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胡同學:《老子》第一集,老子為百姓開示,欲望分兩種:內欲和外欲。
這個視頻中,不知是佛教人士還是印度教人士或者其它教派,這位老師用“我”做了如何去掉外欲的開示。
法在自然界,在開悟者的內心……不分教派,不分門派。
圖片僅作為配圖使用,與原對話場景無關
以下是根據視頻整理:哪一個字最怎么自私?“我”對嗎?所有的事情都在圍繞“我”在轉:iphoneipadipod,然后你聽到有個男人在說:“是我付錢的!”你做了什么?
所有的事情都在圍繞“我”在轉,“我”代表了什么?“我”我代表了期望。“我應該這樣被對待”、“我應該要被疼愛”、“我應該要被這樣尊重”、“我應該要得到這么多分”、“我得到的應該不是這樣”---你們都過著這樣充滿高期待的生活。
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我覺得”,“我的欲望”、“我的喜愛”、“我討厭什么”、“我喜歡這個”、“我喜歡那個”、“我想要這個”、“我不要這個”、“我”“我”我“我”“我”-----,當你覺得你的生活圍繞著“我”時,你還會快樂嗎?
從小我們就這樣長大!我們學習索取,每個人都應該滿足我的期望,每個人都應達到我的期望!
一個小男孩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愛你”一個5歲的小孩,媽媽回答“我也愛你”;然后小男孩長到16歲,走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愛你”,媽媽說:“說吧,你要多少錢?”;然后又到了25歲,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媽媽說:“她是誰?她住哪里?我們來安排吧!”;到了40歲:“媽媽,我愛你”媽媽說:“我們早就告訴你了,不要娶她”;到了60歲:“媽媽,我愛你”,媽媽說:“我什么文件也不會簽,你走”。她是媽媽呀!媽媽都知道的。
全都是“我的期望”,結果怎樣?婚姻、你認為只是小孩、女朋友、男朋友?婚姻,你期待受到的待遇、對對方的期待,天啊!
然后你覺得信仰宗教的人逃得過“我”嗎?如果連小孩逃不過,女朋友男朋友都逃不過,結了婚的人都逃不過,你認為很虔誠的人來到寺廟膜拜逃得過“我”嗎?我不這樣認為:當大家來到神主面前時來到寺廟時,他只會祈求得到“給我我要的”,沒有人說:“我愛你,我想給你什么什么”
美國約翰·肯尼迪總統第一次上臺致辭時,當他提到公共系統政策時說到:“不要問這個國家可以為你做些什么?要問問你自己可以為這個國家做些什么?”所以我說:“不要問神可以為你做些什么,問問你可以為神做些什么?”可是沒有人會這樣說,因為“我”這個字太大了?!拔业钠诖薄ⅰ拔业挠?、“我的事情”,強大到了,即使我來到廟里敲鐘時:“我做是只是祈求”!
我們活在“我”這個世界越久,我們的“我”就會越來越來煩腦!因為我們就不是生存來滿足誰的期望。
所以先生小姐們:最自私的一個字是“我”,這字代表是期望。所以要盡量避免這個字,要怎樣避免呢?現實化你的期望,有期望不是什么問題,可是你要明白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符合你的期望的。
第二點,盡量避免“我”這個字,盡量去服務別人,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如果你想要別人服務你,那你就得依賴別人,他們可能不服務你;可是當你想要服務別人的時候,誰能阻擋你?當你想要得到尊重時,其他人可能不會尊重你;可是當你想要尊重別人的時,誰能阻擋你?當你想要被愛時,你可能不會接受,可是當你想要受別人時,誰能阻擋你?當你想要別人施舍你時,其他人可能不會施舍你,可是當你想要施舍別人時,誰能阻擋你?
所以請學習從“我”到“你”,你自己想要得到更多,你越感到煩腦;你想要給予越多,你就越能保持快樂!
黃老師答:欲望,都是身體的信號,根源在身體,而且是無窮時間線上所有使用過的身體,所以圣人說“修身為本”,老子說“及吾無身,何患有之?”
先天元神本來無染無雜,身體及其所化的“氣質”,溶解到先天元神里面去,就變成后天元神,后天元神在不同境象下的波瀾,就是我們的意識。一切意識的背后,都有“欲”為其動力源。
換句話說,有身體,就有“欲”,就不是徹底的成道。
不管是大成凈土還是丹道,到最后都要把身體返還為先天一炁,達致“心凝形釋、骨肉都融”“形神俱妙”的層次――就是這個道理。
春風化雨:@太易先生黃紫檀?
有種觀點說:常有欲,以觀其妙。這句話應該斷句成:常有,欲以觀其妙。這兩種斷句應該按哪種來理解呢?
還有說是以觀其徼的。觀其徼不知道指的什么?
黃老師答:徼,就是“竅”。
通過實修領悟道“理”后,不管怎么斷句都是通的,意思都不變。如果是光搞理論的八股文家,不管怎么斷,都不通、都支離破碎。
轉發(fā)請聲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yxsdy/62431.html.
上一篇: 元神記憶是一切生命的大秘密