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馬師兄:太乙救苦天尊
宇者,道也。
《文始真經(jīng)》宇篇共計二十八章,章章不離一個道字。關尹子指出道先天地而存,道又存在于天地萬物之中,宇宙間道無處不在,在一物中即可知天盡神,了悟玄機。
圖片僅作為配圖使用,與原對話場景無關
道看不見摸不著,“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薄笆ブ窃烀?,鬼神不識”。
道不可言不可思,“若以言行學識求道,互相展轉,無有得時?!?/p>
道不可得,“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不可行,“可行者名行不名道”。
道不可執(zhí),執(zhí)之即事,不執(zhí)之即道。
道不以勤成, 不以執(zhí)得。
道不分你我,無進退,無得失。
關尹子列出了許多的“不可”,強調道不在有形中,不在有求中,“道”如此玄妙,憑言行學識去求道,不會有得。
道需要悟,而悟道之人又是講不出的。悟道之后,也不可示于人?!皟扇松?,相遇則工拙見;兩人奕,相遇則勝負見;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p>
如何悟道?無愛、無觀、無逐、無言、無思,不離本情而登大道?!皩W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边@有點似于“得意忘言”之意。
道的本質是一樣的,但表象卻是紛繁復雜的,或晦或明,或強或弱,學道之人,不可執(zhí)一格不一,不可以不一害一。
關尹子提到圣人之道,圣人是悟道之人?!笆ト瞬浑x本情而登大道”,“一情冥為圣人”,“一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笔ト肆宋蛎畹溃词腔貧w到與道合真的狀態(tài)。圣人知“心一物一道一” ,心之“未萌”,則對境無心,道不窮矣。
道靠悟,不可執(zhí)以為道。關尹子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一點,“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于天,即而就之,魚釣斃焉?!睂W道之人,如果迷于表象,欲望障心,就會象魚一樣不知魚餌是奪命之物?!奥劦乐?,有所為有所執(zhí)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zhí)者,所以之天。為者必敗,執(zhí)者必失?!?/p>
悟道不分時間長短,不分誰先誰后,有一息得道者,有歷久得道者。得道死心,如生命之死,“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歷久得道。彼未死者,雖動作昭著,止名為生,不名為死。彼未契道者,雖動作昭著,止名為事,不名為道?!币匀酥纴眍惐绕醯琅c否。道可一息得悟,所以“以事建物則難,以道棄物則易。天下無不成之難,壞之易?!?/p>
“習射、習御、習琴、習奕,終無一事可以得息者。唯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一息?!鄙?、御、琴、奕乃有心有為之功;道乃無心無為之功。
在宇篇的最后,關尹子指出,“不望道”“不恃道”“不借道”“不賈道”,重申道是需要悟的,不是求來借來買來的,而悟道之人也沒什么可炫耀的?!盎e不問豆,豆不答籩;瓦不問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問歟答歟,一氣往來,道何在?!?/p>
從明天開始,我們參考宋代道士抱一子陳顯微所著《文始真經(jīng)言外旨》,逐章學習《文始真經(jīng)》。各位師兄如果有好的學習建議,歡迎提出,謝謝大家。太乙救苦天尊
黃老師答:@濟南馬師兄?很好。
轉發(fā)請聲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yxsdy/62139.html.
上一篇: 關于文始真人-尹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