簡文‘桂楫晚應(yīng)旋’,唯歌游戲也。又有《采菱曲》,疑皆出于此”。
卷下解釋《公無渡河》:舊說“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fā)攜壺,亂流而渡,其妻隨呼止之,不及,遂溺死。于是其妻援箜篌而鼓之,作歌曰:‘公無渡何,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
子高還,以其聲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寫其聲。聞?wù)吣粔櫆I飲泣。麗玉以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笨傊?,此書匯聚了有關(guān)樂府詩發(fā)展歷史的眾多資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稑犯蓬}要解》有《津逮秘書》及《歷代詩話續(xù)編》本。
-樂府古題要解
樂府古題包括哪些樂府古題分上下二卷。采錄史傳與諸家文集有關(guān)樂府古題命名緣起的記載纂輯成書材料豐富考證翔實。對研究漢魏六朝音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卷末附載“建除體”及“字謎”等都與樂府無關(guān)。有明毛晉汲古閣據(jù)元刻所刊《學津討原》本。
吳兢采錄史傳與諸家文集有關(guān)樂府古題命名緣起的記載纂輯成書,材料豐富,內(nèi)容考證翔實。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征引吳兢對樂府古題的詮釋,內(nèi)容全同于今傳本《樂府古題要解》,卻都標明是錄自《樂府解題》。
據(jù)此,《四庫全書總目》云:“疑兢書久佚,好事者因《崇文總目》有《樂府解題》與吳兢所撰《樂府》頗同語,因捃拾郭茂倩所引《樂府解題》,偽為兢書?!?/p>
然而,也還有其他兩種可能:或郭茂倩將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書名誤記為《樂府解題》,或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又稱《樂府解題》,兩者原本就是同一部書。
擴展資料:
《樂府古題要解》書前有小序,說明了作者撰述此書的目的,是要掃除樂府詩創(chuàng)作中“不睹于本章,便斷題取義”的積弊,為后人“取正”提供依據(jù)。
書中羅列漢魏六朝樂府古題一百余個,分別闡發(fā)其最初的主旨、涵義,有的還引錄古詞,考證本事,敘述流變,內(nèi)容較為詳實。
如卷上解釋《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又云:‘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若梁簡文‘桂楫晚應(yīng)旋’,唯歌游戲也。
又有《采菱曲》,疑皆出于此”。卷下解釋《公無渡河》:舊說“朝鮮津卒霍里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發(fā)攜壺,亂流而渡,其妻隨呼止之,不及,遂溺死。
于是其妻援箜篌而鼓之,作歌曰:‘公無渡何,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其聲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寫其聲。聞?wù)吣粔櫆I飲泣。麗玉以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
總之,此書匯聚了有關(guān)樂府詩發(fā)展歷史的眾多資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稑犯蓬}要解》有《津逮秘書》及《歷代詩話續(xù)編》本。
-樂府古題要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ici/579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宗教學·儒教·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