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下關(guān)穴,水溝穴,地倉穴,合谷穴,神門穴,勞宮穴,涌泉穴,頰車穴,迎香穴,顴髎穴,承漿穴
口腔潰瘍是發(fā)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從米粒至黃豆大小不等,是口腔黏膜的常見病癥。多由于B族維生素缺乏或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而引起。主要癥狀為口、唇、舌等部位紅腫發(fā)炎或形成水泡、潰瘍糜爛等,按摩可以緩解疼痛。
他人按摩:
1、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下關(guān)穴,力度適中,每次1?2分鐘(圖①)。
2、按摩者雙手拇指指腹自被按摩者水溝穴分抹至地倉穴,然后再從承漿分抹至地倉穴,做環(huán)狀運動,力度適中,反復操作10?20圈。
3、按摩者拇指指腹按揉被按摩者的合谷、神門、勞宮穴,用力稍重,每穴每次1分鐘(圖②)。
4、取3?5克吳茱萸粉,用白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涌泉穴,以膠布固定,12?24小時后取下。每日或隔曰敷1次,7?10次為1個療程(圖③)。
自我按摩:
1、雙手食指、中指并攏按揉頰車、迎香、顴髎穴,每穴每次按揉1?2分鐘(圖④)。
2、雙手食指、中指分別點按水溝、雙側(cè)地倉、承漿穴1?2分鐘,輕重交替進行。
3、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并攏,以三指指腹點按口唇周圍,由人中向兩側(cè)經(jīng)地倉穴按至下頜唇溝的承漿穴,再返回至水溝穴,往返操作3?5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uina/234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扁挑體炎按摩部位
下一篇: 口腔炎-口角炎按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