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百會穴,太陽穴,風池穴,大椎穴
腦供血不足的病因多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癥及頸椎骨質(zhì)增生壓迫椎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當其缺血時,眩暈常為首發(fā)癥狀,可以伴有惡心、嘔吐、不敢動頭、不敢睜眼,當急劇轉頭或轉到某方位時,上述癥狀加重,會出現(xiàn)一過性腦缺血猝倒,該方位改變時,癥狀即刻消失。通過針灸或按摩能有效改善供血不足癥狀。
特效穴位:
1、掐按百會穴
位置:兩耳尖連線與前后正中線交點,頭頂中間凹陷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在其身后,用拇指按壓百會穴半分鐘,先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鐘,以酸脹感向頭部四周放散為佳。
功效: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驚悸、健忘、低血壓、中風、癲癇、癔癥、耳鳴、失 眠等。
2、點揉四神聰
位置:在頭頂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就是百會穴,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寸處,共4個穴位,統(tǒng)稱四神聰。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坐位,按摩者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別對準四神聰?shù)?個穴位,持續(xù)點 揉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神經(jīng)衰弱、失眠不寐、眩暈、健忘、耳聾等。
3、按揉太陽穴
位置:在頭側,眉梢與眼外角延續(xù)交叉處,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食指螺紋面分別按于兩側太陽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fā)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腦供血不足等。
4、按揉風池穴
位置:頸后兩側枕骨下方,發(fā)際的兩邊大筋外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將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于兩側風池穴處,其余4指抱頭,由輕而重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感冒、頭痛發(fā)熱、頸項強痛、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
5、揉擦大椎穴
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約與兩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是)。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攏放于頸項部,反復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發(fā)熱,則效果最佳。
功效:治療感冒、發(fā)熱、落枕、頸背強痛、咳嗽、氣喘、腦供血不足。
輔助穴位:
頭部:頭維、率谷
下肢:涌泉
局部按摩:
梳頭:雙手拇指自然分開,屈曲,用指腹作為著力點,從前發(fā)際推向后發(fā)際?;蛭逯阜珠_,指腹代梳,自前向后,作梳頭動作。雙手可同時進行,亦可交替進行。
叩擊頭部:取坐位,雙手五指分開,半屈曲,用指端由前發(fā)際向后發(fā)際叩去,反復叩擊20?30次。要稍用力,注意前一次和后一次叩擊的距離不要太寬。
小貼士:
腦供血不足患者在飲食上注意:
1、要遠三白(糖、鹽、豬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從營養(yǎng)價值看,四條腿(豬、牛、羊)不如兩條腿(雞、鴨),兩條腿不如一條腿(蘑菇),一條腿不如沒有腿(魚)。
2、經(jīng)常吃海帶、河魚,魚油可降低腦細胞死亡速度。
3、經(jīng)常在手內(nèi)運動健身球,可促進腦循環(huán)。
4、可適當攝取維生素E,有防止衰老、動脈硬化作用。
5、老年人半夜覺醒時,宜喝幾口白開水。
6、多吃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食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uina/232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肢酸沉按摩部位
下一篇: 暈車按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