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馬同學: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圖片僅作為配圖使用,與原對話場景無關
【注釋】1、寂兮寥兮:沒有聲音,沒有形體。
2、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萬物由“道”而產生,故稱“母”。
3、反:另一本作“返”。意為返回到原點,返回到原狀。
4、王亦大:通行本“人亦大”。呂祖本為王亦大。
【大意】
在天地存在以前,就有一個東西渾然天成。它無形、無聲;既看不見,又聽不到,摸不著。它不生不滅,獨立長存,永不改變;周行天下,不覺倦怠,而無所不在。世上一切的事物,莫不靠它才能生生不息,它可以說是萬物之母。這樣玄妙的東西,我實在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不得已,只好叫它作“道”。如果要勉強給它起個名字的話,也只能稱它為“大”。大到沒有極限,便不會消逝;沒有消逝,才稱得起遠;雖然遠,卻仍能自遠而返。所以說,道是最大的;其次是天;再則是地;次則為王。宇宙中的四大,王也是其中之一。但這四者顯然是各有范圍,各有差別。人為地所承載,所以人當效法“地”;地為天所覆蓋,所以地當效法“天”;天為道所包涵,所以天當效法“道”;道以自然為歸,所以道當效法“自然”。
道生萬物,大道本于自然,自然是不加運用,不加行動,一發(fā)不可增,一毫不能減,動之無端倪,止之無征兆;清靜無為之中,蘊含真信繩規(guī);天地萬物,依時而生,依序而發(fā),無為而無不為,皆循自然之規(guī),所以說:“道法自然”。
黃老師答:域中有四……人(王)亦大。都可以。@濟南馬同學?人為三才之一,可以與天地并列。
但是一般人不行需要到達聖人的地步才行?!奥}”這個字大有奧秘!@濟南馬同學?:聖人才可以與天地并列
轉發(fā)請聲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yxsdy/62396.html.
上一篇: 由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引出的破“自”我
下一篇: 關于自發(fā)功的控制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